《珠海市综合发展的生态农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珠海市综合发展的生态农业.doc(12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珠海市综合发展的生态农业总体规划(2011 2020年)编制单位:珠海市海洋农渔和水务局珠海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编制时间:2011年4月前 言生态农业是指以生态经济系统原理为指导建立起来的资源、环境、效率、效益兼顾的综合性农业生产体系,是在发展农业生产与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将发展种植与畜牧、渔、副业结合,发展大农业与第二、三产业结合,形成资源、生态与经济良性循环,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综合统一的现代新型农业发展模式。生态农业不仅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且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经途径和重要内容,是保护和合理开发农业自然资源,遏制农业生态环境恶化,提高农产品质
2、量和安全,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广东省生态农业的实践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10多年来,各地通过大量实践,涌现出许多生态农业建设的典型,如中山模式现代基塘、渔农综合经营模式,东莞模式-生态旅游农业模式等。生态,是珠海这座年轻的城市最具影响力的品牌,生态农业更是“生态珠海”的核心之一。当前,珠海正在全力建设生态文明新特区、争当科学发展示范市。2009年,珠海市委书记甘霖提出:珠海要大力发展以生态农业为特色的现代农业,打造综合发展的生态农业产业基地。2010年8月,在中国共产党珠海市第六届委员会第八次全体会议上,甘霖书记再次强调:要坚定不移地走建设生态文明的发展道
3、路,为建设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而努力奋斗。而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快速推进,珠海农业面临着生产发展与生态建设迫切需要协调发展的新要求。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明确提出,珠海市作为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在“珠中江”经济圈中将起到模式引领、实力带动的作用。未来珠三角区域的一体化程度不断提高,对珠海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进一步探索珠海区别于珠三角东岸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与珠江口西岸及港澳台城市间资源优势互补,农业产业实现错位发展。因此,建设具有区域特色的珠海市综合发展的生态农业,打造珠海生态城区,加快城乡一体化,实现城乡共同繁荣,成为珠海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基于
4、此,珠海市委市政府通过招标确定由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编制珠海市综合发展的生态农业总体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编制工作组深入全市各区进行实地调研、访谈、资料收集,在珠海市海洋农渔和水务局、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及各相关单位的大力协助下,于2009年5月完成规划(初稿),2009年11月进行补充调研,经四次征求意见及会审研讨,2010年11月22日由珠海市海洋农渔和税务局组织专家评审会,专家一致通过项目评审。编制小组根据专家评审意见对规划进行修改完善,2011年1月由珠海市海洋农渔和水务局上呈珠海市常务会议审核,并根据常务会议纪要精神修改完成规划最终稿。规划以国家、省、地方法规
5、与政策为依据,从珠海市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在分析生态农业建设的发展现状、优劣势的基础上,提出珠海市综合发展的生态农业总体发展框架,以“五大组团、两园两区一带一中心”为平台,建设具有岭南特色的都市型、外向型、生态旅游型的现代农业体系。明确了规划指导思想、规划原则、发展思路、发展定位和发展目标,并对农业产业、休闲农业、资源环境保护、配套体系、重点工程和重点项目建设等内容进行全面规划。最后,提出保障珠海市综合发展的生态农业发展的相关措施,全方位保证规划的顺利实施。目 录前 言I第一篇 理论篇1第一章 绪论21.1 背景及意义21.2 规划范围41.3 规划期限41.4 规划方法和框架41.5 规
6、划依据7第二章 国内外生态农业相关研究及进展92.1 国内生态农业发展历程和模式92.2 国内外生态农业比较分析92.3 生态农业发展趋势10第二篇 基础条件篇12第三章 珠海市生态农业发展回顾133.1 农业产业发展回顾133.2 农业服务业发展回顾173.3 农业经济发展回顾183.4 农业生态环境逐步改善18第四章 珠海市生态农业发展条件204.1 社会经济发展环境204.2 自然资源条件214.3 社会经济条件234.4 珠海生态农业发展SWOT分析244.5 总体评价27第三篇 战略规划篇29第五章 发展战略305.1 指导思想305.2 规划原则305.3 发展定位315.4 总体
7、思路335.5 规划目标35第六章 总体规划布局376.1 布局原则376.2 布局总体框架构思376.3 总体布局37第七章 产业规划437.1 产业选择与发展策略437.2 产业规划49第八章 生态农业休闲旅游规划698.1 发展现状698.2 存在问题708.3 发展思路718.4 发展目标718.5 产业布局728.6 主要措施748.7 建设内容76第九章 生态资源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799.1 发展现状799.2 存在问题809.3 发展思路809.4 发展目标819.5 总体评价829.6 主要措施839.7 建设内容85第十章 配套体系规划8710.1 农田水利规划8710.2
