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牛新类群选育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肉牛新类群选育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6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市肉牛新类群选育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市畜牧兽医局市肉牛繁育有限责任公司二一一年一月项目名称:省市肉牛新类群选育项目建设单位:、市畜牧兽医局、市肉牛繁育有限责任公司项目负责人:主管部门:市畜牧兽医局项目技术依托单位:项目建设地点:市区乡南滩项目建设期限:5年(20112015)可研编写单位:市畜牧兽医局编写人员: 联系电话: 编写时间:二一一年一月目 录第一章 项目摘要11.1项目概况11.2可行性研究依据2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42.1 项目提出的背景4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52.3项目建设的可行性8第三章 市场供求分析及预测103.1 牛肉产品市场现状调查分析103.2 牛肉产品市
2、场发展预测123.3 竞争力分析15第四章 项目建设单位基本情况174.1 区概况174.2 乡概况194.3 建设单位基本情况19第五章 项目场址选择与原则20第六章 项目技术方案及工程方案216.1项目技术依托单位概况与技术水平216.2项目主要研究内容、技术路线236.3主要技术指标256.4技术措施25第七章 项目建设目标297.1项目建设目标297.2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327.3总体布置35第八章 项目建设内容368.1项目组成368.2土建工程368.3成年牛舍378.4仪器设备398.5公用工程41第九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439.1项目投资估算439.2资金筹措459.3估算依
3、据45第十章 建设期限和实施的进度安排4510.1建设期限4510.2项目实施进度安排4510.3项目实施进度表46第十一章 土地规划和环保4611.1土地规划4611.2环保46第十二章 项目组织管理与运行4912.1 组织机构与职能划分4912.2 劳动定员5112.3 经营管理措施5112.4 技术培训5212.5 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52第十三章 效益分析与风险评价5313.1项目建成后新增固定资产情况5313.2经济效益分析5313.3社会效益分析5413.4生态效益5413.5风险评价55第十四章 招投标方案5814.1项目招标的组织形式5814.2项目采用的招标方式5814.3招
4、标范围5814.4招投标主要内容59第十五章 有关证明材料5915.1附表5915.2附件5915.3附图59第一章 项目摘要1.1项目概况1.1.1项目名称:省市金肉牛新类群选育项目1.1.2项目性质:新建1.1.3主管部门:市畜牧兽医局1.1.4建设单位:、市畜牧兽医局、市肉牛繁育有限责任公司1.1.5建设地点:市区乡1.1.6建设年限:5年(20112015)1.1.7建设规模及产品方案本项目以市肉牛繁育有限责任公司为依托,从项目区存栏以及外地购进的黄牛中精选1000头组建核心选育群,辐射发展适龄母牛繁育大户2000户,建立起稳定的“肉牛”核心群,选育群母牛达3000头以上,种群规模10
5、000头以上,采用人工授精技术,进行良种繁育。核心区正常年出售公犊300头、母犊370头,鲜奶1800吨,牛粪9000吨。1.1.8建设内容本项目计划以肉牛繁育公司为核心区,建设年存栏母牛1000头养殖场1个。具体建设内容包括标准化牛舍12栋4800 m2;病牛隔离舍1栋400 m2;犊牛舍2栋800 m2;母牛分娩舍1栋600 m2;挤奶厅200 m2;运动场2000 m2;粪污处理场500 m2;青贮窖(池)8000m3;办公用房80 m2;防疫室、冻配室等50 m2;饲料加工间及库房300 m2;购置TMR搅拌喂料设备、93RQ-60型秸秆揉切机、多功能生化秸秆饲料粉碎微贮机、9FX-8
6、0型大型农作物秸秆粉碎机、人工授精及鱼骨式挤奶设备等各类设备17台(套)。1.1.9项目投资本建设项目总投资1248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608万元,流动资金200万元。在固定资产投资中,建筑工程费为509.8万元,设备购置费98.2万元,预备费60万元。1.1.10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1248 万元。其中争取国家扶持资金500万元,自筹748万元。1.1.11项目效益项目正常年销售收入798.6万元,年均利润总额为455.9万元,年均所得税27.35万元,投资利润率35.06,投资回收期4.85年(税后,含建设期),均表明项目有良好的财务盈利能力。1.2可行性研究依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
