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拳道之道.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108577 上传时间:2023-03-1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8.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截拳道之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截拳道之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截拳道之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截拳道之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截拳道之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截拳道之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截拳道之道.docx(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截拳道之道截拳道之道:李小龙遗孀整理 再现无止境的武学 第一章 清空你的思绪 动如水,静如镜,反应如回响。 1.1 论 禅 从武术中获得启发,是指要破除一切令“真知灼见”与“真实人生”迷蒙不清的障碍。同时,亦含有无穷的扩展。事实上,重点不是要把片面的发展融入于整体,而是整体处理及统一片面。 超越因果业力之道,全在于心灵与意志的适当运用。所有生命的同一性都是一个真理,只有在那命中注定从整体分开、隔离自我的错误观念被彻底消灭时,它才能被充分理解。 虚空正是处于彼此之间。而虚空是无所不包,没有对立的没有不属于它的或与之相反的。这个活生生的虚空是一切形式的源头。谁认清了虚空,便会被生命、能力及 众生的

2、爱所充满。 成为一具木制的玩偶:它没有自我,亦没有思想,它不贪婪也不粘连。让身体及四肢按照它们受过的训练而运作吧。 假如你无所执著,外界之事物就会自己显露。动如水,静如镜,反应如回响。 “虚空”是无法被定义的,正如至柔之物无法被折断一样。 我在动,亦可谓全然未动。我恰似浪涛下的明月,永远颠簸、摇移不止。这不是“我正在做这件事”,而是在一种内心深处的自觉:“有什么事通过我而发生了”或“有什么东西在为我做这件事”。自我意识是对一切适当身体行动的最大阻碍。 心灵的局限意味着它凝固。当需要时它不再自由流动,它已不再是心灵中的真如。 “固定不动”是指能量集中在一个特定焦点上,而不是分散在零散的活动中,一

3、如轮子之中轴。 重点在于做事之过程而非其结果。没有行动者只有行动本身,没有经验者只有经验本身。 不以个人偏好与欲求,不着色彩地观察事物,就是在观察事物的纯朴简约本性。 当自我意识虚空时,艺术便能达至其巅峰境界。当一个人不在意自己正在建构或即将建构的印象时,则必可发现自由。 完美的道路只对那些挑挑拣拣的人才是困难重重。无所好亦无所恶,如此心方可澄明。一发之差犹如天壤之别。假如你想让真理澄明于面前,就不要表示支持或反对,正与反的交战是心灵最大的弊病。 智慧并非指如何尝试将好的由坏的中夺过来,而是学习着如何“驾驭”两者,一如软木飘荡在浪涛的波峰与波谷。 让自己与弊病同行、同在、同伴此乃消除弊病之法。

4、 只是行为的本身,而不牵涉其任何事物的论断,方可谓之“禅”。 在佛教中,并无可努力之处,唯有平凡而了无特别之处。用自己的膳,做自己的法事,挑自己的水,累了,倒头便睡。无知者会取笑我,但智者却会明白我。 并不为自己创立什么。一闪而过犹如从未存在,犹如纯洁的寂静,得者,实失之。不要先于人前,一直跟着他们。 切勿逃跑,学会放手。毋庸寻寻觅觅,自会与他不期而遇。 不思不想犹如思前想后,观照技巧犹如视若无睹。 没有一成不变的教导法,我所做的只是对症下药。 佛家八正道 这八项要求通过纠正错误的价值观,提出对生命意义的真知灼见,以消除痛苦,总结如下: 1. 正见:你必须明辨是非。 2. 正思维:决心纠正。

5、3. 正语:说话要有助纠正。 4. 正业:你必须采取行动。 5. 正命:你的谋生之道不得与你的治疗发生抵触。 6. 正精进:欲治己之恶,需要持续不断地努力,不能停止。 7. 正念:你必须持续地感受与思考。 8. 正定:学习如何注视心灵深处。 1.2 灵魂之艺术 艺术的目的是将内在的想象力,投射于世界之中,以描述人类最深处的心灵与经验的唯美创造。艺术是使这些经验能在理想世界的完整架构中,变得可理解及获广泛接受 的途径。 艺术吐露了内在心灵,对事物本质的理解,并为人提供一个他们与虚空之间关系的形态,当中包含了绝对的性质。 艺术是生活的表达,超越时空。我们必须使自己的灵魂,通过艺术赋予自然界或世界一

