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翻译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翻译1.docx(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翻译1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翻译 1 一、楚人学舟 楚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旋疾徐,惟舟师之是听。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遽谢舟师,椎鼓径进,亟犯大险,乃四顾胆落,坠桨失柁。然则以今日之危者,岂非前日之幸乎? 楚:古国名。折:调头。旋:转弯。椎:通“槌”,用椎敲。古代作战,前进时以击鼓为号。亟:突然。犯:碰到。柁:同“舵”。 楚国有个学习驾船的人,他开始折返、旋转、快、慢,完全听从船师傅的话。于是在江中岛屿之间小试,所做的没有不得心应手的,便以为学全了驾船的技术。马上谢别了船师,击鼓快进,立即就遇上大的危险,就四处张望吓破了胆,桨坠舵失去操控。然而这今
2、天的危急,不就是前面的得意吗? 本文告诉人们的道理是: 答:学习、工作不能浅尝辄止。 二、鲁人徙越 鲁人身善织屦,妻善织缟go,而欲徙x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xin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鲁人对曰:“夫不用之国,可引而用之,其用益广,奈何穷也?” 屦:麻鞋。缟:白绢,周人用缟做帽子。履:鞋,这里用作动词,指穿鞋。跣:赤脚。 鲁国有个人自己善于用麻、葛编织鞋子,老婆善于织缟,想移民到越国去。有人对他说:“您必然会穷的。”鲁国人说:“为什么?”说:“屦是用来穿的,但是越人赤脚走路;缟是用来做帽子
3、的,但是越人披发。以您的所长,去到不使用的国家,想让不穷,这可能吗?”鲁国人就反问他说:“到了不用我们专长的地方,我们可以引导他们穿鞋戴帽,随着用途的不断推广,我们怎么会贫穷呢?”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或谓之曰以子之长 3、本文告诉人们的道理是: 答:.做事要从多方面去考虑,若永远循规蹈矩,就不会有创新。 三、打捞铁牛 宋河中府浮梁,用铁牛八维之,一牛且数万斤。治平中,水暴涨绝梁,牵牛,没于河,募能出之者。真定僧怀丙以二大舟实土,夹牛维之,用大木为权衡状钩牛,徐去其土,舟浮牛出。转运使张焘以闻,赐之紫衣。 浮梁:浮桥。维:系,连结。治平:北宋英宗赵曙的年号。真定:却今天河北正定。权衡:
4、秤锤秤杆。 宋时曾建浮桥,并铸八头铁牛镇桥。治平年间河水暴涨,冲毁浮桥,铁牛沉入河底。官员悬赏能使铁牛浮出水面的人。有个叫怀丙的和尚建议,将铁牛固定在两艘装满泥土的大船中间,用勾状的巨木勾住牛身,这时慢慢减去两船的泥土,船身重量减轻,自然浮起,连带也将铁牛勾出水面。转运使张焘赐给和尚一件紫色袈裟,以示嘉奖。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一牛且数万斤募能出之者徐去其土真定僧怀丙以二大舟实土 3试说明怀丙和尚是怎样把铁牛从河中打捞出来的? 答:怀丙和尚先用两只船装满土,把铁牛系于两船之间的横木上,然后去掉船上的土,铁牛就浮出来了。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翻译 2 四、勉谕儿辈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5、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酒肉一餐,可办粗饭几日;纱绢一匹,可办粗衣几件。不馋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则子子孙孙常享温饱矣。 费用:花费钱财。纱绢:一种细薄的丝织品。馋:这里是饥饿的意思。 由节俭进入奢侈容易,由奢侈进入节俭困难了。饮食穿衣,如果思考得到这些事情的艰难,(就)不会轻易地花费钱财(了)。每一顿饭吃肉喝酒,可以置办几天的粗茶淡饭;一匹绸缎,可以置办几件平常的衣服。不饿不冷就够了,何必贪图吃好穿好?经常在拥有的时候想着没有的时候,不要等到失去的时候再想着拥有的时候,那么子子孙孙(就能)常常享受到温饱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可办粗饭
6、几日何必图好吃好着莫待无时思有时 2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就节俭问题,向我们提出什么要求? 答:要求我们要节俭,千万不能浪费。节俭是长期养成的良好生活习惯,一旦丢弃,返回困难。所以要培养,要坚持。 4在市场经济繁荣的今天,商品供应充足,我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还有必要提倡节俭吗? 答:有必要。因为一有利于美德的培养;二节约物质资源,利国利已。过多的奢侈和浪费会使我们有限的资源越来越少,而最终导致整个社会走向灭亡。 五、景公令出裘发粟与饥寒 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
