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可能性》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077667 上传时间:2023-03-1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4.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可能性》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人教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可能性》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人教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可能性》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人教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可能性》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人教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可能性》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可能性》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可能性》教学设计.docx(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人教五年级数学上册 第四单元可能性教学设计第四单元:可能性 教材分析 可能性是学习数学四个领域中“统计与概率”中的一部分,“统计与概率”中的统计初步知识学生在之前的学习已经涉及,但概率知识对于学生而言还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它是学生以后学习有关知识的基础。本单元主要教学内容是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并能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教学关键是如何让学生把对“随机现象”的丰富的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统计知识,对现实生活中的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并有一定的简单分析和判断能力,但学生只是初步的感知这种不确定事件,对具体的概念还没有

2、深入地理解和运用。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教师做出适当引导,学生就会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判断的。所以教材选用学生熟悉的现实情境引入学习内容,设计了多种不同层次的、有趣的活动和游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体会数学学习与现实的联系,为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创造机会。 教学中,教师要利用这些情境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使学生在大量观察、猜测、试验与交流的过程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逐步丰富对不确定现象及可能性大小的体验。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能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

3、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数学思考:培养学生简单的逻辑推理、逆向思维和与人交流思考过程的能力。 问题解决:能由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逆推比较事件多少。 情感态度: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能够运用可能性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逐渐对统计与可能性知识产生兴趣,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会用“可能”“不可能”“一定”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够列出简单试验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教学难点:能根据可能性的大小判断物体数量的多少。 课时安排:3课时 1可能性2课时 2掷一掷1课时 第一课时 可能性 教学内容:教材P44例1及教

4、材练习十一第1、2、3、4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1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在观察、交流、动手、思考、验证的过程中探索新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 教学难点:会用“可能”、“不可能”正确地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教学方法:采用游戏教学法,将教学情境真实地搬到现实生活当中,让学生在游戏中,真实地参与中积累与学习知识。 教学准备:师:多媒体、抽签卡纸、盒子、彩色球、铅笔。生:棋子。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导入: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小小的礼物,猜一猜是什么?

5、 让学生猜一猜,学生猜可能是文具,可能是玩具,可能是书 2师揭题:学生说的这些都是有可能发生的事情,在数学上都是些不确定性事件。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3出示谜语:小黑人儿细又长,穿着木头花衣裳。画画写字它全会,就是不会把歌唱。 学生可能会说:铅笔。 师追问:确定吗?让学生肯定回答一定是铅笔或确定是铅笔。 4出示奖品铅笔,并说明这是奖励表现最优秀的学生的,希望大家都能努力。 二、互动新授 1引入:下周班会,老师想组织大家表演节目,每个人都有机会表演。但节目形式不能重复,每个类型只能有一个节目,大家讨论一下,我们应该怎样确定每一个同学演什么节目呢? 组织小组讨论,大部分同学会想到用

6、抽签的方法来决定。 2活动:出示三张卡片,上面分别写上唱歌、跳舞、朗诵,找同学上来抽一张,引导学生先思考一下,会抽到什么? 学生会想到:可能是唱歌,可能是跳舞,也可能是朗诵。这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师小结:每位同学表演节目类型是一件不确定的事件,有三种可能的结果。 3抽签指生抽一张。 师引导:如果再找一名同学来抽签,可能会抽到什么? 生可能回答:可能是唱歌,也可能是朗诵。 引导学生质疑:有没有可能会抽到跳舞? 指生回答:不可能,因为剩的两张签里没有跳舞。 找生抽一张,验证学生的猜测是否正确。 4引导:最后只剩一张了,你们能猜一猜这一张可能是什么吗? 生可能会回答:一定是朗诵,因为只剩下朗诵这张卡