7、(中发20101号)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的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2)国务院(国发201029号)关于进一步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3)关于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发20074号);(4)中共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农民增收的实施意见省委200832号;(5)标准化养殖小区技术规范(DB62/T1443-2006);(6)省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建设规范暨备案管理办法;(7)省畜禽养殖小区动物防疫技术规范;(8)市畜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9)市关于加快草畜产业发展的决定;(10)国家发改委、建设部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11)有关经济法规、行业规
8、范与参数;项目单位提供其他资料。主要经济指标序号项 目单 位技术指标备 注1建设期年52总投资万元12482.1建设投资(静态部分)万元509.82.2固定资产方向税万元0.003销售收入万元780.174销售税金万元0正常年5利润总额万元489.94正常年6所得税万元27.35平均值7税后利润万元428.54平均值8投资利润率年35.069投资回收期年4.85所得税后,含建设期10经营成本万元271.2正常年11总成本万元324.27平均值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2.1 项目提出的背景现代农业发展的实践证明,畜牧业在农业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专家指出,畜牧业的独有性及不可替代性将在建
9、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事业中担当重要角色。而品种则是发展高效、优质、安全的现代畜牧业的基础。在畜牧业生产中,谁抓住了“种”,就等于牵住了产业发展的牛鼻子,因此,畜牧业发达国家都把高效制种业放在突出的位置,引领着全球畜牧业发展的潮流。2005年起,省委、省政府“把草食畜作为战略性主导产业培育”的战略部署,提出把畜禽品种改良作为重点产业推动,其中黄牛改良是重点。我国还没有专用的肉用牛品种,改良比例仅30%,个体小,产肉量低,平均胴体重仅147kg。因此必须加速牛的改良,提高养牛业的生产水平。农业部在“全国畜禽良种工程建设规划”中提出:“肉牛的良种覆盖率从30%提高到35%,良种在畜牧业增产中占技术
10、进步作用总贡献份额由20%提高到25%30% ”。“规划”还明确指出:“建立良种繁育体系,保存、培育和提高我国地方优良牛种,推广应用引进优良品种,逐步形成优势牛种的繁育体系”。良种是发展的基础,是提高其市场竞争力的先决条件。经过十几年乃至几十年的发展,区的草食畜繁育体系日趋完善。尽管拥有适合肉牛产业发展的饲料资源、草地资源、存栏牛数量资源,但肉牛业的生产水平还不高。主要表现在牛种杂,个体小,生长速度慢,产肉量低,不能满足市场对牛肉及其产品的需求。加快肉牛产业的发展步伐,充分挖掘肉牛产业资源潜力,提高肉牛生产水平,是调整畜牧业内部结构,合理配置农业与自然资源,提高畜牧业和农业生产综合效益,是实现
11、畜牧业现代化的有效措施和重要内容。建立现代新型良种繁育体系,按照“优质、高产、高效、安全、生态”的发展目标,科学高效地做好适应本地生产条件、市场需求且生产性能高的肉牛品种的选育、引进、示范和推广,积极发挥各科研院校的优势,开展联合育种工作,做大做强优质肉牛品牌,加大肉牛品种的改良力度,创新技术支持体系,提升良种应用推广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2.1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一是发展畜牧业既能够增加农民收入,又能够解决农村剩余劳力和剩余农产品,特别是解决粮食及农副产品的转化增值出路;二是畜牧业既能促进种植业的发展,又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和保证;三是畜牧业既是农村
