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四年级语文第七讲.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140989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2.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15四年级语文第七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115四年级语文第七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115四年级语文第七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115四年级语文第七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115四年级语文第七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5四年级语文第七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15四年级语文第七讲.docx(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15四年级语文第七讲四年级语文第七讲 缩句练习和阅读训练二 缩写句子的方法 缩写句子就是把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中的修饰、限制和补充说明的成分去掉,保留主要成分,而不改变句子的主要意思。缩句训练,有助于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句子的基本结构,更好地理解句子的主要意思。 缩句的方法有五种: 一、删去“的”前修饰成分。 例如:“美丽的蝴蝶飞走了。”句中,“美丽的”是用来修饰“蝴蝶”的,因此,应该删去。 二、删去“地”前的修饰、限制成分。 例如:“人们都惊讶地呼喊起来。”句中,“都惊讶”是用来修饰“呼喊起来”的,要删去。 三、删去“得”后补充说明成分。 例如:“他高兴得跳起来。”句中,“跳起来”是对“高兴”的

2、程度进行补充说明的,要删去。 四、删去数量短语。 例如:“罗丹塑了一座女像。”句中,“一座”这个数量短语可删去。 五、抓住主干来缩简。 只要抓住句子的主干“谁做什么”或“什么怎么样”,就可迅速地缩句。例如:“铁球同时从高处落下来。”这句话:说“什么?”“铁球”,“怎么样?”“落下来”。因此,这句话可缩为:“铁球落下来。” 缩句有时需要各种方法综合运用。例如:“几只小鸟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这句话可缩为:小鸟飞翔。 缩句练习 1、可爱的小红在认真地看着有趣的新书。 2、爸爸在床上听到窗外一阵阵的锣鼓声和欢呼声。 3、这是一座拔地而起、造型奇特的新建大楼。 4、五彩缤纷的焰火在夜空中构成了一幅美

3、妙无比的图案。 5、在农民们的辛勤劳动下,今年小麦的长势十分喜人。 6、生态保护区生长着上千株枝叶茂盛的银杉树。 7、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 8、残暴的敌人秘密地杀害了我们党的优秀领导人李大钊。 9、我常常怀念故乡的许多熟悉的朋友。 10、我国体育健儿顽强拼搏的事迹深深地激励着我们。 语文阅读题解题技巧与方法 阅读技巧 一、 平心静气审题,切忌粗心。 在解答阅读题时,千万不要慌,要静下心来,按照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思维方式,先从容易的入手,逐渐的打开思路。粗心是学习的大忌,对于语文的阅读理解也不例外。在审题的时候,要像对待数学试题中的数字一样,认真看清每一个字、词

4、、句、甚至每一个标点,要看清题目的要求,分析问题的提问要点。粗心的同学往往会与正确答案失之交臂。例如要求在正确的句子后面打“”,有的同学在正确的句子后面打“”后,又多此一举地在错误的句子后打上了“”。类似的情况,在考试时常常能见到,粗心是一部分同学在该题项中失分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在做题的时候要仔细认真。 二、熟读全文,整体把握。 一般来说,做题时,我们要先把文章读两遍,有了初步的了解后再开始做题。如果没看懂,还要再读,直到弄懂为止。当然,读第三遍前,可以浏览一下后面问了哪些问题,因为后面的问题中有时会隐匿着文章的主要观点、中心意思及写作思路、行文线索,对我们理解文章很有帮助。因此,我们要教会

5、学生从尽可能多的信息中揣度出文章大概主旨是什么,了解作者的主要写作意图,从而整体把握全文,做到对解题心中有数。 三、确定区域,深入思考。 在文章有了整体感知后,我们可以先看题目涉及到文中哪些段落或区域,和哪些语句有关。确定某一答题区域后,再深入思考,仔细弄懂这一段每一句的意思,进而理清段落之间的关系,了解行文思路。有了这一习惯就有可能形成较强分析综合能力。阅读时反复琢磨题干,圈画与之相关的内容,答题时就不需要再从头至尾搜寻,可节省不少宝贵时间。 四、巧妙借助“原话”,确定解题空间。 有些题要求用文中原话来回答,我们就可以直接用文中的原话来作答。有时它没有明确要求用文中的原话来作答,我们也可以直

6、接用原话来回答问题。如若它指定要同学们用自己的话来回答的话,就要将文中的原话加以理解,体会原句子的隐含信息和深层含义。 五、选择适当方法,答题力求言之有理。 1、上下联系。将问题放在上下文中思考。此方法适用于理解词义;理解含义深刻句子;找近义词、反义词等。 2、换位思考。就是让我们与作者进行角色互换,站在作者的立场上思考问题并做出回答。此方法适用于问答以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等。 3、联系生活。即从文本中跳出来,把思维的范围再扩大,想想与此有联系的东西:如学过的课文、知识的积累、生活经验是否可帮助自己解题。此方法特别适用于谈自自己的感想、体会或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类题目。 4、立足中心。这是解答

7、阅读题最不能忽视的一种方法。从文章中心出发来思考每一个问题,答案就有了落脚点。 六、合理控制答题时间,先易后难。 快乐阅读 白蝴蝶 一位老爷爷在街角卖气球。这束气球,有红的、有蓝的、有黄的、有紫的。一只白色的蝴蝶,每天都飞到这束气球这儿来,跟它们在一起玩儿。这束气球里有个很小的红气球,白蝴蝶跟它最好啦! 有一天,一个背着娃娃的阿姨走过来,用五毛钱买走了那个小红气球。在走的时候,小红气球说:“再见啦,蝴蝶!”可是,白蝴蝶说:“不,我跟着你!”白蝴蝶扇动着翅膀,跟在小红气球的后边。 那个背娃娃的阿姨穿过一条长长的林荫路。小红气球被一根细线牵着,跟在阿姨和娃娃的背后。在小红气球的后边,又跟着白蝴蝶。