7、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 雨雪:下雪。雨,落,降,用如动词。陛:宫殿的台阶。晏婴,字仲,谥平,习惯上多称平仲,又称晏子。 景公在位当政时,曾连续下雪三天而不放晴。景公穿着白色的狐裘大衣,坐在大堂一边的台阶上。晏子入宫觐见,站了一会儿, 景公说,“奇怪啊,下了三天雪可却不那么冷。”晏子说:“天真的不冷吗?”景公笑了笑。晏子说:“晏婴我听说古代贤明的君王自己饱了却知道别人饿着,自己暖了却知道别人冻着,自己安逸了却能知道别人正在辛劳。可惜现在您却不知啊!”景公说:“好!寡人我受教了。”于是拿出裘衣与粮食,发放给
8、那些受饥寒煎熬的人们。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立有间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 2景公为什么听了晏子的一番话,“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 答:因为晏子的谏议有说服力,更为重要是为了维护其统治地位。作为一名仁君,要勤政爱民,时刻不忘那些受饥挨饿的穷苦百姓。 六、农夫殴宦 尝有农夫以驴负柴至城卖,遇宦者称“宫市” ,取之才与绢数尺,又就索“门户”,仍邀以驴送至内。农夫涕泣,以所得绢付之,不肯受,曰:“须汝驴送柴至内。”农夫曰:“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今以柴与汝,不取直而归,汝尚不肯,我有死而已!”遂殴宦者。 宦者:太监。宫市:中唐以后,皇帝直接掠夺百姓财物,只给少
9、量钱财或直接掠夺的最无赖、最残酷的方法。 门户:指“门户”税。 邀:强要。 曾经有一个农夫,用驴驮着木柴来卖,遇到太监,称是宫中所设的市肆要拿,拿走他的木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翻译 3 柴,只给了他几尺绢,又就地索取进奉门户税,还要求用驴将木柴送到宫内去。农夫哭了,把得到的绢又给了太监,太监不肯接受,说:“我必须要用你的驴把柴送进去。”农夫说:“我家有父母、妻子、儿女,等着卖柴得钱后才能有饭吃。现在我把木柴给了你,不拿钱币回去,你还不愿意,我只有去死罢了!”于是殴打太监。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含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 尝有农夫以驴负柴至城卖;尝与人佣耕 B 今以柴与汝;甚矣,汝之不惠 C
10、不取直而归;系向牛头充炭直 D 我有死而已;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与“仍邀以驴送至内”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以刀劈狼首 B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C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才与绢数尺农夫涕泣不取直而归遂殴宦官 4文中卖柴农夫与白居易笔下的卖炭翁的遭遇,揭露了怎样的社会现实?卖柴农夫与卖炭翁这两个人物形象有什么不同?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答:揭露了“宫市”对劳动人民的剥削与迫害。 白居易笔下的卖炭翁面寻宫使的掠夺,只能忍气吞声,逆来顺受。选文中的农夫却表现出强烈的反抗精神,在被逼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奋起反抗,怒殴宦者。
11、七、敝帚自珍 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而固小之,与弟超书曰:“武仲以能属文,为兰台令史,下笔不能自休。”夫人善于自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里话曰:“家有弊帚,享之千金。”斯不自见之患也。 傅毅、班固均为东汉文学家,史学家。超:班超。班固之弟,东汉名将。自休:(冗长松散)自己也止不住。自见:即见自,表现自己的长处。体:体裁。里话:俗语,民间谚语。 文人互相轻视,自古以来就是如此。傅毅和班固两人文才相当,不分高下,然而班固轻视傅毅,他在写给弟弟班超的信中说:“傅武仲因为能写文章当了兰台令史的官职,下笔千言,不知所止。”大凡人总是善于看到自己的优点,然