12、经济的支柱产业,又是承农启工的中轴产业;四是畜牧业既是菜篮子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轻工和医药原料的重要来源。区牛群基数较大,农作物秸秆丰富,牛产业在畜牧业中占有较大比重。优先大力发展牛产业,把其做大做强,为全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畜牧经济发展起到样板示范作用。2.2.2 是地方黄牛品种优良特性的保护和利用及肉用新品种的培育的需要。合适的肉牛品种是发展肉牛业的重要基础。虽然我国有1.4亿头牛的巨大饲养量,许多优良的地方品种,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它们均属于役用型品种或原始兼用型品种,体格小,生长速度慢,成熟晚,产肉率低,不符合现代肉牛生产的要求,我国西部地区的地方牛种尤其如此,也是我国的肉牛业发展中
13、必须首先解决的关键问题。自建国以来的每一个五年规划,国家都把黄牛的品种改良作为重点之一来抓,因此我国引进了世界上几乎所有的肉牛品种,但由于不同时代对改良的方向各有侧重,造成了实质上的无序改良,致使现在仍没有形成公认的优秀改良品种。已经认定的中国西门塔尔牛,虽然兼备了产肉和产奶的双重优秀特性,在目前改良牛种中分布最广、存栏量最大,但在整个改良进程中,并没有考虑肉质的改良。其它牛种,如利木赞牛、夏洛来牛、安格斯牛、海福特牛等等,虽在各地有不同程度的分布,但都没有形成品种的大气候,改良方向都不明朗,因此不但没有获得这些优秀牛种的后代,反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我国固有品种的退化。造成上述局面和结果的根本
14、原因是过去长期以来没有将肉牛生产放在国内外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作为一个产业来进行规划与经营,对国际国内牛肉市场没有深入的了解,对我国肉牛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认识不清,片面强调改良牛的体型大小和生长速度,而忽略了肉质这一影响牛肉价格和市场需求的重要指标。本项目详细研究了近年来国际国内牛肉市场的需求和价格的演变过程及发展趋势,全面总结了我国优良地方品种和国外引入肉牛品种的特点及杂交改良效果,明确了我国肉牛产业的发展方向与产品的市场定位,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详细的品种改良与育种方案,这必将为肉牛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也将为在我国肉牛产业发展中如何保护地方黄牛品种适应性强、耐粗饲的优点,利用
15、国外著名肉牛品种生长速度快、成熟早,产肉率高、肉质好的优良特性,培育出符合国内外市场需求的肉牛品种,积累成功的经验。2.2.3是带动地区乃至全省畜牧业产业化经营,提高畜产品质量的需要。省肉牛业近几年得到了长足发展,2009年全省牛存栏416万头,出栏牛113万头,牛肉产量达12.64万吨,占肉类总产量的14.72%。规模养牛户、规模养牛场发展迅速。但是与全国肉牛发达地区相比,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突出表现在:一是个体生产水平低,出栏牛头均产肉量仅134千克,较全国低40千克;二是良种工程建设滞后,良种繁育体系不健全,良种化程度不高,肉牛品种的选育滞后;三是产品竞争能力不强,加工基础薄弱,缺乏有影
16、响力的龙头加工企业,生产没有形成规模。因此,充分利用区的资源优势,引进优良肉牛品种,扩充基础母牛,有计划地开展规模化良种繁育工作,使肉牛生产形成规模化和产业化,对提高农业整体效益,显得尤为必要。2.2.4 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及农民稳定增收的需要。畜牧业的发展在整个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畜牧业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日益增加,畜牧业的发展,促进了农业经济整体水平的提高,比较优势日益凸现,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区优质肉牛产业开发充分利用金融资金,扶持地方龙头加工企业和规模养殖农户进行肉牛产业化生产,可促进企业和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从而使地方财政收入渠道拓宽且实现稳步增长。2.3项
17、目建设的可行性2.3.1良好的养牛业现状。区是省重要的肉牛主产区,坚持从项目引进、基地建设、科技推广、疫病防治、流通增值入手,全区养牛业走上了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的良性发展轨道,养牛业已经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一大特色优势产业。全区牛存栏量由2000年的10.57万头发展到现在的31万头,增长113.5%;牛出栏由3.32万头增加到8.5万头,增长129%;牛肉产量由3656.6吨增加到8074吨,增长120.8%。预计今年养牛业收入可达7.5亿元。按照“小群体、大规模,增效益”的模式,走“基地农户”的发展路子,着力培育规模养殖户,截止目前,全区建成4万头以上养牛乡镇5个,建成养牛专
