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CA(条件接收)市场研究报告.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3078272 上传时间:2023-03-10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2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CA(条件接收)市场研究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中国CA(条件接收)市场研究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中国CA(条件接收)市场研究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中国CA(条件接收)市场研究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中国CA(条件接收)市场研究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CA(条件接收)市场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CA(条件接收)市场研究报告.doc(2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报告系列-中国CA(条件接收)市场研究报告2009简版北京诺达咨询有限公司2009年3月正文目录第1章研究概述21.1研究背景21.2研究方法2第2章CA概述32.1概念定义32.2发展历程32.3CA主要应用领域42.3.1数字电视42.3.2IPTV72.3.3手机电视82.4CA相关概念解释102.4.1加解扰和加解密102.4.2同密和多密10第3章CA技术标准113.1全球标准现状113.1.1欧洲DVB标准113.1.2美国ATSC标准123.1.3日本ISDB标准133.2我国CA标准14附件16完整版正文目录16完整版图表目录18关于我们20服务内容20价值与特色21最新报告清

2、单22部分客户24法律声明25图表目录图表 1 研究方法2图表 2 CA系统的原理结构图6图表 3 可应用于手机电视的加密技术9图表 4 欧洲DVB标准12图表 5 信息产业部发布的数字电视接收设备机顶盒标准15图表 6 信息产业部发布的数字电视接收设备机卡分离标准15第1章 研究概述1.1 研究背景近几年随着中国数字电视整体平移逐渐展开,数字电视产业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运营商业面临由技术导向型向服务导向型转变,内容提供商如何保护内容,以及如何构建良好的商业模式,如何运营成为数字电视平移后运营商需要要考虑的首要问题。而CA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必要条件之一。与此同时,IPTV、手机电视业务也开始发展

3、,CA对于IPTV和手机电视的运营商和内容提供商来说同样非常重要,这为CA 厂商带来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本次研究从产业角度对中国CA产业的产业环境,产业链组成进行了深入分析,在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数据,对中国CA市场的发展现状、各厂商的竞争情况给出了客观中立的分析预测及评价,并从独立第三方角度为产业链各方提出了策略建议。1.2 研究方法焦点小组研 究方 法 数据分析 深度访谈二手资料调查诺达知识库及 数据渠道数据图表 1 研究方法第2章 CA概述2.1 概念定义 CA(Conditional Access ,条件接收)是一种对内容进行保护的方式,其目的在于确保只有具备相应权限的用户才可以接收到有

4、效的内容。这一术语通常被用在与数字电视相关的领域中。CAS(Conditional Access System ,条件接收系统)是用来控制用户接收广播服务、节目等内容的系统。条件接收就是对视频、音频和数据等信息加密、传输,只有满足特殊条件的用户可以进行解密、接收。只有获得授权的用户才能使用相关业务,未经授权的用户则不能使用。该系统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涉及了多种技术,包括系统管理技术、网络技术、加解扰技术、加解密技术、数字编码技术、数字复用技术、接收技术、智能卡技术等,同时也涉及到用户管理、节目管理、收费管理等信息管理应用技术。2.2 发展历程条件接收经历了模拟和数字两代的发展。模拟第一代的特征

5、是以设备为基础,一般用于模拟系统。多年前,为了实现有线电视的有效收费,在前端将模拟信号进行加扰,使普通电视机无法收看,只有安装了解扰器的用户才能正常收看。系统可以通过前端的寻址来控制单个用户的解扰器开关,通常会对信号产生损耗。第二代是随着数字电视的出现而产生的,基本原理是采用加扰控制字加密传输的方法,用户端利用IC卡解密。由于采用的是数字技术,对信号没有损耗,系统的保密性、可靠性均大大提高。在第一代有条件接收系统中,由于系统的密钥体系依赖于设备及解扰器,比较容易被破解和复制。在第二代,由于加密系统、密钥体系与设备是分开的,它依靠IC卡的安全性来保障系统的安全,因此破解难度大。2.3 CA主要应