7、片了。 5师小结:刚才在猜测会抽到什么节目时,第一次同学们用的词是“可能”,第二次同学们用的词是“不可能”,第三次用的是“一定”。一般事情的发生都有“可能”“不可能”“一定”三种情况,当然,不同情况下,它们有时也会发生变化。 三、巩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45页“做一做”。 2 出示:两个盒子,一号盒子放的全部是红棋子,二号盒子放的有红棋子和绿棋子。 引导学生先说一说,哪个盒子里一定能摸出红棋子?哪个盒子里可能会摸出绿棋子?哪个盒子里不可能摸出绿棋子?等问题。 让学生在小组内组织摸一摸活动,并验证,再集体汇报。 2完成教材第47页“练习十一”第1题。 让学生说一说,并说明理由。 3完成教材第47页

8、“练习十一”第2题。 先让学生自主连一连,教师发彩色球让学生验证摸一摸,再说一说为什么这么连。 4说一说:教师引导学生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说说自己生活中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们学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 引导归纳: 1判断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几种情况:可能、不可能、一定。 2能结合实际情况对一些事件进行判断。其中“不可能”和“一定”是能够在完全确定的情况下做出的判断,而“可能”是在不能确定的情况下做出的判断,它通常包含经常、偶尔两种情况。 作业:教材练习第47页第3、4题。 板书设计: 可能性 可能 可能性 不可能 一定 教学反思: 通过教学有以下体会和

9、感悟: 在导入阶段,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数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让学生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知识。”课的开始从一个古老而又经典的故事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知道我们要解决的就是生活中的数学。 解决问题时从学生感兴趣的游戏入手,让学生小组合作亲自动手实践抽卡片表演节目让每个学生都能感悟事情可能性发生的特点,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感悟。 整节课的练习是由各种活动贯穿其中,有“抽卡片”、“转盘游戏”、“摸棋子”、“摸彩球连线”等活动,体现了数学的生活性,整节课在学生的积极参与、民主和谐的氛围中使学生获得了大量的数学信息和数学知识,使学生在玩中学

10、、学中玩,课堂气氛活跃,让他们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也存在许多不足:1、在教学过程中,语言的组织、衔接不够简练,过度不够自然;2、课件操作、衔接不够娴熟;3、抛硬币游戏结束时没有及时收材料,导致部分学生的精力分散,不能很好地参与后面的教学活动。 第二课时 可能性 教学内容:教材P4546例2、例3及练习十一第5、8题。 教学目标: 3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过程与方法:进一步学习比较多种结果事件可能性的大小方法:先得出结果总数,再看哪种结果在总数占的比例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归纳和判断能力。 教学重点:会比较两种结果事件的可

11、能性大小。 教学难点:能根据可能性的大小逆向思考比较事件数量的多少。 教学方法:游戏教学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体、盒子、彩色棋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出示:(1)用合适的语言描述下面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太阳( )从东边落下。明天( )考试。 冬天( )会下雪。 掷一枚硬币( )正面朝上。 (2)盒子里有3个红棋子和1个黄棋子,任意摸一个可能是什么颜色的棋子?为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可能是红棋子也可能是黄棋子。因为盒子里面既有红色棋子也有黄色棋子。 质疑:你觉得摸到哪种颜色的棋子最有可能呢?为什么? 引导学生思考,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学生可能会说,红色棋子摸到最有可能,因为

12、盒子里红棋子比黄棋子多。 2导出课题:看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今天这节课咱们就来研究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二、互动新授 1体验可能性有大有小。 出示教材第45页例2情境图。 (1)引导:在盒子里有红色和蓝色两种棋子,任意摸出一个棋子,可能是什么颜色? (2)(继续出示情境图做实验部分)有一个小组做了一次实验,他们摸出一个棋子,记录它的颜色,然后放回去摇匀再摸,重复20次,同学们观察他们摸完20次后的结果是怎样的? (3)追问:这说明了什么? (4)质疑:假如再摸一次的话,摸出哪种颜色棋子的可能性大?,那是不是一定能摸到红色呢? 2动手操作。 (1)每个小组都有一个盒子,里面都装有

