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农业模式研究——以宝坻区八门镇为例 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3063336 上传时间:2023-03-10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农业模式研究——以宝坻区八门镇为例 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生态农业模式研究——以宝坻区八门镇为例 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生态农业模式研究——以宝坻区八门镇为例 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生态农业模式研究——以宝坻区八门镇为例 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生态农业模式研究——以宝坻区八门镇为例 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态农业模式研究——以宝坻区八门镇为例 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农业模式研究——以宝坻区八门镇为例 毕业论文.doc(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天津农学院毕 业 论 文 中文题目:生态农业模式研究以宝坻区八门镇为例 英文题目: Study on The Mode of Ecological Agriculture A Case of Bamen Town of Baodi Area 学生姓名 系 别 经济管理系 专业班级 2008级农林经济管理专业2班 指导教师 成绩评定 2012年5月25日 目 录1 引言12 我国发展生态农业的重要意义12.1 发展生态农业有利于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12.2 发展生态农业有利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22.3 发展生态农业有利于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和谐发展23 我国生态农业模式33.1 生态农

2、业模式的涵义及选择依据33.2 生态农业模式的主要类型34 天津市宝坻区生态农业模式的应用44.1 基本概况44.2 宝坻区生态农业模式的建立45 天津市宝坻区八门镇生态农业模式研究55.1 天津市宝坻区八门镇发展生态农业基础条件分析55.2 天津市宝坻区八门城镇生态农业建设目标65.3 天津市宝坻区八门城镇生态农业模式建立66 结论8参考文献9致谢10 摘 要农业是迄今为止人类直接从土地上获取生存资源最主要、最基本的产业。人类在从土地上获取物质财富的同时,却又严重地破坏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而且呈现出逐步恶化的趋势,因此,建设生态农业已成为人类生存的必然选择。生态农业是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和

3、主导模式。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对于促进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加速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以天津宝坻生态农业建设为缩影,介绍了宝坻区生态农业的基本概况、探讨了区域生态农业模式的涵义、选择依据、类型和农业生态模式的创立与推广情况。关键词:宝坻区;生态农业;生态农业模式ABSTRACTAgriculture has been the basic and chief industry in which human beings earn their livelihood from the land, but while obtaining the material wealth, hum

4、an beings have do ne great damage to our living environment and make it worse and worse. Thus it is inevitable choice to develop ecological agriculture for human survival. Ecological agriculture is the leading pattern and directions of development of modern agriculture in China. The developing of ec

5、ological agriculture is of very important significance in promot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and the modernization of agriculture in China. Based on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agriculture of Baodi, it introduces its general situation, explore the meaning of ecological agriculture m

6、ode, select the mode on the basis of type and eco-agriculture founded and promotion.Key words: Baodi area; Ecological agriculture; The mode of ecological agriculture生态农业研究以宝坻区八门镇为例王玮姿(天津农学院 经济管理系)1引言 当前,各国都将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放在首要位置,以循环再生为特点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模式。发展生态农业也是我国农业持续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1。 作为农业大国,我国

7、政府历来十分重视生态农业建设,先后制定了一系列促进生态农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八十年代初,针对农业生态环境和自然条件出现恶化趋势,农业部提出了建设生态农业的发展思路,并组织和开展了一系列的试点示范2。1993年,在总结全国生态农业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农业部、国家计委、国家科技部(原国家科委)、财政部、林业局(原林业部)、水利部和国家环保总局等七个部委,联合在全国组织开展了51个生态农业示范县建设。针对农业生态环境恶化加剧问题,力争通过改造坡耕地,推广垅沟栽培等技术,把坡耕地逐步建成高产稳产农田。同时,大力推广“粮农林果草牧”型生态农业模式,发展了一大批农牧型、农果型生态户;推广农膜回收和生物防治、

