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某市持续高效农业技术研究与示范区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3070825 上传时间:2023-03-10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某市持续高效农业技术研究与示范区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黑龙江某市持续高效农业技术研究与示范区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黑龙江某市持续高效农业技术研究与示范区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黑龙江某市持续高效农业技术研究与示范区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黑龙江某市持续高效农业技术研究与示范区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黑龙江某市持续高效农业技术研究与示范区可行性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某市持续高效农业技术研究与示范区可行性研究报告.doc(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XX持续高效农业技术研究与示范可 行 性 研 究 报 告一、项目综述XX持续高效农业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区的设置,沿201国道XX至镜泊湖扩展,该项目以“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XX持续高效农业示范区”为基础,针对示范区发展绿色食品的自然环境资源优势和对俄口岸的地缘优势,以东北农业大学为技术依托,以“九五”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为技术储备,以绿色农产品产业开发技术的研究为重点,大力发展绿色食品和外向型农业,通过关键技术的科技攻关和技术引进,建设绿色优质水稻、外向型蔬菜等农产品的绿色食品生产基地;扶优扶强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通过对俄口岸发展外向型农业,实现集约经营,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建立适应21世

2、纪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的示范模式与技术体系。二、目的、意义开展XX持续高效农业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对黑龙江省乃至东北地区的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整体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及农业现代化的早日实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在农业发展新阶段,技术制约、市场制约和环境制约将阻碍我国农业的持续发展。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食物安全方面已基本告别食物长期短缺的时代,进入主要农产品供需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阶段。但我国农业是弱质产业,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进入WTO以后,更容易受到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冲击。传统的农业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求,应实现从注重农

3、产品数量,转向注重质量和整体效益;从注重农业现代化转向注重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现代化;从生产初级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转向生产最终产品、高附加值产品,促进农业产业化;从面向国内市场转向面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根本转变。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农业持续发展将主要取决于科技进步。没有新的农业科技的重大突破,农业结构调整、生态环境问题的基本改善、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提高等一系列问题,将不可能根本解决。技术制约将是农业持续发展的根本性制约。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与健康意识不断增强,国内外对无污染、安全、营养食品的需求与日俱增。但由于近年来乡镇企业和工业企业的发展,工业三废污染严重;农民为了获得高产,超

4、量施用化肥和农药,造成土壤次生盐渍化,营养失调,硝酸盐积累及农药和重金属污染,农业环境日趋恶化,严重影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食品安全,威胁着消费者的身体健康。黑龙江区域特点决定了发展绿色农产品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黑龙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土地面积大、农业资源丰富,但是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及传统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影响,制约农业发展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农业问题主要表现在:农产品成本高、品质差、市场竞争力低;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低、农业经济效益低,农业产业化经营尚处于起步阶段,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业生态环境恶化,农业资源破坏严重,渍涝与地下水资源消耗过度、湿地减

5、少、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农业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差、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 针对上述情况,结合国内外对无公害生态食品的需求,黑龙江省打出发展绿色食品的王牌并提出建设生态示范省的目标,于2000年被国家命名为生态建设示范省和绿色食品大省。生产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将有利于加入WTO后冲破国际市场的“绿色壁垒”,把我国的农产品打入国际市场。抓住这一机遇,积极拓展我们的绿色产业,就可以实现环境、经济的双赢,为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本项目的目的意义是:以发展持续高效农业为核心,以先进适用技术,特别是农业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为主线,以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为重点,充分运用生态农业和市场经济的理论和方法,认真解决农

6、业结构调整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等重大问题,最终从理论上探索出黑龙江省发展持续高效农业的途径,从实践上建立发展持续高效农业的典型,为21世纪黑龙江省乃至东北出发展现代化农业树立其具有区域特色的样板。三、国内外发展状况及趋势、本地优势(一)国内外发展状况及趋势21世纪初,世界农业面临的三大问题是:吃饭问题、贫富问题和环境问题。发达国家在二战以后,通过农业技术革命农产品丰足,但产品过剩,环境问题突出,食品安全性问题严重;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首要问题是解决吃饭的问题,其次是贫困、资源退化、收入低、人口素质低等问题。早在20世纪初叶,就有人提出“永久农业”的概念,以后提出了许多“替代农业”的概念、理论和方法

