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中医耳鼻喉科学》考核大纲.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142734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1.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6《中医耳鼻喉科学》考核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16《中医耳鼻喉科学》考核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16《中医耳鼻喉科学》考核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16《中医耳鼻喉科学》考核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16《中医耳鼻喉科学》考核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6《中医耳鼻喉科学》考核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6《中医耳鼻喉科学》考核大纲.docx(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6中医耳鼻喉科学考核大纲中医耳鼻喉科学考核大纲 前 言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基础的一门临床学科。通过考核,熟悉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考核目的要求和内容 第一篇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简史 本篇按照年代介绍中医耳鼻咽喉科学的发展与成就,使学生了解中医耳鼻咽喉科有悠久的历史,在理论、治疗、预防等方面,历代有许多发明创造,提高学生对学习本科重要性的认识。 第二篇 耳科学 第一章 耳科概述 第一节 耳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了解耳与五脏六腑的关系,树立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的观念。 明确耳与肾、肝胆、心、肺、脾等脏腑的密切关系。 熟悉耳与经络的关系。 1.引

2、述古代文献,阐明耳与肾、肝胆、心、肺、脾等脏腑的密切关系。指出它们在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之间的相互联系。 2.从经络循行和耳廓上的分区,隶属于全身的不同部位,说明耳与全身的关系。 第二节 耳病的病因病理概述 了解耳科疾病的发病,主要有那些外因、内因及其他致病原因。 理解不同病理变化引起不同的局部症状。 1.耳病的主要外因是风、热、湿邪侵袭,内因是肾、肝胆、心、肺、脾等脏腑功能失调。 2.外因、内因及其他原因引起耳病的病理变化,主要为外感风热、肝胆湿热、邪犯心经、肾精亏损、脾虚湿困、饮食所伤和外来伤害等。 第三节 耳病的辨病 . 辨证要点 1.掌握耳病辨证和辨病的主要方法。 2.了解局部辨证和全身

3、辨证相结合的重要性及临床应用方法。 1.分述耳痛、耳脓、耳聋、耳鸣、眩晕的辨证方法。 2.从局部症状与全身症状的异同,以及其轻重程度的差异,说明其在脏腑辨证、八纲辨证中的属性。 第四节 耳病的治疗概要 1.掌握内治法与外治法的运用。 2.了解针灸疗法和其他疗法。 1.疏风清热、泻火解毒、利水渗湿、补肾填精、补益气血、散瘀排脓、行气通窍等内治法在治疗耳病中的运用。 2.掌握清洁法、滴耳法、吹药法、涂敷法在耳病治疗时的使用方法。 3.针灸、按摩、导引法的应用原则。 第二章 耳科疾病 第一节 耳疖、耳疮 1.了解耳疖、耳疮的病因病理。 2.掌握耳疖、耳疮的局部症状、辨证论治、内治外治配合的治疗方法。

4、 1.说明耳疖耳疮的病因病理是风热邪毒侵袭或肝胆湿热上犯所致。 2.叙述耳疖耳疮的临床症状,前者为局限性红肿凸起,后者为弥漫性红肿。 3.指出辨证论治和常用外治方法。 第二节 旋耳疮 1.了解旋耳疮的病因病理。 2.掌握旋耳疮的诊断要点、辨证方法、内治外治方法。 1.旋耳疮的病因病理是风热湿邪侵袭或肝胆湿热上犯、血虚生风化燥所致。 2.旋耳疮急性和慢性两种情况时的不同表现。 3.辨证论治和常用外治方法。 第三节 耳壳流痰 1.了解耳壳流痰的病因病理。 2.掌握内治外治配合的治疗方法。 1.耳壳流痰的主要特点是局部肿胀,不疼、不红,穿刺抽出粘黄液体,不久又复肿胀。 2.常用内治和外治方法。 第四

