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产业 产业现状 分析案例.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3063924 上传时间:2023-03-10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猪产业 产业现状 分析案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生猪产业 产业现状 分析案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生猪产业 产业现状 分析案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生猪产业 产业现状 分析案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生猪产业 产业现状 分析案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猪产业 产业现状 分析案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猪产业 产业现状 分析案例.doc(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生猪产业现状分析报告生猪生产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猪肉是大多数城乡居民的主要副食品。抓好生猪生产,保持合理的价格水平,对稳定市场供应、满足消费需求、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确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去年,鉴于受前几年生猪价格过低、饲养成本上升和部分地区发生猪蓝耳病疫情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生猪生产出现下滑,造成猪肉供应偏紧、价格出现较大幅度上涨的实际,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明确提出关于促进生猪生产发展,稳定市场供应的意见(国发200722号)。据此,笔者对当前惠东县生猪生产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与探索,旨在为各级党政领导科学决策,加快生猪生

2、产发展提供参考。一、现状(一)生猪生产稳步发展。2007年,全县生猪饲养量达566983头,比2001年增长63.9%, 年均增长8.6%,其中,生猪存栏232011头,生猪出栏334972头,比2001年分别增长46.2%和83.7%, 猪肉产量23418吨,比2001年增长69.8%, 年均增长9.2%。2007年猪肉产量23418吨,占肉类总产量30294吨的77.0%, 是城乡居民肉食品的重要来源。2007年全县实现生猪业总产值42415万元,比2006年增长39.1%。(二)规模养殖成为生猪生产发展的主流。由于比较效益差别和农村劳动力减少等方面的原因,惠东县生猪生产由分散养殖逐步向规

3、模经营转变,并成为生猪生产发展的主流,据畜牧部门统计,2007年9月,生猪存栏51头以上的500户,存栏183000头,占全县生猪存栏数的75.3%。其中,存栏51-300头的350户,存栏53000头,存栏301头以上的150户,存栏130000头。(三)抓生产基地建设,培育发展了一批龙头企业。近年来,惠东县十分重视抓好生猪生产基地建设和积极扶持培育发展龙头企业。目前,全县有养猪专业户655户,存栏万头以上猪场3个,龙头企业2家,特别是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东进公司去年生猪存栏量达70000头,出栏量达130000头,实现产值2亿元,成为惠东县发展现代畜牧业的“火车头”。(四)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

4、建设步伐加快。根据国家标准化规模养殖的要求,惠东县用足用活各项扶持政策,去年积极争取国家生猪标准化扶持建设资金180万元,对东进农牧、平海生源公司、稔山大埔屯猪场、白花信昌种猪场、梁化厚得猪场进行生猪养殖标准化建设扶持。今年又对较具标准化扶持条件的莆田恒荣农村畜牧实业有限公司、梁化端丰养殖猪场、白花镇邢记综合农场、平山世兴养殖场、大岭镇彭白华丰养猪场等五个生猪养殖场(公司)向国家申报改扩建项目。通过抓好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的扶持发展,扩大了生产规模,使再生资源得到较好的利用,减少了养殖污染,实现农业生产良性循环发展,增强了市场竞争力,提高了畜牧业的经济效益。二、问题(一)生猪散养户大幅减少。据惠

5、东县120户农户抽样调查,2005年有29户养猪,占24.2%, 而2007年已减少到7户, 仅占5.8%, 比2005年下降了18.4个百分点。在最近被国家统计局抽中开展主要畜禽监测调查的6个普查小区324户农户中,只有20户农户养猪,养猪户只占6.2%, 这与120户抽样调查养猪户所占的比例相当接近。据畜牧部门统计,去年9月,全县生猪存栏数243000头中,有183000头是存栏51头以上的规模户所养,而散养户养殖的生猪只有60000头,仅占24.7%。散养户养猪积极性不高,散养户大幅减少,究其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2007年上半年以前的近几年,肉猪出售价格持续低微,养猪效益较低,有的

6、甚至亏本。每饲养一头猪从仔猪到肉猪出栏需6个月左右。2006年,每饲养一头肉猪的饲料成本约需550元,兽药费用约30元,再加上购买仔猪的成本每头450元左右,饲养一头猪的成本(不包括人工费)约1030元,而2006年出售肉猪每公斤只有10.4元左右,每条猪毛重按105公斤计,可卖1092元,扣除生产成本1030元后,农户饲养一头猪可获利润只有62元左右,如果管理不科学或遇到生猪疫病,猪只死亡,效益将会更低,甚至亏本。二是“养猪不如卖猪”挫伤了农户养猪积极性。过去农户饲养一头猪效益较好的获利也只有100元左右,而中间商在流通环节一头猪就可获利170元左右。因而,一些养猪户抱怨:“养猪一年不如宰猪