7、,但在实践上均未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和大规模的应用。在这样的背景下80年代初国际上提出并开始实施持续农业的新战略。进入90年代以来,由于食品安全、环境和资源方面存在的问题,在可持续发展框架下的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发展迅速。西欧的持续农业一般被称为综合农业(Integrated Agriculture),它是由害虫综合防治、综合农业体系演变而来的。在美国,最初提出“低投入持续农业(LISA)”,1990年又改为“持续农业研究与教育”(SARE),同时还提出“高效率持续农业(HESA)”、“最高经济产量(MEY)”的持续体系等。在日本,以水田为主发展环保型农业。有机农业运动国际联盟(IFOAM)于19

8、72年成立,各国在其框架下,发展无公害农业,正在成为农业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全球无公害产品的营销额从1997年的5000亿美元,增加到2000年的6500亿美元,到2005年将翻两番。目前国外农业先进国家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的主要技术有:应用现代农业机械,作物新品种、现代的良好牲畜饲养及管理方法,水土保持技术,以及先进的有机废物和作物秸秆的利用技术;完全不用或极少使用化肥、化学农药、生长调节剂和饲料添加剂等化学物质;采用豆科绿肥和覆盖作物为基础的轮作,通常豆科作物占总面积的30%-50%,轮作形式与20世纪30年代到50年代的轮作制相似;采用梯田、带状或等高作业、作物残茬覆盖少免耕法、覆盖

9、作物插入轮作法等方式保持土壤免受侵蚀;肥料循环利用和缓释肥料技术。如氮素营养主要来源于豆科固氮、牲畜粪便和作物秸秆,只是对特别需氮的作物有限度地用一点化肥;农田杂草主要通过轮作、耕作和中耕除草来控制,极少用除草剂;病虫害主要通过轮作和保护天敌控制;节水农业和节水灌溉技术的研究与开发等。从国外技术发展来看,重视现代高新技术同传统技术的结合。各个国家在持续农业和生态农业的研究方面开展了很多工作,但从内容来看,不外乎是围绕着农田营养问题和病虫害及杂草控制这两大方面,因为这两方面是农业是否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当前研究方向之一是结合生态学基本原理重新认识和重新研究过去长期以来各地区的传统农业中行之有效的

10、传统技术;二是加快研究高新技术,特别是生物肥料、生物农药、可降解地膜等研究。持续农业在80年代末在中国开始发展,并引起了各方的重视。1994年9月中国21世纪议程颁布并实施,为了探索中国持续农业发展的途径,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选定了20个县,开展了试验。如“九五”期间的50个“中低产田治理综合试验示范区”15个“持续高效农业示范区”,28个“可持续发展综合试验区”,100个“国家星火密集区”等项研究,这些均为实现我国农业持续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和实践基础。在持续发展框架下的无公害农业的发展自1992年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宣告成立,1993年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正式加入了“有机农业运动国际联盟

11、”,1994年国家环保局成立有机食品发展中心以来,作为新兴产业发展迅速。1999年正在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有1353个,绿色食品总产量达到1100万,产值200亿元。除国内需求增长外,出口绿色食品到日本、德国、东南亚和俄罗斯等国家。形成了龙头企业带动基地的模式,使绿色食品产业发展迅速。预计到2005年我国绿色食品产值将翻一番,绿色食品迅速成为一个新兴的大产业。在上述国内外发展背景下,黑龙江省为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加强实施“打绿色牌,走生态路”的发展战略。据统计,到目前全省绿色食品开发品种已增加到210个,比上年底增长27%,今年黑龙江省落实绿色食品基地300多个,面积达到1035万亩,比上

12、年增长38%。预计今年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量达到450万吨以上,绿色食品产值能实现90亿元。综观国内外发展概况,对绿色食品的需求是巨大的,但由于生态农业技术的限制和相关的生产资料的严重不足制约了绿色食品的发展,特别是有关培肥技术和病虫草害防治技术的制约尤为明显。(二)本地优势XX市开展持续高效农业的研究与示范,具备以下优势条件:XX市地处黑龙江省东南部,生态环境优越。域内山峦叠嶂,森林覆盖率达57%,空气净化程度高;地处XX、穆棱河、绥芬河三大水系中上游,水质清澈;农村工业污染较少,地净田洁。19961998年农业部黑龙江省农垦环境监测站对我市大气、土壤、水源检测结果表明,除XX市区外,各地均保

13、持着良好的生态环境,各项要素均符合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制定的相应标准,特别是近两年随着还林力度的不断加大,使农村生态环境得到了进一步改善。由此,绿色食品在我市有着良好的资源和生态优势,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可成为生态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的最佳途径。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打绿色牌,走特色路”的发展战略,我市把发展绿色食品产业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点,加大了对绿色食品基地、龙头企业建设、名牌产品培育和市场开拓的力度,有效地促进了绿色食品产业的快速发展。到目前,全市已发展A级和AA级绿色食品11个,占全省的6.6%,其中AA级绿色食品4个,占全省的44.4%。绿色食品推广面积达到了100万亩