8、农产品加工及流通规划8810.3 农业信息化规划9010.4 农业科技规划9210.5 综合防灾规划9310.6 农产品质量安全规划94第十一章 重点工程和项目建设规划及估算9611.1 重点工程建设9611.2 重点项目建设10611.3 资金筹措108第四篇 保障实施篇109第十二章 组织实施11012.1 实施原则与思路11012.2 组织管理11112.3 实施步骤112第十三章 保障策略11313.1 政策引导策略11313.2 资金筹措策略11413.3 农业品牌策略11513.4 协调发展策略11613.5 生态保护及可持续发展策略11813.6 城乡统筹发展策略119第十四章
9、效益分析12014.1 经济效益12014.2 社会效益12014.3 生态效益121第一篇 理论篇第一章 绪论1.1 背景及意义从世界农业发展历程来看,农业已经走过了刀耕火种、人畜力耕、石油农业等阶段。在农业发展过程中,曾发生过由于人类过度开垦荒地,而导致生态恶化、农业绝收的悲剧。在现代农业蓬勃发展的今天,生态农业作为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高度重视。由于生态农业具有综合性、协调性、多样性、高效性和持续性等特征,因此,为实现生态农业的健康持续稳定发展,就必须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对综合发展现代生态农业进行科学的规划和指引。200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加强农业生态建设,鼓励发展循环农业,
10、抓紧制定规划,切实增加投入”。十七届三中全会也明确指出:“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按照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发展节约型农业、循环农业、生态农业,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这为我国当前现代农业、生态农业的发展指明了道路。广东发展生态农业已是箭在弦上。全省各地纷纷出台了相关规划,用以指导当地生态农业建设。如:2008年出台的广东省生猪生产发展总体规划和区域布局(粤农2008185号)从生态保护的角度对全省生猪养殖产业进行了优化布局。再如近年来编制的广州、深圳、东莞等珠三角各地市农业规划均把生态农业和环境保护作为规划的重要内容。东西两翼、粤北山区则赋予生态农业更多的意义;2002年乳源县在全国第一个提出建设绿色食
11、品示范县,探索生态保护与经济效益结合的道路;2005年陆河县编制了全县现代农业总体规划,在山区建设综合发展的生态农业的道路上迈出了前进的步伐;2006年河源编制了灯塔盆地现代农业规划,对大范围建设生态农业进行了有益探索。2008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在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中明确指出:珠海市是珠江三角洲西岸核心城市,在“珠中江”经济圈中要起到模式引领、实力带动的作用。要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优化产业布局,提高产业集聚能力,增强要素聚集和生产服务功能,提升珠江口西岸地区发展水平,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珠海未来作为珠三角西岸核心城市,需要进一步探索区别于珠三角东岸地
12、区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注重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体现以人为本,构建低碳型经济社会,在全国发挥示范效应,这对于珠海市打造综合发展的生态农业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从珠海市情来看,改革开放以来,珠海市积极探索可持续发展道路,初步实现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第一、第二、第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大好形势,为建设生态文明奠定了基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充分发挥特区品牌、地理区位、生态环境、发展空间和人文资源等优势,继续探索综合发展的生态农业新路子,是珠海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时下,珠海正全力建设生态文明新特区、争当科学发展示范市。2008年,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在视察珠海时提出,珠海要“率先探索建设生态文明城
13、市的发展道路,要争当广东省科技发展的示范市”。珠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对于生态农业的发展也做了纲领性部署。2009年珠海市生态市建设规划纲要中提出:珠海市农业要实现生态转型。为此,珠海市委市政府根据珠海农业发展的资源、生态、区位等优势,提出建设具有区域特色的珠海市综合发展的生态农业,打造珠海生态城区,加快城乡一体化,实现城乡共同繁荣、农业生态化、资源循环化的可持续发展。珠海市打造综合发展的生态农业,有其必然性。珠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中提到:第一产业要重视城郊型农(渔)业的发展,第二产业要以产业升级与结构优化为重点,第三产业要以旅游为龙头,多样化发展。最终实现
14、一、二、三产业综合发展,各业之间互相支持,相得益彰,提高综合生产能力。珠海市综合发展的生态农业作为生态市建设重要一部分,强调发挥农业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使农、林、牧、副、渔各业和农村经济的综合发展,以其更好的生态环境成为城市投资环境和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成为绿化农业、科普农业、休闲农业、旅游农业。因此,发展生态农业是珠海城市化、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加快城乡一体化,实现城乡共同繁荣的需要,也是农业自身发展到一定阶段,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选择。珠海市建设综合发展的生态农业,有其独有的优势。在城市建设方面,珠海先后荣获“国家园林城市”、“中