5、节 断耳疮 1.了解断耳疮的发病原因。 2.掌握断耳疮的局部症状、内治外治配合的治疗方法。 1.断耳疮的发病主要与耳部外伤后染毒有关,病因病理是肝胆火热上犯为主。 2.断耳疮的临床症状。 3.辨证论治和常用外治方法。 第五节 耳胀耳闭 1.熟悉耳胀、耳闭的临床特点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2.了解耳胀耳闭的病因病理。 3.掌握耳胀、耳闭的辨证论治、内治及外治方法。 1.耳胀、耳闭的病因病理主要是是风邪侵袭,经气痞塞,或为邪毒滞留,气滞血瘀。 2.耳胀耳闭的临床症状,前者以耳内作胀为主,后者以耳内闭塞不通为主。 3.辨证论治和常用外治方法。 第六节 脓耳 1.熟悉脓耳急症与慢症的的临床特点及两者之间的

6、关系。 2.了解脓耳的病因病理。 3.掌握脓耳的诊断和辨证方法、内治及外治方法。 1.脓耳的病因病理,急症主要是风热外犯、肝胆火盛,慢症主要是脾虚湿盛、肾虚肝旺。 2.脓耳的临床症状,以及急症、慢症不同病期的不同表现 3.辨证论治和常用外治方法。 第七节 脓耳变症 1.熟悉脓耳变症的种类及临床特点。 2.了解脓耳变症的病因病理。 3.熟悉脓耳变症的诊断和辨证方法、内治及外治方法。 1.脓耳变症的病因病理,主要是肾元亏虚,邪毒侵犯骨质所致。 2.各种脓耳变症的临床表现 3.不同的表现时的治疗和抢救原则。 第八节 耳鸣耳聋 1.了解耳鸣耳聋的概念、临床特点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2.了解耳鸣耳聋的病因

7、病理。 3.掌握耳鸣耳聋的诊断和辨证方法、治疗方法。 1.耳鸣耳聋的病因病理,实证主要是风热外犯、肝胆火热、痰火上扰,慢症主要是肾精不足、脾气不足、气滞血瘀。 2.耳鸣耳聋的临床症状,以及实证、虚证的不同表现 3.辨证论治方法。 第九节 耳眩晕 1.熟悉耳眩晕的概念和主要特征。 2.掌握耳眩晕的病因病理。 3.掌握耳眩晕的诊断和辨证方法、鉴别诊断方法、治疗方法。 1.耳眩晕的病因病理,主要是髓海不足、上气不足、寒水上犯、痰浊中阻、肝阳上亢。 2.耳眩晕的临床症状,以及各种证型的不同表现 3.辨证论治方法。 第九节 异物入耳 1.熟悉异物入耳的概念和主要特征。 2.掌握异物入耳治疗方法。 1.异

8、物的常见种类、产生的不同症状。 3.取出异物的方法。 第三篇 鼻科学 第一章 鼻科概述 第一节 鼻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了解鼻与脏腑经络的关系,树立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的观念。 明确鼻与肺、阳明经、肾、胆、心、脾等脏腑的密切关系。 熟悉鼻与其他脏腑经络的关系。 1.引述古代文献,阐明鼻与肺、阳明经、肾、胆、心、脾等脏腑的密切关系。指出它们在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之间的相互联系。 2.从经络循行于全身的不同部位,说明鼻与全身的关系。 第二节 鼻病的病因病理概述 了解鼻科疾病的发病,主要有那些致病原因。 理解不同病理变化引起不同的局部症状。 1.鼻病的主要外因是风、热、寒、湿邪,内因是肺、脾、胆、肾、阳明经等