14、,产量50万吨,销售收入9亿多元,其中认证面积30万亩。我市的全脂甜奶粉、响水大米、八宝山珍、宁古塔大米等一些绿色食品知名品牌,已享誉国内外。特别是去年,在广州、北京、上海、昆明、澳门举办的大型绿色食品展销会,出现了“轰动羊城,火爆北京,走俏申城,青睐春城”的场面。每到一处都生产了极大的轰动,获得了巨大成功,成为当地媒体关注的热点,在全国掀起了一股XX市绿色食品潮,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宣传效果,极大地提高了我市绿色食品在海内外的知名度,树立了我市绿色食品强市的形象,为绿色食品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四、与项目内容有关的前期科研工作情况、现有基础条件(包括实验基地、手段、技术力量等

15、)(一)前期科研工作情况XX市自1996年开始,在沿201国道XX至镜泊湖段120公里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带,被列为省重大科技项目,得到了省科委大力支持。1998年,国家科技部启动持续高效农业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XX农业科技示范带被国家科技部正式批准列入“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并列为第一批启动的15个项目中重点支持的7个A类示范项目之一。重点开展了7项课题研究与开发,抓了5个农产品转化产业,设置了25个各具特色的示范小区,该项目实施三年来,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起到了良好的典型示范作用。示范区建设着重进行了技术创新、结构创新、机制创新和管理创新,为东北农业类型区加快实现由

16、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探索出一些具有广泛借鉴意义的发展途径。在技术创新方面,以持续高效为目标,注重专题研究和科技攻关,加大技术开发和推广的力度,形成了6项创新技术,完善了5个方面的技术体系,研究了6个方面的发展模式。共取得各类科技成果31项,已转化应用22项。在结构创新方面,以市场为导向,围绕效益抓结构调整,不断优化农业结构。三年共引进动植物优良品种130个,使示范区主要农作物品种得到全面更新。示范区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比例调整到6:4,在粮食作物中优质粮食的种植比例达到85%。开发出了优质稻米、出口蔬菜、优质西瓜和山产土特产等方面的绿色食品产业。在机制创新方面,培植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3

17、10个,分为民办专业协会型、专业批发市场型、订单农业型、销售公司型和能人带动型等5种类型,有效地化解了农民分散经营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的矛盾,为发展市场农业提供了新的思路。在管理创新方面,实行了政府推动与科技力量的有效结合,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的整体力量,推动示范区建设,为科技示范创造各方面的有利条件。三年来,各级政府、企业和广大农民在示范区建设上投入资金2.4亿元,用于兴修水利、发展设施农业、推动农业机械化和生态环境的治理。示范区建设不同类型、各具特色的示范小区,在不同季节、在各个侧面进行集中展示,增强了项目的显示度。2000年9月,黑龙江省科技厅受国家科技部委托,组织省内外有关专家对黑龙江XX持

18、续高效农业技术研究与示范专题进行了验收。经专家组实地考察,听取了项目主持人汇报,审阅了专题档案资料,形成如下验收意见:三年来,专题组按合同计划圆满地完成了任务,达到了合同预定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由于地方政府高度重视示范区工作,建立了市、县、乡三级工作推进体系。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紧密依托大专院校,建立起多样化、多形式的合作关系,项目技术负责人员组成合理、到位。从而很好地完成了专题研究与示范任务。专家组一致同意通过验收。(二)现有科研工作基础经过“九五”的攻关研究与示范,已完成了7项课题的研究与开发:1、东北地区持续高效作物生产技术体系的研究与示范;2、东北现代养殖业及其产业化技术的研究与示范;3

19、、农产品的加工转化及实施产业化的研究与示范;4、寒冷地区保护地蔬菜配套技术;5、农业生态系统建设的研究与示范;6、示范区持续高效农业体系及对策研究与示范;7、示范区管理与运行机制的研究与示范。 已取得的创新技术及重要技术成果有:寒地节能日光温室建造技术、绿色食品稻米和蔬菜生产技术、寒地水稻“三超”技术、西瓜嫁接技术、农田残膜回收技术、土地持续高效利用及培肥地力技术等。此外,还建立了标准化的绿色食品稻米和蔬菜生产技术体系等,其中稻米生产达到了国家绿色标准。同时在产业结构优化,试验、示范、推广,培植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市场农业,加强农业基本建设,搞好生态环境治理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三)试验