18、业村社220个。建成养牛小区、养殖场289个。建成了等5条屠宰生产线,设计屠宰加工能力20万头,延伸了产业链条,提高了产品附加值。2.3.2显著的区域优势。区地处,有“”之美称。交通便利,活畜和畜产品东可直达京、津、沪地区,西可出境俄罗斯、中东各国,南可进入西南各省和东南亚各国,具有一定地理位置优势,肉牛产业开发的市场环境非常优越。对开发形成肉牛产业带,具有一定的群体及区域经济优势。2.3.3丰富的饲草料资源。全区现有土地面积 万亩,可利用草场面积万亩。年产饲料粮万吨,豆科及其它农作物秸秆万吨,人工种植美国大叶苜蓿、美国金皇后和加拿大阿尔金岗等优质牧草万亩,产草万吨,此外还具有大量菜渣(泊、饼
19、、酒糟)类副产品,饲草料资源非常丰富,为肉牛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3.4良好的养牛基础。区内农民自古就有养牛的传统习惯,肉牛存栏数量较大,改良化程度高于省内其他地方。“肉牛生产综合配套技术”等一批部省级项目的实施,对区肉牛业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2001年起,区委、区政府将肉牛产业列为全区发展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经过几年来的不懈努力,肉牛繁改体系、市场体系、防疫体系建设和肉牛饲养技术推广等方面有了较快发展。2010年,全区基础母牛存栏万头,能繁母牛占到,冻配改良站(点)个,黄牛改良率已达95%。年产活牛犊近6万头。第三章 市场供求分析及预测3.1 牛肉产品市场现状调查分析3.1.1
20、市场调查概况根据调查收集的资料分析,牛肉消费市场总的发展趋势是:一是随着人民群众饮食习惯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高蛋白低脂肪的优质牛肉及其系列制品的需求将会逐年稳步增长,目前,我国人均牛肉占有量为5.25公斤,不及世界平均水平50%,省人均牛肉占有量为2.83公斤,如果全国人均牛肉消费量增加1千克,就需要新增加近150万吨的供给量,因此存在潜在可观的消费市场;二是从省内外情况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镇人口增长,成为畜产品需求新的增长点,牛肉产品将会呈现刚性增长势头。有关资料信息表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及沿海地区市场对系列牛肉制品食品需求量较大,消费需求可观,特别是高档深加工牛肉系列
21、食品需求量日益增大;三是受欧洲及国际上“疯牛病”的影响,国际市场对亚洲特别是中国牛肉制品情有独钟,优质牛肉的需求量将会逐年增加。3.1.2 中国的肉牛业市场结构分析(1)传统的大众化市场大众化市场即“赶大集”进行牛肉及活牛交易,这是我国传统的最主要的肉牛市场形式。这种市场牛肉交易量占牛肉销售量的85%以上,其特点是:品种不分、性别不分、部位不分,价格便宜,体现不出牛肉的档次和价格差异,尤其是高档牛肉的价值得不到真实体现。(2)活牛、牛肉出口市场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每年都要向香港、日本等地出口大量活牛,仅我国每年向香港出口活牛的数量一直保持在20万头以上,向中东地区及俄罗斯等国出口大量分割牛肉。
22、一般情况下,一头重500千克的活牛出口,要比在国内销售增加利润1000元以上。无论现在还是将来,满足国内大众市场并积极开拓国际市场,都是我国高效肉牛生产的重要途径。(3)高档分割牛肉市场随着市场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程度的提高和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国际交往日益频繁,来华旅游观光、商务活动、国际会议的港澳同胞以及外国客商的逐年增加,涉外宾馆、饭店旅游服务业日渐兴旺,牛柳、西冷、眼肉、嫩肩肉等高档牛肉需求日渐增多。这类牛肉原料目前国内远不能满足需求,主要依靠进口。因此,品种改良、专门化育肥、专业化加工和销售是我国进军牛肉高端市场的主攻方向。3.2 牛肉产品市场发展预测3.2.1 项目区市场分析及预