7、一天”;三是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流,在家务农劳力减少;四是去年下半年以来,虽然出售肉猪的价格较高,效益较好,现在农户出售一头肉猪可获利润300-400元,但由于仔猪成本和饲料价格也持续走高,目前,饲养一头猪的饲料成本比去年上半年以前增加200元左右,仔猪成本也成倍增加,2006年购买每头仔猪约450元,而现在已升至950元左右。再加上生猪疫病流行有所增加,带来投入高,风险大,因此,一些开展散养的农户仍持观望态度,信心不足;五是目前较高的猪肉消费价格已经对部分低收入家庭生活生产带来影响,部分饲养户担心政府会出台调控猪肉价格的政策,对将来肉猪的预期价格并不乐观,不敢随意增加饲养量。(二)存栏万头

8、以上的规模养猪场不多,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少,产业水平不高。目前,全县生猪存栏万头以上的养猪场(户)只有3家(东进农牧、深圳绿美特、生源农业有限公司),养猪龙头企业也仅有2家(东进农牧国家级龙头企业,生源农业有限公司市级龙头企业),缺乏龙头企业或中介组织的有效带动,加工能力弱,带动效应不强,2007年,全县养猪业产值只有42415万元,仅占农业总产值的9.7%,产业水平还比较低。(三)生猪生产发展不快,自给能力不强。1986年,惠东县生猪饲养量已达329046头,出栏猪肉产量达11269吨。经过20年发展后的2007年,全县生猪饲养量只有566983头,猪肉产量也只有23418吨,比1986年

9、分别增长72.3%和108.4%,年均增长2.8%和3.7%。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惠东县从县外调入肉猪就达31254头,而惠东县完成国家商贸部出口生猪配额也只有2200头,从而,说明惠东县猪肉自给还是不足的。(四)科技意识不够强,饲养管理水平不高。惠东县大部分养猪户文化素质普遍低,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不强,主动接受新品种、新技术的较少,在生产发展中,缺乏科学养殖技术和疫病防治知识,科学管理水平不高,大部分养猪规模户没有建立明确的管理制度和完善的生产记录,没有明细的资金帐目和原材料进出库帐务。(五)安全保障体系不健全,安全隐患依然存在。目前,惠东县相当部分养猪户对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还不够强

10、,饲料、兽药市场的安全管理体系和制度不够健全,执法监督还比较薄弱,管理难度大,标准化生产技术还处在推广示范阶段,产品质量与生产标准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猪瘟、生猪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病对生猪生产构成严重威胁。(六)生猪私屠滥宰现象仍然存在。1997年以来,惠东县根据国务院关于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和省、市有关文件要求,认真贯彻执行生猪实行定点屠宰、集中检疫、统一纳税、分散经营的制度,全县建立了22个生猪定点屠宰厂(场),切实加强了生猪屠宰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由于受利益的驱使和生猪屠宰管理涉及面广、管理难度大,因而,仍存在不法屠商私屠滥宰生猪的现象,个别地方还较严重。私屠滥宰生猪,

11、不仅导致税收流失,更严重的是带来肉食安全稳患,扰乱肉食市场的正常秩序。三、前景(一)政府扶持力度不断加大。随着我国国力的不断增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财政向农业倾斜的条件已经具备,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三农”问题,进一步加大了支农、助农、扶农力度,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将对养殖业给予更多的政策支持,养殖业的基础地位将进一步得到重视和加强,尤其是生猪生产发展,国家已相继采取了能繁母猪补贴和保险,增加信贷、产业项目扶持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生猪生产发展,为生猪产业持续发展增添了强大动力。(二)市场前景广阔。畜禽产品市场行情看好,养殖效益明显,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无公害绿色安

12、全的优质肉品需求量日益增加,惠东县宜规模养猪面积广阔,环境污染小,为生猪生产规模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三)发展潜力大。当前惠东县养猪业正处于转型期,养猪生产方式由千家万户分散饲养向规模集中饲养转变,散养户的减少,规模养殖户的增加,正是生猪养殖更新品种、推广技术、推行标准,提升档次、加快生猪生产发展的黄金时期。目前,惠东县生猪规模发展势头较好,并积累了一定的饲养经验,因此,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潜力很大。四、对策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惠东县生猪生产发展必须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按照县委九届三次全会提出的“构建三大经济中心区、建设五个产业大县,实现八个