20、及示范基地建设情况经过“九五”的攻关研究与示范,已建成了7个各具特色的试验示范基地:1、振兴“设施园艺(节能日光温室)试验示范基地”;2、渤海镇“绿色稻米产业化试验示范基地”;3、玄武湖“旅游观光农业试验示范基地”;4、宁安镇“节水灌溉试验示范基地”;5、田园牧业“肉羊胚胎移植与品种改良试验基地”;6、大湾村“集约化畜牧养殖与畜产品加工试验基地”;7、镜泊湖“工厂化养鱼试验示范基地”。(四)技术力量项目技术依托单位东北农业大学是一所多学科的高等农业学校,1996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通过“211工程”部门预审,成为“211工程”建设的重点大学。学校的专业设置覆盖农学、理学、工学、经济、教育、人文

21、六大学科。现有博士点11个,硕士点25个。国家级重点学科2个,农业部级重点学科2个,省级重点学科18个,博士后流动站4个。在校任教的专职教师中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的达303名;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此外,还有省内外近20家科研院所、100多名专家参加该项目的研究与示范工作。(五)本地科技力量示范区内有农科所等6个省属、2个市属农业科研单位和2所农业院校,他们除直接参与示范区课题研究,承担建设任务外,还作为示范小区的技术依托单位把现有的成果提供给示范区应用,同时为示范区培养人才。示范区内市、县、乡三级农业、畜牧、林业、水利、农机等方面的300余名科技人员,直接深入生产第一线,建立各类示范基地。示范区

22、内300多个农民协会,不断推出灵活多样、贴近农户的科技服务。五、研发基础、成熟程度及考核指标(一)研发基础及成熟程度在XX至镜泊湖201国道沿线开展持续高效农业研究与示范,具有较好的基础和条件:1、本区域的“六五”-“九五”期间,先后组织实施了一批科技攻关、星火计划、火炬计划、农业综合开发、农科教结合项目,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特别是现代生物技术、工厂化农业和农业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开始逐步应用,为发展持续高效农业提供了技术保证。2、在持续高效农业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上,通过实施“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课题,与东北农业大学等单位合作研究,加深了对持续高效农业的认识,探索出了具有东北地区特色的发展持续高

23、效农业的模式,为今后的研究和发展积累了理论与实践方面的成果。3、现已形成了一批从事持续高效农业攻关课题研究与推广队伍,包括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地方科委、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农民技术协会等方面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和管理干部。示范区逐步完善了三组一站一办(领导小组、专家组、项目组、试验站、示范区管理办公室)组织机构,具体协调示范区建设工作。4、该项目实施得到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XX市政府由市长挂帅指挥,分管科技和农业的副市长具体协调,举全市之力抓好示范区建设工作,不断加强各方面的投入力度,建立了多渠道多元化的投资体系。5、通过近几年的研究与示范,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科技意识,提高

24、了广大农民的素质,为本项目的实施创造了最重要的基础条件。6、示范区开展了日益增多的国际合作交流。省科委已将该区域批准为“中日友好科技合作示范区”,每年接待4-5批日本专家进行技术指导,并开展了与美国、欧盟、韩国的技术交流。总之,本项目研究与发展经历了较长时间的探索,基础较好,技术和管理方面比较成熟,继续开展此项研究可望能出水平较高的成果,将对我省乃至东北地区发展持续高效农业提供借鉴。(二)考核指标项目完成后,要为我省发展现代农业提供样板,通过研究与示范,在技术、产业、机制、管理等方面实现一系列创新,形成持续高效农业技术体系。具体考核指标为:1、抓好2项绿色食品开发,使其成为知名品牌,建立绿色食

25、品基地3万亩,辐射10万亩,外向型绿色无公害蔬菜基地1个。2、重点建设5处绿色食品生产示范小区,充分发挥展示作用,示范小区农民人均收入增长30%以上。3、通过扶持绿色农产品加工企业增加产值7000万元。4、重点建立3处人才培训基地,每年通过各种形式培训农民2万人次。逐步完善计算机网络支持的农业生产服务与专家决策咨询系统。六、技术经济分析(一)主要研究内容、关键技术、创新点及技术方案比较1、主要研究内容1)绿色优质稻米高产配套技术及产业化工程研究。主要内容包括:绿色稻米的良种化工程技术,包括种子繁育、精选、烘干、贮藏;绿色稻米生产环境质量与品质质量控制工程技术,包括水田节水灌溉技术、生物有机肥与

