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克服孩子学习情绪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怎样克服孩子学习情绪化.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怎样克服孩子学习情绪化怎样克服孩子学习的情绪化 我们一般人所理解的学习情绪化,可能就是孩子在学习的结果很好的时候,就会喜形于色,很高兴,而且情绪好的时候,就会精神振奋地学习,很投入,很专心,很有成就;学习或者考试的结果不好的时候,就会风云突变,精神沮丧,情绪不好的时候,也会六神无主,心灰意冷,精力不集中,胡思乱想,学不进去,当然也不会学好了。就是说,孩子在学习的结果上的情绪反应比较强烈,甚至是依靠情绪来学习的。 学习情绪化,很容易形成一种学习上的恶性循环。因为,不理想的结果一定影响情绪,不好的情绪又会影响行为,消极的行为又会进一步导致更不理想的结果。因为,靠情绪来学习,一旦情绪不好,就很难学进
2、去;学不进去,就很难有好的结果;没有好的结果,就更不会有好的情绪;发展下去,就会更学不进去,导致情绪更坏。 人的心理现象一般分为三个方面,就是认知、情绪和意志。 认知,其实就是我们所说的学习,就是人的大脑对客观事物或客观规律的加工及把握,学习过程主要就是反映事物的本身所具有的感性的或理性的特性。 意志,其实就是人的自我控制。在学习上,就是人们对自己的学习活动的自觉能动的调节,这是人们学习活动的延1 伸,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在学习过程中的反应。学习活动和意志活动都是以客观事物本身的特性对人的意识起作用。 情绪是什么呢?客观事物有时会符合人的愿望和需要,也有时候也会不符合;有时候会有利,有时候也会有害
3、。因此,当人们面对客观事物时,总会有一定的态度。有时候会心旷神怡,激情澎湃;有时候也会痛苦懊恼,伤心恐惧。这就是客观事物对人们所具有的特定含义所引起的。 所以,心理学将情绪定义为:情绪就是个人对客观事物特定意义的心理反应。也就是说,情绪就是人们看待自己所面对的事件意义的一种心理表现。 情绪的第一个特点,就是主观性。也就是说,情绪,是以自身的愿望、需要、渴求的欲望、追求的目标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倾向。小孩子看到别的小朋友有好玩的玩具,他就想要,他不会考虑这是不是自己的东西,也不会考虑这需要用钱来买,当自己想要得到玩具的愿望不能满足的时候,他就会跟家长哭闹;而一个很懂事的孩子,就会克制自己不应该有
4、的欲望,他就不会表露出这种欲望,甚至会说,“我不愿意玩那个玩具。”同样的一次考试,对学习好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次很好的展示才华的机会;而对学习差的学生来说,就是一场不可避免的暴露自己无能的灾难。 情绪的第二个特点,就是两重性。也就是说,情绪,有积极与消极之分。凡是对人有积极意义的事件,引起肯定性2 的情绪,而对人有消极作用的事件引起的则是否定的情绪。就是说,情绪有好情绪,也有不好的情绪。小孩子听到父母说马上就给自己买玩具,他就会露出笑容,会显得很听话;如果父母不答应给买玩具,他就会生气,连自己手中的玩具也会摔碎。考试成绩好,会给学生很自信的感觉,会激励学生继续努力;考试成绩不好,会使学生感到自
5、己的付出没有得到回报,就会引起不好的情绪。 人的行为常常被情绪所支配。当人们处在积极乐观的情绪状态时,倾向于注意事物美好的一面,态度和善,乐于助人,勇于承担重任。而消极的情绪状态则使人产生悲观意识,失去希望与渴求,也更容易攻击性。 情绪的产生取决于人对事件的理解和评价,通过理解和评价来确定事件对个人的意义。也就是说,情绪可以促使人们靠近那些有益的事件,离开那些有害的东西。 情绪是所有人都具有的一种共同的心理表现,但是,由于不同的生长环境、不同的家庭教育,会给孩子形成不同的情绪反应方式。如果家长对于孩子的情绪反应过于敏感,也就是说,孩子只要有情绪,家长就会及时地给与满足,那么,孩子的情绪就会越来
6、越得到强化,孩子在面对问题的时候,就会更容易运用情绪来进行表达;在这同时,孩子会对客观事物形成一些不正确的观念和态度。比如,孩子看到别的小朋友因为做得好受到了表扬,而自己没有,就会闹情绪;如3 果家长马上也给与表扬,一般都是不切合实际的,孩子会破涕为笑,次数多了就会形成一种“自以为是”的观念和“愿意听好话”的态度。如果这种态度带到学校的学习中来,就很容易形成情绪化的学习态度和观念。 学习情绪化,其实就是学生缺乏对学习行为及其结果等客观因素的正确理解。 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情绪是可以改变的,关键是两条:一是人对事物的认识和态度的改变;二是在反复训练中改变情绪的表达方式。 人对事物的认识