8、合理利用农药化肥等技术。通过实施“沃土计划”,推广秸秆综合利用,实现秸秆直接还田和过腹还田,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对于25度以上的陡坡地实行有计划的退耕还林还草,推广草灌乔结合,提高植被覆盖率3。 天津市宝坻区历来以传统农业生产为主,特别是通过1994-1998年创建全国生态农业建设先进县后,为发展生态农业奠定了良好基础。现在宝坻区生态建设不断深化的基础上,紧紧围绕生态示范区建设中生态农业这一核心工程,进行生态农业建设,有效地保护了水土资源、改善了生态环境,促进了全区经济的发展。2 我国发展生态农业的重要意义2.1 发展生态农业有利于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农业的生产技术有利于防治环境和农产品

9、的污染。因为生态农业的生产过程要求无污染,所以生态农业技术无论是栽培技术、施肥技术,还是病虫害防治技术,收获加工技术等。都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相反,还会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改善,有利于农业生产在生态上的可持续性。同时,生态农业生产技术的运用、监控也保证了农产品的安全性。这是生态农产品生产从“土地到餐桌”全程质量控制的必然结果,从而有效地促进了保护生态环境目的的实现4。2.2 发展生态农业有利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生态农业作为一种生态经济优化的农业经济体系,在指导思想上明确了以经济发展与环境、自然资源的持续承受能力相适应,在不危及后代需要的前提下寻求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发展途径,实现经济、生

10、态和社会效益的优化与统一,这一指导思想与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要求相适应。建设新农村的目标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彼此之间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统筹发展这五项要求才能建设好新农村5。通过生态农业建设,有助于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改变农业增产的单一方式,优化农业生产布局,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业和农村生态环境,推进乡风文明建设,为加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基础。因此,发展生态农业体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本质要求,是增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能力的根本途

11、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要走生态农业的道路6。2.3 发展生态农业有利于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和谐发展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有效机制,重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是今后更好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指导7。我国农村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发生了巨大变化,然而农村存在诸多不和谐的因素,土地资源相对短缺,耕地面积在不断减少,而人口还继续增加。到2030年前后,中国人口将达到16 亿。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已成为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障碍。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难点和焦点都在农村8。当前,我国农业的健康发

12、展如何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发展生态农业无疑是一条很好的途径。生态农业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合理规划,稳步实施,建设有利于高效利用资源、减少废弃物排放造成的污染,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农产品的清洁生产和无害化,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建设生态农业对于协调经济发展和资源利用、加强环境保护、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促进社会全面进步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9。 2008年5月,宝坻区启建中国生态农业千县万亩工程示范区,随着农业新成果、新产品源源不断地注入该区,越来越多的农户将受惠于农业科技成果。下面将具体分析宝坻区的生态农业模式应用。3我国生态农业模式3.1生态农业

13、模式的涵义及选择依据 组建生态农业模式的过程,往往就是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和种植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一般的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涉及到发展什么、发展多少、能不能顺利发展、在哪里发展、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问题。而生态农业建设不仅仅考虑这些问题,还要考虑资源能否永续利用,环境能否很好保护,某生物种群在发展时能否有适宜的生态位,会引起什么样的生态环境变化,能否做到生态平衡和良性循环等生态学问题10。因此,生态农业模式是:按照生态学和经济学原理组织农业生态系统结构和组装配套技术,以发挥系统功能,达到农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生态农业系统。 生态农业模式的建立必须因地制宜,根据当地资源条件、气候条件、生产条件乃至生产和生活习

14、惯等采用合适的模式11。3.2生态农业模式的主要类型3.2.1 时空结构型 这是根据生物种群的生物学、生态学特征和生物之间的互利共生关系合理组建的农业生态系统,使处于不同生态位的生物种群在系统中发挥各自的优势,是在时间上多序列、空间上多层次的三维结构,其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均佳。具体有:果林立体问套模式,农田立体间套模式,水域立体养殖模式,农户庭院立体种养模式等。3.2.2 食物链型 这是按照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规律而设计的一种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系统。系统中一个生产环节的产出是另一个生产环节的投入,使得系统中的废弃物多次循环利用,从而提高能量的转换率和资源利用率,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

