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期中考试文言文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067741 上传时间:2023-03-1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3.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上期中考试文言文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七上期中考试文言文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七上期中考试文言文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七上期中考试文言文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七上期中考试文言文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上期中考试文言文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上期中考试文言文复习资料.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七上期中考试文言文复习资料本领: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习惯: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童趣复习资料 收获:时有物外之趣。 一、词语积累 .第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1、常规词语: 第一段总述物外之趣,起着总领全文的作用。 故:所以。 时:时常 物外:超出事物本身。 第三段中的“林”“兽”“丘”“壑”俱全的美妙境界完全出秋毫:秋天鸟类新生出的纤细羽毛。比喻最细微的事物。 私:暗自。 于敏锐的童心,它们分别指的是 拟:比拟。 昂:抬。 首:头。 项:脖颈。素帐:未染色的帐子。 丛草、虫蚊、土砾之凸者和凹者 。 徐:慢慢地。 观:景象。 果:果真。 唳(l):鸟鸣。 怡(y) 文中与“方出神”

2、相呼应的句子是 兴正浓 。 然:安适、愉快的样子。 定神:聚精会神。 以为:把当2、文中起到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是? 作 壑(h):山沟 兴:兴趣。 盖:原来 尽:全部 为:被。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文言文复习资料 享。 观察蚂蚁搬家,把它们想像成支援前线的“大军”; 看到漫天飘舞的雪花,把它当作天女散花; 自己筑小塘坝堵住水源,而后打开塘坝,把它想象成黄河决堤; 3、阅读下列古诗,谈谈这首诗包含的情趣。 古朗月行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儿童善于观察,对事物怀有强烈的好奇心,又有丰富的想像力。他们在玩味、想像的美好的体验中得到心理的满足,获得了审美情趣。 方:正。

3、 鞭:用鞭子打 数十:几十。 驱:驱赶。 2、通假字:强:通“僵”,僵硬的意思。 3、成语: 明察秋毫:形容目光敏锐,连最微小的东西也看得清。 怡然自得: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 怡然称快:高兴地连声叫好。 庞然大物:外表上庞大的东西。 夏蚊成雷:夏天蚊子的声音像雷声一样,形容蚊子很多。 4、翻译句子 ().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能够睁大眼睛直视太阳,眼力足以看得清极细小的东西。 ().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看见细小的东西,一定会仔细观察它的纹路,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 ().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我心里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

4、果然鹤也 心中这么一想,那么呈现在眼前的或是成千、或是上百飞舞着的蚊子便果真变成了鹤。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抬头看它们,连脖子也因此变得僵硬了。 ().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果真像鹤群在青云边上发出叫声一样,因为这样高兴地连声叫好。 ().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 把土块凸出部分当成丘陵,低陷部分当成山沟。 .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 正看得出神,不禁哇的一声惊叫起来。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心神安定下来,捉住癞蛤蟆,用鞭子抽了它几十下,把它赶到别的院子去。 二、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作者沈复,清代文学家。 三、 阅读探究 1、从第一段来看,小时的我有怎样的

5、本领、习惯和收获? 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3、围绕“物外之趣”写了哪几件事? 观蚊如鹤之趣。 神游山林之趣。 鞭打虾蟆、观虫斗之趣。 4、表现作者心情的词语有哪些?有怎样的作用? “怡然称快”、“怡然自得”、“神游”、“呀然” 作用:形象真实地反映了儿童观物时的心理,表现了“物外之趣”,使读者如身临其境。 5、推测作者将癞虾蟆“驱之别院”的目的?可能为“二虫”复仇,主要原因是它破坏了自己的审美情趣。 为什么不将它打死? 答:他没有处死癞虾蟆,说明他处置有度,同时说明他有同情之心。 、文章末一句“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表现了作者幼小心灵中怎样的思想感情? 反映了作者严

6、惩强暴、同情弱小的纯真的童心。 学习本文,你认为作者是什么样的人? 作者是一个活泼可爱、天真无邪、有正义感的人。 6、第四段表现作者“童稚”的语句是什么?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7、从文中可以看出“物外之趣”是怎样得来的? 有强烈的好奇心。 有细致的观察力。 有丰富的想像力。 8、结合上文,你认为要怎样才能拥有“物外之趣”?沈复从小即有如此闲情,以至后来成为文学家,你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要拥有“物外之趣”,关键在于用纯真童心去体味观察和想象联想。从小热爱自然,观察敏锐,想象丰富,培养自发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这些为沈复后来成为作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 迁移运用 1、学了本文,

7、你得到什么启示? 要热爱动物、热爱自然,与大自然中的生命和睦相处。 获得美好的体验要有强烈的好奇心、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 像力。 要善于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美,怀有一颗童心,做一个有情趣的人。 2、你的童年也一定有“物外之趣”的美好体验,写下来,与大家分1 论语复习资料 一、基础知识 1、本文中的“子”指的是 孔子 ,名 丘 ,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 儒家 学派创始人。其思想核心是“仁” 2、论语,儒家经典之一,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 语录 体著作。是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收集整理而成。共20篇。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五经”指诗经、 尚书、礼记、易

8、经、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 3、重点字词的读音 说乎 论语 乐乎 (4)不愠 三省传不习乎 罔 殆诲女 二、关于字词 通假字 1、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 2、诲女: 女通汝 ,你3、是知也:知通智, 聪明,智慧 词类活用 1、温故 故:旧知识,学过的知识 2、吾日 日:每天 3、知新 新:新的理解与体会 重点字词:书下注释 一词多义 为 1、为人谋 : 替 2、可以为师也:做 3、知之为知之: 是 4、仁以为己任:作为 “而”的用法,有的表顺接,有的表转接,请区别下列句中“而”的不同用法:(6分) 学而时习之 人不知而不愠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 任重而道远 择其善者而从之