23、测随着区城乡居民收入的不断增长,居民对畜产品消费需求将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广大农村居民将成为未来畜产品消费增长的主体,进而对畜产品消费形成巨大的拉动作用。此外,随着我区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和小城镇建设的发展,全区将有更多的农民向城镇转移,这将为未来畜产品的需求增长注入新的活力。牛品种改良基础扎实,以牛肉为主的畜产品质量上乘,在国内市场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价格稳中有升,货源不足,市场供不应求。3.2.2 省及周边地区市场预测分析2009年,全省肉类总产量达到83.32万吨,比上年增长5.19%。根据省“十一五”农业发展规划,按照“抓重点、强基础、保安全、促发展”的总体要求,农业增加值不低于5%,
24、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6%左右,畜禽饲养量达到1.7亿头(只),肉蛋奶总量达到180万吨。围绕推进畜牧业生产方式和增长方式的转变,加快优质畜产品基地建设,提高畜产品产业化经营水平,形成一批龙头企业和名牌产品,增强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力争五年内使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0%以上。突出发展草食畜牧业,加快地方肉牛新品种的培育,扩大肉牛养殖规模,到2010年,全省牛的饲养量达到670万头,出栏肉牛200万头,生产牛肉30万吨。但省的牛肉需求量为40万吨,届时需增加出栏肉牛67万头。可见,牛肉需求量存在较大缺口,发展产业化肉牛养殖,市场前景非常广阔。从区内周边市场看,畜产品需求也将会不断增加
25、,特别是等伊斯兰教人口聚居区,由于宗教习惯,对牛肉及其制品的需求很大,再加上日渐增多、各具特色的餐饮业的兴起,对牛肉及其制品的消费需求也是一个不小的市场。3.2.3 国内市场分析及预测牛肉是世界人民共同喜爱的肉类食品,特别是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日常食品。在我国,牛肉也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喜爱。因此在世界范围内牛肉的需求量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大幅度增长。随着经济、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牛产品的需求不仅局限在食用范畴之内,而且渗透到各个相关领域与产业,如制革、生化药品、保健品、生物技术等,这必然大大刺激肉牛养殖业的发展。在过去的20多年里中国牛肉产量增长速度很快,
26、在世界牛肉总产量基本不变的基础上中国的牛肉产量增长了约25倍。从总体发展趋势分析,牛产品在国内的需求呈直线上升趋向。牛肉产量以年均8%的速度递增,说明在肉食消费趋向上,对牛肉的需求是不断增加的。若国内牛肉胴体产肉量提高33%,全国牛肉产量增加1000万吨,肉牛产业存在着巨大的发展空间。3.2.4 国际市场分析及预测从1997年起,国际市场牛肉的需求量逐年增加,日本年进口牛肉60万吨,韩国年进口12万吨,香港年进口20万吨;阿拉伯、东欧、独联体、印度、尼日利亚等国,也已成为牛肉的主要进口国,国际市场销售看好。据测算,到2020年,世界牛肉消费量将比现在上升一倍。目前,牛肉是国际肉食品市场上价格较
27、高的食品之一,15个国家的首都肉食零售价格中,牛肉价格排在第一位,说明牛肉供需矛盾比较突出,尤其是优质牛肉。另外,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美国、欧盟及中亚国家养牛数量逐步减少,牛肉减产,将进一步加剧供求矛盾。这为我国肉牛产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有关专家分析:国际市场牛肉需求旺盛,价格坚挺的趋势将会维持较长时间,世界牛肉价格的提高和牛肉贸易量的增加,会促使中国牛肉出口的增长。3.3 竞争力分析3.3.1牛肉价格走势分析近几年国际国内肉食价格总的走势来看:猪肉、禽肉价格波动较大,而牛肉价格一直保持稳定上扬的势头。国际牛肉价格与肉品质量成正相关,1公斤高档牛肉价格相当于普通牛肉的35倍,甚至510倍,
28、在东京中央肉类批发市场进行的肉牛胴体拍卖现场,1头获奖肉牛其肉拍卖价每公斤2.7万日元,这头牛分割肉最高价可达每公斤5万日元。国内市场上尽管牛肉生产增长速度较快,牛肉价格仍保持上涨态势。从大众市场来看,1992年牛肉价格比1978年提高了330%,1993年牛肉价格增长的速度比1992年提高了28.9%,1998年牛肉价格比1993年提高了50%,2004年每公斤牛肉达17元。牛肉与猪肉的比价已由几年前的1:1上升到现在的1:1.4。因此,从近几年市场牛肉价格总的走势看,牛肉价格一直保持着稳步上升的势头,而我国牛肉价格低廉,在国际市场竞争中有明显的价格竞争优势,只要我们增加产量,提高质量,生产