13、新”的决策部署,以规模生产为基础,以科技为依托,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努力实现增长方式转变,把生猪产业建设成为增加农民收入,促进新农村建设的优势产业。(一)加强宣传引导,营造发展氛围。紧紧抓住国家出台扶持发展生猪生产稳定市场供应的系列政策的机遇,采取多种宣传手段,多角度、多层次地开展宣传,宣传国家扶持发展生猪生产的政策,提供养殖经济市场信息,进一步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对养殖业发展认识,增强养殖信心,充分调动养殖户的积极性,营造上下联动齐心抓发展的良好氛围。(二)合理布局,规范管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有关生猪生产发展的文件精神,全面落实“菜篮子”行政领导负责制,认真编制生猪生产发展规划,按照国发

14、200722号文有关“任何地方不得以新农村建设或整治环境为由禁止和限制生猪饲养”的规定,正确处理好发展生猪生产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做到发展与保护并重,积极推进生猪生产的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和现代化,从政策上鼓励和扶持有条件的农民和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生猪生产。要依法规范养猪场管理,对现有养猪场进行整治和规范,扶持其健康发展。凡符合建设沼气工程条件的养殖户应全部建设沼气池并使用沼气,推广养殖业和种植业相结合,猪沼气鱼塘或猪沼气果树(农作物)相结合的生产模式,鼓励养猪场(户)充分利用鱼塘、农田等消纳养殖废料废水,推行健康养殖、生态养殖和标准化生产。(三)建立生产发展的长效机制,鼓励扶持做大做强生猪产业

15、。在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好国家和省、市有关鼓励扶持生猪生产发展政策的同时,(1)对发展规模养殖场(户)或养猪龙头企业要在项目、税收、基地建设等方面给予优惠倾斜,特别要积极为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养猪场(户)争取国家生猪标准化扶持建设资金,更好地扩大和发展生产;(2)积极帮助解决用水、用电、交通难等问题。不少规模养猪场(户)都是分布在山塘附近或较偏僻的山坡上,普遍存在用水、用电、交通难问题,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积极帮助解决困难,从根本上改善养猪生产条件;(3)适时推出“保护价”政策。对存栏5000头以上,符合标准化养殖要求且具有较强的带动能力的生猪养殖场(户),当出售肉猪的价格低于一定的价格时,按保护价

16、给予补贴,并将该资金列入每年的财政预算。(4)强化龙头企业带动,培育发展龙头企业。目前,惠东县存栏300头以上的养猪场(户)已达150家,但是成为龙头企业的只有2家。因此,我们建议政府应挑选3-5家生产条件较好、管理能力较强、发展潜力大的生猪养殖场(户),采取“公司带动农户”的生产模式,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共同体,要在政策和资金等方面给予倾斜,把他们培育成龙头企业,提高生产的组织化程度,扩大生产规模。通过扶优扶强,促进规模生产,引导扶持养猪场(户)做大做强,增强幅射带动发展能力、抗御市场风险以及市场竞争力,推进产业化经营,提高生猪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5)各有关职能部门和生猪屠宰场

17、,要增强服务意识,牢固树立为农服务的思想,积极为生猪养殖(户)排忧解难,提供尽职的服务,保护生猪生产者的积极性,促进生猪生产又好又快发展。(四)强化科技服务,提升发展水平。要建立和完善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加强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业务培训,增强服务本领,组织技术人员进场入户,实行互联对接,提供快捷有效服务,及时帮助养殖户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实施科教兴牧战略,大力推广品种改良、标准化生产、动物疫病防治等技术,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加大科技培训力度,对青年农民进行现代技术、现代管理理念、现代经营理念全方位培训,培育出一批观念新、懂管理、懂技术、会经营的科学养殖能手。(五)加强疫病防控,筑牢发展

18、保障。近年来,我国生猪疫病流行有所增加,养殖风险加大,直接影响农户养猪的积极性。因此,我们必须坚持预防为主,全面落实以生猪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疫,猪瘟为主的强制免疫措施,确保免疫到位,积极推行动物二维码标识制度,建立可追塑制度。加强生猪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市场检疫工作,严格把好生猪监测、检疫、消毒关,切实加强生猪交易市场的监督管理,严禁病死生猪及其产品进入流通环节,防止疫情传播和扩散。引导和组织养殖场(户)进行标准化生产,严格实行封闭式管理,推进养殖方式转变,改善防疫条件,大力推进监管执法力度,推行兽药、饲料市场准入制度,加强“瘦肉精”检验检测,建立生猪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不断提高产品质量

