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处方.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107426 上传时间:2023-03-10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39.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慢性胃炎处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慢性胃炎处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慢性胃炎处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慢性胃炎处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慢性胃炎处方.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慢性胃炎处方治疗法则: 清热化湿。 施治方法: (一)内服方药 1基本方药:(1)甘露消毒丹加减:茵陈15克、滑石30克、黄芩10克、藿香10克、连翘12克、白蔻仁6克、木通6克、半夏l0克、厚朴10克、菖蒲6克。本方能清热利湿,芳香化浊。(2)燃照汤加减:黄芩10克、桅子10克、滑石30克、省头草10克、半夏10克、厚朴10克、白蔻仁6克、通草10克、黄连6克、吴茱萸6克。本方宜凉服。能清热化湿,辟秽泄浊。(3)中满分消丸加减:黄芩10克、黄连6克、知母10克、厚朴10克、枳壳10克、半夏10克、陈皮10克、茯苓12克、猪苓10克、泽泻10克、滑石30克、甘草6克。本方能清热利湿,攻下逐水。

2、以上方药,水煎,取汁200300毫升,分34次服用,每日1剂。 2加减变化:脘腹痞闷,口苦纳呆,身重,发热,汗出而热不解者,用方(1)加黄连6克、栀子10克、芦根15克以燥湿清热。亦可吞服甘露消毒丹,每服510克,日服两次。若腹大坚满,面目身黄者,用方(3)加茵陈30克、大黄10克以清利湿热;若腹水量大者,尚可暂用甘遂末,每次吞服0.51克(分装于胶囊内),每日12次;或用二丑粉,每次吞服2.53克,每天12次;或用九头狮子草根(京大戟)洗净晒干微炒研末,分装胶囊,每粒0.3克,成人每次服1316粒,于早饭后2小时温开水送服,服后稍有腹痛、恶心,半小时后腹泻数次,隔37天再服一次(服法同前),

3、至腹水基本消退,再予调理。呕吐骤作,呕吐如喷,泻下如米泔水,腹中绞痛,甚则转筋拘挛,宜方(2)加蚕砂15克、木瓜12克以舒筋活络,苡仁15克以利湿;如一时汤药难备,或卒然腹中绞痛,欲吐不得吐,欲泻不得泻,四肢厥冷,头汗出,脉象沉伏,为干霍乱,是霍乱的危候,急服玉枢丹以辟浊解秽,利气宣壅,并针刺十宣、委中出血或采用刮痧的方法以急救。霍乱吐泻之后,大量失水,津液耗伤,筋失所养出现转筋拘挛,属严重证候,必须顾及津液,可配合补液疗法。脾胃湿热侵及大肠,而见痢下赤白,腹痛,里急后重之痢疾,或泻下急迫之泄泻,其治疗参见大肠湿热证治。脾胃湿热熏蒸肝胆,而见面目肌肤发黄,尿黄之证,治疗参见肝胆湿热证治。 (二

4、)外敷药物: 药取甘草、甘遂各15克共为细末,分为8等份。每次用鲜姜9克去皮捣烂为糊,与1份二甘粉调匀,分置于2块55厘米的胶布上并敷于患者双侧涌泉穴。用药后4小时病人尿量渐增,12小时达高峰,于24小时后取下敷药,可连续外敷3次,然后间隔35天再敷上药。局部常有皮肤色素减退,一般无水泡、溃疡发生,本品宜现用现配。适用于湿热壅积于中之膨胀病。 (三)刮痧疗法 用边缘光滑的汤匙、钱币,蘸菜油少许,沿肩颈、脊背、胸前、胁肋、两肘臂、两膝弯等处,自上而下刮之,或在颈部及大小腹部软肉处,用指蘸清水摄之,以局部皮肤红紫为度。本法能宣通经络、法邪外出;适用于热霍乱、干霍乱等。 (四)饮食疗法 (1)荷叶粥

5、:白米50克常法煮粥,临熟将鲜荷叶一张洗净盖粥上,温火焖少许时,揭去荷叶,粥成淡绿色,调匀服之。能清暑生律。 (2)大田螺1020个养于清水中漂去泥,取出螺肉,加入少许黄酒拌和,再放入清水中炖熟饮汤,每日1次,能清利湿热,通小便。 (3)冬瓜汤:冬瓜500克煮汤三大碗,分服,能清热利湿。 (4)西瓜绞汁频饮,能清暑利尿。 (5)绿豆30克,煎汤频饮,能除暑热,利小便。 施治要点: (一)本证是内于湿热蕴结脾胃而产生,然湿热之酿成,又为外湿、内湿所生。外湿由外界湿邪入侵,内湿为脾胃功能失调,不能远化精微而生,即“脾虚生湿”。故治疗湿阻病处方立法时,应考虑“脾虚”与“湿阻”的主次,权衡轻重用药。初

6、起,湿困中焦,脾虚不是主要矛盾,应以除湿为主,可选用芳香化湿、苦温燥湿、淡渗利湿之品以引邪外出,此时即使有脾虚之象,办当取健脾与化湿之剂合用。脾胃湿热证易伤胃阴,治疗宜选用清热化湿而不伤阴、生津养阴而不助湿的药物,如沙参、鲜石斛、鲜荷叶、芦根、滑石藿香、苡仁、西瓜翠衣等。 (二)混热蕴结之臌胀病,其病机为本虚标实、虚实挟杂,其临床表现是,腹部胀大,腹壁绷急,甚则胀痛难忍,尿少便秘,此时以标实为主,因病程较短,正气末衰,饮食未减,为了减轻病人的痛苦,缓解胀势,需用攻下逐水法、以泻水湿,缩短疗程,采用此法必须遵循“衰其大半而止”的原则,当腹水泻出一部分后即当停药,然后根据病人的体质及邪势的缓急,辨证用药。若患者体弱,食少,发热,黄疸日深,脉象细弱,或有呕血、便血,或有溃疡病、心脏病、肾功能不全,禁用攻下逐水法。因为此类药物内服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泛恶、呕吐、腹痛、头晕等反应,泻水后又觉精神异常疲倦、元气受损,而且攻逐不慎时,活血破瘀过猛,常易引起脉络破裂,引起出血,使病情恶化,故应当严格掌握攻下逐水法的适应证,决不能以求一时之快,而猛浪从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