15、国优秀旅游城市”等称号,还是全国唯一以整体城市景观入选“全国旅游胜地四十佳”的城市。珠海市还是“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广东省“实践科学发展观先行示范市”;在农业生产及观光休闲方面,珠海市经过多年发展,形成水产养殖、畜牧、水果、蔬菜、花卉等产业综合发展的生产格局,是港澳重要的水产、蔬菜、畜禽输出基地。在生态观光农业大行其道的今天,珠海借力现有旅游资源,建设生态农业休闲旅游,优势明显。在新的发展环境及“珠三角”经济大融合、大开放和城市化、工业化、市场化提速所带来的重要历史机遇下,珠海必须立足资源特色,在发展农业生产与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走一条以“一联二化三发展”为方
16、向的综合发展的生态农业道路,从而实现资源、生态与经济良性循环,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综合发展、和谐统一。2009年,珠海、中山、江门三地农业和渔业部门签署区域海洋与农业合作协议,携手打造有竞争力的农渔业区域,通过建立三地海洋和农渔业合作平台,实现地区间优势互补,信息资源共享,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对提升政府宏观决策管理水平,促进三地海洋渔业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全面提高区域海洋和农渔业发展水平、整体竞争力有着十分重要和深远的意义。 综上所述,采取“珠联璧合、海纳百川”的综合发展模式指引全市未来生态农业的建设,是珠海市当前农业生产发展的主攻方向,这不仅是珠海农业资源的自然禀赋赋予它的重要角色,而且是未来
17、农业发展的根本方向,既符合当前国际农业发展的客观趋势,又响应了国家、省的重大决策,也完全符合珠海这座生态型城市的发展战略定位。1.2 规划范围本规划涉及范围为珠海市行政辖区,包括境内的香洲、金湾、斗门三个行政区和高栏港、万山、高新三个经济功能区。地理坐标范围为东经1130311419,北纬21482227之间。国土总面积7653 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1071平方公里,海域面积5952平方公里。1.3 规划期限规划期限为10年(20112020年),以2010年作为规划基准年。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5年,从20112015年;第二阶段5年,从20162020年。1.4 规划方法和框架1.4.1
18、规划方法与技术路线规划以农业生态工程、农业循环经济、县域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等理论为指导,主要采用以下规划研究方法:(1)实地调研与访谈相结合以实地调研为基础,采用基层组织、专家学者与重点部门相结合的走访方式向农业、科技、环保等相关行政主管部门,以及有关专家和学者咨询生态农业的产业特质、规律和发展趋向、配套政策等,从而了解当地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发展环境和发展潜力。(2)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采用区位商、本地专门化程度等对珠海市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定量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经验方法,进行定性分析、评价,为珠海生态农业科学定位提供依据。(3)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对珠海生态农业发展的历史回顾与现状分析、生态农业
19、建设优劣势条件分析、国内外生态农业建设的经验借鉴采用理论分析方法;同时,结合珠海生态农业发展环境和产业发展实际,提出具有珠海特色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4)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对珠海市综合发展生态农业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国内外生态农业的经验借鉴和进一步推进珠海市生态农业建设对策采用静态分析方法;对珠海市农业建设的历史回顾与现状分析采用动态分析方法。(5)比较分析与优势分析相结合对珠海市农业与其余地区的异同和国内外同类生态农业建设的经验借鉴采用比较分析的研究方法,以寻求其差异,更贴切地把握生态农业建设内容;对于珠海市生态农业发展的现状和条件,运用优势分析方法,挖掘珠海市发展生态农业的潜力和优势
20、,为规划战略定位作出准确的判断。1.4.2 规划框架图1-1 规划技术路线图1.5 规划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2 广东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年)3 广东省环境保护规划(2005年)4 广东省委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 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发展 的意见(2008年)5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2008年)6 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2004-2020)(2004年)7 珠海关于统筹城乡发展 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实施意见(2009年)8 珠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2001年)9 珠海生态市建设规划纲要(200