15、并有效地防止农业废弃物对农业生态环境的污染。具体有:种植业内部物质循环利用模式,养殖业内部物质循环利用模式,种养加三结合的物质循环利用模式等。3.2.3 时空食物链综合型 这是时空结构型和食物链型的有机结合,使系统中的物质得以高效生产和多次利用,是一种适度投入、高产出、少废物、无污染、高效益的模式12。4 天津市宝坻区生态农业模式的应用4.1 基本概况 天津市宝坻区是一个都市型农业大县,地处华北平原北部,位于京、津、唐3个城市之间。县内地势平坦,地形西北高,东南低,历史上由于河流冲击及分割作用,境内东南部形成了4个大型洼淀,总面积833k,占全区面积的57.5%。土壤为潮土类,土壤质地以中壤和

16、重壤为主。气候为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冷暖干湿差异明显。年平均气温11.3,年日照时数2 585.4 h,年平均降水量609.3 mm,无霜期193d。4.2宝坻区生态农业模式的建立 宝坻区根据各生态分区的特点,合理选择生态农业发展模式,优化生产要素配置,科学利用资源,做到生产、环境、资源统一与协调发展。4.2.1动植物共生的生态农业模式 这个模式其一在低洼湿地利用荒地、废弃地,开发淡水养殖基地。通过水域与陆地两个生态系统相连接,实现物质、能量交换与补偿,促进两个系统的高产高效。其二是稻田养蟹。2000年该区八门城镇菱角沽村进行稻田养蟹,水稻产量达7 875 kg/h ,产蟹237.5kg

17、/h,单位面积产值超过16500元/h。4.2.2农林复合型生态农业模式 以宝坻区西北部沙地和东南部洼地为重点,营造大网格、宽林带农田林网,发展经济林果,改善农田小气候,既减轻农业灾害,起到防风同沙,控制水土流失作用,叉填补农业生态系统中存在的生态位虚位。4.2.3农田时空结构优化的生态农业模式以西北地势高的平原农业区为重点,发展粮一果一瓜一菜立体种植,实行一年四季多品种、多层次间作套种,科学利用各作物之间的生长时间差、高矮差和光温差,各位于自己特有的生态位。目前,立体种植面积已发展到1.2万h,与常规种植相比,产值增收15000元/h以上。4.2.4农牧复合型生态农业模式在3个生态农业区,因

18、地制宜建立肉牛、生猪、蛋鸡生产基地,就地转化粮食作物秸秆,提高过腹还田水平,培肥地力,实现第一性生产与第二性生产的良性循环。目前全区养殖业水平大幅度提高,年生猪饲养量已达到150万头,肉牛、肉羊饲养量分别达到10万头和30万只,蛋鸡存栏400万只,养鱼水面达到3000h。4.2.5粮经多元种植型生态农业模式以东部洼地生态农业区为重点,在主攻小麦为主的优质粮同时,发展大葱、大蒜、天鹰椒。如以袁罗庄、林亭口等乡镇为中心的麦葱连作面积达到8 666.67 h总产值达到25718万元,纯收入达16291万元,投入产出比为1:23。4.2.6庭院经济型生态农业模式实践证明进行庭院经济既能高效利用宅基地资

19、源、水电资源,又能使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与技术密集型产业相结合。重点推广利用庭院进行地膜蔬菜种植,一年种34茬,实现4种4收,提高了农民收入。庭院经济开发改善了农村环境质量。庭院经济开发通过对有机废物的循环利用,消除了污染源,减少了蚊蝇孳生的场所,改变了农村卫生面貌,使村镇变成瓜果飘香、绿树成荫的独特生态系统及种养加综合生产基地。 宝坻区不断调整与优化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建立高效的人工生态系统,创立并推广了立体种植型、农林复合型、粮经多元型、农牧复合型等多种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结合模式的推广,实施了水稻工厂化育秧、稻麦连作、葱麦间作、土壤深松、种子包衣和淡水鱼健康养殖等配套技术,对优化生产要素配置

