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说课稿.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065571 上传时间:2023-03-10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39.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说课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说课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说课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说课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说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说课稿.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说课稿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说课稿 回民学校 郝佳 一、说教材内容分析 1.教学内容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刚学会表内除法和有余数的除法知识后安排的一个与按规律排列有关,并可通过有余数除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只是,在解决问题时关注的不是所求的商,而是余数。应该说,“有余数的除法”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是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清晰的线索和可操作的教学思路服务的。也就是说,本课时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让学生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然后感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我们的现实生活。 2教学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平均分物体有两种情况:一

2、种是恰好分完,没有剩余,就是表内除法涉及的内容;一种是平均分后还有剩余,有余数的除法研究的内容。其中,在现实生活中,整除是少数,有余数的除法才是大量存在的,因此,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这一知识对学生继续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考虑到二年级学生的思维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想完成由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转变,需要借助动手操作,让学生亲自去实验,去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于是,教材安排了“知道了什么?”“怎样解答?”“解答的正确吗?”等提示,使学生经历审读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寻找策略解决问题、回顾与反思等全过程,允许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又可使学生了解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3、有助于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又结合教材特点,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解决问题与按规律排列有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2.经历应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全过程,进一步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的多样性。 3.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积累解决问题的基本经验。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余数在解决有关的问题中的作用与含义并解决问题。 四、说教法和学法 1.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

4、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所以在本课时中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讲解法、谈话法、复习法、练习法。 2.数学课程标准还指出:“学生的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基于上面考虑,为了更好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并优化多样化学习方式,在学法上采用让学生猜一猜、说一说、摆一摆,写一写,画一画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积极动手、动口、动耳、动脑,甚至动脚,在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感悟新知。 五、说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主要分为四个环节:回顾旧知,引出问题;合作探究,

5、解决问题;借助练习,巩固提升;课堂总结,明确目标。 回顾旧知,引出问题。5分钟 1.出示两道练习题: 326= 158= 2.谈话引入新问题:上周我们学习了什么?今天我们继续来解决有余数的除法来解决问题。 这样设计的意图是运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找规律内容直接引入,既吸引学生注意力,又巧妙、轻松地直奔主题。 合作探究,解决问题。15分钟 1.根据要求,尝试解决。要求有3点:读懂题意,独自思考;用别人能看懂的方式表示出来,可以画一画,写一写等。你有几种方法都写出来。 2.合作探究。 让学生向小组同学介绍自己的解题方法,同时学会认真倾听他人的方法,感受解题方法的多样化。可以让学生动手摆小棒去解决问

6、题。这一设计主要是为学生提供人人参与的机会,力求激发每个学生学习交流的欲望,注重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3.集体交流,组织研讨。 在这一环节,主要采用“这位同学的思考方法你能看懂吗?他是怎么想的?”等设问性语言引导学生看懂、了解画一画、写一写、算一算等方法。 4.回顾过程,梳理方法。 “谁能用摆一摆的方法来验证一下刚才的解决方法是否正确?”从而请一名学生到黑板前用相应颜色的吸铁石摆一摆。 “解决这个问题,大家刚才还想到了几种方法?谁为大家简单说一说?”教师配合学生的叙述,运用课件带领学生回顾过程。其中,在回顾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解决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边指图边说明各个数表示的含义。 借助练习,巩固提升

7、。 1.基础练习 :课本67页“做一做”1,2题 2.提高练习:学习之友的练习题里最大能填几? 736 ( ) 970 ( ) 881 ( )722 练习形式:独自读题思考,觉得有困难可以自由选择同桌或小组合作解决,还有困难,教师出示提示进行引导。 课堂总结,明确目标。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说教学效果 本课注重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小组交流、主动构建知识的平台,让学生在课堂中发挥主体作用,激发解决问题的热情,并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让学生在具体的学习情境中经历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比如,围绕“第16个圆形是什么颜色?”这一问题展开讨论交流,从最直观的实物摆一摆,变成在纸上用圆形画一画,再变成用数字符号写一写,最后演变成列示算一算,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使学生在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中获取知识、掌握知识,引发思考。 2.创设开放的学习空间。教学中无论是指导学生学习方法,还是对问题和练习的设计,都力求给学生一个开放的思维空间,让他们自己动手、动口探索新知。在自我探究的过程中理解意义,掌握计算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学中能面向全体学生,给每一位学生提供充分的学习思考空间和交流的平台,并运用合作探究式、质疑辩论式的方法让学生学习,在平等、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