19、,增强市场竞争力。(六)加强生猪屠宰管理,严厉打击私屠滥宰行为。近年来,特别是近两年来,惠东县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和省、市有关文件精神,严格实行定点屠宰、集中检疫、统一纳税、分散经营的制度,进一步规范生猪屠宰经营管理取得了较好成效。但由于生猪屠宰管理涉及范围广、难度大,鉴于目前惠东县仍存在生猪私屠滥宰现象实际,应进一步加大管理力度,切实保证生猪产品质量,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一要抓好宣传。采取各种有效的宣传形式,向消费者宣传消费私屠滥宰、未经检疫猪肉的危害性,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杜绝消费未经检疫销售的猪肉;二要责任到位。各镇各职能部门要各负其责,通力协作,齐抓共管,确保工作落实到位。三

20、要加大对私屠滥宰行为的打击力度。在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从经贸、畜牧、工商、国税、地税、卫生、食监、公安等有关部门抽调力量组成强力工作组,加强对肉食品市场的巡查,发现不法经营者,要严格依法打击,进一步规范和维护好惠东县生猪屠宰管理,确保人民群众吃上放心肉。 宿州市生猪产业发展情况分析报告 为摸清全市养猪产业发展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和差距,理清未来发展思路和目标任务,制订可行的发展规划,促进养猪产业又好又快发展,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宿州市生猪产业发展调研课题组对全市生猪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一、宿州市养猪业发展的现状生猪产业是宿州市的传统优势产业,在畜牧业生产中一直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

21、007年,随着有关扶持政策的落实,生猪生产实现了恢复性增长,全市生猪存栏达222.53万头,占全省14.1%;其中能繁母猪存栏27.28万头(墉桥区存栏8.1万头,砀山县3.8万头,萧县5.3万头,灵璧县5.8万头,泗县4.28万头),出栏318.6万头,占全省的12.4%;猪肉产量30.47万吨,占全市肉类产量的62.7%,占全省13.0%,居全省第三位。全市养猪业实现产值51.82亿元,占牧业产值的58%,占农业总产值的21.4%。墉桥区和灵璧县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省仅9个)。全市生猪生产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养殖方式正在由分散饲养为主向标准化、规模化、健康养殖转变。2007年,全市存栏生猪

22、50头以上场(户)有6544个,共存栏生猪127万头,规模养殖比重达57%。二是养猪产业化经营水平显著提高。全市拥有省、市级养猪产业化龙头企业13家,生猪屠宰加工龙头企业1家,占全市省、市级畜牧产业化龙头企业的52%。三是生猪生产品种优,科技含量较高。目前,我市饲养的生猪主要品种有杜洛克、大约克、长白等,三元杂交猪普及率达90%以上。全市拥有全省优良种猪A级企业6家,AA级2家。从发展方式分析,我市生猪生产已进入产业转型的重要时期,主要体现在“三个转变”:一是由分散饲养为主向规模化标准化健康养殖转变。随着农民收入的多元化、就业方式的多样化、生活环境的整洁化,特别是大量农民进城务工,部分农民不再

23、把养猪当成零存整取的副业,养猪生产出现结构性的变化。加上养猪业的疫病风险、市场风险,部分散养户退出了养猪业。而一部分养猪大户看到生猪养殖的广阔前景,特别是国务院、省政府一系列扶持政策的激励,不断扩大养殖规模,加快了规模养殖的发展。二是由量的扩张为主向量和质并举转变。质量安全是稳定生猪生产的基本要求,“瘦肉精”等质量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保证生猪质量安全已经成为畜牧部门的一项重要内容。一方面,畜牧部门和广大生猪养殖者都在积极采取措施,加大品种改良力度,推行标准化健康养殖,提高生猪内在品质。另一方面,生猪质量监管部门不断完善检验检测设施,加大监管力度,实行饲料、兽药、猪肉质量市场准入制度,从

24、整体上提升生猪产品质量。三是由销售活大猪为主向集中屠宰销售加工产品为主转变。现代生猪产业发展,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单纯生猪饲养,而是饲料、养殖、加工、销售一体化发展。肉食消费需求也在发生变化,广大消费者,特别是年轻消费者越来越偏好超市猪肉、冷鲜肉。二、宿州市生猪产业发展的优势、有利条件、潜力和面临的困境。1、生猪产业发展的优势和有利条件1.1养殖基础好近年来,宿州市生猪生产正在加速推进产业转型,由分散饲养为主向规模化、标准化养殖转变,由单纯的总量扩张向数量质量并重转变。目前,全市有养猪户10万户,其中母猪繁育户8.5万户,存栏能繁母猪30万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猪生产,为进一步做大做强生

25、猪产业,市政府出台了关于促进我市生猪产业发展的意见,明确了提升总量、提升规模、提升加工的发展目标,到2010年年出栏商品猪400万头以上。1.2饲草饲料资源丰富全市实有耕地940万亩。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大豆、甘薯、棉花、花生、水果、瓜菜等,正常年景粮食产量300余万吨,可为生猪生产提供充足的饲料资源。全市拥有饲料生产企业12家,年加工饲料15万吨以上。1.3服务体系健全市、县(区)、乡镇都有比较完善的畜牧兽医服务机构。全市有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500多人,村级动物防疫员1306名,对生猪生产危害严重的重大动物疫病实施免费防疫。1.4区位条件优越宿州市地近沿海,北倚中原,是沿海经济向内陆辐