20、,开发利用生态系统的物质、能量,和维持生态、经济两个系统的动态平衡,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实现了经济目标与生态目标的协调共进13。下面以宝坻区八门镇为例,研究探讨生态农业体系建设的基础条件、建设目标、重点任务等,旨在探索符合宝坻地区农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对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效益的共赢具有重要意义。5 天津市宝坻区八门镇生态农业模式研究5.1 天津市宝坻区八门镇发展生态农业基础条件分析5.1.1优势条件 八门城镇位于天津市宝坻区东南部,镇区距离宝坻城区30 km,距天津市区70 km,地处海河冲击平原北部,全镇地处低洼地带,地表为河流冲积平原,水资源丰富,土地肥沃,耕地

21、面积约6700 h,其中4700 h为水田。全镇依托水田面积大、水稻种植历史悠久的优势,开展了生态农业的尝试。通过实施生态农业示范点,施行稻鱼间作、稻鳅间作、稻蟹间作的提高了土地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和单位土地的产出率。5.1.2 制约因素 全镇农业产业化程度偏低,经济总体发展仍处于粗放型状态。农业生产性面源污染问题突出,农用化肥施用强度为292 kg/h(折纯),超出了国家规定280kg /h的施用限值。化肥施用方法粗放,利用率普遍偏低,流失掉的化肥对区域水环境产生不利影响,造成水域面源污染。农药施用量较大,主要农产品农药残留合格率未能达到国家要求,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新农药所占比重较低。秸秆产业

22、化水平较低,综合利用率不高,夏季焚烧现象时有发生,污染周边环境空气。全镇畜禽养殖场数量较多,大多数养殖场粪便、污水的贮运和处理能力不足,许多规模化养殖场没有污染防治设施,污水排放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此外,农用塑料薄膜以及农药的广泛使用对土地资源及农产品安全也构成了威胁。5.2 天津市宝坻区八门城镇生态农业建设目标以优质、高效和保障农产品安全为核心,全面加强农业环境保护,实现农业生产的源头控制、过程管理、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全力推进具有浓郁特色的生态农业体系建设,形成种植业与养殖业、渔业、林业以及农产品加工业的循环互动,促进农业的多种经营和产业链接,实现农业载体园区化、经营规模化、生产安全化、

23、产业特色化、农产品品牌化,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5.3 天津市宝坻区八门城镇生态农业模式建立5.3.1 天津市宝坻区八门镇现有的主要生态农业模式八门镇主要运用动植物共生的模式发展生态农业。该镇利用资源、水稻种植优势,以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推广生物物种共生、用养结合的集约化经营。发展“稻鳅种养”、“稻蟹种养”、“稻甲鱼种养”、“稻龙虾种养”的生产模式和以“一水两用”为特色的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主要发展水稻种植与泥鳅、螃蟹、甲鱼、小龙虾养殖的间作,不施化肥、禁用农药,促进了生物施肥、生物除草、微生物防病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实现农业系统内部的能量、物质的科学转化,

24、以及生态系统内部食物链和农业废弃物的循环再生、综合利用。稻鱼间作既节约了资源,鱼的活动起到疏松土壤和肥水作用,提高了稻米的品质,提高了产出率,又增加了种养户的收益,保护了环境,实现一举多得14。八门镇依托湿地资源发展渔业。积极发展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的工厂化养殖,扩大发展欢喜庄、菱角沽、东走线窝、刘张庄现有的立体种养示范区; 发展陈塘庄特色养殖,发展小甸、双庄、回家庄、欢喜庄的水产养殖基地;开发休闲渔业,以小甸和西走线窝村鱼池为基础,打造66.7h垂钓区和野生鱼观赏区。按照规划目标,2012 年发展高效生态养殖示范区达9个,水产品良种覆盖率达到80%,无公害水产养殖比例达到90%,形成集发达