9、依次是:表顺接、表转接、表顺接、表转接、表顺接、表顺接 三、翻译课文: 四、用原文填空 1、新学期又开始了。我校要迎来一批新同学,请你从本文中为学校选择一句话制成欢迎横幅。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由我国民间俗语“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你能联想到论语十则中的哪一句话?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十则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强调学习与思考必须结合起来的句子是: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十则中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

10、知是知也。 6、十则中当别人不了解自己甚至误解自己时,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7、揭示儒家所倡导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的句子是: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8、孔子曾说过:“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用课文中的话说就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9、十则中,阐述了“吾日三省吾身”内容的句子是: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0、十则中,含有“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之意的句子是: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1、孔子认为,聪明人应具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学习态度 12、强调责任重要性的句子是: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13、借松柏之后凋比喻

11、社会现象的句子是: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这句话说明品德高尚的人经得起时间和环境的考验。 五、按要求从本文各找出3个例句 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习态度: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品德修养:人不知而不愠 吾日三省吾身 士不可以不弘毅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 六、文章理解 1、 从本文找出九个成语,并解释其中三个。再写出2句格言和1个警句: 成语:温故知新 三人行,必有我师 任重道远 死而后已 见贤思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不亦乐乎 择善而从 一日三省 解释:任重道远:肩负着重大的使命

12、,路程也很遥远。比喻责任重大。 择善而从:选择其中好的跟着做,指能发现别人的优点并学习这些优点。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举一反三、发愤忘食、不耻下问、取长补短、诲人不倦 2句格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个警句: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3、宋开国丞相赵普曾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有什么目的? 3、读半部论语就可以治理国家;道出了论语在人格修养和国家治理方面的巨大作用。 4、在孔子看来,“人不知而不愠”也是一种“君子风范”,那么作为“君子”应具有那些风范呢? 4、应具有高尚的道德,宽广的胸襟,善良的心地。 5、

13、 “吾日三省吾身”已经成为很多人的座右铭,请结合实际谈谈这么做的好处。 5、这是一种严于律己、勇于解剖自己的精神,只有这样,人才能净化自己的思想,才能在做人与求学方面得到提高。 6、我们从“温故而知新”这句话中,得到什么启示? 6、一个好老师应该是能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温习旧的知识中有所发现。强调要独立思考。 7、学习与思考有什么关系?请结合文中孔子的话加以分析。 7、学习和思考是辩证的关系,只学习不会思考,则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如果只思考而不能学习则会有害,因此二者一定要结合起来。 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早由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请你结合实际谈谈为什么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4、”? 8、“己所不欲,勿施于入”说的是自己不喜欢的言行,不要施加给别人。比如自己不愿意被别人嘲笑,那么就不要嘲笑别人,而要尊重别人。俗话说就是“拿人心比自心”,就是从自己的角度设身处地的替别人考虑一下。这是一种推己及人,仁爱待人的思想,这是人间多一份温暖的前提。它告诉我们要学会宽容,不要强人所难。所以我们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9、青少年正处于求学阶段,正需要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方法,试选取课文中与学习有关的一则,谈谈它对你学习的指导。 9、例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谈的是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学”与“思”二者是一种辩证的关系,学习是思考的基础,思考是学习的必然,二者必须结合

15、起来,才会学有所成。 2 10、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这句话揭示了松柏怎样的品质?你从中获得怎样的启示?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答:松柏的品质:高洁傲岸、不畏严寒。获得的启示是:君子坚强不屈、高洁傲岸的品格和卓越的才能只有经历艰难困苦的险恶环境考验后才能体现出来。告诉我们的道理:要有坚强的意志,要有自我修养。意思相近即可 12、第一则3句话的顺序能调换吗?为什么? 答:不能.因为第一句是对自己的要求,要重视复习,实践。第二句除了自己讲学习外,还要重视与同伴交流,才能学有所成。第三句将学习提高到自我修养的高度,指出求学的人应有君子之风。所以三者不可调换。 13、“士不可以不弘毅”的原因

16、是什么?“重”和“远”分别表现在哪些地方?“仁”是孔子学说的核心,第八则中曾子说这段话的目的是什么? 答:任重而道远。 “重”表现在“仁以为己任”上;“远”表现在“死而后已”上。鼓励门人要一生为实现“仁”的理想而奋斗。 14、根据课文内容拟一副对联。 答:孔子遍游六国, 论语影响全球。 15、课文中提到曾子、子路、子贡,你能列举他们或孔子其他弟子的事迹吗?列举两个以上。 答:曾参杀人、子路盛服见孔子、子贡游说五国之君。 16、古人常用“三”表示多数,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请你再举两例。 答:吾日三省吾身、三思而后行、白发三千丈、飞流直下三千尺。 17、请写出3句课外的孔子的言语。 A.

17、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B.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C.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18、论语一书记录了两千多年前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行。读了这八则以后,你一定收获不小吧!怎么样,也试着编一则吧!内容涉及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及修身做人均可,但尽量要经典些。 我说:有书不读非君子,骄傲自满真小人。 19、“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反映了孔子什么教育思想,对弟子说的目的是什么?有什么现实意义? 答:这是孔子从学习态度方面来谈的。告戒弟子要善于发现并学习别人的长处,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告诉我们要向一切人学习,在今天仍有实际意义。只有用谦虚的学习态度,向周围的一切人学习,才会有成就。 20、第则主要讲学习的愉快,友谊的珍贵,个人的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