6、用领域2.3.1 数字电视概 述n 数字电视的概念 所谓数字电视,就是将传统的模拟电视信号经过抽样、量化和编码转换成用二进制数代表的数字式信号,然后进行各种功能的处理、传输、存储和记录,也可以用电子计算机进行处理、监测和控制。采用数字技术不仅使各种电视设备获得比原有模拟式设备更高的技术性能,而且还具有模拟技术不能达到的新功能,使电视技术进入崭新时代。数字电视服务的最大特点是除了支持传统的音频、视频业务以外,还能带来电视增值业务,其中包括:视频点播、数据广播、个性化交互电视、远程教育、电视电子商务和日常信息综合服务等服务。 n 数字电视的分类数字电视可以按以下几种方式分类: 按信号传输方式分类:

7、可以分为地面无线传输(地面数字电视)、卫星传输(卫星数字电视)、有线传输(有线数字电视)三类。 按产品类型分类:可以分为数字电视显示器、数字电视机顶盒、一体化数字电视接收机。 按清晰度分类:可以分为低清晰度数字电视(图像水平清晰度大于250线)、标准清晰度数字电视(图像水平清晰度大于500线)、高清晰度数字电视(图像水平清晰度大于800线,即HDTV)。 按显示屏幕幅型分类:可以分为4:3幅型比和16:9幅型比两种类型。 按扫描线数(显示格式)分类:可以分为HDTV扫描线数(大于1000线)和SDTV扫描线数(600800线)等。 n CA在数字电视领域的应用目前,CA主要应用于数字电视领域。

8、除了传统的音频、视频业务以外,数字电视服务还包括了一些电视增值业务,如VOD(Video On Demand,交互式多媒体视频点播)、数据广播、远程教育、电视电子商务和日常信息综合服务等。应用于数字电视领域的CA所能实现的功能主要包括: 提供多种授权方式。包括节目定期预订(Subscription)、节目分次预订(PPV)和节目即时购买(IPPV)。 区域控制功能。能够对区域或多个区域用户设置收视属性,收看或禁止收看某个节目,为运营提供方便的用户群控制功能。 信息传送功能。可以发送EMM消息或邮件,短的文本信息可以直接显示在用户的电视机屏幕上,较多的内容可以通过邮件的方式发送到用户机顶盒中。可

9、以分为惟一寻址的消息和全局消息,全局消息发给所有属于该节目提供商的用户,这个消息将通过在屏显示(OSD)显示在用户的电视上;惟一寻址消息将通过惟一的ID发送给指定的用户。 成人级分类。通过级别控制功能来限制未成年人收看不健康的节目,高于特定级别的节目无法被正常播出。 机卡配对技术、智能卡技术等可以提高通信的安全性,预防盗版,保障运营商的利益。工作原理由于目前CA主要应用于数字电视领域,下面我们将着重介绍数字电视领域中CA系统的组成与原理。一个完整的条件接收系统由加扰器、解扰器、控制字发生器、加密器、用户授权管理系统等组成,其原理如图3.1所示。解密器A音频、视频、数据音频、视频、数据加扰器控制

10、字发生器复用器用户授权管理系统解扰器解密器B加密器A加密器B复用器广播电视网络CWCWSKPDKECMEMMECMEMMSKCW加扰数据流加扰数据流智能卡CA系统前端CA系统接收端(机顶盒)PDK安全处理器数据来源:诺达咨询 2009.03 图表 2 CA系统的原理结构图n 前端的工作原理 控制字发生器实际上是一个随机序列发生器。首先由它来产生控制字CW(Control Words)并提供给加扰器和加密器A,同时也这是解扰器的解扰密钥。控制字的典型字长为64比特,每隔210秒改变1次。 加扰器用控制字对原始视频、音频或数据流进行加扰运算,加扰器的输出是被扰乱了的数据流。 加密器A接收到来自控制

11、字发生器的控制字后,根据用户授权管理系统提供的业务密钥SK(Service Key)对控制字进行加密运算,加密器A的输出是经过加密以后的控制字,它被称为授权控制信息ECM(Entitle Control Message)。 业务密钥在送给加密器A的同时也被传送给加密器B。加密器B自己能够产生密钥,即用户个人分配密钥PDK(Personal Distribute Key),它用此密钥对用户授权管理系统送来的业务密钥SK进行加密,加密器B的输出结果为加密后的业务密钥,它被称为授权管理信息EMM(Entitle Manage Message)。 经过这样一个过程产生的ECM和EMM信息均被送至MPE