25、的养殖业、新兴的休闲渔业以及良好的生态环境于一体的产业体系。按照规划目标,2012 年可发展欢喜庄、菱角沽、东走线窝、刘张庄4 个稻鱼种养示范区,占地面积达400 h。5.3.2 天津市宝坻区八门镇将来的生态发展模式 根据八门镇的资源条件,未来还可以发展农林复合生态农业模式、农田时空结构优化生态农业模式以及农牧复合生态农业模式等。 第一是立足本地资源,优先发展农林复合生态农业模式,该模式国际上统称农林业或农林复合系统,主要利用作物和林果之间在时空上利用资源的差异和互补关系,在林果株行距中间开阔地带种植粮食、经济作物、蔬菜、药材乃至瓜类,形成不同类型的农林复合种植模式,也是立体种植的主要生产形式

26、,一般能够获得较单一种植更高的综合效益。主要指为确保种植业的稳定生产,减少农业气象灾害,改善农田生态环境条件,通过标准化统一规划设计,利用路、渠、沟、河进行网格化农田林网建设以及部分林带或片林建设,一般以速生杨树为主,辅以柳树等树种,并通过间伐保证合理密度和林木覆盖率,这样便逐步形成了与农田生态系统相配套的林网体系。以蓟运河、箭杆河、战备渠为主的河流沟渠、高速公路、各级公路沿线绿色通道为脉络,以片状林地、村屯绿化为补充,营造绿色通道、农田防护林网。第二是“粮饲猪沼肥”生态模式。该种模式一是种植业由传统的粮食生产一元结构或粮食、经济作物生产二元结构向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饲草作物三元结构发展,

27、饲料饲草作物正式分化为一个独立的产业,为农区饲料业和养殖业奠定物质基础。二是进行秸秆青贮、氨化和干堆发酵,开发秸秆饲料用于养殖业,主要是养牛业。三是利用规模化养殖场畜禽粪便生产有机肥,用于种植业生产。四是利用畜禽粪便进行沼气发酵,同时生产沼渣沼液,开发优质有机肥,用于作物生产。主要有粮猪沼肥、草地养鸡、种草养鹅等模式。八门镇地处平原地区,农业和养殖业都比较发达,有大量的作物秸秆牲畜排泄物,可以利用这些资源,进行“粮饲猪沼肥”生态模式的发展。 第三是农牧复合型生态农业模式。该模式是在林地或果园内放养各种经济动物,放养动物等,以野生取食为主,辅以必要的人工饲养,生产较集约化养殖更为优质、安全的多种

28、畜禽产品,接近有机食品。主要有“林鱼鸭”、“胶林养牛(鸡)”、“山林养鸡”、“果园养鸡(兔)”等典型模式。 发展此模式可以充分利用八门城镇秸秆、饲料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快发展奶牛、肉牛养殖,发展生猪、肉鹅的养殖,稳定发展肉鸡、肉鸭的养殖。此外,强化养殖过程中要注意保护环境,改造原有畜禽养殖小区,建设杨庄子的生猪、肉鸭养殖小区,依托宝鹅园鹅业、澳牛乳业为龙头的肉鹅、奶牛养殖基地,建设张头窝、南燕窝的蛋鸡、蛋鸭养殖基地,使养殖场区达到市级养殖小区标准。第四是粮经多元种植型农业模式。2012年该镇将完成4700 h基本农田的改造工程,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质量较高、经济效益较好的种植业新格局。在主攻