6、种新的形式和意义。 艺术家之表现使其灵魂更为明晰,所受的教育及其“沉着”更易表现出来。在每一个举动的背后,均可使其灵魂之旋律变为可见。否则,他的举动是空泛的,空泛的举动 就像是空泛的言词般了无意义。 从你的根源消除“暧昧不明”的思想和功能。 艺术从来都不是装饰品、点缀品;相反,它是启蒙的工艺。换句话说,艺术是获得 自由的技术。 艺术需要对技术的完全掌握,通过灵魂深处的反思来发展。 “自然之艺术”是艺术家内在的艺术发展过程;其含义是“灵魂之艺术”。所有不同工具的活动,都是迈向绝对灵魂的美学世界。 艺术创作是个性的坦然开展,它本来是植根于虚空的,其作用是深入灵魂的个人层面。 自然的艺术是灵魂平和的

7、艺术,像深湖上的月光倒影。艺术家之终极目的是善加运用日常的活动,以成为生活的大师,并抓紧生活的艺术。要成为各种艺术之大师,必先 要成为生活的大师,因为灵魂可创造一切。 一名弟子在自称大师之前,必须抛却一切暧昧不明的主张。 艺术是人类生命趋向绝对及本质之路。艺术之目的并非一面倒地升华自己的精神、灵魂与意识, 而是开启人所有的能力思想、感觉与意志,达至自然界的生命韵律。所以无声之声将被听到,并把自我带进和谐之中。 因此,艺术家的精湛技巧,并不意味着艺术上的完美。它仍然是一个持续的媒介或一些干预心灵发展的反射,这完美不能在外形和形式上被发现,但必须从人类的灵魂散发。 艺术活动并非完全在艺术的本身,它

8、渗透到更深层次的世界中,所有的艺术形式共同流动起来,其中灵魂之和谐和宇宙虚空,有其现实的结果。 这是艺术的过程,因此那是现实,而现实就是真理。 真理之路 1. 真理的追求 2. 真理的觉察 3. 真理的感知 4. 真理的理解 5. 真理的体验 6. 真理的掌握 7. 忘却真理 8. 忘却真理的载体 9. 回溯真理之本源 10. 无所依附 1.3 截拳道 人们为了安全感,将无限的生活变得了无生气,是一种被选取模式的限制。欲了解截拳道,一个人必须舍弃所有概念、模式与派别;其实,他甚至应该扔掉那些关于什么是或者不是理想截拳道的概念。你能否在不作判断的情况下观察状况?判断而对其命名,化成文字,便会产生

9、恐惧。 要单纯地去看见那状况确实很难因为人的心灵非常复杂;教晓他人技艺容易,而教导他人态度困难。 截拳道偏爱无形式,所以它也可以属于任何形式。截拳道无派无别,故亦可适用于任何派别。因此,截拳道能运用各门各法,不受任何限制;同样地,一切能达至目的之技巧或手段,均可为其所用。 用“主宰意志”的意念迈向截拳道,忘却成败胜负,忘却骄傲与苦痛。让对手擦伤你的皮肤,而你狠狠击打他的肉体;让对手击打你的肉体,而你就令其骨折;让对手使你骨折,你要直接干掉他!不要想着安全逃逸,把你的生命豁出去! 最大的谬误就是预先对结果妄加臆测;不应对成败得失有所在意。让一切自然发展下去,你的身体工具自会在适当的时机反击。 截