12、而文章不是只有一种体裁,很少有人各种体裁都擅长的,因此各人总是以自己所擅长的轻视别人所不擅长的,俗话说:“家中有一把破扫帚,也会看它价值千金。”这是看不清自己的毛病啊。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自古而然而固小之鲜能备善斯不自见之患也 2选出与“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中加点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A 武仲以能属文 B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C 盖亦以精力自致者 D 策之不以其道 3文中分析“文人相轻”的原因是什么? 答:夫人善于自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里语曰:“家有弊帚,享之千金。”斯不自见之患也。 4“家有敝帚,享之千金”在文中是什么意思?现代汉语常用“敝帚千
13、金”、“敝帚自珍”的表达形式,那么在现代汉语中是什么意思? 答:比喻人无自知之明。比喻东西虽不好,但由于自家之物,也看得非常宝贵。 八、樊重树木 樊重欲作器物,先种梓漆,时人嗤之。然积以岁月,皆得其用。向之笑者,咸来求假焉。引种植之不可已出。谚曰:“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此之谓也。 樊重:人名。梓漆:梓树和漆树。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翻译 4 樊重曾经想制作器物,他就先种植梓树和漆树。 当时的人们都对他的做法嗤之以鼻。但是在几年之后,梓树和漆树都派上了用场。过去那些耻笑他的人,现在反过来都向他借这些东西。这说明种植树木是不可以停止的啊。俗话说:“作一年的打算,不如种谷;作十
14、年的打算,不如种树”说的就是这件事呀!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向之笑者咸来求假焉然积以岁月 2下列句中的“之”与“时人嗤之”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怅恨久之 B 何陋之有 C 亲戚畔之 D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3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句子: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 译文:作一年的打算,不如种谷;作十年的打算,不如种树。 4“此之谓也”说的是什么道理?对你有何启示? 答:道理: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早作准备,有长远打算。启示:学习也是如此。 九、齐人有好猎者 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羞对其家室。出则愧对其知友,其所以不得之故,乃狗劣也。欲得良狗,人曰:“君宜致力
15、于耕作。”猎者曰:“何为?”人不对。猎者自思,得无欲吾致力于耕作有获而后市良犬乎?于是退而疾耕。疾耕则家富,家富则市得良犬,于是猎兽之获,常过人矣。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知友:相互认识的朋友 齐国有个人,喜欢打猎,但空费时日,持续很久,什么野兽也没打到。一到家里,就感到对不起妻室儿女。走出家门,就感到对不起朋友乡邻。思考打不到猎物的原因,是因为狗不好。想买一只好狗,友人说:“你应该努力耕田劳作。”猎人说:“为什么?”友人没有回答。猎人自己思考,岂不是想我努力耕作获得了钱之后就可以买好狗了吗?于是他就回家努力耕田,努力耕田家里就富了,家里富了就有钱来买好狗,有了好狗就屡屡打到野兽。打猎的收获,
16、常常超过别人。不只是打猎如此 ,许多事情也全部都是这样。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入则羞对其家室其所以不得之故君宜致力于耕作于是退而疾耕 2和“旷日持久而不得兽”中的“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 于是退而疾耕 B 环而攻之而不胜 C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D 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 3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句子:得无欲吾致力于耕作有获而后市良犬乎? 译文:莫非是让我集中精力耕地然后有所收获,再去买条好狗吧? 4读了这则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答:人在遇到困难时,不可勉为其难,有时退是为了更好地进。 十、张良受书 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五日鸡