29、水稻为主的优质粮同时,发展食用菌、茄子等发展集约化种植业。提高水稻种植的专业化、集约化、基地化、产业化水平,推进种植业向优势产区集中,实现水稻种植区的机械化。在因地制宜的发展玉米等传统谷物种植的同时、加大经济作物的种植,如在当地已经被广泛种植的“三辣”、姬菇、茄子等蔬菜品种。目前八门镇积极发展以日光节能温室和钢骨架大棚为主的设施农业。现已发展设施果品大棚62个,并出现6.67 h以上的育苗大户5个。通过与天津市蔬菜研究所合作,筹建百亩蔬菜新品种繁育示范基地,建设高标准育苗温室4栋、大棚28栋,基础建设全部配套,共种植黄瓜、西瓜、菜花、甜瓜等十几类瓜菜的4000多个品种,促进了蔬菜新品种繁推一体

30、化。按照规划目标,2012年设施农业种植面积达到133.3 h,2015年达到333.3 h。设施农业主要分布在六五七支渠以东和宝芦公路东西向一段以北区域,重点建设东于酄、张五店、双庄蔬菜,东走线窝姬菇和食用菌,南燕窝、张头窝食用菌6个设施农业园区。第五是庭园经济型生态农业发展模式。通过对有机废物的循环利用,能够消除污染源,减少蚊蝇孳生的场所,改变农村卫生面貌,使村镇变成瓜果飘香、绿树成荫的独特生态系统及种养加综合生产基地。生态农业要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进行发展,要做到可持续发展。6 结论生态农业模式的建设是构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的尝试。发展生态农业,以改善农业环境质量为出发点,充分发挥区

31、域生态与资源优势,克服区域发展的弊病,是探索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新途径,对于推动天津城乡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提高镇域综合竞争能力、实现小城镇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5。【参 考 文 献】1胡振鹏.农村生态经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J.当代财经,2000.14(3):52-55.2武兰芳,欧阳竹,唐登银,程维新,张兴权.生态农业发展新思路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4.23(2):33-34.3伍世良,邹桂昌,林健枝.论中国生态农业建设的五个基本问题J.自然资源学报, 2001.12(2):27-34.4郑军.生态农业集群理论与区域实践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8.5贺新春.生态伦理视角下的

32、生态农业建设J.安徽农业科学,2007(3):13-24.6何尤刚.退耕还林工程规划设计问题与优化对策研究J.生态经济,2006(11):35-38.7令狐阳春.荒漠化:向人类警示J.生态经济,2006(8):23-25.8李若璞,赵林,李铁龙等.基于生态需水的生态用水配置浅析J.生态经 济,2006(10):50-53.9李维炯,李季,许艇.农业生态工程基础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4:98-10610吴东雷,陈声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M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79-88.11邱建军.生态农业标准体系及循环农业发展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气象出版社,2008:123-

33、141.12刘玉振.农业生态系统能值分析与模式构建D.河南大学,2007.13孙敬水.我国生态农业模式发展研究J.经济问题,2002.21(3):23-24.14崔铁宁,刘双喜.生态农业是发展循环经济的趋势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07(3):63-6515钟林生,赵士洞,向宝惠.生态农业模式规划原理与方法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212-213.致 谢 本论文是在天津农学院经济管理系刘春文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刘老师作为一名优秀的、经验丰富的教师,具有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在整个论文实验和论文写作过程中,对我进行了耐心的指导和帮助,提出严格要求,引导我不断开阔思路,为我答疑解惑,鼓励我大胆创新,使我在这一段宝贵的时光中,既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锻炼了心态,又培养了良好的实验习惯和科研精神。在此,我向我的指导老师表示最诚挚的谢意! 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的心情久久无法平静,从开始选题到顺利论文完成,有不知多少可敬的师长、同学、朋友给了我无数的帮助。感谢经济管理系全体老师给予我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各个方面的关心和帮助,感谢小组长的认真负责,感谢合作组员的热心协助,正是由于你们的帮助和支持,我才能一个一个克服困难、解明疑惑,直至本文顺利完成,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最后我还要感谢培养我长大给予我生活上学习上帮助的父母,谢谢你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