12、G-2复用器,与被送至同一复用器的加扰数据流一起复用成MPEG-2传送数据流输出。n 接收端的工作原理 CA系统接收端系统实际是上一台机顶盒。首先,复用器在MPEG-2传送数据流进行解调解复用后,从中过滤出ECM、EMM。 从复用器出来的ECM和EMM信号被分别送至智能卡(Smart Card)中的解密器A与解密器B,它们与智能卡中的安全处理器共同工作,从而恢复出控制字CW,并将它送至解扰器。 恢复控制字的过程很短暂,一旦接收端恢复出正确的控制字,解扰器就能对加扰数据流正常解扰,将其恢复成正常的视频、音频或数据流。2.3.2 IPTVn 概述IPTV即交互式网络电视,是一种利用宽带有线电视网,

13、集互联网、多媒体、通讯等多种技术于一体,向家庭用户提供包括数字电视在内的多种交互式服务的崭新技术。用户在家中可以有两种方式享受IPTV服务:(1)计算机,(2)网络机/IP顶盒+普通电视机。它能够很好地适应当今网络飞速发展的趋势,充分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IPTV和传统电视在业务上的主要区别有两点:一是具有双向互动性;二是可以以普通电视机上简单实现多种互联网增值业务,如Live-TV、Time-shifted TV(时移电视)、TVOD(电视点播)、VOD、上网、游戏等。n CA在IPTV领域的应用互联网是一个开放、共享、非盈利的网络, IPTV业务提供商要想从内容提供商那里获得内容可能会非常困

14、难,因为内容提供商会担心他们的内容在互联网上传输的安全性。内容保护对于IPTV产业的健康、良性发展至关重要。目前已有领先的CA厂商开发了应用于IPTV的CA系统,如爱迪德、NDS等。2.3.3 手机电视n 手机电视概述所谓“手机电视”,是指利用移动终端为用户提供视频资讯服务的业务,技术上有两种实现方式。一种是基于GPRS、EDGE、CDMA1x以及3G等移动通信网络,通过流媒体方式提供多点对多点视频传送业务。其优点是可以交互,用户管理和计费机制完善,可以非常方便地进行视频节目的定制和互动操作;缺点是带宽资源受限、接收质量不高、使用费用昂贵。另一种是利用数字广播电视网络(包括卫星广播电视网),通

15、过广播方式提供的点对多点视频传送业务。其优势是成本低、质量好、性价比高;缺点是不能交互。为了增加传统语音服务带来的收入,移动网络运营商纷纷转向了基于数据的多媒体服务。新一代网络技术的引进,不仅提高了数据传输速率,同时也极大地增强了向移动设备提供数字内容的能力。这使得运营商们由以往提供简单的图片和铃声,转向提供音乐文件和视频片断等多媒体内容。这些先进技术的到来使多媒体服务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其中一项服务带来了新的付费音频和视频内容收入模式。伴随着网络速度的提升以及更加先进的手持设备的出现,消费者开始逐渐体验多媒体服务。早在一年多以前,基于2.5G和3G网络的手机电视内容就已经初见端倪。尽管移

16、动网络通过点对点的内容传输得到优化,但它并不适合大规模同质内容的传输,因为会造成为了给相对有限的用户提供服务而占用大量网络资源的现象。目前,新一代移动广播技术(如DVB-H和DMB)为内容传输过程中的带宽限制提供了解决方案,现在有可能通过单独专用网络向移动设备转播实况电视内容。这些专门设计的技术,可以用来确保传输质量以及最大信号接收量,同时还解决了诸多与功耗(有限的移动设备电池寿命)和移动环境下接收相关的技术问题。n 可应用于手机电视的内容保护技术确保只有付费用户可以获得移动内容是移动多媒体服务成功的关键。这不仅仅是一项内容提供商几乎时刻需要履行的责任,同时也可以通过防止非法用户盗取内容来确保