17、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穀城山下黄石即我矣。”遂去。无他言。不复见。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异之,常习读诵之。 五天之后天亮时,张良到那里去。老人已经先在那里了,非常生气地说:“跟老年人约会,慢来,为什么呢?”走了,说:“五天之后早点来相会。”五天之后鸡叫的时候,张良就到那里去。老人又已经先在那里了,又非常生气地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翻译 5 说:“慢来,为什么呢?”走了,说:“五天之后再早点来相会。”五天之后,张良不到半夜就到
18、了那里。过了一会,老人也到了,很高兴地说:“应该像这样。”拿出一卷书,说:“读了这个就可以成为帝王的老师了。今后十年将建立,十三年后你将在济北见到我,谷城山下的黄石就是我了。”就走了,再没有说别的话,也不再出现。第二天看那卷书,原来是太公兵法。张良就感到很惊奇,常常反复地诵读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遂去,无他言与老人期喜曰:“当如是”良因异之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与“常习诵读之”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孤之有孔明 B 寡助之至 C 公将鼓之 D 公将驰之 3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句子: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 译文:张良对这件事感到奇怪,经常诵读研究这卷兵书。 4本段文字表现
19、了张良 恪守诺言,虚心求救 的优秀品质。 十一、赵人患鼠 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人予之。猫善扑鼠及鸡。月余,鼠尽而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于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坏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而去夫猫也?” 中山:地名。盍:何不。垣墉:墙壁。若之何:为什么? 有一个赵国人家里发生了鼠患,到中山去找猫。中山人给了他猫。这猫既善于捉老鼠,也善于捉鸡。过了一个多月,老鼠少了,鸡也没有了。他的儿子很担心,对他父亲说:“为什么不把猫赶走呢?”他父亲说:“这就是你不知道的了。我怕
20、的是老鼠,不是没有鸡。有了老鼠,就会吃我的粮食,毁我的衣服,穿我的墙壁,啃我的用具,我就会饥寒交迫,害处不是比没有鸡更大吗?没有鸡,只不过不吃鸡罢了,离开饥寒交迫还很远,为什么要把那猫赶走呢?”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吾之患在鼠告其父曰:“盍去诸?”是非若所知也不病于无鸡乎?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句子: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 译文:没有鸡,不吃鸡罢了,离饥寒还远着呢。 3对上面这则寓言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这则寓言告诉人们,若想解决问题,必须首先考虑自己的主要目标是什么。只要达到了这个目标,其他方面即使有些损失,也尚在所不惜。 B、 一个人如果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什么事都
21、想做成,但又什么代价都不想付出,到头来只能是一事无成。 C、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评价任何事物,应看它的主要方面是好是坏,不能吹毛求疵。 D、 “有失才会有得”是本文的主旨。 十二、刘羽冲偶得古兵书 刘羽冲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自谓可将十万。会有土寇,自练乡兵与之角。全队溃覆,几为所擒,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壤。绘图列说干州官,州官亦好事,使试于一村。沟洫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听,摇首自语曰:“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不久发病死。 经年:一年左右。列说,到处游说。干,求见。沟洫,沟渠。甫,刚。 有一个叫刘羽冲的读书人,性格孤僻,