29、出符合国际标准的牛肉等级,市场前景广阔。3.3.2市场风险分析肉牛生产面临两大风险,疫病风险和市场风险。疫病风险方面,随着兽医体制改革和疫病防治体系的不断完善,将达到三个百分之百,即:100%的行政村配备专门防疫员;100%的畜禽按时免疫;100%的畜产品检疫。通过培训、观摩等措施,广大养殖户疫病防治、洁净生产的意识不断增强,畜禽生产环境不断优化,造成疫病流行的风险将会越来越小。市场风险方面,主要是中国市场经济刚刚起步,农民面临的是不完全的竞争市场,加上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极不利的地位。为了避免“牛贱伤农”和减轻自然、市场风险给养殖户带来的损失,规划在实施过程中应建立健全龙头企业
30、和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和利润分配机制,以保护农民进行肉牛生产的积极性,是实现肉牛产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第四章 项目建设单位基本情况本项目以为项目区,以乡为建设重点,以市肉牛繁育有限责任公司为核心区域。4.1 区概况4.1.1 地理位置与区位优势。区地处,呈扇形冲积平原,沿山地海拔1416-1823米。总土地面积平方公里,宜耕面积万亩。区辖个乡镇、人口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万人,总农户万户,农村劳动力万人。自然条件优越,水土资源丰富,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为发展农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属典型的绿洲灌溉农业区,是全国十二大蔬菜生产基地之一,也是全省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区内盛产小麦、玉米、稻谷、
31、豆类等粮食作物及油料、瓜果、蔬菜等经济作物。境内交通便利,年平均气温7,最高气温为37,最低气温-28.7,年平均降水量125毫米,蒸发量1990毫米,日照时数2900-3000小时,年太阳辐射总量147.99千卡/平方厘米,无霜期153天。农副产品资源丰富,加工转化前景广阔,形成了具有资源优势和规模效益的粮油、蔬菜、林果、畜牧、种子和乡镇企业等支柱产业,建立了与之对应的十大商品基地,为发展农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市场体系健全,商贸流通活跃,形成了连接城乡、沟通内外、纵横交错的粮油、蔬菜、皮毛、牲畜、工业品、旧货、餐饮等市场网络。4.1.2自然条件气候条件:区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其特点是干
32、燥少雨蒸发量大,光热充足,温差较大,四季分明,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7.8,最高气温38.7,最低气温-31。0积温为3380,共计240天,5积温为3234.3,共计199天,15积温为2165.7,共计108.2天。该地年均降水量180mm,蒸发量1912mm,日照时数29003000h,日照率65%,年太阳辐射总量147.99卡/,系太阳辐射高质区,无霜期153天,最长179天,最短120天。具有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的特点,大气透明度好。气象灾害主要是大风,干热风和霜冻。水文条件:区有大小河流条,年径流量亿m3,地下水动储量亿m3。现有中小水库余座,总库容量亿m3,冰川面积 km2。地表
33、水质好,矿化度小于1g/L,属于碳酸盐性水,可作为生活饮用水,生产用水和灌溉用水。4.2 乡概况乡地处区城西公里。境内地势平坦,光热资源丰富。全乡辖12个行政村,82个合作社,3800户,12829人,耕地面积8.3万亩。近年来,该乡大力实施产业富民战略,社会经济发展势头强劲。2010年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元。利用滩多地广的优势,大力发展草畜产业,建成18个养牛专业社,6个养殖小区(场),肉牛规模养殖户2100户,2009年全乡肉牛饲养量3.2万头。畜牧业已成为全乡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交通、通讯条件便利。畜牧管理及服务机构健全,专业队伍素质较高,“五良”(良种、良料、良舍、良医、良法)配套,
34、科学养殖技术已在全镇得到应用,科技成果的应用覆盖率和科技贡献率均有较大的提高。4.3 建设单位基本情况项目建设单位市肉牛繁育有限责任公司位于区乡,成立于2008年10月,注册资金300万元,固定资产600万元。占地面积133亩,饲草地200亩。现有高标准牛舍2栋1000平方米,饲草加工以及库房等共有8600平方米。青贮窖1500立方米。机井一眼。现存栏母牛320头,育肥肉牛260头。养殖场位置地势高、排水好、环境干燥、向阳、通风、远离居民区,有利于防疫,距交通要道1500m以上。第五章 项目场址选择与原则一是符合省畜牧业发展规划要求;二是项目要立足于当地的秸秆资源优势,突出秸秆加工利用与肉牛优