17、由这些服务所带来的新收入流。由于手机电视的传输通道较小,对于加密系统必须采用占用较小频率资源的方法。可以在手机电视上使用的加密技术见下表。可选加密方式制定标注组织或公司主要应用领域是否可用于手机电视OMA开放手机标准联盟手机1.0版用于下载内容2.0版正在制定中DRM10微软公司流媒体及DVC可以CAS各公司数字电视领域可以数据来源:诺达咨询 2009.03 图表 3 可应用于手机电视的加密技术OMA技术源于手机开放标准联盟,是可以采用的DRM方式之一。由于手机本身对传输通道有较强的控制力,且目前移动网络在多媒体方面只能支持下载的应用,所以OMA V1.0版本只能对下载的多媒体内容进行控制。对

18、于实时传输的内容进行加密,OMA组织正在制定V2.0版,但目前还未完成。DRM10是微软公司基于VC1的内容保护方式,系统上和VC1配合较好,目前DRM10已经应用于互联网和PMC上,但不支持其他压缩方式。条件接收系统常用于数字收费电视。由于数字电视有较大的带宽,对加密系统引起的资源消耗并不敏感,因此条件接收系统往往要在终端上增加额外的芯片,致使小型终端的体积和耗电量额外增加,这对手机电视应用是一个挑战。因此,手机电视可以使用OMA2.0版和DRM10。n CA在手机电视领域的应用对于CA应用于手机电视的实现方式,目前存在有两种观点:一种是以诺基亚和飞利浦为代表,认为移动内容保护应该在终端中实

19、现;而一些移动运营商和条件接收提供商则认为,移动内容保护应该脱离终端,始终与SIM卡集成在一起。第一种方式可以用硬件解决办法来实现内容保护,通过手机里面镶嵌的SMD芯片,可以不和移动运营商发生很多直接的关系。需要对软件升级或者做补丁时,用户可以找手机厂商解决。如果内容提供商在与移动运营商合作,也可以用软件的办法,把对内容的管理和保护放到SIM卡里。这种方法必须要通过移动运营商来实现软件各方面的管理。2.4 CA相关概念解释2.4.1 加解扰和加解密加扰技术被用来在CA系统前端的控制下改变或控制被传送的服务(节目)的某些特征,使未被授权的用户无法获取该服务提供的利益;而加密技术被用来在前端提供一

20、个加密信息,使被授权的用户端解扰器能以此来对数据解密。该信息受CA系统控制,并以加密形式配置在传输的信息流中以防止非授权用户直接利用该信息进行解扰。简单地说,加扰是通过控制字对传输流进行按位加密的过程,而加密部分实际完成对控制字的保护。这两种技术是CA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技术上有相似之处,但在CA系统标准中是独立性很强的两个部分。2.4.2 同密和多密从原理可以看出,CA系统的最重要特性是信息保密。事实上很多CA系统使用的加密算法都是各个系统运营商私有而且是绝对保密的。这种特性决定了各个CA系统的排他性和不通用性。为解决这个问题,欧洲DVB标准组织定义了同密(Simulcrypt)和多密(M

21、ulticrypt)两种形式的条件接收系统。同密标准是描述有线电视前端中复用器和不同加密系统的接口,目的是为了使两家或两家以上的CA系统同时对同一数字电视节目进行加扰。同密要求前端可以使用多个CA系统,每个CA系统可以使用不同的加密系统加密各自的相关信息(CW、ECM、EMM等),但对节目内容的加扰必须采用同一个加扰算法和加扰控制字,这样可以保证接收端使用不同的接收设备而同时又能接收相同的数字电视节目。由此可见,使用同密技术后,可以方便多级运营商的管理,为多级运营商选择条件接收系统提供了灵活性。 另一种称为多密方式(Multicrypt),在这种方式下,不同的条件接收系统有不同的加扰算法,所以

