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说课.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114460 上传时间:2023-03-1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0.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林海说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林海说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林海说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林海说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林海说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林海说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林海说课.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林海说课林海说课 郜黎静 05/10/28 一、 说教材。 林海是小学二期课改五年级语文试验本教材中的第16篇课文。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作品。讲了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和作者的联想,表达了作者对大兴安岭的喜爱之情。本单元的读写训练重点是“继续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能在理解重点字词句的基础上,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继续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能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通过朗读表现出来。”本文无论是写大兴安岭的景物,还是写它的经济价值,都洋溢着对大兴安岭深深的爱,字里行间充满了作者的真情实感。正是进行这一重点训练的好教材。教学时,要在学生了解了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的基础上,着重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对大兴安

2、岭的喜爱之情的,以及这种情感是怎样逐步深化的。 根据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和课文的特点,以及我班学生的状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要求及重点、难点: 1、 了解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受到热爱祖国的思想教育。 2、 自学本课生字新词。 3、 默读课文,把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4、 在理解和感悟的基础上运用反问、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仿写句子。 教学重点: 1、了解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 2、默读课文进行理解感悟。 确定这样的教学重点,既符合教材的特点,又能突出单元训练重点;既让学生领略到大兴安岭的壮美景色,受到美的享受和熏陶;又明确了作者的写作意图,让学生从中感受到作者表情达意的方法。 1 教学难

3、点: 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为线索,让学生找找句子并说说、议议、读读,在理解和感悟的基础上进行仿写。 本文作者在饱览了壮美的林海风光后,看着漫山遍野的青松白桦,激情难抑,浮想联翩。从“千山一碧”想到“广厦良材”,从“大兴安岭”想到“兴国安邦”。思维之活跃,认识之深刻,赋予了文章新颖、深刻的立意,读后余味无穷。而这一点以反复出现的“亲切舒服”贯彻始终。故抓住这篇课文中体现这一特点的三句句子,让学生理解并感悟作者对林海的喜爱之情,在反复地朗读理解感悟的基础上,让学生仿写句子。对于五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是有难度的,因此,我把这作为教学中要突破的难点。 二、 说教法。 本着更好地完成本课教学任务,提高学生各

4、方面能力的目的,我准备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1、朗读法。正是因为本文满蘸着作者欣喜与热爱之情,描画了大兴安岭浩瀚山林的景色。文字优美,情感浓烈,犹如一幅迷人的写意画,从多方面给人以美的享受。特别是描写林海的几个自然段,用了很确切的比喻,拟人等写法。因此,教学中,在学生理解想象的基础上加强朗读,初读感知,再读理解,三读体会,引导他们把课文读通,读懂,读深,进而达到“读书百遍,其意自见”的目的。并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感受景色美,语言文字的美,从而受到美的熏陶,美的感染,陶冶学生的情操。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感情朗读的技巧。 2、情境教学法。在教学中,我还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老师配乐朗读课文,辅助画

5、面,再现课文内容。这种以图画展现情境,以音乐渲染情境,以语言描绘情境的方法,深深地撼动了学生的心灵,极大程度地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领略课文语言美的基础上,真正领略到林海的壮美,既是美的享受,又轻松了课堂。 3、谈话法。教学中,学生自由谈话,以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想 2 象能力。例如在欣赏完林海的壮美风光后,让学生自由说说你觉得大兴安岭给你什么印象?一时间学生畅所欲言,运用了丰富的词汇进行表达。有的同学还谈到环保等方面的内容。这一环节,不但为引出课文教学,也是让学生对课文进行初步感知的好机会。 三、 说学法。 根据我采用的教学方法,以及新课标大纲对五年级学生的阅读要求:进一步培

6、养学生的阅读分析,阅读理解,阅读解决问题的能力。我教学生用“一读观景赏物,抓住特点;二读品词析句,体会情感;三读回顾反思,明了写法。”的方法。初读课文,感知景物特点;精读课文,抓重点词句,仔细品味,领悟情感;回读课文,在读中学习规范的语言,积累语言材料,悟出表达方法,掌握表达技巧。而后便放手让学生运用此种方法仿写。从而完成教学重点和难点。最 四、教学程序。 一)领略美 上课伊始,我利用多媒体展示了大兴安岭的美丽风光,然后让学生谈谈“林海”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在孩子们欢畅的交流中不知不觉的为孩子们营造了良好的乐学氛围。 媒体演示 二)寻找美 苏霍母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