21、7年)10 珠海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1997年)11 珠海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2006-2020)(2006年)12 珠海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7-2020)(2007年)13 珠海市循环经济发展规划(2008年-2020年)(2009年)14 珠海市统计年鉴(2008年、2009年、2010年)15 坚定不移地走建设生态文明的发展道路,为建设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而努力奋斗甘霖2010年8月在中国共产党珠海市第六届委员会第八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16 关于建设斗门北部生态农业园的调研报告(2010年4月)17 关于推进斗门北部生态农业园建设工作会议纪要珠海市人民政府(201
22、0年6月)18 关于印发的审议意见的通知珠人常20109号19 珠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20 珠海市农业农村“十二五”发展规划(2010年)21 珠海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珠海2030)22 国土资源管理基本法律法规汇编、珠海市土地管理条例、珠海市环境保护条例等地方法规23 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海洋经济科学发展的决定粤发2004号24 珠海市政府常务会议纪要(2011年1月20日)25 珠海市农业局、各区、镇及各机关部门提供的其它相关资料第二章 国内外生态农业相关研究及进展2.1 国内生态农业发展历程和模式中国生态农业建设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经过20多年的努力
23、,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农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中国生态农业的发展经历了起步、发展和提高三个阶段。(1)起步阶段(1983年以前):该阶段重点是在学术上对生态农业进行理论探讨,明确提出了生态农业的概念,初步阐述了生态农业的基本原理,在一些地方进行了生态农业的试点。(2)发展阶段(19841992年):该阶段主要是完善了生态农业的基本概念,生态农业建设试点的数量也由少到多,试点规模从小到大。1984年,国务院在关于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中指出:“要认真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积极推广生态农业,防止农业环境的污染和破坏”。自此,生态农业突破了学术研究的范畴,而成为一种社会行为。(3)提高阶段(1993年至今):该阶
24、段主要是在继续抓好重点生态村、乡(镇)建设的同时,生态农业向更大规模、更高层次发展,重点转向生态农业县的建设,生态农业理论与方法研究也不断深化,中国生态农业的成就开始为世界所关注。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生态农业已经形成了各具特色的10大模式。分别是:北方“四位一体”生态模式;南方“猪沼果”生态模式;平原农林牧复合生态模式;草地生态恢复与持续利用模式;生态种植模式;生态畜牧业生产模式;生态渔业模式;丘陵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利用型生态农业模式;设施生态农业模式;观光生态农业模式。2.2 国内外生态农业比较分析根据我国生态农业发展历程,理论基础、发展目标、生态农业特征和模式,将其与国际可持续农业进行
25、比较研究,分析结果如表2-1:表2-1中国生态农业与国际可持续农业的比较比较项目中国生态农业国际可持续农业1、起因 (时代背景)20世纪70年代末对不按自然、经济规律办事的反思,以及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农业之途径的推动自1962年起,特别是70年代初,人口、资源、粮食、能源危机后对高投入常规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反思2、指导思想“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生态学、生态道德观、资源和环境3、理论基础农业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生态学(人类生态学等)、伦理学、 经济学(资源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环境经济学)、人类生态学、社会学4、基本目标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优化和统一在不损害后代人使用自然资源和享有良好环境权
26、益的前提下,争取和保持当代人的较高生产率水平和生活质量5、侧重面用生态学原理指导农业的经济再生产过程社会的公正性,脱贫,农村发展6、运作自下而上的自发活动与自上而下的政府行为相结合“自下而上”的方法论,即强调农民 的积极参加及首创精神7、保证与支撑体系农业生态工程及农业生态技术,各级农业生态建设体系网络强调观念的更新,机制和体制的变革, 激励制约政策的配套;同时强调技术上 的突破8、特色吸收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融汇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精髓“天人合一”观从可持续发展派生而成,继而成为西 方各学派共同接受的,对常规现代农 业进行反思而形成的具共识性的提法9、实施方法生态系统分析及区域(村、乡、县)生