13、红色和蓝色两种棋子,请小组仿照教材的实验,自己摸一摸,并由小组长记录结果。 小组操作结束后,汇报记录结果,并根据结果说一说你盒子里哪种颜色的棋子多。并追问:每个小组的统计结果都一样吗? 指名小组汇报,对不同结果的小组进行比较。 (2)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刚才的操作,你发现可能性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引导学生小结:与在总数中所占数量的多少有关,在总数中占的数量越多,摸到的可能性就越大,占的数量越少,摸到的可能性也就越小。 (3)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例子:如抽奖、买彩票等。并由此对学生进行正确4 的思想教育。 3出示教材第46页例3。 (1)先让学生观察出示的记录结果,再指名回答例题中的问题。 (2)引

14、导小结方法:当可能性的大小与数量相关时,在总数中所占数量越多,可能性越大,所占数量越少,可能性就越小。 三、巩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45页“做一做”。 先让学生自主思考,小组交流,再汇报。并说出为什么这么想。 引导学生总结:在总数中占的颜色多的可能性大,占的颜色少的可能性小。可以进一步渗透“公平”的思想与画法。 2完成教材第46页“做一做”第1题。 先让学生观察从图中能得到的信息,再说一说。 引导学生运用可能性大小的逆向思考:从可能性的大小可以推想数量的多少吗? 四、拓展小结 师:这节课你们学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 引导归纳:1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2在总数中占的数量越多,摸到的可能性就越

15、大,占的数量越少,摸到的可能性也就越小。3摸到的可能性大的说明在总数中占的数量多,摸到的可能性小的说明在总数中占的数量少。 作业:教材练习第4748页练习十一第5、8题。 板书设计: 可能性 大数量多 可能性 小数量少 教学反思: 优点: 1. 课堂中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2.练习设计贴近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教学活动过程有条不紊,能放能收。 存在问题: 5 1.在板书时,我在可能性都是二分之一的下面打了一个箭头,写了相等、公平,这样会给学生造成歧义,觉得只有可能性是二分之一才是公平的误会。 2.在处理最后一道拓展应用时,这节课本是可能性是几分之一的教学,而最后一道题却出现了几分之几

16、的可能性,难度有些大,没有达到练习的预期目的。 3.本想在教学的最后介绍一些有关概率的知识,但是由于时间的把握不好,没有介绍。 我想在我们的课堂上更多地是教会学生思考的方法,不仅是让学生掌握应该掌握的知识,还要让学生把学生的方法深深地留在脑海里,受用终身。 第三课时 可能性 教学内容:教材P5051及P4849练习十一第6、7、9、10、11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通过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巩固“组合”的有关知识,探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使学生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经历“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体会到数学在生活

17、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学习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探索两个骰子点数之和在5、6、7、8、9居多的原理。 教学难点:让学生在“玩”中获得数学知识,在学中感受数学的趣味。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小组合作、实践操作。 教学准备:多媒体、骰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出示骰子,师问:同学们见过骰子吗?你们在哪见过?它和数学有什么联系? 学生回答后,师引导:这节课我们就来掷一掷骰子,通过游戏一起探究骰子里面还有哪些数学知识。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思考:如果同时掷出两颗骰子,它们出现的点数之和会有

18、哪一些7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2、3、4、512。 追问:可能有1和13吗?为什么? 学生自主思考,通过组合知识得出结论。 2游戏探究。 规则:把这11种结果分成两组:A组:1、2、3、4、10、11,B组:5、6、6 7、8、9。一共掷20次,总次数多者为胜。 (l)选择一组结果与教师进行比赛。 (2)两个小组为一个单位比赛,自由选择结果组别,4人轮流掷骰子,由组长记录试验数据,最后比较实验数据,分出胜负。 学生操作时,组员轮流掷骰子,组长负责填写数据。掷骰子时要注意先在手中晃几下再投入杯子中。 3汇报比赛数据和结论,师汇总并引导学生比较总结。 比较发现:两数和为59出现的次数较多,说明B组

