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胚名词解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组胚名词解释.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组胚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范围 HE染色 微绒毛 网织红细胞 同源细胞群 骨单位 肌节 横小管 闰盘 突触 尼氏体 连续毛细血管 有孔毛细血管 毛球 动脉周围淋巴鞘 抗原提呈细胞 Herring body 滤泡旁细胞 小肠绒毛 潘氏细胞 壁细胞 胰岛 贮脂细胞 窦周隙 肝小叶 气血屏障 肺小叶 肾单位 滤过膜 足细胞 睾丸间质细胞 支持细胞 排卵 月经周期 黄体 螺旋动脉 透明带 受精 顶体反应 透明带反应 植入 胎盘屏障 胎盘 获能 绒毛间隙 HE染色:为苏木精伊红染色法的简称,是最常用的组织学染色方法。染料为苏木精与伊红。效果:苏木精,主要使细胞核内的染色质与胞质内的核糖体着紫蓝色;伊红,主要
2、使细胞质和细胞外基质中的成分着红色。 微绒毛:位置细胞游离面;形态微小的指状突起;组成细胞膜、细胞质、纵向排列的微管;作用可按一定的节律摆动。 网织红细胞:本质是从骨髓进入血液的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染色特点细胞内残留部分核糖体,用煌焦油蓝染色呈细网状,故称网织红细胞;成人正常值在成人,网织红细胞占红细胞总数的0.5%1.5%;意义在骨髓造血功能发生障碍的病人,网织红细胞计数降低,如果贫血患者的网织红细胞计数增加,说明治疗有效。 同源细胞群:位置位于软骨中部;特点软骨细胞成群分布,每一群有28个软骨细胞聚集在一起,越靠近软骨中部,同源细胞群的细胞数量越多,反映了软骨的间质性生长;来源由同一个幼稚
3、的软骨细胞分裂增殖而成。 骨单位:别称哈弗斯系统;位置和形状为在内、外环骨板之间的大量长柱状结构,是长骨中其支持作用的主要结构;组成由多层同心圆排列的哈弗斯骨板围绕中央管而成,中央管与穿通管相通,穿通管内的血管、神经以及结缔组织进入中央管。 肌节:定义横纹肌肌纤维的结构与收缩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相邻两Z线间的一段肌原纤维;组成包括1/2I带+A带+1/2I带。 横小管:定义与本质肌膜向肌浆内凹陷形成的横向外走的管状结构;位置在骨骼肌的明带与暗带之间,在心肌位于Z线水平;作用可将肌膜兴奋迅速进入肌纤维内部。 闰盘:定义相邻心肌纤维连接处染色较深处称为闰盘;光镜结构深染的横行或阶梯状粗线,位于Z线水
4、平;电镜结构纵向为缝隙连接,便于细胞间化学信息的交流和电冲动的传导;作用,横向为中间连接与桥粒,使心肌纤维间连接牢固。 突触:神经元与神经元或非神经元之间的特化连接结构;分类电突触、化学性突触;结构电突触即缝隙连接,化学性突触分突触前成分、突触间隙、突触后成分。 尼氏体:基本概念为神经细胞特有的结构之一;光镜特点颗粒状或斑块状嗜碱性物质;电镜结构粗面内质网和游离核糖体;位置神经细胞核周胞质和数突内;功能合成结构蛋白和分泌蛋白,产生与神经递质有关的酶及神经调质。 连续毛细血管:结构特点内皮细胞连续,有紧密连接封闭了细胞间隙,基膜完整,胞质中有大量质膜小泡;分布结缔组织、肌组织、中枢神经系统等,参