8、 最后,阿姨来到了公园,就在长椅子上坐下来,唱起哄娃娃睡觉的催眠曲:“噢噢睡觉喽”还没等小娃娃睡呢,她自己倒先“呼呼”地睡着了。白蝴蝶不放心地问小红气球:“这以后,你要到什么地方去呢?” 小红气球说:“我也不知道,所以你自己去玩吧。” “不,我跟着你。”白蝴蝶坚定地说。就在这个时候,阿姨不知不觉地松开了手,细线滑了出去,小红气球开始飘向天空。白蝴蝶也跟着红气球,向天空飞去。 “我不知道会飞到什么地方,蝴蝶,你快回家去吧”小红气球说。 “不,我跟着你。”白蝴蝶说。小红气球越飞越高,白蝴蝶也越飞越高。往下看去,城市变小了,房子跟玩具积木似的。 “别再跟着我了,我的好蝴蝶,我还不知道会飞到什么地方去

9、呢!”小红气球说。“不,我跟着你。”白蝴蝶还是扇动着翅膀,紧紧跟着小红气球。 不一会儿,小红气球和白蝴蝶都看不见了。 1.第段中的加点词“它们”指的都有谁? 答: _ 2.读第段回答,白蝴蝶为什么要跟着小红气球走呢? 答:_ 3.读第段并结合上下文展开想象,白蝴蝶和小红气球是怎样玩的? _ 4.短文中白蝴蝶跟着小红气球先后到了四个地方,请你完成下面的填空。 5.请你概括出短文的主要内容 _ 6.你觉得白蝴蝶有什么样的特点?请结合短文内容谈谈。_ 7.白蝴蝶的哪一句话在短文里出现了四次?请你找出来抄写在下面,并说说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抄写的句子: 好处是:_ 萧伯纳和小女孩 萧伯纳是英国有

10、名的戏剧家。有一次在国外,他看到一个胖胖的小姑娘,长着一对闪亮的大眼睛。头上戴着大红的蝴蝶结,十分可爱。萧伯纳非常高兴,同她玩了很久。 临别的时候,萧伯纳把头一扬,风趣地对小姑娘说:“别忘了回去告诉你妈妈,就说今天同你玩的是世界闻名的萧伯纳!” “先生,您就是萧伯纳?”“怎么,难道我不像吗?”“可是,您怎么会说自己了不起呢?请回去也告诉您的妈妈,就说今天同您玩的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姑娘!” 萧伯纳愣住了,他觉得刚才自己太自以为是了,一时不知说什么才好。 后来,萧伯纳常对人说:“一个人无论取得多大的成就,都不能骄傲,要永远谦虚。这就是那位小姑娘给我的教育。” 1、查字典填表。 查带点的字 临别 音

11、序 部首 字典里的解释 靠近,对着来到,到达临近,含有将要、快要的意思照样子模仿 自以为是 表示存在 表示适合 表示凡是,任何 对,合理 选取字义 2、从短文里选出一对反义词,写在下面。 3、朗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句意,在应该读出重音的词语下加点。 萧伯纳愣住了,他觉得刚才自己太自以为是了,一时不知说什么才好。 4、“这就是那位小姑娘给我的教育。” 一句话中的“这”指的是什么? .指的是小姑娘说的话。 .指的是“一个人无论取得多大的成就,都不能骄傲,要永远谦虚”这一道理。 .指的是萧伯纳和小姑娘玩得很高兴这件事。 5.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女孩十分可爱? 勤奋好学的王冕 王冕是元代的画家和诗人

12、,他的家乡在今天浙江的诸暨。 王冕七八岁的时候,父亲叫他去放牛。路过学堂,琅琅的读书声一下子把他吸引住了,他悄悄地跑了过去,躲在窗外听学生们读书,并把听到的内容都默默地记在心里。天黑了,王冕这才想起该回家了,可一看,牛却不知哪里去了。 王冕提心吊胆地回到家里,父亲一看儿子丢了牛,暴跳如雷,拿起棍子就打。过了几天,王冕禁不住学堂的诱惑,又偷偷地溜了进去,把放牛的事儿又给忘了。看到儿子这么迷恋读书,心地善良的母亲说:“这孩子对读书痴迷到这种地步,就随他去吧。” 这以后,王冕就来到一个庙里安下身来。每天夜里,他都偷偷地溜进佛殿,坐在佛像的膝盖上,就着昏暗的长明灯读书,直到天亮。佛殿里供奉着许多泥塑的

13、佛像,在昏暗的灯光下,显得格外狰狞可怕,可王冕对这一切就像没有看见一样,仍然专心致志地读书。 后来,安阳有一个学者,听到王冕专心读书的事,感到非常惊奇,便收他为学生。几年后,王冕终于成为一个博学多才的人。 1找出下面两个词在文中的正确解释,在括号里画“”。 琅琅 金石等撞击时发出的声音。 响亮的读书声。 格外 表示超过寻常。 额外;另外。 2王冕夜里独自坐在佛像膝盖上读书,为什么不害怕许多面目狰狞的塑像?正确答案是。 A王冕知道那些像是泥塑的,认为不值得害怕。 B昏暗的灯光下,王冕看不见那些面目狰狞的塑像。 C王冕整个身心都沉浸在读书之中,对其他的东西熟视无睹。 3文章是通过哪几件事来说明王冕勤奋好学的? 4王冕勤奋好学的故事对你有什么启示?请写出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