26、射的过渡带,处于黄淮经济区的腹地,具有较好的区位优势,可为生猪生产提供充足的土地资源,为承接产业转移提供有利条件。铁路、公路、水运等交通十分发达。京沪和陇海两大铁路干线纵横贯穿全境。公路通车里程达14000公里,有2条高速公路、条国道、条省道穿境而过,通车里程、公路密度均居全国前列。2、生猪产业发展的潜力我市生猪生产已有较好的基础,数量、质量、规模、效益都有显著提高,但通过分析对比可以发现,我市生猪生产的开发潜力仍然很大,主要包括以提高现有生猪生产水平和技术水平的内涵式开发潜力和以开发饲草饲料资源、扩大现有生猪生产规模为重点的外延式开发潜力。21内涵式开发潜力在稳定生猪存栏的前提下,提高猪肉产

27、量主要依靠提高出栏率。2007年我市生猪出栏率为150%,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8个百分点。国内先进地区为170%左右,国外领先水平在185%左右。如以目前国内领先水平170%作为目标,我市可在养猪头数(存栏)不变的情况下,可较2007年净增猪肉产量5.4万吨。最近几年,我市猪病时有发生,使全市猪的发病死亡率达8%左右。如加大动物疫病防治工作力度,把猪的发病死亡率降低2个百分点计算,可增加猪饲养量10.8万头,挽回经济损失2500万元,每年净增肉产量9.5万吨。22外延式开发潜力充分利用饲料资源是我市生猪生产外延式开发的基础,饲料供给水平和其开发程度决定了养猪业生产的规模。蛋白质饲料与能量饲料配

28、比失衡,是影响精饲料利用率的重要保障因素。据测算,当前因缺乏蛋白质饲料造成饲料营养不平衡,每年浪费的饲料原粮约占总饲料的1/4。我市饼粕资源十分丰富,但利用率低,尤其是棉籽粕、菜籽饼的利用问题尤其突出,如若解决好其脱毒技术的应用推广,将对增加我市有效蛋白质资源的开发利用,提高饲料转化率起到重要作用。发展饲料工业,提高粮食转化率。精饲料的推广应用主要是由饲料厂生产全价配合饲料,重点供应规模饲养场和饲养大户,以提高饲料的转化效果。2007年,我市配(混)合饲料产量仅为15万吨,如能将产量提高到50万吨,按配合饲料比单一原粮至少可节约饲料25%计算,每年相当于增加精饲料供给8万吨以上。3、生猪产业面

29、临的困境31疫病与市场风险问题。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任务依然艰巨,农民对疫情风险的担心仍未消除。动物疫病种类不断增加,发病机理日趋复杂,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对养殖场户的信心产生一定的影响。在市场风险方面,生猪生产从仔猪生产到猪肉消费有十多个环节,风险几乎全部压在养殖环节上。32劳动力问题。一方面,劳动力价格上涨。农村劳动力的外出量逐年增加,据市劳动部门统计,我市每年外出务工人员超过120万人,在农村进行生猪饲养的散户相应减少。另一方面,生猪饲养技术要求越来越高,农村传统养殖户由于养殖知识的局限,相当一部分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养殖发展的要求,难以扩大养殖规模,难以提高养殖技术。33发展规

30、模养殖的制约问题。用地难、贷款难、污染治理难等实际困难,仍然制约着规模养殖的发展。三、宿州市养猪业面临的发展新机遇1、国内有广阔的市场空间。猪肉是我国城乡居民最重要的肉食品来源,占我国肉类总消费量的62.5%,在饮食结构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猪肉需求成刚性增长。特别是在农村,农民收入增长较快,猪肉消费增长的潜力很大。2007年,我国猪肉产量5197万吨,人均占有量33.2千克;而我市猪肉产量30.47万吨,人均占有量49.37千克,虽然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我市生猪以外销为主,本地消费量较小。据农村住户调查统计,我市农村人均猪肉消费量仅为3.3千克,

31、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猪肉消费市场潜力巨大。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沪宁杭等沿海发达地区原先划定的一些适度饲养区逐渐变成禁养区,市郊畜禽养殖场由于污染较严重,关转步伐加快,生猪产品自身供给能力远远不足,仅上海市每年需外调生猪1000万头左右。我市生猪出栏量大、品质优,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只要努力争取,必将在沪宁杭等市场占得一席之地。2、国家扶持政策逐渐向养猪业倾斜,投入逐年加大。 2007年4月份以来,全国范围内的生猪及猪肉价格出现较大幅度的上涨,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关注。国务院先后下发了关于促进生猪生产发展稳定市场供给的意见,颁布了扶持生猪生产的一系列政策措施。2007、2008两年,我