22、这种系统必须要将解密和解扰算法都集成到具有通用接口的插入式智能卡上,从而使智能卡的成本很高。其优点是可以同时支持多个条件接收系统,这时智能卡里就集有多个条件接收系统的加扰算法;机顶盒的生产与运营商和加密厂商无关,机顶盒可以在商店直接销售。但这种方式很难用于整体平移的模式,更适于整体平移后多种高档机顶盒的销售。第3章 CA技术标准3.1 全球标准现状在国际上,CA标准都是包含在数字电视标准中的。目前占主流的有欧洲、美国和日本三种不同的数字电视标准,欧洲的标准是DVB(Digital Video Broadcasting数字视频广播);美国的标准是ATSC(Advanced Television

23、System Committee先进电视制式委员会);日本的标准是ISDB(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Broadcasting综合业务数字广播)。在这三种标准中对于CA部分都作了规定。欧洲的DVB标准已成为全球主流。以视频广播来看,全球采用DVB-T(地面数字视频广播)作为数字电视标准的地区,除欧洲国家外还包括澳大利亚、台湾、新加坡及巴西等。美国的ATSC标准仅限于美国及其邻近的加拿大及墨西哥,再加上韩国等国采用。此外,日本采用ISDB-T标准。3.1.1 欧洲DVB标准欧洲BVB标准具体包括以下内容:DVB标准DVB广播传输系统标准数字卫星直播系统标准DVB-S

24、数字有线广播电系统标准DVB-C数字地面广播系统标准DVB-T数字SMATV(卫星共用天线电视)广播系统标准DVB-SMATV高于10GHz的数字广播MMDS分配系统标准DVB-MS低于10GHz的数字广播MMDS分配系统标准DVB-MCDVB基带附加信息系统标准数字广播业务信息系统标准DVB-SI数字图文广播系统标准DVB-TXT数字广播字幕系统标准DVB-SUBDVB交互业务系统标准DVB交互业务网络独立协议标准DVB-NIPCATV系统DVB反传信道标准DVB-RCCPSTN/ISDN的DVB反传信道标准DVB-RCTDVB 条件接收及接口标准条件接收及其它应用的通用接口标准DVB-CI

25、PDH(准同步数字系列)网络DVB接口标准DVB-PDHSDH(同步数字系列)网络DVB接口标准DVB-SDHATM网络DVB接口标准DVB-ATMCATV/SMATV前端及类似的专业设备接口标准DVB-PIDVB-IRD接口标准DVB-IPDI数据来源:诺达咨询 2009.03 图表 4 欧洲DVB标准DVB标准中包括DVB条件接收及接口标准。DVB数字广播系统中有些业务传送的是加扰的条件接受信息,条件接收的通用接口使 IRD(Integrated Receiver Decoder,综合解码接收机)能够解扰采用通用加扰算法的加扰信息。DVB数字广播系统与其他电信网络(例如PDH、SDH、AT

26、M等)的连接扩展了DVB技术的应用范围,其与这些电信网络的接口实现了DVB向电信网络的过渡。此外还有用于连接专业设备及IRD的接口。关于这些接口的DVB标准包括:DVB-CI、DVB-PDH、DVB-SDH、DVB-ATM、DVB-PI和DVB-IRDI。其中DVB-CI(EN 50221)是条件接收及其它应用的通用接口标准。DVB成员已经达到265个(来自35个国家和地区),主要集中在欧洲并遍及世界各地,我国的广播科学研究院和TCL电子集团也在其中。从三个数字电视标准的成员数量及分布情况看,DVB 标准的发展最快,普及范围最大。3.1.2 美国ATSC标准 ATSC数字电视标准由四个分离的层

27、级组成,层级之间有清晰的界面。最高层为图像层,确定图像的形式,包括像素阵列,幅型比和帧频。第二层是图像压缩层,采用MPEG-2图像压缩标准。第三层是系统复用层,特定的数据被纳入不同的压缩包中,如节目1图像,节目2声音,或者辅助数据,采用MPEG-2系统标准。最后一层是传输层,确定数据传输的调制和信道编码方案。对于地面广播,其标准采用Zenith公司开发的8VSB,此系统可通过6MHz的地面广播频道实现19.3Mb/s的传输速率。该标准也包含适合有线电视系统高数据率的16VSB模式,可在6MHz的有线信道中实现38. 6Mb/s的传输速率。 下面两层共同承担普通数据的传输,上面两层确定地普通数据