10、拳道教导我们一旦确定方向便要义无反顾,它对生死淡然处之。 截拳道避免一切肤浅,穿透一切复杂,它直贯问题的核心,指出重点。 截拳道并不虚张声势。它并不走迂回的路,而是直指目标。两点之间最短距离的直线,就是简洁。 截拳道之艺术就是使动作简单直接。它让人成为他自己,它是现实中的“本来面目”。因此,本来面目的意思是有主要意义上的自由,不被依附、局限、偏见及复杂性所限制。 截拳道是启蒙,是生活之道,是一种朝向意志与控制力的行动,虽然它应该用直观来启发。 受过训练的弟子,在各方面均能主动而有活力。然而在实战中,他需要冷静、不受干扰,他必须在危急关头处之泰然。当他前进时,他的步法应该轻盈与平稳,其视线不会明

11、显地停留在敌人的固定部位。他的行为与表现仍应与平常一致,没有任何不应出现在生死决斗中的行为。你与生俱来的武器,具有双重目的: 1. 摧毁你面前的敌人毁灭一切阻碍和平、正义与人性的东西。 2. 毁灭你自卫本能的冲动,摧毁任何干扰你心灵的事物。不是伤害任何人,但要克服自己的贪婪、愤怒与愚昧。截拳道是朝向自己的武术。 拳击与腿击均是消除自我的工具。此等工具代表着直觉的力量或本能的直接性,而跟智力与复杂的自我不同,它并不自身分裂,阻碍其自由。此等工具一往直前,没有左右顾盼。 因为人与生俱来的纯洁心灵与虚空心智,他的工具参与这些素质和扮演它们的角色,达到最大程度的自由。此等工具作为不可见的精神符号,保持

12、心灵、身体、四肢处于最全面的活动状态。 远离对事物刻板印象的技巧,作为本质,意指完整与自由。任何路线与动作皆是功能。 不为任何依附所限是人类的自然天性。在正常情况下,思想不停地向前。过去、现在、将来的思想一如河水川流不息。 无念作为学说是指,在思考的过程中不被思考左右,不被外物玷污,要在虚空的思考之中思考。 真实的真如是思想的主旨,而思想是真实真如的功能。思考真如,如果以概念为它下定义,是在使它蒙污。 使心灵清晰聚焦,并使其警觉,以便它可以立即感觉到这无处不在的真理。心灵必须从旧的习惯、偏见、限制性思维过程,甚至普通的思想本身中获得解放。 刮走所有积存在你个体中的污垢,揭示它存在的本来面目,或

13、其中的真如,或其中赤条条的特性,这相当于佛教理念中的虚空。 1.4 有组织的绝望 在武术的悠久历史中,盲从与模仿似乎是多数武术家、教练与学员的固有天性。其中部分原因是人类的倾向,部分则与各式各样派别的历史传统有关。所以,一位创新的、 大师级的教练是罕有的,对“指路明灯”式教练的迫切需求在武术界回响着。 每一个门派的武者,总是声称自己的门派拥有唯一的真理,借此排斥其他派别。这些派别凭其片面之词理解“道”,剖开、隔离了刚与柔的和谐,他们发展出有节奏的形式作为其技巧的特定状态。 大部分武术派别并不去面对实战的真如,反而累积一些“美观的糟粕”,这些东西会扭曲和束缚习武者,令他们偏离简洁且直接的实战。他

14、们并没有直达武术的真正核心, 而是教条地练习花拳绣腿及矫揉造作的招式,以此模拟实战情况。这些武者与其说是“在”搏击,毋宁说是在“做”跟搏击“相关”的事情。 更糟糕的是,超心灵力量和精神上这个及精神上那个的概念,被大量融入到武术中,直到习武的人渐渐进入神秘虚幻,乃至不可理解之境地为止。企图阻止及固定不断变化中的搏击动作,像对待尸体一样作出解剖和分析,都是徒劳无功的。 “清空你的杯子,方可再行注满;成为虚空以求整全。” 当你静下来研究时,会发现实战并非固定不变,而是“活生生”的。美观的糟粕固化和制约了原本流畅的东西。当你认真正视时,会发现这些只不过是对系 统化、多余的套路练习的盲从,或毫无用处的噱