9、脏腑经络功能失调。 2.外因、内因及其他原因引起鼻病的病理变化,主要为外感风热、胆府郁热、肾阳不足、脾虚湿困、肺气虚弱及外来伤害等。 第三节 鼻病的辨病 . 辨证要点 1.掌握鼻病辨证和辨病的主要方法。 2.了解局部辨证和全身辨证相结合的重要性及临床应用方法。 1.鼻塞、鼻涕、鼻部红肿、鼻衄、失嗅的辨证方法。 2.从局部症状与全身症状的异同,以及其轻重程度的差异,说明其在脏腑辨证、八纲辨证中的属性。 第四节 鼻病的治疗概要 1.掌握内治法与外治法的运用。 2.掌握局部治疗与全身治疗的关系。 1.芳香通窍、疏风清热、泻火解毒、利水渗湿、行气活血、温肺补脾、补肾滋阴、补益气血内治法在治疗鼻病中的运

10、用。 2.清洁法、滴鼻法、吹药法、涂敷法、吹张法在鼻病治疗时的使用方法。 3.针灸、按摩、导引法的应用原则。 第二章 鼻科疾病 第一节 鼻疔 1.了解鼻疔的病因病理。 2.掌握鼻疔的局部症状、辨证论治、内治外治配合的治疗方法。 1.鼻疔的病因病理及疔疮走黄的危险性。 2.鼻疔的临床症状,及疔疮走黄的临床表现。 3.指出辨证论治和常用外治方法。 第二节 鼻疳 1.了解鼻疳的病因病理。 2.掌握鼻疳的局部症状、辨证论治、内治外治配合的治疗方法。 1.鼻疳的病因病理有风、热、湿邪侵犯和血虚生风化燥等。 2.鼻疳的临床症状,不同证型的临床特点。 3.指出辨证论治和常用外治方法。 第三节 伤风鼻塞 1.

11、了解伤风鼻塞的病因病理。 2.掌握伤风鼻塞的局部症状、辨证论治、内治外治配合的治疗方法。 1.伤风鼻塞的病因病理有风热侵犯和风寒外侵等。 2.伤风鼻塞的临床症状,不同证型的临床特点。 3.辨证论治和常用外治方法。 第四节 鼻窒 1.了解鼻窒的含义和病因病理。 2.掌握不同类型的鼻窒的局部症状特点和辨证论治方法。 1.鼻窒的病因病理有肺脾气虚和气滞血瘀等。 2.鼻窒的临床症状,不同证型的临床特点。 3.辨证论治和常用外治方法。 第五节 鼻槁 1.了解鼻槁的含义和临床特点。 2.掌握鼻槁的病因病理。 3.掌握不同证型的鼻槁的局部症状特点和内治、外治方法。 1.鼻槁的病因病理有肺脾气虚和肺肾阴虚等。

12、 2.鼻槁的临床症状,不同证型的临床特点。 3.辨证论治和常用外治方法。 第六节 鼻鼽 1.了解鼻鼽的含义和病因病理。 2.掌握不同类型的鼻鼽的局部症状特点和辨证论治方法。 1.鼻鼽的病因病理有肺脾气虚和气滞血瘀等。 2.鼻鼽的临床症状,不同证型的临床特点,并说明其与伤风鼻塞的区别。 3.辨证论治和常用外治方法。 第七节 鼻息肉 1.了解鼻息肉的含义和病因病理。 2.掌握鼻息肉的局部症状特点和治疗原则。 1.说明鼻息肉的病因病理。 2.叙述鼻息肉的临床症状,及常用治疗方法。 第八节 鼻渊 1.了解鼻渊的含义和特点。 2.掌握本病的病因病理。 3.掌握不同证型鼻渊的局部症状特点和辨证论治方法。

13、1.鼻渊的病因病理,急症有肺经风热、胆府郁热、脾胃湿热,慢症有肺脾气虚和肺肾阴虚等。 2.鼻渊的临床症状,不同证型的临床特点。 3.辨证论治和常用外治方法。 第九节 异物入鼻 1.了解异物入鼻的特点。 2.掌握不同类型异物取出方法。 1.异物入鼻多发生于小儿,有成为喉、气管异物的可能性。 2.取出异物的方法。 第十节 鼻损伤 1.了解鼻损伤的常见症状。 2.掌握不同类型鼻损伤的局部症状特点和辨证论治方法。 1.鼻损伤的类型,常见症状有鼻衄、肿胀、裂伤、鼻骨骨折等。 2.鼻损伤的各种处理方法。 第十一节 鼻衄 1.了解鼻衄的特点。 2.掌握鼻衄的原因有全身原因和局部原因。 3.掌握不同证型鼻衄的