32、市共获得国家扶持生猪发展资金13770万元,其中能繁母猪补贴3590万元、能繁母猪保险2400万元、规模养猪场(小区)建设2320万元,生猪良种补贴160万元,生猪调出大县奖励2300万元,生猪疫病防控3000万元。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明确指出要加快发展畜牧业,支持规模化饲养,加强品种改良和疫病防控。3、农民的积极性为养猪业发展提供持续的内在动力。随着养猪比较效益的提高,大批农民工返乡创业以及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对发展养猪业始终保持很高的积极性。全市规模养猪比例逐渐提高。传统农户散养也开始接受不同程度的现代化改造,养殖小区作为整合散养户进入规模化饲养的新模式,发展较为迅速。据调研统计,全市年

33、出栏500头以上的规模场757家,其中埇桥区207家,砀山县113家,萧县132家,灵璧县253家,泗县52家;规模养猪小区25个,龙头企业共带动农户5万户。四、宿州市未来养猪业发展的总体设想砀山县:以310国道和101省道沿线的茂达农业有限发展有限公司、兴达良种猪场、金泰良种猪场和东昌牧业公司等为龙头,重点带动程庄镇、朱楼镇、周寨镇、砀城镇、唐寨镇、李庄镇等乡镇发展生猪产业。五、实现养猪产业发展战略目标的措施1、抓品种改良,提高种猪保障能力。实施生猪良种工程,加大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建设,采取财政扶持、社会参与的方式,鼓励社会民间资本参与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提升质量,健全良繁供种网络,增强自我

34、供给能力,以重大项目为依托,大力兴建和完善祖代、父母代种猪场。加大监管力度,完善引种、把关、溯源、设限和监控体系,严把引进种猪质量关。大力推广猪人工授精技术,加快推广品质好、抗病抗逆性强、生产性能高的优良品种,提高生猪良种化水平和生产水平。2、抓规模养殖,加快生产方式转变。规模养殖是保障商品猪批量供给的有效举措,是发展现代畜牧业的基本要求。把推进生猪生产养殖方式转变,发展规模化养殖作为加快生猪生产发展的主攻方向,以生猪为主实施畜牧业“百区千场规模化推进工程”,到2012年,全市建成100个高标准生猪养殖小区、500个规模养猪场。通过示范、引导,发展适度规模养殖,大幅度提高生猪规模化养殖比重和标

35、准化生产水平。3、抓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养猪业组织化程度。根据市场竞争的需要和专业合作组织的成熟程度,及时引导合作组织兴办养猪合作社,不断增强实力,更好地为成员提供优质服务。对新成立的养猪合作社要给予及时指导,并适当给予经费补助。力争到2012年,全市成立养猪农村专业合作组织100个,不断提高养猪的组织化程度和规模化生产水平。4、抓疫病防控,保障养猪业健康发展全市农牧部门要按照“市指导、县负责、乡为主、村落实、户联防”的工作机制,加大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猪病防控工作力度,建立防控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增强猪病预测预警能力,提高猪病防控技术水平,努力降低发生疫病的风险。对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口蹄疫

36、实行强制免疫,疫苗和注射等防疫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按省要求及时足额到位。突出抓好乡镇畜牧兽医站基础设施建设,稳定畜牧兽医技术推广队伍,加强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5、抓饲料生产,降低养殖成本。大力发展饲料工业,重点扶持一批有发展潜力的大型饲料企业,提高产业集中度。鼓励饲料加工龙头企业发展规模养殖,形成产业集团。大力开发饲料新品种,积极发展绿色饲料,生产无污染、无残留的安全优质饲料产品,优化饲料生产结构,提高饲料工业技术水平,确保生猪生产饲料供应。加大棉菜籽饼等非粮食饲料开发力度,支持蛋白质饲料原料和饲料添加剂研发生产,控制饲料价格上涨,降低生猪生产成本。6、抓屠宰加工,做大做强生猪加工龙头企业

37、。立足现有基础,搞好现有龙头企业,把小的做大、大的做强、强的做优。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和培育“大高外、名优强”的猪肉加工龙头,择优扶强发展壮大生猪屠宰加工龙头企业。对龙头企业参与生猪规模养殖或与饲养者实行定单生产开展精深加工的,优先安排贷款贴息资金。对通过猪肉产品相关质量认证的企业,市县财政给予申请费用补贴。7、抓流通,促进农民增收。市及各县区都要加强生猪流通体系建设,营造环境,鼓励各种性质的经济组织参与生猪及其产品的流通;培育市场主体,大力发展生猪流通中介组织及行业协会,使之成为连接生猪养殖基地农户和市场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促进生猪“养殖、供应、销售”一条龙体系的形式,增强农户在发展生猪生产