15、头罢了。 当真实的感觉,如愤怒、恐惧产生时,一个派别武者还能以传统的形式和技巧来表达自己吗?还是只能听着自己的尖叫与呼号?他是一个活生生的、有表达能力的人,还是一个被格式化的机械人?他是一个可以跟外在环境互动的整体,还是偏限于自己的派别模式中?他所选择的模式,是否在他与对手之间建立了一个屏障,阻碍了一种“整体” 和“创新”的关系? 很多派别的武者,非但不直接正视真相,反而坚持形式,导致进一步固步自封,最终泥足深陷。 他们并不是从真如中领会武术,因为他们被灌输的东西是被歪曲和扭曲的,训练必须符合事物真如的本质。 成熟并不意味着成为概念的俘虏,而是实现我们的深层自我。 一个头脑清晰、单纯的人并不选

16、择,遇见什么就是什么。根据概念做出的行为明显是有选择的行为,这种行为是不自由的。相反,它会创造更大的阻力、更大的冲突。要去运用柔韧的意识。 关系便是理解,它是自我剖白的过程。关系即是你发现自己的明镜存在即是与 之建立关系。 如果在训练中设定模式,缺乏适应性与灵活性,那只是在为自己制造一个更好的牢笼罢了。真理是超脱于所有模式之外的。 套路是无谓的重复,它能让人美观有序地逃避面对真实对手时的自我认识。 积累是一种自我封闭的阻力,花拳绣腿更强化了这种阻力。 传统的武术家只是常规、观念与传统的结合体。当他行动时,他是在以古老的一套演绎活生生的瞬间。 “只有脱离了机械化训练的制约,才有简洁可言。人生是与

17、整体相关的。” 知识受时间的局限,但求知却能够持续不断。知识始于一个源头,由累积而来,由结论而来,而求知则是一种活动。 那种画蛇添足的过程,只是在培植已经变得机械化的记忆而已。学习绝不是知识之积累,而是一种求知的活动,这是无始无终的。 在武术训练中,必须有自由之感觉。一颗受制约的心灵绝非自由的心灵。制约把人限制于某一门派的桎梏之中。 欲自由自在地表达自己,你必须让昨日的一切死去。从“过去”之中,你可获得安全感,但从“新事”之中,你可获得流动。 要实践自由,你必须让你的心灵正视人生,人生是不受时空束缚的广阔活动,因为自由是超越意识领域的。你要注视,但切勿停止和诠释。如果你自称“我是由自的”,那你

18、只是活在过去的记忆中。欲了解和活在当下,昨日的一切都必须死去。 从已知中获得解脱就是死亡,然后,你将复生。“正”和“反”两面在暗地里死去。当获得自由时,所做的自无所谓对与错之分。 如果一个人不是在表达自我,他一定是不自由的。因此,他开始挣扎,而挣扎造成了规律化的套路。然后,他就用这些套路对事物做出反应,而忽略了这些事物的本来面目。 拳手必须能经常保持一心一意,心中只存一个目标搏击,不能左顾右盼。无论在感情上、身体上或是智力上,他都必须去除阻碍其前进的障碍。 一个人只有“超越”系统的约束,方能自由、完整地活动。一个态度认真、渴望追 求真理的人,没有形式可言。他只是活在本来面目之中。 如果你想了解

19、武术中的真理,彻底洞悉任何敌人,你必须抛却招式或门派的观念、偏见、喜好和厌恶等。然后,你的心灵方可停止冲突,达至平和。在这种寂静中,你自可看见完整、新鲜的东西。 假如任何派别教你一种搏击方法,你可能受限于那种搏击的方法,然而那并非实战。 假如你遇到一个欠缺韵律的非常规攻击,而你仍想以平日所练之传统特定节奏来阻挡,你的防御与反击通常会缺乏灵活性与活力。 假如你追随传统的模式,你所了解的只是常规、传统与不实在之物罢了你并不了解自己。 一个人如何能以局部的、零碎不全的形式回应一个整体? 仅仅重复练习有韵律的、预设的动作,会剥夺搏击动作中之“活力”与“本来面目”它的真实。 招式的累积,是另一种变相的制