14、局部症状特点和辨证论治方法,以及各种止血操作方法。 1.鼻衄的病因病理,有肺经热盛、胃火炽盛、肝火上逆、肝肾阴虚、脾不统血等。 2.鼻衄的临床表现,不同证型的临床特点。 3.辨证论治和外治止血方法。 第四篇 咽喉科学 第一章 咽喉科概述 第一节 咽喉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了解咽喉与五脏六腑的关系,树立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的观念。 明确咽喉与肺、胃、肾、肝、心、脾等脏腑的密切关系。 熟悉咽喉与经络的关系。 1.引述古代文献,阐明咽喉与肺、胃、肾、肝、心、脾等脏腑的密切关系。指出它们在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之间的相互联系。 2.从经络循行的不同部位,说明咽喉与全身的关系。 第二节 咽喉病的病因病理概述 了解咽

15、喉科疾病的发病,主要有那些外因、内因及其他致病原因。 理解不同病理变化引起不同的局部症状。 1.咽喉病的主要外因是风、寒、热、燥邪侵袭,内因是肺、胃、肾、肝、心、脾等脏腑功能失调。 2.外因、内因及其他原因引起咽喉病的病理变化,主要为外感风热、邪毒侵袭、脾胃热盛、肾阴亏损、肝气郁结等。 第三节 咽喉病的辨病 . 辨证要点 1.掌握咽喉病辨证和辨病的主要方法。 2.了解局部辨证和全身辨证相结合的重要性及临床应用方法。 1.咽喉红肿疼痛、化脓、腐烂、声音、气味、梗阻等临床表现的辨证方法。 2.从局部症状与全身症状的异同,以及其轻重程度的差异,说明其在脏腑辨证、八纲辨证中的属性。 第四节 咽喉病的治

16、疗概要 1.掌握内治法与外治法的运用。 2.了解针灸疗法和擒拿法、提刮法等其他疗法。 1.疏风解表、清热解毒、利膈通便、清咽化痰、散瘀排脓、解郁散结、滋阴养液、补益气血等内治法在治疗咽喉病中的运用。 2.掌握吹药、噙化、含漱、蒸汽吸入、烟熏、刺破排脓、探吐等法在咽喉病治疗时的使用方法。 3.针灸、按摩、导引法、烙法、擒拿法的应用原则。 第二章 咽喉科疾病 第一节 风热乳蛾 1.了解风热乳蛾的含义和特点。 2.掌握本病的病因病理。 3.掌握不同证型风热乳蛾的局部症状特点和辨证论治方法。 1.风热乳蛾的病因病理有风热外袭、肺经风热、胃火炽盛等。 2.风热乳蛾的临床症状,不同证型的临床特点。 3.辨

17、证论治和常用外治方法。 第二节 虚火乳蛾 1.了解虚火乳蛾的定义和特点。 2.掌握本病的病因病理。了解虚火乳蛾与心、肾、关节疾病有关。 3.掌握不同证型虚火乳蛾的局部症状特点和辨证论治方法。 1.虚火乳蛾的病因病理有肺阴不足和肾阴虚弱等。 2.虚火乳蛾的临床症状,不同证型的临床特点。 3.辨证论治和常用外治方法。 第三节 风热喉痹 1.了解喉痹及风热喉痹的含义和特点。 2.掌握本病的病因病理。 3.掌握不同证型风热喉痹的局部症状特点和辨证论治方法。 1.风热喉痹的病因病理风热外袭、肺胃热盛等。 2.风热喉痹的临床症状,不同证型的临床特点。 3.辨证论治和常用外治方法。 第四节 虚火喉痹 1.了