27、态农业规划,生态工程;当前主要通过试点、示范、推广成功经验以及各个层次的培训;生态农业设计等研究人员与农民一起,以后者为主,在 实践中探索可持续农业技术;并通过影 响立法,使农业政策转向可持续农业的 发展方向;生态设计与景观设计;计算机通信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及专家系统从表2-1的分析比较中,可以得出结论:中国生态农业与国际可持续农业是趋同的。可持续农业是针对传统农业和西方石油农业在资源、环境和经济方面所固有的弊端提出的,我国现阶段所倡导的生态农业实际上是结合我国实际,对可持续农业在我国所进行的具体实践。换而言之,生态农业是国际上可持续农业在我国的一种具体实现形式。我国生态农业是以经济和环境协调
28、发展为指导思想,以发展大农业为出发点,并在充分吸取各种农业模式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具有中国农业、农村特色的现代生态农业,具有鲜明经济社会特征,符合目前我国国情和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2.3 生态农业发展趋势近几年来,张家港、常熟、昆山、江阴等城市成为全国首批通过的国家生态市,上海市闵行区被命名为国家生态区,浙江省安吉县被命名为国家生态县。这些生态市、生态区(县)建设的成功经验,就是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生态建设的根本途径,优先发展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低的项目,实行排污总量、环境容量双重控制标准,实行“既考核GDP,又考核COD”的双重考核机制。2007年,国务
29、院正式批准成都市和重庆市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成为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之后的第三个“新特区”。批准武汉城市圈成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简称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一系列大中城市发展的成功经验表明:建设生态城市、建设“两型社会”、实现城乡统筹已经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新趋势。生态农业是促进生态市、生态区(县)建设的重要基础,也是构建“两型”社会,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关键环节。未来城市发展趋势赋予了生态农业新的内涵,它不仅提供优质、安全、健康的鲜活产品以满足消费需求,而且能够增加就业机会,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农业增产,提高农民收入;不仅为都市居民提供接触自然
30、、体验农业以及观光、休闲的场所与机会,而且具有增强农业的文化内涵与科普教育功能。不仅具有城乡两种优势、两种互补市场的复合型经济功能,而且与城市的人文、社会、科技等功能融合,成为城市功能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珠海毗邻港澳,是珠江口西岸重要的区域经济中心和外贸港口城市,具有科技、物资、人才、国际信息交流的辐射功能。2005年珠海已经提出了建设生态城市的目标,并完成了生态市规划的编写;2007年,珠海被确定为全国30个统筹城乡就业试点城市之一。珠海具有突出的生态环境优势和特区区位优势,但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集聚城市核心竞争力、区域一体化发展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本规划正是在此基础之上,从珠海农业
31、发展角度出发,结合珠海区位优势、农业资源特色,探索一条具有珠海特色的综合发展的生态农业道路,促进珠海生态市的建设,实现城乡统筹、区域一体化发展。 第二篇 基础条件篇第三章 珠海市生态农业发展回顾发展生态农业是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珠海正以“建设生态文明新特区、争当科学发展示范市”为目标,积极探索并加快实施发展生态农业。近年来,珠海通过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基础设施完善,园区和基地建设,已初步形成渔业、花卉、蔬菜、水果、畜牧及农业生态休闲旅游等优势农业产业格局;农业综合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农村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这为珠海实现生态农业的综
32、合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3.1 农业产业发展回顾3.1.1 科技推动渔业快速持续发展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珠海进一步优化调整渔业产业结构,生产管理服务和加工流通及创新科技的推广应用等工作,稳步扩大渔业养殖业面积,大力发展生态立体增养殖,使渔业得到迅速发展,成为珠海农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支柱产业。近年来,珠海渔业养殖面积迅速扩大,尤其是20062010年期间,全市水产养殖面积增加了12.46万亩。2010年珠海市渔业养殖面积为51.61万亩,比2005年增加12.46万亩,增幅达到31.82%,年均增加2.49万亩;2010年珠海渔业产品总产量19.72万吨,比2009年增长3.3%,
33、其中海洋捕捞1.16万吨,与2009年持平;海水养殖2.68万吨,比2009年增长18.1%;淡水捕捞0.22万吨,比2009年增长29.4%;淡水养殖15.66万吨,比2009年增长1.2%。详见图3-1、表3-1。图3-1 20052010年珠海市渔业发展趋势图表3-1 20052010年珠海市渔业业发展情况年份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0年比2005年增减面积(万亩)39.1547.8349.2249.2246.0651.6112.46总产量(万吨)15.918.1818.318.219.0919.723.82总产值(亿元)21.3927.3926.9729.