20、约,它将变为束缚你的锚。它只朝向一个方向那就是向下沉沦。 招式会增加障碍,它只是对已选择动作的演练。它不会制造障碍,而是当动作一出现时就直接进入其中。不要指责也不要宽恕对手无选择的觉知,会导致你与对手的和解。 一旦受到片面的方法制约,一旦隔绝于封闭的模式,武者就会隔着一道阻力屏障面对敌人他“使出”形式化的阻挡,聆听自己的叫喊,却对敌人实际所为视若无睹。 我们是那些套路,我们是那些传统的阻挡和攻击。我们深受它们的制约。 欲与对手相配合,需要直接觉察。当存在“这是唯一方法”态度的障碍时,就不能产生直接觉察。 拥有整体是指能遵循“本来面目”,因为“本来面目”是不断流动和改变的。如果 一个人锚定于某一

21、特定观点,他将不再能紧随“本来面目”的快速变化。 无论一个人对勾拳与摆拳有何见解,毫无异议的是,他必须学习对这两种攻击法的最佳防卫方式。事实上,几乎所有天生的拳手都使用此法。作为武术家,要在攻击手法上变化多端,他必须让手部能够从任何位置发拳。 但在传统门派中,派系远比个人重要!传统武者以派别的模式活动。 哪有一种方法或系统可以成功应付活生生的东西?对于静态、固定、死物,可以有一种方法、一条明确的路径,但对活生生的东西就不然。避免把现实简化为静止的东西,然后发明方法来达成它。 真理是你与对手的关系;它不断地移动、改变、永不静止。 真理无路可循。真理是活的,因此是不断改变的。真理并无休止之境,无形

22、、无固定组织、无哲理可言。当你了解时,你就会明白,这活的东西也就是你自己。你不能通过静态的、人为拼凑的形式,通过形式化的活动,来表达和生活。 传统的招式使你的创造力变得迟钝,制约并冻结你的自由感觉,你不再“是”,而只是麻木地“做”而已。 正如金黄色的叶子,可如金币般哄骗哭泣的孩童一样,所谓的秘技,或矫揉造作的姿势,能抚慰无知的武者。 这不是说什么也不做,而只是在办事时不带思虑的心态。切勿带有选择或排斥的心态。不带思虑的心灵即没有观念。 接受、否认与确信只会阻碍理解。让你的心灵和他人的一起,这样你就能敏锐地理解。那才有可能实现真正的沟通。欲相互了解,必须做到无选择的觉察,而当中绝无比较与责难,且

23、对继续展开讨论,没有任何同意或不同意的期待。最重要的是,切勿先从结论出发。 从派别一致性中理解自由。深入观察你平日所练习的,并解放自己。切勿责难或接受,只是观察便可。 当你不再受到影响,当你从传统反应的制约中死去,你便会知道觉醒为何,而能看 见焕然一新的事物。 觉察是没有选择、没有要求、没有焦虑的。在这种心境下,会产生觉知。独立的觉知将可解决我们一切的难题。 理解不只需要瞬间的觉知,还有连续不断的觉察和探索。 要理解格斗,一个人必须以十分简单和直接的方式去接触。 理解是经由感觉产生的,时刻由关系的明镜反映出来。对自己的了解是经由关系产生,而非孤立。 了解自己,就是研究自己与别人的互动。 欲理解

24、真实,你需要觉察、警醒及全然自由的心灵。 心灵的努力反而会进一步禁锢心灵,因为努力意味着心灵朝向目标的挣扎,而一旦有了目标、目的、一个可见的终点,你便会为心灵设限。 今夜我看到了焕然一新的事物,而这事物的新为我的心灵所体验,但明日我若想重温这种感觉,再感受其中乐趣,这种体验就会变得枯燥乏味。描述从来不真实。唯有在当下可见的真理才是真实的,因为真理没有明天。 当我们深入研究难题时,必会发觉真理之所在。难题从来没有与答案分离。难题就是答案理解难题有助于解决难题。 以无分别的心觉察,观照本来面目。 真实的真如乃无偏颇的思想,是无法通过概念和观念来领悟的。 思考并不自由所有的思想都是片面的,永远也不可

