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星 公开课《次北固山下》执教后的一些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张星 公开课《次北固山下》执教后的一些思考.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张星 公开课次北固山下执教后的一些思考公开课次北固山下执教后的一些思考 教研室 张 星 次北固山下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5课古代诗歌四首中的第二首。次北固山下是一首仄起首句不入韵的五言律诗,全诗共八句,偶数句押相同的“an”韵,主要写了唐代诗人王湾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诗人途经北固山,泊舟山下,看到青山绿水,潮平风正,思乡之情油然而生,表达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是大多数诗歌的特点,同样也是这首诗最大的特点。其中“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是千百年来备受称赞的名句。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江
2、南景象,但时近春节,头顶大雁,发出了“乡书何处达”的感叹。全诗意境优美,情景交融,抒发了诗人旅居异地时淡淡的思乡之情。 诗歌的首、颔、颈联的16句属于写景。尾联7、8两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直接抒情。先写景,再抒情,景为情设,情因景生,这是诗歌里常用的情景交融写作手法。其中还用到了互文、对偶和拟人等修辞手法。 整首诗笼罩着淡淡的乡愁情绪,但又哀而不伤,明朗而又深沉,其中还包含着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自然理趣。老师和同学们都很易品味。 为了贯彻我校“学教练”模式课改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针对这节课我主要围绕课程标准的三个维度目标进行设计,分别设计了教案和“学练”案,全面考虑了学生在知识和能
3、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接受的教育,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小黑板和幻灯片上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带着“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进行自学和小组合作探究,融入音乐元素,形式多样创设诗歌学习情景,增强感悟。 2、内容上按初一班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通过做题单上的题目对律诗的平仄、押韵、对仗等知识进行简要了解,之后让学生全班集体朗读全诗,再配上背景音乐分别叫一名男同学和女同学起来朗诵,之后学生用一定的时间自学,我再做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的讲解。 3、教案的设计和“学练”案的编制体现了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以生为本”的课改思想。积极给予学生肯定、鼓励,提高了
4、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习和小组合作习惯。 4、教学相长,合理引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注重对诗歌进行感悟教学,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融为一体。课堂还尽量做到了人性+理性,尊重个性、兼顾全体、讲求艺术、寓教于乐,让学生和老师均有收获的喜悦。 当然,由于自己水平有限,加之从高中教学岗位转换到初中教学岗位的时间不长,特别是初一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我与他们有将近20岁的年龄差距,自己显得“老气横秋”,在启与导上还应下功夫。这节课上完后经课改委成员及参与听课的同事诚恳点评后,我也发现自己和及时总结了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 1、课前没有给予学生足够的预习时间,所以课堂的一些环节衔接还不够圆润,学生与教
5、师都配合没有达到预想的圆满效果,给学生的时间应该再多一点,自己要少讲、精讲。 2、课前预设不够,没有站在一个初一学生的角度看待自己设计的问题。“学练”案上的问题设计有点多,个别有点难,学生自学后解决起来有点困难。提问上以集体回答较多,个别提问较少,没有很好地顾及中等及中等偏下的同学。 3、“学练”案问题设计再精炼,要吻合课程标准和毕节中考要求。诗意的疏通可以放在课前预习的环节解决,这样就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挖掘诗句,深入诗文。学生对诗歌的意境并没有更好的身临其境“走进去”。 4、教学时间把握再到位些,让整节课犹如一支有不同音调的曲子,让整节课下来后重难点问题有突破,重难点体现明确。当堂检测也没来
6、得及完成。 5、自身的业务素质有待提高。教学不能做到从容不迫,教师的点拨不够简精短、诙谐、幽默,作为语文教师的语言还需再提炼,使之更优美,更具有示范作用和熏陶作用。 6、应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对次北固山下和自己写的家乡官田好地方进行对比阅读,增强学生解题的能力,板书设计上只写了标题和作者,正板书和副板书应该多一些内容,再工整、美观、充实些,十多张幻灯片应该再压缩至十张左右。 总的来说,这堂课基本达到了我预定的教学效果,但也出了一些问题,这是需要我在今后的教研教学工作中再接再厉的。我相信,以这次赛课为契机,我要常反思、常改进,才能有大进步,我会多积累经验,虚心求教,真正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路上洒下辛勤汗水,播种希望种子,洋溢会心微笑,奔向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