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就是上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生就是上帝.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学生就是上帝学生就是“上帝” -浅谈学生的主体性 当前,我们正处在世纪之交的时代,21世纪格是国际经济和科技竞争异常激烈的一个世纪,需要人的主体意识充分提高,积极性、创造性地充分发挥。尤其我国正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实际上是利益主体的转变,市场经济是以个体参与经济竞争的经济性和效益作为基本推动力的经济。因此,它要求每一个公民都要对自己负责,人人都应当成为掌握自己命运的主体。没有主体意识的公民,将在社会、经济变革中被淘汰。我们培养的是新世纪的建设者,我们的教育要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动精神,形成学生的精神力量,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成长,帮助学生创造自主谦爱和朝气蓬勃的人生,教
2、育和完善学生的主体人格,这也就是当今学校教育的全部的价值功能。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价值观就是将学生当作听命于教师指挥下消极而被动的对象,使我们的教育走入了种种误区: 首先,在教育目标上以统一的“模型化”目标要求所有学生,恰似工厂铸造产品那样,试图用同一模子把所有学生造就成标准件,从而否定了学生主体的独立性和独特性。 其次,在教学方法上,教师的“教”成为对学生的“注入”,学生变成接受知识的“容器”,似乎往容器里 注得越多越满越好,至于注什么,注多注少,如何注,全由 教师任意摆布,而学生缺少参与,失去思考的余地,始终处 于被动从属的地位,失去了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再次,在课程制度上,习惯于以统
3、一的教学计划、统一 的教学大纲、统一的教科书对不同地区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 提出统一要求与标准,这种僵化、单一的课程,难以满足学 生丰富的精神生活需求与多样化发展的需要,排斥了学生主 体的个别差异与能动性的发挥,致使师生间缺乏充分的情感 交流,直接影响教育的效果。 进入九十年代以来,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也有了长足的 发展,尤其是认识到了要实现在个体社会化的进程中的个人 能力、社会参与能力以及处理环境的各种要求与作用的能力 的发展,单凭传统的教师主动型的以思维再现为主的实证性 的教育已难以实现。因此,教育的基本价位不仅仅在于增加个体科学文化知识的积累,更在于使个体的基本素质获得全 面的发展。但是,我
4、们对学生主体性认识与国际上对此的认 识相比,仍显得较为肤浅。当今国际教育崇尚以人为本,即注重学生主体性,承认学生自主发展的可能性,尊重学生个 性化的发展,强化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与能力,强调理解自己与他人,改变学生学习的成人化,加强教育与学生的社会实际的联系,理解学生学习的非同质性,正视学生的情意教育与情意发展,将认知学习与主体探索统一起来,将社会需要与个人需要统一起来,将科学的认知侧面与情感侧面统一起来,在强调训练、努力与逻辑组织的同时,强调学生的自由、兴趣与心理组织。 从我国教育的实践,到国际人本主义教育观的流行,不难看出主体性问题集中反映了如何看待学生的问题。学生是活动的能动体,是活生生的
5、有主体意识的人,具有发展和完善自身的动力机能,而不是装知识的口袋,也不是任意灌注的容器,不是消极被动接受塑造或改造。学生又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情感的人,都有自己独立的人格,有自己的尊严、需要与愿望,尤其有发挥独特的能动性的愿望。学生还是充满活力而有着发展潜能的人,需要教师的有效引导,善加开发学生更是完整的人,其身心各要素需要得到完善发展,教师不应人为地割裂其身心发展而孤立地培养,而应塑造和培养身心健全的人。 在教育实践中,要真正把学生的主体性落实好,应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原则: 一、民主性: 教师与学生是主导与主体的关系,是民主平等的关系,学生不是教师施加影响的消极、被动的对象,而是积极、主动的对象
6、。要使这一师生关系变为现实,教师必须克服命令主义、说了算的传统观念。这对学生主体精神的充分发挥,主体人格的丰富与完善以及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有效激发,都有重要作用。学生积极主动性的情感基础是自尊、自爱、自信。要使学生自尊,教师就要尊重学生;要使学生自爱,教师就要 热爱学生;要使学生自信,教师就要信任学生。学生正是在与教师进行平等、民主的交往与合作中,在得到教师充分的热爱、尊重、信任和理解的情况下,才能逐步树立起自尊、自 爱、自信、自强的信念。学生在无拘无束的能与教师自由交流的学习环境中,才能敢于并乐于提出和探究问题,激发出积极主动性、创造性与智慧潜能,智力活动才会不受抑制地充分调动起来。 二独
7、特性: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是相对独立的个体是有独特性的个体。这种独特性表现在学习活动中的差异性尤其是在气质、性格、能力、兴趣、爱好特长及已有知 识经验等方面各有差异。西方人早就确认“世界上没有两片 相同的树叶”,我们也有理由说“世上绝无完全相同的人”一个真正社会化的人,必定是具有独立个性的人。一个千人一面的缺乏多样化个性的社会或群体是不存在的。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积极发展和完善学生的个性,因为教育 的真正动意恰恰在于发展人的个性,开发人的潜能,实现人的价值,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主动性: 21世纪所需要的人才的主要品格之一就是主动性。从教育发展的趋势看,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
8、育的对象变成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 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学生既不是雕塑家手中的材料,也不是画家笔下的纸张,不能任意雕刻或绘画。教师对学生 的发展来说,只是一种外部影响力,这种外部影响力不能简单地授予人,移植到学生身上,必须以学生自身的主体作用为基础。否则,任何外在的教育影响都只能是枉费心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主要表现为独立思考,对教育内容的选择与加工控制上。外在的教育影响与学生的需要有相吻合的一面也有相悖的一面,而相悖的内容一般不易为学生所接受。教育者要善于研究学生,使自己的教育内容、方法、手段能更适合学生,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 四、创造性: 创造性
9、是指个体有创造性地做任何事情的态度和倾向创造是人类的本质,人类正是在永不停息的创造活动中而实现自我目的与价值的。学生主体的创造性,是学生主体性的最高表现。学生具有无限发展的创造潜力,在学习活动中具有探求新知、追求新的活动方式与成果的内在需求和意向。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和求知欲这些内部因素,注意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开发学生的个性潜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塑造新品质、培养创新人格。 五、整体性: 整体性是人格中“情意发展”(包括情绪、感情、态度、价值等)和“认知发展”(包括理智、知识、精神等方面) 的统一,内部世界与外部世界的和谐统一,即是学生主体在 教育过程中所表
10、现出来的生理与心理、认知与情感及行为诸方面的和谐而完整的形态。成长中的个体,只懂得如何做人、如何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还应懂得如何做事、如何审美、 如何健体等等。这是个体未来生活的基本需要,是个体走向生活的通行证。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学生个体各种能力的培养,促进他们身体的正常发育和心理的健康, 因为这种整体性为学生主体性的形成奠定着坚实曲基础。 总之,主体性是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特性,主体性集中了人的一切优秀品质和个险特征,是身心或德、智、体、美、劳等诸方面得到合谐发展的综合表现。只有当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把学生看成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而学生真正发挥其主体性时,教育才会取得成效。作为教师,我们应把学生看成是“上帝” ,看成是一个正在逐步成为自己学习活动主体的积极对象,把自身的主导作用落实到让学生主动学习上,使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