18、解虚火喉痹的定义和特点。 2.掌握本病的病因病理。 3.掌握不同证型虚火喉痹的局部症状特点和辨证论治方法。 1.虚火喉痹的病因病理有肺阴不足和肾阴虚弱、痰热内蕴等。 2.虚火喉痹的临床症状,不同证型的临床特点。 3.辨证论治和常用外治方法。 第五节 喉痈 1.了解喉痈的定义和特点。 2.掌握本病的病因病理,了解喉痈与心、肾、关节疾病有关。 3.掌握不同证型喉痈的局部症状特点和辨证论治方法。 1.喉痈分喉关痈、里喉痈、颌下痈等,以喉关痈为常见。 2.喉关痈的的病因病理主要为胃火炽盛。 3.喉痈的临床症状,不同阶段的临床特点。 4.辨证论治和常用外治方法。 第六节 阴虚喉癣 1.了解阴虚喉癣的定义

19、和特点。 2.了解阴虚喉癣的病因病理和治疗原则。 1.阴虚喉癣的病因病理有肺阴不足和肾阴虚弱等。 2.阴虚喉癣的临床症状,不同证型的临床特点。 3.辨证论治和常用外治方法。 第七节 急喉喑 1.了解急喉喑的定义和特点。 2.掌握本病的病因病理。 3.掌握不同证型急喉喑的局部症状特点和辨证论治方法。 1.急喉喑的病因病理有风寒外犯和风热外犯等。 2.急喉喑的临床症状,不同证型的临床特点。 3.辨证论治和常用外治方法。 第八节 急喉风 1.了解急喉风的定义和特点。 2.掌握本病的病因病理。 3.掌握不同证型急喉风的局部症状特点和呼吸困难分度、辨证论治及抢救原则。 1.引起急喉风的原因有多种咽喉疾患

20、。病理因素有风、热、痰、瘀等。 2.急喉风的临床症状,不同分度时的临床特点。 3.辨证论治和抢救原则。 第九节 慢喉喑 1.了解慢喉喑的定义和特点。 2.掌握本病的病因病理。了解慢喉喑与心、肾、关节疾病有关。 3.掌握不同证型慢喉喑的局部症状特点和辨证论治方法。 1.慢喉喑的病因病理有肺阴不足和肾阴虚弱等。 2.慢喉喑的临床症状,不同证型的临床特点。 3.辨证论治和常用外治方法。 第十节 梅核气 1.了解梅核气的定义和特点。 2.掌握本病的病因病理。 3.掌握不同证型梅核气的症状特点和辨证论治方法。 1.梅核气的病因病理有肝气郁结、心气不舒和痰气交结等。 2.梅核气的临床症状,不同证型的临床特

21、点。 3.辨证论治方法。 第十一节 骨鲠 1.了解骨鲠的定义和特点。 2.掌握不同部位骨鲠的检查方法和治疗方法。 1.骨鲠的临床症状,不同部位骨鲠的临床特点、检查方法。 2.治疗方法。 第五篇 口腔科学 第一章 口腔科概述 第一节 口腔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了解口腔与五脏六腑的关系,树立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的观念。 明确口腔与肾、脾、胃、大肠、心等脏腑的密切关系。 熟悉口腔与经络的关系。 1.引述古代文献,阐明口腔与肾、脾、胃、大肠、心等脏腑的密切关系。指出它们在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之间的相互联系。 2.从经络循行全身的不同部位,说明口腔与全身的关系。 第二节 口腔病的病因病理概述 了解口腔科疾病的发病

22、,主要有那些外因、内因及其他致病原因。 理解不同病理变化引起不同的局部症状。 1.口腔病的主要外因是风、热、湿邪侵袭,内因是肾、脾、心、肝、胃、大肠等脏腑功能失调。 2.外因、内因及其他原因引起口腔病的病理变化,主要为外感风热、心脾积热、心火上炎、肾阴亏损、肝郁化火等。 第三节 口腔病的辨病 . 辨证要点 1.掌握口腔病辨证和辨病的主要方法。 2.了解局部辨证和全身辨证相结合的重要性及临床应用方法。 1.口腔常见症状:红肿、溃烂、疼痛、化脓、出血等症状辨证辨病方法。 2.从局部症状与全身症状的异同,以及其轻重程度的差异,说明其在脏腑辨证、八纲辨证中的属性。 第四节 口腔病的治疗概要 1.掌握内