35、势产业发展。三是项目以改善畜牧兽医设施为基础,改进畜牧业生产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增加农牧民收入;四是项目最终产品必须是安全、无污染的市场适销产品;五是项目建设既要尊重政府、行业部门规划及对秸秆资源合理配置、资金、技术、服务等方面的意见,同时强调农牧民的自主参与、自主决策、自主经营;六是项目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强调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结合;七是项目建设内容要与本地生产实际情况相结合。核心区牛场建设要按照养牛特点和生产生活需要,科学合理布局管理区、生产区、排污区,并建设绿化带和隔离带。大门口必须建有消毒池和进出人员消毒室。畜禽圈舍要冬季保暖、夏季通风凉爽,便于科学饲养和清洗消毒,并配套建
36、设粪便、污水无害化处理设施,实现“建设标准化、喂养科学化、粪便处理无害化”。可推行“种植-养殖-青贮-沼气-有机肥料”生态产业链发展模式,走循环经济的路子。项目建设用地地势高、干燥,通风良好,土质合适,便于排除雨水、生产和生活废水。场地水源丰富、水质良好,交通、通讯便利,电力供应可靠。距居民区和主要交通线有一定的卫生防疫距离,并位于居民区夏季主风向的下风向。第六章 项目技术方案及工程方案6.1项目技术依托单位概况与技术水平该项目的技术依托单位是大学。学院现设动物科学系、草业科学系、水产科学系;有动物科学、草业科学、水产养殖学3个本科专业;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草业科学、特种经
37、济动物饲养、动物学、遗传学、水生生物学7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草业科学、特种经济动物饲养、动物学、遗传学、水生生物学7个博士学位授权点,设有畜牧学博士后流动站。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是国家重点学科。学院现有教职工168人,其中教授、研究员27人,副教授、副研究员47人;博士生导师22人,硕士生导师26人;教师中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1人,国家及省部级突出贡献专家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与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入选创新团队1个,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4人。学院现有学生1498人,其中本科生1081人,硕士研究生320人,博士研究生97人。70多年来,先后
38、为社会培养各类人才8000余人。学院积极围绕国家和地区战略需求进行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工作取得重要进展。学院科研经费稳步提高,承担各类科研项目近100项,到位经费在2007年突破千万元后,2008、2009年再创新高突破两千万元大关,为各类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近年来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7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0项,省科技进步三等奖8项。对地区农民增收、地方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学院坚持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办学特色,通过加强院外所和基地建设,开展科技合作与技术服务,不断强化服务“三农”的能力。充分发挥基地在科技推广和技术服务等方面辐射带动作用,每年培训各类养殖技术人员近10000人次,发放科技
39、资料30000余份,有效的带动了地方畜牧业的发展。该大学丰硕的成果可为本项目提供可靠的技术来源与技术保障。6.2项目主要研究内容、技术路线 6.2.1对选育区的西杂二代牛群体进行普查。普查的内容主要是体尺、体重,繁殖性能,泌乳性能等。在对西杂二世代母牛外貌和性状测定后,选择体尺外貌基本一致,性状相似母牛群15000头,重新打号、登记,建立档案。基础母牛群组建后,加强饲养管理,提高营养水平,并且尽量在饲养管理水平基本一致的条件下饲养。6.2.2次级性状测定登记。主要对母牛情期受胎率、妊娠情况、犊牛成活率等繁殖性能和抗病力等测定登记。6.2.3杂交。对选留的基础母牛群采用优秀的西门塔尔牛进行级进杂
40、交,并对其后代进行测定和选留。成年母牛母犊留种公犊育肥哺乳妊娠繁殖母牛 人工授精 产犊 断奶 1820月龄 282283天 6个月(肉牛繁育生产工艺流程)拟选择的杂交试验模式示意图如下:(模式1) 基础母牛群(西本F1 )优秀西门塔尔弗莱维赫牛西杂F2弗西本F3(固定)(血液含量比:弗莱维赫牛50%、西门塔尔37.5%、本地牛12.5%)(模式2) 基础母牛群(西本F1)弗莱维赫牛弗西本 F1弗莱维赫弗西本F3(固定)(血液含量比:弗莱维赫牛75%、西门塔尔12.5%、本地牛12.5%)6.2.4生产性能测定登记。对初生重、断奶重、12月龄、18月龄性状、乳用性能、产肉性能以及适应性全面测定登