7、和态度的改变,这是纠正学习情绪化的关键。 前面说到,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学习、情绪和意志三个方面,而学习就是面对客观,把握客观规律和特点。学习的最大特点就是客观性和规律性,这与情绪的主观性以及两面性恰好相反,这之间是相互矛盾的。比如说,小学生学的加减乘除,不管你主观愿望如何,你违反了算术法则,结果就是错误的,这是机器都会做的事情,靠情绪是无法解决问题的,计算的结果不是靠主观愿望得出结果的。尽管情绪可以促使学生更加认真地去学习,但是当学习的难度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情绪就只能起破坏作用,因为,情绪只能是复杂的事情越来越乱,知识的规律性,只有靠理性的学习来把握。 再说,意志也是与情绪相对立的心理现象。也
8、就是说,4 一个容易情绪化的孩子,往往就是缺乏意志力的孩子。因为,意志,就是克服自我欲望的一种调控能力,而情绪所表达的就是个人的欲望。当不能实现的欲望不能被调整和控制的时候,就是情绪化了。情绪化比较严重的孩子,往往会在课堂上因为回答错误,感到自己没有面子,虽然没有受到老师的批评,这一节课也无心再听,甚至会顶撞老师,捣乱纪律,跑出课堂。 如果孩子能够正确地理解学习的真正含义,学会客观地面对现实,学会调控自己不合理的要求和欲望,那么,情绪化的问题也就不消自灭了。 再比如,对待考试的意义的理解和观念,就是直接影响考试情绪的关键。如果把考试理解为显示自己学习成果的机会,理解为与别人一争高低的机会,那么
9、,一旦考砸了,那就是天大的灾祸,是谁也不能接受的,更会影响以后的扎扎实实地学习行为。如果把考试理解为就是找自己学习中的问题,就是为了纠正自己还不清楚的问题,是一个纠正学习错误的机会,那么,学生即使考砸了,他也不会闹情绪的,因为,他会抓住这个改正错误的机会,努力把自己原来不会的,误会的,马虎的,等等错误,一一改正,会感到这是一次值得侥幸和可以弥补错误的机会。 观念的改变和形成,要靠反复的实践和体验,这不仅需要家长的榜样,更需要家长的适当引导。 5 反复训练改变学生的情绪反应方式,主要是老师和家长的事情。因为,学生的不良情绪反应模式就是在家长和老师的影响下形成的,要改变,还得靠老师和家长的训练。
10、一是家长老师本身就要理性化,改变自己的情绪化倾向。家长老师的情绪化表现,就是在孩子取得好成绩的时候,只是一味的叫好,不会和孩子认真分析成功的原因何在;在孩子考试考砸了的时候,不是埋怨孩子不用功,马马虎虎,就是怕烧怕烫地不敢和孩子交流关于学习的事情。老师家长的情绪化表现,实际上都是给孩子做了情绪化的榜样,孩子也会更强烈地运用这些情绪表达,来求得家长和老师的理解。如果我们家长老师无论孩子考得好与坏,都会很客观地和孩子一起分析学习的成败原因,找出有利于学习的原因和不利于学习的方原因,关注孩子学习中的客观行为,关注孩子出现错误的客观原因,关注孩子纠正错误的客观行为,那么,久而久之,孩子也就会理性来对待
11、自己的学习了。 二是家长老师要改变应对孩子情绪的方式。可以说,情绪化的孩子,都多都是情绪化的家长训练出来的,要改变孩子,就得改变家长和老师的训练方式。 家长老师不良的应对方式就是,当孩子出现成绩的时候,无限上纲地夸奖,不着实际的捧孩子;当孩子学习出现问题时,不是上火焦躁地批评指责,就是小心谨慎地不敢追究。这些方式,都很容易强化孩子的情绪化。因为,面对这样的6 家长和老师,孩子的情绪化不仅能够给孩子解一时之围难,而且以后也不必多么认真努力。因为,老师家长的批评和指责,不仅不会让孩子感到惭愧反省,反而让孩子感到心安理得。 正确的反应方式是,当孩子出现成绩的时候,家长老师不必大加夸奖,可以让孩子自己
12、总结自己的成功原因,让孩子找出自己的进步和提高。表扬孩子,关键是实在,更重要的是让孩子看到自己的真正进步和进步的原因。当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并不是不敢批评,也不是一味地批评指责,也应该让孩子自己分析问题的原因,也是实事求是地找出出现问题的根源,并要具体实在地做出改正的要求和做法,以便于孩子实行和家长老师的监督和评价。 也就是说,孩子笑的时候,家长不要跟着笑,要问明白笑的理由;孩子哭的时候,家长不要跟着难受,等孩子不哭了,再问问什么原因,探讨一下以后遇到这样的问题应该如何应对。 总的来说,要改变学习的情绪化,就要改变观察事物的角度,转变理解问题的观念和态度,把自己的主观想法换成客观现实,把自己的愿望换成客观规律,改变应对问题的方式和方法。关键就是客观理性。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