23、治法与外治法的运用。 2.了解针灸疗法、穴位指压法和其他疗法。 1.疏风清热、清心降火、清热利湿、清热化痰、补益气血、散瘀排脓等内治法在治疗口腔病中的运用。 2.敷贴法、含漱法、吹药法等在口腔病治疗时的使用方法。 3.针灸、按摩、导引法的应用原则。 第二章 口腔科疾病 第一节 牙痛 1.了解牙痛的含义和特点。 2.掌握本病的病因病理。 3.掌握不同证型牙痛的局部症状特点和辨证论治方法。 1.牙痛的病因病理有风火牙痛、胃火牙痛、虚火牙痛等。 2.牙痛的临床症状,不同证型的临床特点。 3.辨证论治和常用外治方法。 第二节 牙痈 1.了解牙痈的含义和特点。 2.掌握本病的病因病理。 3.掌握不同证型

24、牙痈的局部症状特点和辨证论治方法。 1.牙痈的病因病理以胃火上炎和虚火上炎为主。 2.牙痈的临床症状,不同证型的临床特点。 3.辨证论治和常用外治方法。 第三节 牙 痈 1.了解牙 痈的含义和特点。 2.掌握本病的病因病理和局部症状特点、辨证论治方法。 1.牙痈的病因病理亦以胃火炽盛和虚火上扰为主。 2.牙痈的临床症状,不同证型的临床特点。 3.辨证论治和常用外治方法。 第四节 牙宣 1.了解牙宣的含义和特点。 2.掌握本病的病因病理。 3.掌握不同证型牙宣的局部症状特点和辨证论治方法。 1.牙宣的病因病理有胃火炽盛、肾阴不足、胃火和肾虚相兼等。 2.牙宣的临床症状,不同证型的临床特点。 3.

25、辨证论治和常用外治方法。 第五节 飞扬喉 1.了解飞扬喉的含义和特点。 2.掌握本病的病因病理。 3.掌握飞扬喉的局部症状特点和辨证论治方法。 1.飞扬喉的病因病理是热伤血络、血液外溢而成血疱。 2.飞扬喉的临床特点。 3.辨证论治和常用外治方法。 第六节 口疮 1.了解口疮的含义和特点。 2.掌握本病的病因病理。 3.掌握不同证型口疮的局部症状特点和辨证论治方法。 1.口疮的病因病理有心脾积热、肾阴不足、气血不足等。 2.口疮的临床症状,不同证型的临床特点。 3.辨证论治和常用外治方法。 第七节 口糜 1.了解口糜的含义和特点。 2.掌握本病的病因病理。 3.掌握不同证型口糜的局部症状特点和

26、辨证论治方法。 1.口糜的病因病理有心脾积热、脾胃湿热等。 2.口糜的临床症状,不同证型的临床特点。 3.辨证论治和常用外治方法。 第八节 唇风 1.了解唇风的含义和特点。 2.了解本病的病因病理。 3.掌握不同证型唇风的局部症状特点和辨证论治方法。 1.唇风的病因病理主要为湿热上蒸,亦有风热上犯。 2.唇风的临床症状,不同证型的临床特点。 3.辨证论治和常用外治方法。 第九节 骨槽风 1.了解骨槽风的含义和特点。 2.了解本病的病因病理。 3.了解不同证型骨槽风的局部症状特点和辨证论治方法。 1.骨槽风的病因病理有气血耗伤、肾阴亏损、风火邪毒侵犯等。 2.骨槽风的临床症状,不同证型的临床特点。 3.辨证论治和常用外治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