28、传输的基础上运行的特定配置,如HDTV或SDTV(标准清晰度电视)。上面两层还确定ATSC标准支持的具体图像格式,共有18种格式(HDTV6种、SDTV12种),14种采用逐行扫描方式。尽管ATSC DTV标准包含了高数据率的16VSB传输模式以适应有线电视系统,而美国的有线电视业实际上采用的是相近但不相同的标准,这是因为美国有线电视业在ATSC DTV标准被FCC通过之前已对发展不同的数字化技术投入大量的资金。作为ATSC的重要成员,有线电视通信工程协会已采纳了数字化有线系统的标准,此标准协调了美国有线工业现行标准化和ATSC DTV的标准。另外,这些有线标准包括反映现行标准的一级图像格式,

29、ATSC SDTV图像格式,同时设定了一套二级图像格式,有线业可用于后兼容的电视上。二级图像格式与ATSC DTV格式相同,包括HDTV和SDTV两种格式。另外,ATSC还开发通过了在帧频为50Hz的国家使用的另行标准。HDTV的像素阵列相同,但帧频为25HZ和50HZ。SDTV格式的垂直分辨率为576行而水平分辨率则不同;也包含352288格式,适应必要的窗口设置。基于50Hz版本的ATSC DTV标准使采用帧频为50Hz的国家更易于使用。ATSC成员30个,其中有美国国内成员20个,来自阿根廷、法国、韩国等国家的成员10个,我国的广播科学研究院也参加了ATSC组织。3.1.3 日本ISDB

30、标准ISDB是日本的DIBEG(Digital Broadcasting Experts Group 数字广播专家组)制订的数字广播系统标准,它利用一种已经标准化的复用方案在一个普通的传输信道上发送各种不同种类的信号,同时已经复用的信号也可以通过各种不同的传输信道发送出去。ISDB具有柔软性、扩展性、共通性等特点,可以灵活地集成和发送多节目的电视和其它数据业务。 ISDB筹划指导委员会委员17个,其他成员23个,其成员都是日本国内的电子公司和广播机构。3.2 我国CA标准n 我国采用的数字电视标准数字电视标准主要包括卫星、地面无线和有线3种传输标准,其中地面传输标准是最基本的标准,是受众最多的

31、大众传媒标准。我国数字电视的有线传输标准和卫星传输标准已确定采用欧洲标准DVB-C和DVB-S。2006年8月,中国国家标准委在“2006年第8号(总第95号)中国国家标准批准发布公告”中发布了数字电视地面广播传输系统帧结构、信道编码和调制。标准号为GB 20600-2006的这项标准是国家强制标准,是清华大学的DMB-T标准和上海交大的ADTB-T标准的融合标准。国家标准委批准时间为8月18日,2007年08月01日正式实施。n 我国的推荐性CA标准我国目前分别由国家广电总局和信息产业部颁布了一些推荐性的标准。国家广电总局于2001年颁布了GY/Z1752001数字电视广播条件接收系统规范,

32、该规范描述了数字电视条件接收系统。GY/Z1752001指导性技术文件规定了地面、有线、卫星等数字电视广播系统中条件接收的系统构成和总体要求,并在附录中给出了节目信息管理系统与条件接收系统接口和要求、用户管理系统的要求及其接口、智能卡及其与接口的要求、条件接收智能卡标识、同密技术、多密技术、多密技术的使用、通用加扰系统和与CA有关的业务信息/节目特定信息(SI/PSI)的规定等。在数字电视广播条件接收系统规范的基础上,国家广电总局在2004年又颁布了有线数字电视条件接收系统应用指南。它规定了有线数字电视中节目平台与服务平台条件接收系统的应用模式,适用于广播电视行业的有线数字电视广播业务。 该应

