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黄山奇松.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143317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39.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6黄山奇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16黄山奇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16黄山奇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16黄山奇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16黄山奇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6黄山奇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6黄山奇松.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6黄山奇松基于目标引领,板块推进阅读教学模式的设计 16黄山奇松 黄山奇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都是描绘祖国大好河山的美文。黄山奇松是本单元的首篇,课文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的赞叹之情。全文共三个自然段,条理清晰,重点突出。第一自然段是讲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动人姿态,写出了它们的“奇”,是全文的重点段;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美。全文按“总分结合,点面结合”的方式谋篇,是一篇陶冶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学生语言素养的好教材。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做到不漏字、不添

2、字、不错字,读出黄山松的奇与美。 2能利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借助插图、联系生活实际、课件等方法理解新词语“枝干遒劲、饱经风霜、绿色的巨人、天然盆景”的意思。 3能抓住重点词、句,利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借助插图、联系生活实际、联系资料、课件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山松的奇与美。 4能仿照第三自然段“总分总”的写作方法写一个小片段。 教学重点:会抓重点词、句体会黄山松的“奇”, 能仿照第三自然段“总分总”的写作方法写一个小片段。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松的。 板块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1课前我们欣赏了黄山风景的录像,你有什么感受? 2我知道同学们都很喜欢旅游,游览过许多

3、祖国美丽的大好河山,谁到过黄山? 3关于黄山,你了解多少?小组内交流课前所查资料后指生汇报。 4过渡语:黄山被誉为 “天下第一奇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人们对四绝之中的奇松特别有感情,正如文中所说,“更是情有基于目标引领,板块推进阅读教学模式的设计 独钟”。只要你来到黄山上,你就会看到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潇洒、挺秀的奇松,今天,我们一起尽情饱览一下“四绝”之首的黄山奇松。 5齐读课题,读出“奇”,我们要养成一边读书一边思考的好习惯,就先从课题开始,好吗?学生质疑问难,问题集中在“奇”上,在旁边板书“奇?”。 板块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检查难读的词、句。 1词语:

4、 情有独钟 誉为 陡崖 乃至 宾客 屹立 2句子: 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 黄山最妙的观松处,当然是曾被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了。 整体感知。 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松树? 板块三:精读第二自然段,学法用法 学法 1自读 课文是怎样具体描写这三种奇松的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课文是怎么具体描写这三大奇松的?边读边做批注,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把对有关词句的理解、感悟写在书中空白处。 2交流 指生读写迎客松的句子。瞧!这就是黄山第一名松迎客松。让我们细细地品读,抓住重点词、句体会迎客

5、松的“奇”。先来看第一句: 句一: 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 基于目标引领,板块推进阅读教学模式的设计 从“姿态优美”感受到了迎客松的美。 “枝干遒劲” 借助图片、联系校园中的松树、所查的资料图片字、画遒劲有力、查字典等方法理解“遒劲”,体会迎客松的雄健有力。 从“饱经风霜”体会它的古老顽强的生命力。迎客松已经在高高的悬崖上生长了八百年,它会经历什么样的磨难呢? 是啊,岁月的流逝,自然环境的变化让这棵八百岁的老树树皮变得开裂,斑驳,而它的叶仍是那么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它的生命力真顽强啊!所以说迎客松奇不奇?我们能不能把迎客松的生命力顽强、奇读出来呢?指

6、导有感情朗读这句话。 句二:迎客松的奇还表现在哪儿呢?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呢? 同学们,请看看这幅图,这斜伸出去的枝干像什么?正因为如此,所以才取名为迎客松,作者的想象力真是太丰富了,我相信我们班同学的想象力更丰富,谁能试着想象一下,迎客松斜伸着手臂,会说些什么欢迎词来欢迎宾客的到来呢?。现在,喜欢迎客松的同学请站起来,一起伸出手臂,大声地说:“黄山欢迎您!” 读句二。 句三:迎客松不愧为一大奇松,它姿态雄伟生命力顽强,你知道人们是怎么评价它的吗? “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人们只要一提到黄山奇松就会想起迎客松,迎客松代表着黄山奇松,实际上它不光

7、代表着黄山奇松,还代表着整个黄山。 师小结拓展:其实迎客松已经不仅是黄山奇松的代表,是黄山的象征,更是国之瑰宝,在人民大会堂的迎宾厅处就有一副迎客松图,还有许多饭店入口处也都有迎客松图,它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热情好客的象征了。 基于目标引领,板块推进阅读教学模式的设计 再读句三。 总结学法:抓关键词、句,运用联系图画、联系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联系资料、利用工具书等方法体会迎客松的“奇”。 用法自学陪客松、送客松。 出示陪客松、送客松图片,猜猜这是什么松?先不急着说,读描写陪客松、送客松的句子,抓住重点词、句,运用方法体会陪客松、送客松的奇,并在旁边写批注。 检查自学情况,教师点拨。 1指生上前面

8、说哪幅图是陪客松,哪幅图是送客松,主要引导学生抓重点词谈理由,说出陪客松、送客松的“奇”。 2相机理解“绿色的巨人、天然盆景”。 3指导朗读。 自选第二自然段中喜欢的句子,赛读。 配乐朗读第二自然段。 板块四:精读第三自然段,仿写小片段。 1读第三自然段,看看黄山松还“奇”在哪儿?用文中的一个词来概括。 2到底有哪些姿态? 3发挥想象说话。课件出示说话练习: 黄山松千姿百态。它们有的屹立山顶,像;有的从山腰斜出,像;有的弯曲在两峰之间,如同;有的仰望天空,像在;有的卧在山间,似乎它们装点着黄山,使得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 4这些造型太神奇了,看看这段是什么结构?同学们可以用总分总的结构写一写黄山的其他松,也可以写写我们美丽的校园,更可以写写黄山其他三绝:怪石、云海、温泉。 5出示黄山怪石图后指导仿写:例如写“怪石”,指导:重点围绕哪个字写?第一句可以怎么写?第二句呢?第三句呢? 基于目标引领,板块推进阅读教学模式的设计 6如有时间动笔写。 迎客松 好客的主人 黄山奇松 陪客松 送客松 绿色的巨人 天然盆景 千姿百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