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生美育之必要.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117045 上传时间:2023-03-10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39.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中学生美育之必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浅谈中学生美育之必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浅谈中学生美育之必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中学生美育之必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中学生美育之必要.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浅谈中学生美育之必要给孩子一些美的熏陶 浅谈中学生美育之必要 芦渎中学 刘颖玲 关于学校要不要公布学生成绩和排名次的问题讨论已久。即使在国务院发下文件明确指出学校和老师不得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和排名次之后,依然有学校热衷于排名次、分优劣。也依然有反对和赞成两种声音不时响起。赞成者认为可以因此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锻炼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反对者认为排名次会伤害一部分学生的自尊心。在孰是孰非的讨论中,老师、学生、家长都把眼光投向了考试、分数。考差了的学生则成了众矢之的:老师要批评,家长要责备,同学要嘲笑。 一个学生在初中第一次月考成绩公布后的反思中写道“我第一次知道了什么是痛苦”,“我终于明白了学习的重

2、要性”。他的痛苦是自己落后的成绩在众人面前的一览无余的痛苦,他所明白的学习重要性是保留自尊的重要性。面对挫败他会自卑吗?面对批评他会怯懦吗?在数以万计的少年里面,有多少不快乐的学生?十几岁的孩子正是人生的黄金时期,他们对万事万物都充满了兴趣、充满了爱和同情。可是今天为什么他们只能收回迈向大自然的脚步钻进书堆,收起应该飞翔的心灵,只知道考试、分数和竞争了呢? 追根溯源,它是我国传统教育选拔式和淘汰式的做法带来的必然结果。不可否认,通过考试选拔人才依然是现代社会生活中必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问题出在过分地强调考试的功能以及由此产生的恶性竞争。它使学生听不道“风声、雨声”,只留“读书声”不倦于耳。更惶

3、论“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了。 心理学家认为:每个人都有游乐的需要。每个人都需要听音乐、欣赏绘画、玩游戏、聊天。这些都没有任何功利性,只是轻松而已。可是现在似乎都变味了。近年来 一些有识之士认为素质教育应该淡化分数,要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价。即在考查学生成绩之外,还要对学生的音乐、绘画、体育等能力进行考查。于是乎儿童、少年弹琴、绘画、游泳,忙得不亦乐乎,一切都为了这 “综合素质”。父母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严重阻止了孩子们的心理放松和得到平衡的发展。一个成绩再好的学生如果没有休闲的时间放松自己,不只生活没有意思,更会影响到他的心理,使本来纯洁美好的心变得冷漠、自私、古板,没有同

4、情,缺少泪水。而缓解这种状况更多的要靠美育,需要在学生的心灵深层施加影响,对人的生命本身进行塑造。 “美育”一词是德国启蒙时期的剧作家、诗人在审美书简中首先明确提出并开始使用的。所谓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是通过多种艺术手段或借助现实本身大自然和人类社会所提供的一切手段来教育学生,激励净化他们的精神境界。 美育对人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可以陶冶情操、塑造心灵。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美能磨炼人生。一个人如果从童年时就受到美的教育,特别是读过一些好书,如果他善于感受并高度赞赏一切美好事物,那么,很难设想他会变成一个冷酷无情、卑鄙庸俗、贪淫好色之徒。美,首先是艺术珍品,能培养细致入微的性格。性格越细

5、致,人对世界的认识越敏锐,从而对世界的贡献也越多。” 以审美的眼光看世界,世界无限丰富,大自然的一草一木变得生动,周围的人们变得亲切可爱。人通过审美体验,受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思想上受到启发,实践上找到榜样,认识上得到提高,从而成为具有健全人格、高尚心灵、高雅品位的人。美育的社会作用,虽然不是立竿见影,却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主要使欣赏者得到精神境界的提高。 美育发展人的审美能力,开启人的智力。人的智力除了认知和理性判断外,还包括语言能力,音乐感悟力,辨别空间的能力,了解他人内心的能力和逻辑数学的能力等。审美情感的益智功能指审美情感具有一种提高学生感知和理解能力的效能。以艺术的审美为例。亚

6、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一书中指出“音乐应该学习,并不是为着某 一个目的,而是同时为着几个目的,那就是教育、净化和精神享受,也就是紧张劳动后的安静和休息的。”从这种理论来看,美育是必需的,是开发多元智慧的途径。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指出“应该寻找些有本领的艺术家,使我们的青年在不知不觉中从小培养起对美的爱好,并且培养起融美于心的习惯。”高素养的老师是是美育的前提。一个有教养的老师往往衣着得体大方,态度和蔼可亲,语言亲切自然,处世通情达理,工作认真负责,身上处处显示着美感。学生与这样的老师沟通就会是一种享受,学生乐于跟老师交流。教师的一言一行会随时触动他们的心灵。在这些老师的课堂上总会有那么几个人的眼光表现

7、出他们受到特别大的影响。时间一久,教师的好行为和好思想对学生有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很多人变正直了、文明了。没有冥顽不灵的学生,只有方式不一样。这样的老师能使所有学生的自尊感、价值感、归宿感得到充分满足。 让我们的老师形成一个共识,学生需要美的教育。让他们学习在美中,生活在美中。在教学中我们都要从审美角度出发努力创设审美意境,启发学生成为审美主体,以追求美、鉴赏美、创造美的心境把教材内容中的美与现实生活中的美结合起来进行创造性的学习,从中得到美的熏陶和启迪。因为培养了对美的认识,对艺术的认识态度就是培养了对文化的认识和态度。说得窄些,这是一种品位的养成教育,说得宽一些,这其实就是整个人格的养成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