26、土壤改良技术、生物农药和旱育秧生态育苗肥的开发与推广;有害物质残留及农产品品质快速检测技术和污染治理技术;寒地水稻大中棚工厂化育苗技术及水稻“三超”技术模式大面积推广示范;绿色优质稻米产后保鲜、加工、包装和储运技术;“响水大米”品牌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和加工基地的建设,以“绿色稻米”标准化生产技术为依据,以“响水米业集团”为龙头,以镜泊湖水流域建成大规模的绿色稻米生产基地,形成绿色稻米产业化RPC(Rice Processing Complex)技术组装模式。2)外向型日光节能温室绿色蔬菜栽培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工程建设。主要包括: 北方寒冷地区新型节能日光温室的结构优化设计、新型保温墙体材料及其标准

27、的研究、温室供热系统的研究。主要包括温室结构、新型保温建筑材料、配套节能供热系统、温室合理采光角度及空间结构优化设计等。日光节能温室高效利用节能配套设备及其应用技术的研发。主要包括日光温室实用性气体施肥技术及设备的研究,日光温室可拆装立体栽培架研究,节水微灌技术及设备研究与示范。节能日光温室主要果菜节能育苗技术体系及工艺标准研究与示范。主要包括主要果菜类作物壮苗培育标准的确定,各类育苗基质的应用、筛选和育苗营养液配方的筛选及应用,主要蔬菜作物商品苗销售及运输技术体系日光节能温室无公害生产关键技术及工艺标准的研究与示范。主要包括主要蔬菜作物优质品质形成机理与量化栽培技术相关性研究,温室生态环境节

28、水灌溉技术、生物防治技术和土壤改良与培肥技术,主要蔬菜作物日光温室内长季节栽培技术及专家咨询系统。绿色蔬菜的采后加工、保鲜、包装及贮运等技术。主要包括绿色包装材料的筛选与开发、绿色蔬菜的加工、贮藏和运输标准及方法的确定。绿色蔬菜品牌基地建设。基于上述技术的开发,以“大湾集团”和“振兴果菜发展有限公司”为龙头,积极培育绿色蔬菜品牌,以公司带农户的形式,发展XX绿色蔬菜产业链条,开拓包括俄罗斯在内的东北亚市场。3)绿色农产品专用肥料的研制与开发。主要包括:绿色水稻和蔬菜专用复合生物肥的研制与开发。根据水稻和蔬菜的生长特点研究开发促进水稻和蔬菜生长的全程复合生物专用肥;土壤磷素活化剂的研制与开发。本

29、产品运用生物工程技术研制,制剂中的有效微生物能分泌有机酸而使土壤中被固定的磷素活化;绿色农产品专用一体化育苗基质研制与产业化开发。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绿色蔬菜专用一体化育苗营养钵工业化生产与大面积推广应用,绿色水稻专用一体化育苗营养板研制与产业化开发。2、关键技术1)绿色农产品(稻米、蔬菜)生产基地环境质量及产品质量的控制与监测和检测技术;2)绿色农产品(稻米、蔬菜)生产土壤生态培肥与地力保护技术、节水灌溉技术和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3)绿色农产品(稻米、蔬菜)的优质、高产标准化栽培技术及产品低成本、标准化控制技术;4)绿色稻米和蔬菜收获后保鲜、贮藏、加工、包装和储运技术;5)绿色农产品生产专用生物

30、有机肥料及生物农药的研制与施用技术。3、创新点:1)充分发挥资源与生态优势,配套组装绿色农产品生产技术,把绿色科技变成绿色产品,进而孵化科技型外向农业企业,形成绿色农产品“五统一”的产业化模式;2)以优质超级稻品种为前提,以宽行单本超稀植为栽培模式,实现水稻持续超高产的高新技术生产体系(简称水稻“三超技术”)。可以充分发挥寒地稻作生态优势,以最少的基本数达到最大的高光效超高产群体,使水稻单产提高20%,是继旱育稀植之后大幅度提高水稻产量与质量的重要举措;3)在我国寒冷地区,利用光温转换原理,设计开发单体大跨度日光节能温室和秸杆汽化燃气日光节能温室并把玄武岩作为墙体保温材料,降低了建造成本,提高