34、2928.0731.8610.47总产值较上年增减(%)6.5228.05-1.538.6-3.913.548.95“十一五”期间,珠海大力推进渔业标准化养殖基地和“健康养殖示范区”建设,加大名优特色知名品牌的打造,继续扩大海水养殖规模,严格控制海洋捕捞强度,巩固和扩大以海水养殖为主体的生产结构,从而达到海洋渔业持续的发展。20072011年计划投入1400万元整治低产鱼塘11万亩,逐步形成南美白对虾、罗氏沼虾、海鲈、蚝、锯缘青蟹、紫海胆等现代化、标准化、规模化地方特色名优水产养殖基地,建设形成有金湾区平沙罗非鱼、红旗南美白对虾、南水锯缘青蟹、三灶斑节对虾、龙胜良种鱼苗繁育等养殖基地。珠海通过
35、大力发展现代海洋渔业,不断探索适合珠海海水、气候养殖的一些新品种,如墨西哥扇贝、东风螺、企鹅珍珠贝、紫菜、龙须菜、马尾藻等贝、藻类已试养成功,从传统的单一鱼类养殖向鱼类、贝类、藻类多品种并进的生态型、立体型养殖转变。养殖模式亦逐渐从传统的木浮排网箱向可升降式深水大网箱转变。生辉、海基、珠万等龙头企业在鲍鱼、海参、海马、龙虾养殖方面已经试验成功,目前正逐步促进全区养殖向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近年,珠海着力培育和壮大规模化的渔业养殖,加强渔业加工流通、优质水产种苗的引进培育,在加工方面也取得一定的发展,逐步完善水产产业链条,提升产业风险抵御能力,培育形成广达、海源、北极品、之山、白藤湖等一大
36、批农业龙头企业,初步建设形成了产-加-销一体化的渔业产业体系。根据市场需要,珠海还加强水产养殖品种结构调整,积极推广有特色的盲曹、金鲳、黄尾鲚、笋壳鱼等水产新品种养殖;制定和修订横琴蚝、南美白对虾、罗非鱼、南水锯缘青蟹、金钱鱼等水产品养殖标准,以指导主要水产品的标准化养殖,提高资源利用率,产品质量随之提升,获得无公害、绿色水产品认证基地13个,南水锯缘青蟹、横琴蚝获得绿色食品认证,“南水”牌获省著名商标。珠海渔业正进入健康持续发展的快车道。3.1.2 种植业特色鲜明,效益显著随着社会和经济发展,珠海加大对农业种植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大力引进推广新技术、新品种和新成果;推动蔬菜向绿色优质、安全高效
37、的基地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大力扶持经济效益较高的名优水果生产,扩大水果种植面积;稳定粮食生产,提高单产和总产;调减低效甘蔗的种植面积,大力发展特色设施农业,使种植业总产值逐步提高。“十一五”期间,珠海种植业总面积基本保持稳定,2010年种植总面积为31.19万亩,总产值为10.01亿元,种植面积较2005年略有下降,总面积减少7.8万亩,减少20.17%,而总产值较2005年却增加3.92亿元,增长幅度达64.37%(图3-2)。种植业中优质水果种植面积增加较快,2010年种植面积达11.00万亩,虽然较2009年有所下降,但比2005年略有上涨,而水稻、甘蔗、蔬菜的种植面积较2005年均有不
38、同程度的下降,分别减少了27.61%、74.95%和9.58%(表3-2)。表3-2 20052010年珠海市种植业主要产业发展情况 单位:万亩种植业水稻 (万亩)甘蔗 (万亩)蔬菜 (万亩)水果 (万亩)总面积(万亩)总产值(亿元)增减2005年12.28 5.19 11.06 10.55 39.07 6.09 11.95%2006年7.80 4.58 8.76 8.99 30.13 6.96 14.29%2007年7.73 3.78 8.50 10.20 30.21 7.27 4.45%2008年8.37 2.25 9.16 14.25 30.60 8.08 11.14%2009年8.77
39、 1.61 9.76 13.17 33.31 8.64 6.93%2010年8.89 1.30 10.00 11.00 31.19 10.01 15.86%面积(万亩)产值(亿元)图3-2 2005-2010珠海市种植业发展趋势图3.1.3畜牧养殖向规模化方向发展珠海畜牧业一直坚持“积极发展生猪,稳定发展家禽,加快发展草食动物,突出发展奶品生产”的指导思想,通过推广“三元杂”瘦肉型猪、改良型优质肉鸡、良种鸭、良种鸽等优良品种,推进畜牧业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20052010年,珠海市畜禽饲养量迅速增加,畜牧业总产值增势显著。2010年珠海全市生猪存栏量48.10万头,三鸟饲养量1077.7
40、4万只,肉类总产量5.44万吨,畜牧业总产值9.67亿元,较2005年分别增长了96.01%、39.18%/109.23%和123.33%。详见表3-3和图3-3。表3-3 20052010年珠海市畜牧产业发展情况产业年末生猪存栏量(万头)三鸟饲养量(万只)肉类总产量(万吨)禽蛋(万吨)总产值(亿元)增减(%)2005年24.54774.332.600.564.334.842006年22.18723.063.190.465.4225.172007年26.47784.393.140.526.7424.352008年32.12894.993.740.878.3624.042009年32.70102
41、5.034.050.709.129.092010年48.101077.745.440.689.676.00总产值(亿元)肉类总产量(万吨)图3-3 2005年2010年珠海市畜牧业发展趋势图3.1.4农业休闲旅游业快速发展珠海水连香港,地接澳门,处珠三角城市群中心,区位优势突出,交通便利,山青水绿、海蓝滩阔,农业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拥有国际高端休闲旅游资源与旅游客源,具有发展生态休闲旅游农业的天然条件。珠海部分生态休闲旅游区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如“珠海十景”之一珠海农科奇观现已成为国内知名农业休闲旅游胜地,斗门白藤湖度假村也彰显农业休闲魅力。但珠海生态农业休闲旅游仍正处于初级发展阶段:
42、横琴蚝生态园、淇澳人家、灯笼沙水乡、莲江村农家乐、西区小林镇、三灶生态农业观光园、下栅荔枝节等虽都初具规模,但分布零散,管理落后,缺少内涵和独有特色。此外,珠海拥有优美独特的岭南水乡风情,纯朴浓郁的乡风民俗,深厚隽永的文化底蕴这都为珠海发展原生态、纯自然的生态农业休闲旅游业和生态农业高端商务度假旅游业等提供了良好条件。3.1.5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珠海不断优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动农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大幅度减少甘蔗种植面积,扩大优质水产养殖和水果种植规模,在确保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前提下,逐步确立以水产养殖业为主导,兼顾优质水稻、花卉、水果、蔬菜、畜牧生产的优势产业
43、格局。使珠海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和农业服务业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25.71:0.42:10.69:59.98:3.20调整为2010年的17.38:0.14:16.79:55.30:10.40,形成稳定的渔业支柱产业,减少低效益种植业,增加高效益畜牧业,提升农业服务业的优势产业格局,实现渔业、种植业、畜牧业、农业休闲旅游业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图3-4 2010年珠海市农业产业结构状况3.2 农业服务业发展回顾3.2.1农业科技信息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科技服务力度逐步加强。整合现有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发挥农业科研单位、农科中心、农技推广站、基地和专业合作组织的综合优势
44、,利用现有科技信息网络,不断加大对农业科技的引进、推广和应用,加强对农业企业、科技人员及农民的科技培训指导。至2010年,全市建设形成无公害生产基地16个,其中无公害蔬菜基地6个,水产品无公害养殖基地10个。建有16个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场),打造形成平沙罗非鱼、金果达牌荔枝、乡意浓有机米等一批知名品牌,省级农业类名牌产品总数达到7个,全市通过认证的有机食品3个,绿色食品15个。3.2.2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初步形成珠海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基本形成。以现有市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为平台,各区无公害农产品质量监测站为支点,农贸批发市场、市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检测点为延伸的三级监督检验网络
45、体系框架基本形成,并依法开展农产品的质量与安全和检测监督工作,积极探索农产品生产源头监管模式,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加大支持无公害、绿色农产品基地和健康养殖基地建设。3.2.3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得到快速发展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珠海制定了多项措施,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积极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试点工作,组建多种形式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引导农民自愿联合兴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作用,以带动农民致富。目前,全市有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共56家,其中通过工商登记成立并挂牌运作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有56家,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拥有成员1242多人,带动农户达0.6万多户。截止2010年,共有1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被省农业厅确定为“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单位”。3.3 农业经济发展回顾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珠海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各项政策措施,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不断加大“三农”工作力度,使全市农业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农业总产值稳步提升,农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珠海市始终坚持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为原则,加大惠农支农补农等扶持力度,拓宽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