38、过程中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促进农民增收。白河县物价局 王 芳09年以来,随着国家、市各级政府扶持生猪发展力度增大,扶持生猪生产发展各项政策的较好落实,全县生猪产业健康发展势头强劲,生猪生产市场向又好又快的方向发展。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影响生猪产业健康发展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二、生猪产业现状及基本形势估价 (一)生猪产业总体形势趋好以生猪为主的畜牧产业是我县的主导产业。在五大产业的排序于2006年由第四调整为第二。从2005年开始,虽经历了一次发展低潮,仍取得了超常发展,至2008年底全县生猪饲养量达到25万头,能繁母猪上报数达到10100头,累计建设标准化正大圈舍716栋6.58 万平方米,畜牧业

39、产值1.98亿元,在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所在比例达到百分之三十多。目前,生猪产业的又一轮低潮已经来临,冲击着养殖户的信心,但是生猪产业是我县一个覆盖面大、群众基础好、周期短、效益高的可以长期发展、做大做强的产业,也是农业收入比重增长潜力最大的产业,各级政府扶持和鼓励发展生猪生产的政策仍然相当稳定,除少数因高速公路拆迁以及劳力外出务工而影响补栏,养殖户的养殖热情并未减少,2009年度的生猪产业势必会平稳增长。(二)生猪价格呈下降趋势 据调查,今年2月份过后, 生猪价格开始下滑,本地仔猪20元/千克,外地仔猪14元/千克,猪肉20元/千克。 据预测,受节假期间居民对猪肉的需求量增大,特别是传统节日端午

40、节将到等因素的影响,预计生猪价格将呈稳中略增的趋势。 (三)养殖成本趋高,利润空间变薄从最近开展的调查情况看:当前生猪产业的养殖利润呈现出微薄或者处于赢亏平衡点。主要依据是:1、今年的养猪成本较去年略减,饲料价格稍降,仔猪价格也有所下降,但是活猪价格的降幅较大,由2008年1月份的16元/公斤下降至本月的10元/公斤,因此养猪的利润并未有实际的增长。 2、散养户养殖肉猪利润微薄,但养殖母猪利润较高。养殖母猪的利润:母猪的饲养周期为5年左右。蔡某于2005年购进10头仔母猪开始喂养,2006年遭遇市场低潮,处于保本经营,2007年赚得纯利润3万多,2008年经营的纯利润为5万多。四年内的总利润为

41、8.5万元左右,纯利润为5万。养殖肉猪的利润:肥猪饲养周期是4-5个月。在不计劳务费用的前提下,养殖成本840元,包括:(1)购买15公斤的本地仔猪200元;(2)饲料成本约为1.18元,250公斤的饲料需要590元;(3)防疫费用50元。拟料肉比为3.1:1,则出栏重量为95.6公斤,目前的收购价是5元左右,收入966元。利润为126元。 3、正大标准圈舍建设是我县长期重点扶持的项目,仅2008年全县投入扶持资金140余元,当年新建正大圈舍408栋,累计716栋,6.56万平方米。普遍反映正大标准圈舍养猪,效益要好于普通圈舍,特别是在仔猪成活率上尤为明显,有利于疫病预防,改善了饲养环境,有利

42、猪的生长,提高了养殖效益,同时适当的规模才能获得较好效益。但是存在资金运转困难、设施需要改进、养殖技术有待提高等问题,特别是补栏不及时导致圈舍利用率低,规模上不去,没有获得较好的效益。宝鸡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农业科 生猪产业是我市畜牧业的传统产业,也是第一大主导产业。猪肉是居民消费中的大宗产品,占肉类消费量的70以上。同时生猪产业的发展已成为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之一。猪肉价格的波动对广大群众的基本生活影响大、受关注度高。这些因素促使政府部门着手引导生猪产业良性健康发展。一、我市生猪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近年来,我市生猪产业发展迅速,至上半年末全市生猪养殖户达到13.16万户;生

43、猪存栏122.7万头,出栏68.5万头,猪肉产量达到5.3万吨,同比增长18、12和10。生猪生产区域化、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水平不断提高。存栏30000头以上大乡大镇16个,存栏5000头以上的大村33个;生猪存栏50头以上的大户3707个,100头以上的大场(户)910个,500头以上的大场(户)57个。全市生猪生产年产值占到畜牧业产值的40,位居各畜种产值第一,对畜牧大市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市生猪产业虽有一定规模的发展,但在产业发展的区域化、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发展方面还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是饲养管理方式比较落后,规模养殖数量偏少,经济效益偏低,养殖环境污染较为严重。我市生猪

