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萎缩与硬膜下积液的鉴别.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126837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38.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脑萎缩与硬膜下积液的鉴别.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脑萎缩与硬膜下积液的鉴别.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脑萎缩与硬膜下积液的鉴别.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脑萎缩与硬膜下积液的鉴别.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脑萎缩与硬膜下积液的鉴别.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脑萎缩与硬膜下积液的鉴别脑萎缩与硬膜下积液的鉴别 脑萎缩: 病因: 脑萎缩是由于各种因素所致的脑组织细胞的体积和数量减少,继发脑室和蛛网膜下腔扩大,可分别或同时发生在脑白质和灰质。主要原因有外伤、感染、药物性、老年性及其他疾病。依其程度和范围不同,可分为局限性脑萎缩与弥漫性脑萎缩两类。 临床: 部分患者早期可发生记忆力下降,继而出现定向障碍,说话不流利,最后发展为痴呆 CT与MRI表现: 弥漫性脑萎缩: 脑皮质型脑萎缩以脑沟、脑池增宽为主,脑室扩大较轻或正常; 脑白质型脑萎缩以脑室扩大为主,脑沟脑池增宽较轻或正常; 混合性弥漫性脑萎缩,灰质与白质均受累,显示脑沟、脑池及脑室均扩大。 局限性脑萎

2、缩:局限性脑沟、脑池增宽。脑室扩大产生负占位效应;其范围可只限于几个脑回,也可以是一个叶或一侧半球,后者为单侧脑室扩大,中线结构向脑萎缩侧移位。 判断有无脑萎缩,往临床工作中一般多采用目测法,即: 将脑沟、脑池及脑室的大小与正常同龄人对照,若有明显增宽则为脑萎缩; 脑沟宽度5mm可提示脑萎缩; 侧脑室额角、枕角、颞角变圆钝,则提示相应脑叶萎缩,但应注意生理变异存在的可能性。 鉴别: 弥漫性脑萎缩致脑室扩大时应与脑积水鉴别。但单纯脑萎缩: 脑实质内无异常低密度区,而脑积水在脑室周围可出现间质性水肿的低密度区; 脑萎缩时脑室形态改变不明显,冠状位重建时,左右侧脑室顶部夹角变大,脑积水时脑室向四周扩

3、大,左右侧脑室额角呈球形,而侧脑室顶部夹角缩小; 第三脑室扩大,脑积水比脑萎缩明显,可呈球形; 脑萎缩时脑沟、脑池以增宽,而脑积水时则脑沟变浅或消失,脑池不宽。 硬膜下积液: 年龄:多见于老年人及婴幼儿。 病因:多见于外伤后,也可发生于vp术后、开颅术后、脑膜炎后。又称硬膜下积液。系外伤引起蛛网膜撕裂,形成活瓣,使脑脊液进入硬膜下腔不能回流,或液体进入硬膜下腔后,蛛网膜破裂处被血块或水肿阻塞而形成。水瘤内液体为水样,呈淡黄色或淡红色,蛋白含量较脑脊液高。硬膜下水瘤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急性少见,在数小时内形成,慢性则有被膜包裹。 CT表现:多发生于一侧或两测额颞骨内板下。50在双额区,长深入纵裂前

4、部呈M形,表现为内板下方新月形低密度区,近似脑脊液密度,无或只有轻微占位表现。周围无脑水肿。MRI表现:在T1加权和T2加权图象上,硬膜下水瘤信号与脑脊液相似,部分病例在T1加权图象上可表现为高信号,这可能与水瘤内蛋白含量有关 临床:可分为急性与慢性。表现为颅高压和占位。急性可钻孔引流,慢性可行钻孔引流或开颅骨瓣成形包膜切除术。少数可自行吸收。 老年性脑萎缩一般表现为双侧脑回变宽,脑沟加深,脑实质萎缩,常有脑室系统的扩大。而硬膜下积液由外伤引起,单侧者易于鉴别,双侧常见额颞顶区的条带状低密度区,由于占位效应,脑沟,脑回变浅,脑室缩小。对于合并脑萎缩者,积液处的脑沟,脑回也比其它部位要浅。另外,

5、硬膜下积液常有外伤史,可伴有智力,行为障碍,以及脑受压症状等。 如症状不明显,硬膜下积液一般采取保守治疗,因为老年人颅内代偿空间较大,对于积液量大(100ml,或厚度1.5cm),产生明显脑受压症状者,可手术,一般钻孔引流即可,但注意放液不可过快,不用脱水利尿药物,注意补液,头位可稍低,有利于引流。也可辅以高压氧治疗,有利于恢复。还有一点,硬膜下积液可逐渐转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因此对于保守治疗者,应定期复查CT。 在临床上常见大于50岁外伤后出现硬膜下积液,常为双侧. 诊断上,首先看有无颅压增高表现,不易鉴别时,应用甘露醇实验性诊断。积液多在额叶,看脑室额角是否受压。 治疗上,少量积液不需处理,量大者可动态观察症状及CT,进行性加重时,可钻孔引流,否则保守治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