31、了保温系数和土地利用率,把日光节能温室作为设施主体,进行无公害蔬菜周年生产,具有显著的北方寒地设施农业特色。4)以保证“绿色农产品”的终端产品的技术为核心,研究、组装配套先进适用技术及高新技术,组织科研管理和科技人员,企业、农户一同参与攻关研究与示范,建立起现代农业产业化模式,在项目的组织管理上有所创新。(二)需要其他部门协调解决的关键技术本项目规模较大,研究内容广泛,需要开展多学科的协作攻关,完成研究与示范任务。除了请东北农大作为技术依托单位外,还将借助省农科院、八一农垦大学、省农垦科学院等单位的研究力量,进行各方面的研究与开发。同时,要与国内的一些大学、研究机构建立广泛的联系,每年至少引进

32、2项高新技术成果,应用于生产。(三)科技攻关与基本建设、技术改造等计划衔接配套的可行性与国际合作研究、引进技术结合的可行性XX持续高效农业示范区建立以来,得到了国家、省各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积极支持。近年来,各有关部门在发展高效农业和可持续农业方面投入的农业基本建设和农业综合开发的工程很多,与本项目实施进行了有机结合。“十五”期间,在本项目区将继续与国家、省、市有关部门的各项计划结合,加大项目的投入力度,并积极开展国际科技合作,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1、本项目与重点建设项目密切结合。XX市政府已将“XX持续高效农业示范工程”项目列入市“十五”时期重点项目建设规划。此项目也得到省计委的高度重视,下

33、步项目的实施要积极争取各级计划部门的支持。2、本项目与农业开发密切结合。示范区内的绿色食品水稻、节水灌溉、寒地高效节能日光温室等项目已列入国家和省的“十五”农业开发项目。还将积极争取农业生态治理、农业高新技术园区建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等方面项目列入农业开发计划,通过农业开发建设高标准的农业示范小区。3、与技术改造项目密切结合。示范区内的许多农产品加工企业建设,要积极争取列入国家和省技术改造计划和乡镇企业周转金扶持计划,提高这些企业的规模与水平。4、与星火密集区建设和火炬计划密切结合。项目区内有国家科技部批准建立的星火密集区和东西部合作区,在农业产业化项目实施和农村科技人才培训上,要借助星

34、火计划的支持来进行。同时有些企业的高新技术开发项目要积极争取列入火炬计划,得到多方面的支持。5、与国际合作项目密切结合。示范区建设已列入省科委的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十五”期间将聘请日本、美国、欧盟、韩国、俄罗斯的专家来示范区指导,并大力开展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优良品种工作。(四)已获得的成果达到的水平,在国内、国际上的竞争能力和产业化可行性1、项目完成后的技术水平项目完成后,研究提出生产绿色蔬菜和水稻的配套生产技术体系,使我国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水平在整体上有一个大的提高,并在单项技术如生物肥料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水稻三超技术”方面达到国内领先,世界先进水平;在寒地日光节能温室的设计建造和配套生产

35、技术方面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创绿色蔬菜和绿色水稻2个名牌。 2、产品或技术的竞争力分析目前国内外对无公害食品的需求是巨大的,据国外专家预测,国际市场对无公害食品的需求以每年30%的速度在增长,并预测21世纪的主导食品是无公害食品。因此,生产开发具有区域特色的无公害农产品或绿色食品不仅市场潜力大,且其竞争力也强。东农系列日光节能温室,是根据我国北方高寒地区的气候特点,依据日光节能温室的光温转换原理及园艺作物生长发育的要求,设计开发的可全年综合利用的生产设施。它具有造价低、保温性能好、空间大、利用率高、生产性能好、可综合利用(生产蔬菜、果品、花卉、食用菌及养殖等)等特点,与辽沈型、43型等日光温室不

36、同,是专门用于冬季寒冷地区的新型节能日光温室,其推广前景广阔。3、产业化前景分析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可以形成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成果,并能很快转化形成产业。可望近期形成产业的项目有:1)寒地温室设施工程及无公害蔬菜生产产业 面向北方寒冷地区进行日光节能温室的设计与建造,同时生产提供配套的保温墙体材料、覆盖材料、结构材料、节能供热装置系统及其它生产配套设备。节能日光温室是北方工厂化农业的主要设施,对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有着重要的作用。预计“十五”期间,我国北方高寒地区节能日光温室的面积,每年都将增加几万亩至十几万亩,寒地温室设施工程技术与设备、材料的市场潜力很大。2)绿色稻米生产及加工