25、能变得完整。思想只是记忆的反应,而记忆通常都是片面的,因为记忆只是经验的结果。因此,思想只是受经验制约的心灵反应而已。 认识你心灵的空与静。让自己处于虚空之中,以无形或无式来应付敌人。 心灵原本是没有活动的;那方法一直是没有概念的。 洞见是了解一个人的天性不是被创造出来的。 当一个人不受身外物干扰而得到解放,将会获得平静与安宁。变得安宁,是指没有任何对真如的错觉与妄念。 这里没有概念,只有真如本来面目。真如并不移动,但是其运动与功能是取之不竭的。 冥想指意识到人本性中的冷静。当然,冥想不可能成为集中定力的方法,因为思考之最高境界乃是否定。否定是一种状态,无所谓正负。否定是全然虚空的状态。 集中

26、是一种排斥的形式,哪里有排斥,哪里就存在排他的思想者。就是那个思想者、那个排斥者、那个集中的人制造了矛盾,因为他在分心处创造了一个中心。 这里有一种没有行动者的行为状态,有一种没有经验者的经验状态。这是一种被传统糟粕限制、使人困乏的状态。 传统的集中,是聚焦于一件事,而摒弃其他事物;而觉醒是完整的行为,没有排斥任何事物。两者都是只能通过客观和不偏颇的观察来理解的心灵状态。 觉醒并没有极限;它是对你整个存在的付出,并没有排斥。 集中是心灵的狭窄化。但是我们所关切的是活着的整体过程,而只专注集中于生命的某一面向,便可能贬抑生命。 “瞬间”没有昨日或者明日。这不是观念之产品,因而它并不拥有时间。 在

27、你的生命受到威胁的千钧一发之际,你能说“先让我把拳头置于髋部,我们门派的招式是这样的”吗?当命悬一线之时,你仍拘泥于你所学门派的打法以拯救自己吗? 为何要将之二分? 一名所谓的武术家,是三千多年教条与制约的结果。 为何人非得依赖这流传几千年的教条?他们可能宣扬以“柔”制“刚”的理想状态,但当“如实地”攻击时,会发生什么事呢?理想、原理、“应该”只会导致言行不一。 因为人不想感到不安,不想面对变化,才会建立一套有关行为、观念和人与人关系的模式,然后他会变成这套模式的奴隶,对其深信不疑。 同意在特定的规则之内,以某种动作的模式以保障参与者,可能在拳击或篮球等运动中可行,但是截拳道的成功,在于自由无

28、束缚,既可使用技术也可省掉技术。 那些二手武术家常盲目地接受其老师或师傅所传授的套路。然后他的动作,更重要的是他的思想就会变得机械化。他的反应变得自动化,依循既定的模式,这让他变得更狭隘、更受束缚。 自我的表达是完整的,是当下的,没有时间概念。你只有在自由、身心完整的情况下,方能表达自我。 1.5 截拳道的真相 1. 在攻击和防守时严谨的结构。 2. 变化多端、“巧妙的”、“全面的”腿击与打击武器。 3. 不规则节奏,半拍和一拍或三拍半。 4. 重量训练与科学化的辅助训练,再加上全面的体能训练。 5. 在攻击与反击时的“截拳道直接动作”由任何位置皆可发招,不必重新摆桩。 6. 敏捷的身体与轻盈的步法。 7. 深藏不露、变幻莫测的攻击战术。 8. 强势的近身战 疾风式移动 摔投 擒拿 封固 9. 针对移动的目标,进行实打实的、全面的对打训练。 10. 经过反复磨炼的强力武器。 11. 个体的表达,而非群体的产物;活生生而非传统主义。 12. 完整而非局部的结构。 13. 在身体运动的背后,是对“持续自我表达”的训练。 14. 放松与有劲发拳的结合体。此处的放松指的是有弹性的放松而不是身体松懈。还 要保持柔韧心灵的警觉。 15. 持续的流动。 16. 经常在持续运动过程中保持良好平衡姿势。持续地处于全力出击与完全放松之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