33、用指南规定了以下主要内容:条件接收(CA)系统所需要的基本功能;节目平台与服务平台的CA系统基本架构;在解密模式中,服务平台的CA系统可采取单一CA和同密两种方式;单一CA系统模型;同密CA系统模型;基于密钥的CA系统的不解密模式;基于算法的CA系统的不解密模式。 2006年4月,信息产业部公布了数字电视相关的25项电子行业标准,其中包括将于2007年1月1日起实施六项数字电视显示器类高清标准,以及数字电视接收设备基础标准(术语及试验方法)、接口标准(射频及音视频等七大部分)、机顶盒标准(通用规范和测量方法)、机卡分离标准(技术和测试规范)等四大类数字电视相关标准,这四大类标准自颁布之日开始实

34、施。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实施日期推荐、指导或强制11SJ/T 11334-2006卫星数字电视接收器通用规范发布之日起实施推荐12SJ/T 11335-2006卫星数字电视接收器测量方法发布之日起实施推荐数据来源:诺达咨询 2009.03 图表 5 信息产业部发布的数字电视接收设备机顶盒标准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实施日期推荐、指导或强制13SJ/T 11336-2006数字电视接收机条件接收接口规范第1-1部分:DTV-CI技术规范发布之日起实施推荐14SJ/T 11337-2006数字电视接收机条件接收接口规范第1-2部分:DTV-CI测试规范发布之日起实施推荐数据来源:诺达咨询 2009.0

35、3 图表 6 信息产业部发布的数字电视接收设备机卡分离标准n CA厂商采用标准的情况目前中国各CA厂商的做法都不同。一家广电能够运用不同的CA产品,机顶盒制造过程中可以随意的采购不同CA厂家产品,用户浏览的时候是没有任何差异的,用户的终端对不同的标准都可以接收。附件完整版正文目录第1章研究概述81.1研究背景81.2研究方法8第2章CA概述92.1概念定义92.2发展历程92.3CA主要应用领域102.3.1数字电视102.3.2IPTV132.3.3手机电视132.4CA相关概念解释152.4.1加解扰和加解密152.4.2同密和多密16第3章CA技术标准173.1全球标准现状173.1.1

36、欧洲DVB标准173.1.2美国ATSC标准183.1.3日本ISDB标准193.2我国CA标准20第4章CA产业的PEST分析224.1政策因素224.2经济因素244.3社会因素274.4技术因素29第5章CA产业链构成及商业模式315.1CA产业链的构成315.2CA产业链各成员的功能32第6章国内CA市场发展现状及趋势336.1总体市场格局与产品价格336.2市场竞争主要企业336.3市场发展趋势研究356.3.1双向条件接收系统356.3.2CA应用领域的发展趋势36第7章国内CA市场规模及预测387.12003-20010中国CA智能卡用户规模387.22005-2008 中国CA

37、细分市场发展现状387.2.1按区域划分387.2.2按网络划分427.2.3按厂商划分43第8章国外主要厂商分析458.1爱迪德458.1.1公司简介458.1.2产品介绍458.1.3市场表现及行动478.2NDS488.2.1公司简介488.2.2产品介绍498.2.3市场表现及行动498.3NAGRA508.3.1公司简介508.3.2产品介绍508.3.3市场表现及行动508.4VIACCESS518.4.1公司简介518.4.2产品介绍518.4.3市场表现及行动528.5CONAX528.5.1公司简介528.5.2产品介绍528.5.3市场表现及行动538.6摩托罗拉538.6

38、.1公司简介538.6.2产品介绍54第9章国内主要厂商分析559.1永新同方559.1.1公司简介559.1.2产品介绍559.1.3市场表现及行动569.2天柏569.2.1公司简介569.2.2产品介绍579.2.3市场表现及行动579.3算通589.3.1公司简介589.3.2产品介绍589.3.3市场表现及行动599.4数码视讯599.4.1公司简介599.4.2产品介绍609.4.3市场表现及行动609.5中视联619.5.1公司简介619.5.2产品介绍619.5.3市场表现及行动629.6其他国内厂商629.6.1三洲迅驰629.6.2航天科技639.6.3华通为尔649.6.