19、获胜的可能性大。 引导思考:为什么会这样?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两数和的统计表,并通过举例说明:如和是6的情况:1+5,2+4,3+3三种情况;和是2只有1+1这一种情况。 比较总结:和是7出现的次数最多,和是5、6、8、9出现的次数比较多,和是2、3、4、10、11、12出现的次数比较少。 三、指导练习 1教材第47页练习十一第9题。教师引导学生提出猜想,再组织全体不生参与演示,完成表格,验证猜想。 2完成教材第49页练习十一第10题。 组织学生理解题目信息,让学生独立思考作答,小组订正。 3完成教材第49页练习十一第11题。 (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小组内合作完成,集体订正。 (2)组织学生设

20、计卡片,鼓励方案多样化。 四、拓展延伸 1根据客观事实判断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出示:明天的篮球比赛,我们班一定会赢。这种说法正确吗? 思路引导:篮球比赛的结果有两种可能:一种是我们班赢,另一种是我们班输。也就是说,我们班可能会赢。这个结果不是按照我们班同学的意愿而实现的。 规范答案:这种说法不正确。明天的篮球比赛,我们班可能会赢。 教师小结:生活中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要根据客观事实进行判断,与个人的意愿无关。 2根据图形区域大小判断可能性的大小 下面是百草园文具店的投资活动规则,看图想一想,抽到哪种奖品的可能性大?抽到哪种奖品的可能性小? 指针所在区域 奖品 红色区域 一个文具

21、盒 黄色区域 一个笔记本 绿色区域 一支铅笔 思路导引:区域越大,指针停在该区域的可能性就越大。从图中看出,绿色区域的面积最大,则指针停在绿色区域的可能性最大,所以抽到一支铅笔的可能性最大;红色区域的面积最小,指针停在红色区域的可能性最小,所以抽到一个文具盒的可能性最小。 规范解答:抽到一支铅笔的可能性最大,抽到一个文具盒的可能性最小。 教师小结:区域最大,指针停在该区域的可能性就越大;区域越小,指针停在该区域的可能性就越小。 7 3小组合作完成教材第114页第5题。 五、全课小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引导学生说一说事件的发生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作业:教材第48页练习十一第6、7题。 教材第

22、117页第11、12题。 板书设计: 掷一掷 A组:2、3、4、10、11、12 B组:5、6、7、8、9 教学反思: 掷一掷是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在学生学完了“可能性”内容之后安排的, 它是一节活动性很强的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可能性、组合等有关知识的基础上,以游戏形式探讨可能性、不可能性及可能性大小的实践活动。而且这部分知识的学习运用会为学生学习后面的等可能性、游戏规则的公平性等统计与概率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本课设计主要以游戏的形式探讨掷两颗骰子和是几的可能性大小,可以使学生通过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巩固“组合”的有关知识,探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在设计这节课时,我在课堂中充分体现

23、学生的主体作用及教师的主导作用。首先以学生介绍他们熟悉的骰子导入,让学生有种亲切的感觉也为探究两个骰子打好铺垫。在掷骰子的环节,让学生代表自己猜想的组进行比赛,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为小组游戏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防止给学生造成不必要的模糊和混淆。本节课我努力让学生在学习了可能性、组合等有关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游戏形式探讨可能性、不可能性及可能性大小的实践活动,为学生学习后面的等可能性、游戏规则的公平性等统计与概率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我把目标定在较肤浅的状态,只探究到5、6、7、8、9的和的组合多,所以赢的可能性就大,对于为什么这些组合多却没能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反思这节课,我觉得在设计课时不够大胆,总想面面俱到没有考虑到一节课的时间有限。在上课的过程中教学机智也不够,不能通过学生精彩的回答进行生成,只想着如何让学生按着自己的教案走。 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