37、产业 以响水大米为龙头,发挥XX市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优势及品牌优势,形成RPC产业化模式,可简称知名品牌的稻米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科技型农业企业。 3)绿色食品及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所需专用肥药等生产资料 目前市场上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所需的专用肥料和农药存在的问题是量少质差,根本满足不了日益发展的绿色食品生产的需求。如果按绿色食品生产年增长率20%计算,缺口更大。仅以黑龙江省发展绿色食品为例,根据该省规划2002年无公害农产品种植面积将达到1000万亩左右,年需肥料50万吨。因此,仅黑龙江省对绿色食品相关生产资料的需求就是巨大的,因此其开发前景是十分广阔的。(五)与本项目有关的专利检索及其知识

38、产权分析2000年,对本课题进行了查新检索,认定在国内未见同类文献。项目可能取得的专利1、无公害大豆、蔬菜种衣剂配方研制(实用新型);2、无公害蔬菜保鲜剂(发明);3、节能日光温室新型墙体保温材料(发明);4、绿色牧草生产方法(发明);5、单体大跨度节能日光温室设计(实用新型);6、缓释微胶囊肥料的生产方法(发明)。(六)预期可达到的经济、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1、 经济效益本项目完成后,降低绿色食品生产成本15-20%,提高经济效益20%左右,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设施生产配套技术及创新技术3-5项,绿色食品基地规模达到3万亩,辐射推广10万亩,扩大出口,累计增加收入1.5亿元,农民增收10%以上。

39、项目研究出的技术成果可转让给相关单位或与其合作,并在全国适宜地区进行推广。2、 社会、环境效益绿色食品生产是一项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工程,是一项将传统农业中优良的农艺技术与现代高新技术有机结合的系统工程,不仅能使黑龙江农业有一个质的飞跃,而且能带动肥料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改善和提高生存环境质量,较好地协调了环境资源食品健康之间的关系,为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闯出了新路。在生产中蕴涵了对“环境洁净度”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生态健康要求,是对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贡献。建立出口基地,可为黑龙江省乃至国家出口创汇做出贡献。七、项目的预实施方案通过绿色食品稻米、蔬菜的产业化开发使示范区建设更好

40、地完善5大功能,在此基础上开展5个方面的研究与示范,同时建立5个方面的保障体系:(一)完善5大功能示范功能:通过示范区建设,更好地给广大农民和农村干部做好技术示范、生产示范、管理示范和投资示范,使示范区在科技创新、农业结构调整、推动农业产业化等方面切实发挥示范作用。生产功能:示范区建设必须把着眼点放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上,无论是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都要从事实实在在的生产,不能摆花架子。要采用最新技术、最好品种,生产出高质量、高效益、市场上叫得响的产品,大幅度提高农业的收入水平。服务功能:示范区建设要更好地服务于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在宏观上,对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业产业化的进程

41、等方面进行试点,为各级领导指挥农业生产服务。在微观上,提供种苗、技术、信息、销售、加工等方面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同时,通过示范区建立的培训基地和先进农业设施,对农业技术干部、管理干部和广大农民进行培训,对广大学生提供科普教育的场所。带动功能:示范区建设要率先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过渡,实现从观念、技术、产业、机制、体制、管理等方面的一系列创新,对推动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和现代化农业建设起到带动和辐射作用,全面提高周边地区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生产技能和管理水平。观光功能:充分利用示范区地处旅游热线的优势,把各类示范小区建设成既保持农业的自然属性,又具备新型设施,融科学性、艺术性、文化性为一体的观

42、光农业景区,大力发展旅游观光农业,推动农村第三产业的发展。(二)开展5个方面的研究与示范1、以科技为先导,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的研究与示范。通过科技开发、技术和品种引导,调整和优化农产品的品种、品质结构,调整区域种植结构,调整种养比例结构,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和农民的收入结构,为全省做出示范。 2、推进农业产业化,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方法与途径的研究与示范。主要研究粮食及农产品的转化途径及农业产业化的实现形式;以水稻、蔬菜为主体的绿色食品基地建设及名牌产品的开发;畜牧业发展模式与现代工厂化养殖技术及产品加工;寒地设施农业和对俄出口创汇蔬菜基地建设与产品开发;合理利用XX至镜泊湖的生态旅游资源及旅游

43、观光农业的综合开发。3、实施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科技水平的研究与示范。本项目将围绕发展持续高效农业进行专题研究;在生物技术、绿色食品开发、工厂化农业、智能化农业科技信息网络技术等方面抓好5项高新技术项目的开发;引进5项左右的关键农业技术和50个新品种;完成10项左右的科技成果等综合组装和配套应用。4、培育示范基地,建立适合当地自然条件的农业科技示范小区样板工程的示范。在现代化农村建设、旱作农业、设施农业、生态农业和旅游观光农业等方面建立10个高标准的示范小区,进行集中展示,使201国道XX至镜泊湖沿线形成一条科技示范的亮丽风景线,集中展示黑龙江省农业的精华。5、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合理开发利用农业