39、4东太64第10章行业发展策略建议66附件67最新报告目录67关于我们68服务内容69价值与特色69部分客户70法律声明71完整版图表目录图表 1 研究方法8图表 2 CA系统的原理结构图12图表 3 可应用于手机电视的加密技术15图表 4 欧洲DVB标准18图表 5 信息产业部发布的数字电视接收设备机顶盒标准21图表 6 信息产业部发布的数字电视接收设备机卡分离标准21图表 7 2002年2008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25图表 8 2002年2008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图表 9 20042008年我国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量27图表 10 有线数字电视用户数量28图表 11 2004

40、-2008年中国IPTV用户数量28图表 12 CA产业链图31图表 13 CA产业链各成员的职责分工32图表 14 国家广电总局对各厂商CA系统认证的情况34图表 15 2002-2010 中国CA 智能卡用户规模现状及预测38图表 16 我国95个地区数字电视业务概况42图表 17 CA厂商市场占有率42图表18中国CA厂商智能卡出货量43图表19中国CA市场厂商市场占有率44图表 20 爱迪德的市场表现48图表 21 NDS的市场表现50图表 22 Nagra的市场表现51图表 23 Viaccess的市场表现52图表 24 Conax的市场表现53图表 25 永新同方的市场表现56图表

41、 26 天柏的市场表现58图表 27 算通的市场表现59关于我们诺达咨询是信息通信、数字媒体领域的著名整合咨询公司,以传播和分享知识、提升客户价值、为商业合作伙伴创造机会为使命。基于我们长期的积累、丰富的知识和资源、先进的技术手段、成熟的研究与咨询方法、成功的实践经验、深入的分析、专业的团队,诺达咨询可以为产业链企业、政府、VC、行业用户提供情报服务(多用户情报、定制情报、竞争情报系统规划、开发与实施)、数据服务(数据报告、数据报告定制、数据挖掘)、报告服务、咨询服务(市场研究、业务咨询、营销咨询、IT咨询、投融资咨询、业务流程重组)。n 为产业链企业提供发展战略咨询、业务咨询、营销管理咨询、

42、客户服务咨询、客户体验管理咨询、IT咨询、投融资咨询和培训服务n 提供技术与基础设施、运营支撑系统、业务及应用、终端与内容、设备及IT产品等信息通信和数字媒体领域的全面的研究和咨询服务n 每年开发出80份行业分析报告 n 提供从多用户情报、定制情报、竞争情报战略到竞争情报系统规划、开发与实施的全面情报服务服务内容价值与特色n 专注信息通信领域,长期持续的跟踪和研究,使得我们对行业有深入的了解n 为TMT领域提供整合咨询服务,使得我们具有整合咨询能力和协同服务优势n 对行业的深入了解,使得我们具有为客户提供创新解决方案的基础n 追求创新的企业文化,使得我们不断汲取跨行业、跨领域和跨国度的成功经验

43、,通过分析平移,为本行业提供商业模式及业务创新n 精通信息通信领域资深行业专家和各职能专家及表现卓越的专业顾问和合作,为客户提供全面的服务和解决方案,帮助企业应对挑战、把握商机。n 丰富信息数据渠道资源,解决了部分调查无法实现的数据问题n 丰富的知识库含概了诺达的成功案例、大量研究成果、行业的数据资源、丰富的企业库资源、丰富的行业信息资源以及专家知识、外部的精典案例。n 通过对知识的提炼,诺达针对信息通信领域形成专业的方法和分析模型。n 广泛的信息、知识、专家、企业资源,使得我们能够根据需要调配资源,为客户提供最佳的服务。n 遍布全国用户/企业的调查执行网络,解决了同类咨询公司通过调查外包遇到

44、的难以控制质量问题。最新报告清单部分客户法律声明本报告的相关知识产权归北京诺达咨询有限公司所有,凡购买本报告的用户应将其作为商业秘密予以保护,没有经过北京诺达咨询有限公司的许可,不得将该报告部分地或全部向第三方披露。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使用本报告中的文字、数据、图表等信息用与其他商业目的(如转卖或免费赠送给第三方)。如果涉及法律问题,请与公司的法律顾问单位(北京中威律师事务所)咨询。欲了解更多信息,敬请垂询联系人:古先生 北京诺达咨询有限公司Tel:8610-51295780 62670799-601 Mobile:13910288037Fax: 86-10-51295780-603Email:nd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