44、散养比例接近2/3,小规模分散的落后饲养方式由于市场意识不强,具有相当大的盲目性和趋同性,难以根据市场的变化进行行业内的协调和调控,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二是良种繁育体系不健全,良种仔猪繁育场少,且布局不合理,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三是组织化程度低,信息渠道不畅,生产盲目性大,生产要素不能有机整合,面对市场波动往往齐上齐下,导致生猪生产和猪肉价格周期性波动频繁发生,养猪户往往在产业链中处于高风险、低收益的弱势地位;四是加工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强。年屠宰60万头生猪的鼎鑫肉制品加工厂产品仍为初加工产品,在精深产品加工上投入不大,技术力量储备不足,猪肉产品附加值不高;这几方面因素的存在,严重影响

45、我市生猪产业持续稳定发展。三、我市生猪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对策措施我市发展生猪产业的基本思路是紧紧围绕龙头企业,按照政策扶持、企业带动、农户为主、科技创新的原则,大力发展“公司协会农户”的订单养殖;结合一村一品模式,以户为基础、以村为单元,全面推广正大生猪标准化养殖模式,发展养猪大场、大村,实行规模化、专业化经营;组建养猪合作社,规避市场风险;合理布局建设良种猪场,健全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加大三元杂交仔猪扩繁和推广力度,提高猪肉品质,提升经济效益,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围绕发展思路,应从以下几方面做好工作:1、进一步加大生猪养殖的宣传引导力度。养猪业已成为我市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的有

46、效途径和亮点,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目前,受猪肉市场价格的拉动,猪粮比价由去年同期的1:4.6达到目前的1:7.4,养猪效益明显好转,饲养户仔猪补栏加快,对于调动农民养猪积极性,增加农民收入有极大地促进作用,可以说生猪价格周期性波动已经走出低谷,养猪业正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因此要抓住这一发展机遇,采用多种宣传形式,大力宣传生猪产业的发展形势,引导农户抓住机遇,扩大生产,依靠科技,降耗增效,掌握信息,保证效益,增强群众发展生猪产业的信心和决心,推进产业快速健康发展。2、扶持和推行标准化规模养殖模式。加大国家资金争取力度,推动我市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步伐。07年落实资金1240万元(其中国家补助资金4

47、00万元)在我市建设26个规模养殖场和小区;08年争取资金1722万元(其中国家补助资金525万元),建设规模化养殖场和小区20个。这些养殖场和小区都以正大标准养殖模式为基础,按照正大公司标准化养猪技术规范指导繁育场、养殖大村、养殖大户进行生产。在饲养对象和方式上选优饲养、规范饲养:饲养杜长大三元商品仔猪;全套使用正大养猪模式营养套餐;建造全封闭式半自动化调控舍内环境温度的标准化新式猪舍;采用自动饮水,自由采食,程序化免疫等标准化饲养管理和疾病控制技术;采用沼气发酵对粪便和污水进行无害化处理,为生产提供洁净能源和优质有机肥料,实现全程标准化、科学化、规模化、生态化生产和集约化经营。这些措施的完

48、善,将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为市场提供安全优质产品。3、大力推广生猪养殖新技术。充分发挥各级畜牧兽医部门的技术推广作用,加强与繁育场、规模育肥场和养猪大户联系,达到信息共享,全程指导生猪产业化发展。一是加大三元杂交仔猪推广力度。三元杂交仔猪是目前商品猪生产最为理想的品种,不但生长速度快,饲料报酬高、胴体品质好、瘦肉率高、适应性和抗病力强,而且猪肉售价高(比普通育肥猪每斤高0.5元),市场供不应求,发展前景广阔。二是大力推广生猪人工授精技术。推广人工授精技术,是提高种猪利用年限和生产效率的根本途径。通过人工授精可以提高优良公猪的利用率和生产效率,减少种公猪饲养头数,降低饲养成本;可以提高母猪的受胎率和产仔数,减少接触性传染病的传播几率,具有显著的优越性。三是在养殖大场、大村开办生猪养殖技术培训班,定期举行生猪养殖、兽医卫生和防疫等技能培训,年终对考核合格者发给资格证书,逐步推行生猪养殖的准入制度。四是积极实施以实用技术推广为主要内容的科技入户工程,实行科技人员到大村和大户,将良种扩繁、育肥技术送到农户,以科学技术为支撑,教会农民发展优质、高效、安全的生猪生产,利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