5、与了各种屏障性结构的组成。 有孔毛细血管:结构特点内皮细胞有许多贯穿胞质的内皮窗孔,孔上有隔膜封闭,基膜完整;分布肾血管球、胃肠粘膜和某些内分泌腺。 毛球:定义毛根和毛囊上皮性鞘下端合为一体的球形膨大部分叫毛球;作用是毛和毛囊的生长点。 动脉周围淋巴鞘:位置脾白髓内;结构特点中央动脉周围有厚层的弥散淋巴组织;主要免疫细胞大量的T细胞和少量的巨噬细胞、交错突细胞。 抗原提呈细胞:定义能捕获和处理抗原形成抗原肽-MHC分子复合体,将抗原肽提呈给TC,并激发后者活化、增殖的一类免疫细胞;细胞种类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等。 Herring body:位置与光镜特点位于神经垂体部,光镜下为大小不等的弱嗜酸
6、性团块;形成由下丘脑的视上核和室旁核的大型神经内分泌细胞分泌颗粒沿其轴突运输到神经部内积聚而成;成份内为抗利尿激素和催产素。 滤泡旁细胞:位置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之间和滤泡之间;HE染色胞质染色浅;特殊染色镀银染色可见黑色的嗜银颗粒;功能分泌降钙素。 小肠绒毛:是由小肠的黏膜上皮和固有层向肠腔内突出而形成,呈叶状或指状突起,功能是扩大肠腔的表面积,利于物质的吸收。 潘氏细胞:是小肠腺的特殊性细胞,主要分布于腺体的底部,细胞的顶端胞质充满粗大的嗜酸性颗粒,细胞具有蛋白质分泌细胞的超微结构特点,功能是能释放防御素和溶菌酶,杀灭细菌。 壁细胞:在胃底腺的上半部分布较多,胞质染色呈匀质而明显的嗜酸性。主
7、要细胞器包括细胞内分泌小管、微绒毛、微管泡系统。功能是分泌盐酸和内因子。 胰岛:是胰腺内浆液性腺泡之间的内分泌细胞团,大小不等;主要由A、B、D和PP四种细胞构成,它们都具有蛋白质分泌细胞的超微结构特点;细胞之间有大量有孔毛细血管。A细胞数量较多,分泌高血糖素;B细胞数量最多,分泌胰岛素;D细胞分泌的生长抑制素,可抑制邻近细胞的分泌功能;PP细胞数量很少,分泌胰多肽。 贮脂细胞:存在于窦周隙内,形态不规则,体积小,胞质内有较大的脂滴。功能是贮存维生素A和产生细胞外基质的功能。 窦周隙:位于肝血窦内皮与肝板之间的狭小腔隙;内容物为血浆、肝细胞微绒毛、储值细胞等。 肝小叶:是肝的基本结构功能单位,
8、形态为多角棱柱状,由位于中间的中央静脉和周围大致呈放射状排列的肝索、肝血窦构成。 气血屏障:是指肺泡气体与血液间气体分子交换所通过的结构。结构组成包括肺泡表面液体层、I型肺泡上皮细胞与基膜、薄层结缔组织、毛细血管基膜与内皮。 肺小叶:由一个细支气管连同它的各级分支和肺泡组成,是肺的结构单位。肺小叶呈锥形,尖端朝向肺门,底面向着肺表面。 肾单位:是肾形成尿液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肾小体产生原尿,肾小管运输和浓缩原尿及改变某些成分的作用。 滤过膜:又称滤过屏障,位于肾小体内,由血管球毛细血管的有孔内皮、基膜和足细胞裂孔膜三层结构组成。当血液流经血管球毛细血管时,血浆内部分物质在较