22、好讲古制。一次他偶尔得到一部古代兵书,伏案读了一年,便自称可以统率十万大军。恰好这时有人聚众造反,刘羽冲便训练了一队乡兵前往镇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翻译 6 压,结果全队溃败,他本人也差点儿被俘。后来他又得到一部古代水利著作,读了一年,又声称可以把千里瘠土改造成良田。他绘了水利图到处向州官游说,州官也喜欢多事,就派人在一个村子试行。结果沟渠刚挖成,天降大雨,洪水顺着渠道灌入村庄,村里人险些全被淹死。从此刘羽冲闷闷不乐,每天总是独自漫步在庭院里,千百遍地摇头自语道:“古人难道会欺骗我吗?”不久便在抑郁中病死。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会几岂惟 2选出下列各项中加点字含义不同类的一项: A 自练乡兵与之
23、角 B 前人之述备矣 C 益慕圣贤之道 D 祗辱于奴隶之手 3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句子:自谓可使千里成壤。 译文:自认为可以使千里荒野变成肥沃的农田。沟洫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 译文:沟渠刚挖成,大水冲过来,顺着沟渠灌进村子里,人差一点儿都变成了鱼(被水淹没了)。 4古人欺骗刘羽冲了吗?请具体说明理由。 答:没有,因为情况在不断变化,他不懂得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只会死搬书本,所以失败了。 十三、管仲不谢私恩 管仲束缚,自鲁之齐,道而饥渴,过绮乌封人而乞食。乌封人跪而食之,甚敬。封人因窃谓仲曰:“适幸及齐不死,而用齐,将何以报我?”曰:“如子之言,我且贤之用,能之使,劳之论。我何以
24、报子?”封人怨之。 绮乌,城名。封人,管理边疆城的官吏。 管仲被捆绑,走在路上,又饥又渴,经过齐境边疆绮乌城,向守疆的官吏乞求饮食。绮乌的守疆官吏跪着帮他送食,很恭敬。守疆的官吏乘机偷偷地对管仲说:“假如你侥幸回到齐国不被处死而被齐国重用,你将用什么来报答我?”管仲说:“假如真的像你说的,我将会重用贤人,使用能人,评定有功之人,我能拿什么来报答你呢?”守疆的官吏听了,对他很不满意。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适幸及齐不死如子之言封人怨之我且贤之用 2选出与“自鲁之齐”中的“齐”字用法相当的一项: A 乌封人跪而食之 B 如子之言 C 我且贤之用 D 辍耕之垄上 3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句子:适幸
25、及齐不死,而用齐,将何以报我? 译文:你若到了齐国不被处死,在齐国当官,你将用什么来报答我呢? 4简要说明上文所含的主要道理。 答:一个人考虑的首先应该是国家的利益,而不应只顾私恩。 十四、芒山盗 宣和间,芒山有盗临刑,母亲与之诀(ju)。盗对母云:“愿如儿时一吮母乳,死且无憾。”母与之乳,盗啮断乳头,流血满地,母死。盗因告刑者曰:“吾少也,盗一菜一薪,吾母见而喜之,以至不检,遂有今日。故恨杀之。”呜呼!异矣,夫语“教子婴孩”,不虚也! 宣和年间,芒山有一盗将要受极刑,他母亲来和他诀别。芒山盗对母亲说:“我想像小孩时吸一下母亲的乳汁,死了也感到无憾。”母亲让他吮乳,芒山盗咬断乳头,流血满地,母
26、亲死去。芒山盗就告诉刽子手说:“我小时候,偷来一棵菜一根柴,我的母亲看见,却很喜欢我的这种不良行为,以至于后来不能约束自己,才有今天的下场。所以怀恨把她杀了。”啊!真是与众不同啊,俗话说:“教育子女要从幼儿时就开始。”这真不假啊!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愿如儿时一吮母乳盗因告刑者曰以至不检夫语“教子婴孩”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翻译 7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句子:吾少也,盗一菜一薪,吾母见而喜之,以至不检,遂有今日。 译文:我小时候,偷一棵菜、一根柴,我的母亲看见了很喜欢我的这种不良行为,以至于后来不能约束自己,才有今天的下场。夫语“教子婴孩”不虚也! 译文:“教育孩子需要从幼儿开始”话不
27、假啊! 3对下列句中的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芒山有盗临刑盗一菜一薪愿如儿时一吮母乳母与之乳 A 与相同,与不同 B与不同,与也不同 C 与相同,与也相同 D与不同,与相同 4这个故事留给我们的启示是: 答:教育孩子要从小开始。 十五、月攘一鸡 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攘:窃取,偷。君子:这里指行为端正的人。道:此处指行为道德。 现在有一个人每天偷邻居家的鸡,有人对他说:“这不是君子的行为。”他说:“那就让我减少这种行为吧,(以后)每个月偷一只鸡,等到明年,然后就不偷了。”如果知道那是不