7、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这一环节中我首先让学生带着爱美的心,采用默读的方式去寻找课文中自己认为最美的最喜欢的句子。 三)欣赏美 感受课文的情感美,离不开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叶圣陶先生称之谓“美读”。他说:“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感情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诸如此类。”因此,在学生对课文内容充分感知、整体认识后,应进一步将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在对课文的美 3 读中体会课文的情感。我提出了这样的要求:1、认真品读。2、品读时参考提示,展开创造性想象。 品读提示: A、找到的句子美在哪里

8、? B、应该怎样创造性的朗读才能把自己品味到的美表达出来? 媒体演示 四)讨论美 根据本单元的阅读重点训练目标,我把“继续连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能在理解重点字词句的基础上,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继续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能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通过朗读表现出来。”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就是把启发学生感悟课文语言生动细腻之美作为教学重点中的一个环节。 围绕三句句子,指导学生个体和群体感情朗读,深入体会作者对大兴安岭的喜爱之情。全面欣赏大兴安岭和课文语言文字的意境美。进行激励性评价。阅读教学应尽可能的让学生多读书,在读书中感悟课文语言生动细腻的美,在这个片段教学中,我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开放的阅读思

9、维空间。珍视学生的独特的阅读体验,学生只要言之有理,言之有物,都给予认可和鼓励,并利用这种差异进一步推进教学,以促进学生阅读的深入,阅读能力的提高。 五、 创造美 在学生学习完了描写大兴安岭美景的这一片段后,教师再一次出示课件激励学生选用句子,运用修辞方法仿写句子。 媒体演示 语文是一个包容性较强的学科,朗读、想象、创作的完成,掀起了一个又一个的课堂高潮。使人受到情感美的熏陶感染,这是语文课带给学生的独特的情感体验,也是语文课的魅力所在。 五、教学过程: 一、 媒体展示,激趣引题。 1、师:同学们,今天上课之前让我们先来欣赏一组美丽的画面。 4 2、这真是一片壮美秀丽的林海呀! 3、简介老舍。

10、 二、欣赏感悟,突破重点。 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 大兴安岭位于我国的东北部,这里是山区,这里到处是山岭,地域面积很大,山岭上到处都是绿色的树木,就像是树的海洋,称之为“林海”。 2、自由读课文,说说这一片林海让你觉得怎么样? 3、 齐读第一节。板书:亲切 舒服 细读课文,欣赏品味。 1、指名分节朗读2-5小节。 2、选择喜欢的句子再来读一读,说说为什么喜欢? 3、学生交流,品读句子。 3、重点品读三句话: 在阳光下,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是像海边的浪花吗?) 提示指导:“海”指什么?“浪花”呢?“边沿”又提示你什么? 句子好在哪里? 能改成陈述句吗?再改成感叹句试试? 学生自由说

11、说三种句式。 看,海边上不是还泛着白色的浪花吗?那是些俏丽的白桦,树干是银白色的。 提示指导:“海”落叶松林;“浪花”白桦。 能不能给大家示范朗读一下? 齐读 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 这么美的句子请女孩子们一起来读一读。 4、学生仿句练习,教师随机指导。 5、小结:广袤无边的兴安岭在老舍爷爷的笔下时而像起伏的大海,时而又似一位妩媚的姑娘,那么美丽动人。 6、配乐朗读。 5 再读课文,提升理解。 1、自由读读5、6两节,从文中找到句子完成填空题。 2、出示: “我”心中感到亲切舒服,是因为;是因为。 3、 随学生回答追问:哪里体现美得不空洞? 人与自然的关系日益密切体现在哪里? 4、齐读5、6两节。 二、 总结课文,激趣延伸。 师:今天,我们一起品读了老舍爷爷的散文代表作林海,从大家的课堂表现中,老师看出同学们都被这一片壮美秀丽的林海所吸引,更在抒情优美的文字中找到了阅读的乐趣。这就是名家名篇的魅力啊! 板书设计: 16 林海 亲切 舒适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