41、记。在此基础上,衡量综合指数,选择公牛留种(不少于200头),母牛继续选育选配,在选育群体中组建核心母牛群。6.2.5横交固定。选留公牛中,进行严格测定分析后,选择符合种用条件的公牛,依据登记档案,避开近亲,开展闭锁繁育横交一代固定(根据情况必要时进行横交二代固定),群体本地牛血液含量保持在12.5%。6.2.6类群群体选留。在横交固定群体中,选择性状相似、适应性相似、遗传性稳定,的后代牛组建选育群。群体中选育群母牛数量达到3000头以上,其中建立完整系谱档案的核心群体1000头以上。6.3主要技术指标 项目完成后核心群基础母牛达到1000头以上,选育群母牛3000头以上,种群规模10000头
42、以上。产乳和产肉性能达到或接近中国西门塔尔牛的水平,指标如下:产乳指标:核心群(特、一级 )1000头,年产奶量4000公斤,乳脂率4.1%;选育群3000头,年产奶量3500公斤,乳脂率4.05%。 产肉指标:核心群平均日增重1200克,18-22月龄宰前活重550公斤,屠宰率58%,净肉率50%;选育群平均日增重1000克,18-22月龄宰前活重500公斤,屠宰率55%,净肉率48%。6.4技术措施6.4.1同期发情与人工授精技术为了实现高效、批量化的生产,对母牛分批次实施同期发情技术,然后再实施人工授精。该两项技术的实施依托当地政府的支持和技术部门的协作。6.4.2后裔间接测定技术跟踪犊
43、牛性别、系谱信息、出生日期及犊牛各个生长发育阶段的体尺、体重及与生产性能等有关数据,采用同期同龄比较法进行后裔测定。6.4.3确保安全的追溯技术从第1个项目年开始,对基地内所有的选育的母牛都统一编号注册,实行1牛1号的身份证制度,对于该牛的产品也实行一品一号一系列的纵向追踪和追溯。详细记录品种、生年月日、家系、产地、饲养场家、饲草饲料、防疫与病历、屠宰加工厂和屠宰日期等等。6.4.4冻配技术牛的冻精配种技术已成为提高牛生产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我国牛的冷冻精液研究和应用工作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特别是70年代以来,发展很快,肉牛业基本普及。随着黄牛改良工作的逐步深入,冷冻精液采用人工输精技术已
44、在我区得到全面推广应用。本项目以细管冻精技术为手段,在项目区内全面推广普及肉牛杂交改良。其冻配技术执行牛冷冻精液人工授精技术操作规程(DB51/T516-2005)和细管冻精输配技术操作规程。6.4.5项目核心区采用挤奶厅式集中挤奶本项目在生产区新建牛舍的中心部位建设挤奶厅,进行集中式挤奶。挤奶厅式集中挤奶有利于挤奶过程的自动化和机械化,不仅可大大提高生产效率,而且使卫生条件得到进一步的改善。挤奶机在使用时保持性能良好,送奶罐和贮奶罐使用后及时清洗、消毒,以防止微生物的滋生。挤奶前用温水清洗乳房和乳头,用一次性纸巾擦干,并逐一对每头牛每个乳区作乳房炎的检查,阳性牛改为手工挤奶,每次挤奶将前“三
45、把奶”手工挤掉,后采用机械挤奶。挤完后用消毒液喷淋乳头消毒,目的是杀死乳头表面的细菌。因为刚挤过奶的乳头孔要在12分钟内才能关闭,如果有细菌进入乳头内,很容易引起乳腺炎的发生。6.4.6饲料加工技术为了充分发挥饲料转化率高,生长快、周期短、效益高、产奶量高的优势,实行科学配方,增加精料混合料的比例,对饲草进行氨化调制,改进其营养品质,按不同阶段的营养需要,加工生产各类配混合饲料,以充分满足母牛的营养需要。根据项目区的实际情况,养牛饲料中的饲草品种主要为玉米秸秆及紫花苜蓿。因此,对饲草进行适当的加工调制是提高能量利用率,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之一。6.4.7秸秆的加工调制秸秆的有机物质
46、80-90是由纤维性物质和无氮浸出物组成,粗蛋白含量在4以下,只含有微量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几乎不含胡萝卜素,属天然状态下营养价值低劣的饲料。但以干物质计秸秆所含的总能量几乎与禾本科饲料作物相当。因此,采用揉草机或铡草机将秸秆切碎至34cm的短节,同时将部分粗纤维揉碎,然后进行氨化处理,可使其总营养价值提高11.5倍,并增加了秸秆中的含氮量。从而提高了秸秆的能量利用率和效益,降低了生产成本。秸秆氨化技术是先把麦秸切短,再将含氮量46的农用尿素,用水溶化,尿素用量为麦秸重量的56,水的用量为麦秸重量的2030。制作时,将溶化好的尿素水均匀地喷洒在麦秸上,装入半地下式的氨化窖内,用塑料薄膜包严压紧,以不透气为原则。氨化时间与温度有关,室外温度为5时,处理时间约需56天;5IO时需2856天;1020时,则需1428天。良好的氨化秸秆为浅褐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