28、对的,应该马上停止,为什么还要等来年?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是非君子之道请损之以待来年然后已或告之曰 2选出与“以待来年然后已”中“已”字用法不同的一项: A 欺速已矣 B 惧其不已 C 可以已大风 D 此印者才华,则第二板已具 3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句子: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译文:如果知道那样做不应当,就应该赶快停止,为什么要等到明年呢? 4这个故事启示我们: 答:对于错误的东西,要下决心立即改正,决不能因故拖延,更不能明知故犯。 十六、陈万年教子 万年尝病,召其子咸教戒于床下。语至夜半,咸睡,头触屏风。万年大怒,欲杖之,曰:“乃公教戒汝,汝反睡,不听吾言,何也?”咸叩头
29、谢曰:“具晓所言,大要教咸谄也。” 咸:陈咸,陈成年之子。 戒:同“诫”,教训。 陈万年病了,把儿子陈咸叫到床前。教他读书,教至半夜,陈咸瞌睡,头碰到了屏风。陈万年很生气,要拿棍子打他,训斥说:“我口口声声教你,你却睡去,不听我讲,为什么?”陈咸赶忙跪下,叩头说:“爹爹的话,我都晓得,大抵教儿子对上司要拍马屁、讨好啊,如此而已!”陈万年没有再说话。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欲杖之具晓所言咸叩头谢曰大要教咸谄之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与例句中加点的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召其子咸教戒于床下 A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B 一狼洞其中 C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D 孰知赋剑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3用现代
30、汉语解释文中的句子:大要教咸谄也。 译文:主要的意思是教我奉承拍马啊! 4你认为陈万年的做法对吗?为什么? 答:不对,陈万年教儿子学会拍马屁,这是一种卑劣的行为,是不正确的。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翻译 8 十七 、顾恺之 顾恺之,字长康,晋陵无锡人也,博学有才气。人问以会稽山川之状,恺之云:“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若云兴霞蔚。”恺之每食甘蔗,恒自梢至根。人或怪之,云:“渐入佳境。” 尤善丹青,图写特妙,谢安深重之,以为有苍生以来未之有也。每图起人形,妙绝于时。尝图裴楷象,颊上加三毛,观者觉神明殊胜。 尤信小术,以为求之必得。人尝以一柳叶绐之,曰:“此蝉所翳叶也,取以自蔽,人不见己。”恺
31、之喜,引叶自蔽,信其不见己也,甚以珍之。 故俗传恺之有三绝:才绝,画绝,痴绝。 (选自晋书文苑,有删改) 丹青:指绘画。小术:小技巧,小法术。绐:欺骗。 顾恺之字长康,是晋陵无锡人。顾恺之博学有才气。人们问他会稽山水的状貌。顾恺之说道:“千山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好像云兴霞蔚。”顾恺之经常吃甘蔗,总是从尾部先吃直到根部。有人感到奇怪,他说:“渐入佳境。” 顾恺之特别擅长绘画,画得特别神妙,谢安非常器重他,认为是自古以来还没有人像他这样。他每次画出人物肖像,总是妙绝一时,曾经绘出裴楷肖像,在脸颊上加上三根毛,观看的人觉得神情特别美。 顾恺之特别相信小法术,认为去求就一定能得到。桓玄曾经用一片
32、柳叶欺骗他说:“这是蝉用来遮蔽自身的,拿来遮蔽自己,别人就看不见你。”顾恺之相信桓玄没有看见自己,非常珍爱那片叶子。 因此世上传说顾恺之有三绝:才绝,画绝,痴绝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若云兴霞蔚 (2)恒自梢至根 (3)尤善丹青 (4)故俗传恺之有三绝 2下列句中加点的“之”与“山川之状”中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 B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 C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D环而攻之而不胜(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每图起人形,妙绝于时。 翻译: 全品中考网 (2)以为求之必得。 翻译: 4根据文章内容,用文中词语填空。(2分) 谢安对顾恺之非常器重,是因为顾恺之的 ”;顾恺之竟然相信一片柳叶能遮蔽自己,并非常珍视它,足以显示他的“ ”。 9(4分)(1)好像(2)常常(3)擅长(4)流传、传说(每小题1分,意对即可) 10(2分)A 11(4分)(1)(顾恺之)每每画起人像,在当时都是极好的。(2)(顾恺之)认为追求它一定会得到。(每句2分,意对即可) 12(2分)画绝 痴绝(每点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