44、资源的现代化农业生产技术体系的研究与示范。主要是:以抗旱水源建设为重点,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生态环境治理,推进农业实现机械化,农村实现城镇化。(三)建立5个方面的保障体系为了保证XX持续高效农业综合示范区建设,要建立起5个方面的保障体系:1、组织领导体系。强化示范区的指挥机构,申立国副省长任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组长,请省科委、农委的领导任副组长。XX市在实施中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形成强有力的示范区建设工作推进机制,举全市之力把示范区搞上去。 2、人才支撑体系。继续与东北农业大学建立紧密的技术依托关系,同省农科院、农垦科学院、八一农大、省畜牧研究所等科研单位建立项目协作关系。在XX的7个省属

45、科研单位和推广部门分别承担示范任务。加强国际科技交流,并聘请国外专家来示范区进行技术指导。3、信息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智能化农业科技信息网络,建立信息收集和发布制度,把信息网络延伸到县(市)-乡(镇)-重点村,为广大农民提供及时、准确、系统、权威的农业生产、技术、市场信息。4、资金保障体系。一是市政府设立示范区发展专项资金,连续投入。示范区内的县区、乡镇都拿出一定的匹配资金,作为专项投入。二是市、县两级科技三项费用每年拿出一定的比例向示范区投入。 三是积极争取国家、省的资金扶持和金融部门的倾斜。四是采取市场化手段融资。重点是吸引国内外大企业、大财团到示范区投资开发农业项目。示范区在政策上给予优

46、惠。5、宣传辐射体系。充分发挥示范区的展示、辐射、带动作用,加大集成度,增强显示度,提高知名度。新闻媒体要形成宣传舆论声势。要经常地、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广大农村干部和农民群众到示范区参观学习,使技术成果及时向全市扩散。借助镜泊湖旅游热线人流、物流、信息流的优势,大力展示示范区现代农业的风貌,把示范区的成果和经验及时辐射到全省乃至东北地区。八、市场预测、推广应用前景(一)市场预测XX持续高效农业示范区建设具有广泛的市场前景。该区域经过“九五”实施国家持续高效农业研究与示范攻关课题,显著地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水平,形成了以响水大米为代表的绿色优质水稻生产基地,以兰岗镇为代表的优质西瓜、香瓜生产基地,

47、振兴、大湾村为代表的出口蔬菜基地、以宁安镇为代表的寒地水果生产基地,以范家乡为代表的优质烤烟生产基地。除此之外,示范区生产的粮食、经济作物及一些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精加工产品也在国内、国际市场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尤其是示范区利用绥芬河、东宁的两个对俄出口陆路口岸,许多农产品大量出口到俄罗斯远东地区,并且不断开拓韩国、日本等国际市场。(二)推广应用前景该项目完成后,将为黑龙江省乃至东北地区发展现代化农业提供示范样板,起到广泛的示范引导作用。示范区在推进农业实施产业化、对农村经济结构实施战略性调整,发展生态农业和特色农业等方面进行的组织管理、技术和政策支撑,可为同类地区提供可借鉴的经验。示范区建设过程中

48、,将会不断地提供一些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先进适用技术推广成果,不仅在本地区推广应用,而且可在黑龙江省及东北地区推广,形成若干产业链条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应用前景非常广泛。九、必要的支撑条件与经费预算、资金构成本项目重点在领导体系、人才支撑、信息服务、资金保障、宣传推广等方面形成必要的支撑条件,严格进行项目的组织管理,保证研究与示范任务的完成。经费预算总投资为1000万元,其中申请省重大区域专项拨款100万元,市县匹配100万元,各示范项目承担单位和农民自筹400万元,银行贷款400万元。十、实施年限、进度安排、投入科技人员实数项目起止年限:200120022001年:进行项目可行性研究与论证,确定示范基地,组成项目组,制定总体实施方案,按子课题启动实施,单项技术研究和部分配套技术组装。2002年:完成全部计划任务。建成绿色稻米生产基地,外向型绿色蔬菜基地和优质农产品生产与加工基地。进行项目的总结、验收。项目投入科技人员总数80人,其中高级技术职务人员30人,中级技术职务人员30人,初级技术职务人员20人。在人员分布上大学和科研单位20人,企业技术人员20人,农业技术推广人员25人,管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