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及翻译.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067916 上传时间:2023-03-1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41.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及翻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及翻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及翻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及翻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及翻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及翻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及翻译.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及翻译5、 世说新语两则 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翻译: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召开了一个家庭聚会,跟子侄辈们讲解诗文。一会儿,雪越下越大,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 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 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做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

2、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翻译: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的时间是正午,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太丘的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耍。那人便问元方:“你爸爸在吗?”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离开了。”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道:“真不是东西!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

3、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去拉元方,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10、 论语十二章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复习(温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 3、子曰:

4、“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说:“我十五岁时,开始有志于做学问。到三十岁,能坚定自立了。到四十,我对一切道理能通达不再有疑惑。到五十,我能知道什么是天命了。六十岁时对各种言论能辨别是非真假。七十岁时能随心所欲,也不会逾越规矩法度了。”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就可以凭借当老师了。”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害。”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

5、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说:“懂得学习的人比不上喜爱学习的人,喜爱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财富,对于我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

6、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站在河边说:“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子说:“军队可以被夺去主帅,男子汉却不可被夺去志气。”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夏说:“广泛地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并且能多考虑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20、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

7、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翻译:即使有美味的菜,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 自己有理解不透的地方。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省;感到困惑,然后才能勉励自己。所以说:教和学互相促进。尚书兑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25、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千,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

8、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翻译:从前,沧州城南有一座临河寺庙,庙前有两尊面对流水的石兽,据说是“镇水”用的。一年暴雨成灾,大庙山门倒塌,将那两尊石兽撞入河中。历经十多年后募金重修山门,于是派人下河寻找,最终没找

9、到。和尚们认为石兽顺着河水流到下游,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拉着铁耙,寻找了十多里,也不见石兽的踪影。 一位学者在寺庙里设立了学馆讲学,听了这件事嘲笑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探究事物的道理。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石头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浮动,石兽必然于掉落之处朝下沉,越沉越深罢了。你们顺着河流往下游找,不是疯了吗?”大家都很佩服,认为此言有理。 一位守河堤的老兵听了学者的说法,又讥笑说:” 凡大石落入河中,应求之于上游。因为石头质性坚硬沉重,泥沙松软轻浮,西来的河水冲不动石兽,水的反冲力必定作用在石头的迎水面的下端,反而把石兽下面的沙子冲走了,还冲成一个坑,越冲越深,冲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

10、石兽势必向西倒去,掉进坑中。如此年复一年地倒,就好像石兽往河水上游翻跟头一样。于是反而逆流而上了。到下游寻找固然糊涂;到泥沙中寻找,不是更加糊涂吗?“寻找者依照他的指点,果真在河的上游发现并挖出了那两头石兽。 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道理,不知道深层道理的人和事太多了,怎可根据主观来臆断呢? 30寓言四则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寓意:告诉我们自命不凡、妄自尊大者必被人轻视。做人要有自知之明,要谦虚谨慎,在生活中要认清自己 的位置。 蚊子和狮子寓意:讽刺打败过大人物却被小人物打败的人,告诉我们:即使取得很大的胜利也不 能骄傲,要始终谨慎从事,否则可能在小处受到挫折。 智子疑邻宋有富人,天雨

11、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译文:宋国有个富人,因下大雨,墙坍塌下来。他儿子说:“如果不修筑它,一定有盗贼进来。”隔壁的老人也这么说。这天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财物,这家人很赞赏儿子聪明,却怀疑偷盗是隔壁那个老人干的。 寓意:告诉我们这样的道理:向别人进言,要注意自己跟听言者的关系,如果关系疏远,即便是说的意见正确,效果也不见得好。 听意见只应听正确的,而不要看这意见是什么人提出的,对人不能持有偏见。 塞翁失马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帮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

12、何遽不能为祸乎?” 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帮,父子相保。 译文:靠近长城一带的人中,有一个精通术数的人,他家的马不知什么缘故逃到胡人那边去了。人们都来安慰他,他却说:“这难道不是好事吗?”过了几个月,他那匹马带着一匹胡人的骏马回来了。人们都去祝贺他,他却说:“这难道不是祸害吗?” 家里有的是好马,他儿子喜欢骑着玩,从马上摔下来,摔断了大腿。人们都来安慰他,他却说:“这难道不是好事吗?”过了一年,胡人大举进攻,进了长城,壮年男子都拿起武器作战。靠近长城一带的人,绝大多数都战死沙场。他儿子就因为腿瘸的缘故,父子得以保全生命。 寓意:事情都有正反两方面的可能,在特定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好事可能变成坏事,坏事也可以引出好的结果,所以不可将世上的事情看死,要辩证地看待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