9、高压力下经滤过膜进入肾小囊腔,形成原尿,滤液中除不含大分子蛋白质外,其他成分与血浆相似。 足细胞:是构成肾小囊脏层的细胞,细胞体积较大,胞体突向肾小囊腔。电镜下可见足细胞从胞体伸出几个大的初级突起,后者又分出许多指状的次级突起。相邻次级突起相互是指状穿插,呈栅栏状紧贴于毛细血管基膜外。突起之间的裂隙称裂孔,裂孔上覆盖有薄膜,称裂孔膜,参与滤过膜的构成。 睾丸间质细胞:位置成群分布在睾丸间质内;形态细胞较大,圆形或多边形,核圆,居中,胞团呈嗜酸性;结构细胞具有类固醇激素分泌细胞的超微结构特征;功能可分泌雄激素。 支持细胞:位置生精小管上皮;形态呈不规则长锥形;功能支持细胞对生精细胞起支持和营养作
10、用,可合成和分泌雄激素结合蛋白,又能分泌抑制素和少量液体,可促使精子释放入管腔可吞噬和消化精子成熟脱落的残留胞质,参与构成血睾屏障。 排卵:时间月经周期第14天;作用因素在黄体生成素的作用下;排出物成熟卵泡破裂,次级卵母细胞及其放射冠、透明带随卵泡液从卵巢排出的过程称排卵。 月经周期:自青春期起,在卵巢分泌的雌激素和孕激素的作用下,子宫底部和体部的内膜功能层出现周期性变化,即每28天左右发生一次内膜功能层的剥脱、出血、修复和增生,称为月经周期。 黄体:位置卵巢内;形成排卵后,残留在卵巢内的卵泡颗粒层和卵泡膜向腔内塌陷,卵泡膜的结缔组织和毛细血管也伸入颗粒层,这些成分也逐渐演化成具有内分泌功能的
11、细胞团,新鲜时显黄色,故称黄体;结构其中的颗粒细胞分化为颗粒黄体细胞,其数量多,体积大,染色浅,位于黄体中央,功能是分泌孕激素;膜细胞改称膜黄体细胞,其数量少,体积小,胞质和核染色较深,主要分布于黄体周边,与颗粒黄体细胞协同分泌雌激素。此外,妊娠黄体的颗粒黄体细胞还可产生松弛素;分类黄体分月经黄体和妊娠黄体,退化后成为瘢痕样的白体。 螺旋动脉:位置位于子宫内膜;来源为子宫动脉分支的主干,进入功能层后螺旋状行走,故称螺旋动脉;功能供应子宫内膜营养;结构和功能特点它对卵巢激素极为敏感,可随月经周期而发生周期性变化。 透明带:位置卵母细胞和放射冠之间;形态均质状、折光性强、嗜酸性的带状结构;形成由初
12、级卵母细胞和卵泡细胞共同分泌形成。 受精:定义成熟获能的精子和卵子融合成受精卵的过程;时间发生在排精和排卵的24小时之内;地点输卵管壶腹部;基本条件发育正常并已获能的精子+发育正常的卵子在限定的时间相遇。 顶体反应:发生时间受精时;机制精子头部释放顶体酶溶解放射冠和透明带的过程;意义使精子能进入卵细胞。 透明带反应:时间精卵结合后;机制卵子浅层胞质内的皮质颗粒立即释放酶类,使透明带结构发生变化,特别使ZP3分子变性,不能再与其他精子结合;意义阻止其他精子穿越透明带,保证了正常的单精受精。 植入:定义胚泡逐渐埋入子宫内膜功能层的过程;时间受精的第5-6天开始,于第11-12天完成;部位子宫底、体部。 胎盘屏障:定义胎儿血与母体血在胎盘内进行物质交换所通过的结构;组成合体滋养层、细胞滋养层及基膜、薄层绒毛结缔组织、毛细血管基膜和内皮组成。 胎盘:组成胎儿的丛密绒毛膜和母体基蜕膜共同组成的圆盘状结构;功能是胎儿和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能分泌多种激素,对维持妊娠起重要作用。 获能:精子通过子宫和输卵管时,精子头部能抑制顶体酶释放的糖蛋白被女性生殖管道内的酶降解去除,从而使精子获得使卵子受精的能力,称为获能。 绒毛间隙:滋养层陷窝演变为绒毛干之间的绒毛间隙。内容物其内充满来自于子宫螺旋动脉的母体血;意义绒毛浸润其中,进行物质交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