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T叔叔伤寒杂病论慢慢教课程10.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160021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51.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JT叔叔伤寒杂病论慢慢教课程10.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JT叔叔伤寒杂病论慢慢教课程10.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JT叔叔伤寒杂病论慢慢教课程10.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JT叔叔伤寒杂病论慢慢教课程10.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JT叔叔伤寒杂病论慢慢教课程10.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JT叔叔伤寒杂病论慢慢教课程1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JT叔叔伤寒杂病论慢慢教课程10.docx(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JT叔叔伤寒杂病论慢慢教课程10JT叔叔伤寒杂病论慢慢教课程10 桂林本7-22至7-31条 10. 、:不要医疗过当。 大汗之后。复下之。小便不利者。亡津液故也。勿治之。久久小便必自利。 大汗之后。复下之,大汗之后,又用了下法,但这里不是医坏,因为有的时候表邪用发汗法,有些表邪转到里面,变成阳明腑证,所以要用下法,这是一连串,不是误治,但是即使不是误治,病人又出了一身大汗,又狂拉,津液一定是受损很多,身体的水份一定不够,经过了这么多的疗愈的过程,如果病人跟你讲:我好久都没有尿了?,你应该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因为他已经受了很多的损伤了,所以要等到身体自我疗愈的机能回来,肠胃重新地吸收水份,再

2、慢慢地产生津液,再转输到津液该去的地方,然后再有尿,这是理所当然的。 张仲景就说:如果这样的疗愈过程之后,患者尿不太出,这是津液跑掉太多了,亡津液故也。勿治之。久久小便必自利。,就是不要理它,不要做什么干涉,等等看,小便就会回来了。宋本久久小便必自利。是写后小便利者,就是以致于后来小便回来了,病就好了。 、是身为医者很容易鸡婆的地方,比如说医一个病人,医到感冒快差不多了,折腾了两天总算差不多了,患者说:我尿不出来。,你就心想又有可以开药的机会了,就给患者吃利尿的药,这会害死人,因为患者已经损伤两次了,再利尿一次,就是第三次了,病就很难好了,很惨。所以张仲景在提醒医生不可以多事到破坏到人体自然的

3、疗愈的机能,比如之前看到这患者又发汗又拉肚子,患者已经很虚了,如果再让处于自我疗愈的阶段的病人,你觉得他血虚、阴虚,所以补血滋阴:地黄、石槲、麦门冬、生地黄、玉竹、西洋参都下去,这样子病人不会得到滋养。 因为身体恢复运作,微微的阳气要走通全身,达到疗愈的效果,这时候很怕阴药把这微微的阳气浇息掉,这时候如果滋阴,就把身体可以走通的这些能量都纠缠到没有辨法疗愈,这时候如果因为之前损耗了津液,而随意的投以滋阴的药,会把病人害死。 在这些片段,在疗愈的过程,必需要沉得住气,不要做过当的治疗,这两条是很有意义,因为这两点,有一天,你的医术比较熟练了,很容易手痒,发生治疗过当,就在这种地方。 我觉得、这几

4、条,都是第一遍读伤寒论,保证读完就忘了,至少我读完第三遍、第四遍,我还觉得有读过,我是觉得我读完就会忘。 南投有一个老医者,从小脾肿大,只有小学毕业,就在家自己读伤寒论读了三十年,现在有很严重的绝症的病患他也处理得很好,他身边有一些帮忙他的小姐,也都是他医好癌症的,用一些很普通的方,可以治到大病,医术好得不得了。天底下,只要我们好好的跟伤寒论做朋友,做二三十年,总是有益处的。 我觉得读伤寒论最有趣的部份,是即使读到现在最无聊的条文,也会觉得自已开药时,自己医术有变好,每读几条,就会进步一点,这是很确实的感觉,当然这是一个慢慢修炼的过程,如果要变成天下万包医的境界,这要跟伤寒论做三十年的朋友,因

5、为我不认为我一个教书匠,能帮你们做这件事,因为我自己的学习计划是还要跟伤寒论做二十年的朋友,看看医术会怎样。因为我就算很用力教,听了也会忘记,或许有些方没有用到,会忘记它的存在,我觉得它并不艰难,它表达很浅白,问题是我自己读伤寒论第一遍、第二遍时,还是处在完全不能上手的状态,所以如果这是同学这是第一遍读伤寒,我想不必期待太多,至少多学几条,就有多学几条的好处,家常感冒,总是愈来能愈处理得好,如果因此能跟伤寒论变得交情更好,读它二三十年,会有蛮奇妙的经验。 11.:误治之后,阴阳两虚,视病人的实际状况,再给予方剂。 大下之后。复发汗。其人必振寒。脉微细。所以然者。内外俱虚故。 损伤津液的过程,写

6、说大汗之后。复下之。,我说这不一定是误治,因为正确的治疗过程,也可能用这样的方法,可是这条是大下之后。复发汗。,这样就相当可能是误治的状况,因为感冒都是从表面到里面,通常这种状况是下了之后没好,才发现自己错了,然后才又再发汗,这样子的过程,当然就会让病人的损伤很大,我觉得中药,尤其是伤寒的方子,很多方都是有病治病则病受之,没病则人受之,如果是误治的过程,人是会受损比较大的。 当用了下法,又用了汗法,身体不但有津液的损伤,而且身体经过这种莫名其妙的搬运过程,就是本来不应该打这里,打这里,身体状况乱七八糟,不但是津液受损,而且是元气也会受损,当津液跟元气都受损了,其人必振寒。,就这患者会虚冷到发抖

7、的感觉,然后脉微细。脉就好虚,快把不出来,所以然者。内外俱虚故。之所以会变得这么差,这是因为它的里外都被弄虚了,因为如果是不适当的下法,肠胃都会被打得很虚,再发汗,表面的元气会再虚一次,这样的情况,患者的能量太不够了,所以脉就会很细弱。这条张仲景不给方,其实也蛮有道理,因为这个状况,我们很难说一定给什么方,因为这个状况用古方的可能性幅度还蛮大的,用甘草干姜汤复其阳,再用芍药甘草汤复其阴,就是当阴阳都弄得很虚时,张仲景提出先救阳再救阴的观念,可是想想看,像甘草干姜汤这么温和的方,它就说喝了之后要过了十二个钟头,人才会慢慢暖回来,也就是阴阳两虚的人,要救阳也不能一下用太猛的阳药,因为太猛了,这患者

8、一下子被烧干了,这一条当很多读伤寒论的人,会很想当然去连接到后面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因为很像,当然芍药甘草附子汤的好处是又有芍药,又有附子,很养阴,附子也很能养阳气,可是历代医家在处理这条,也有人说在阴阳两虚下,芍药甘草汤都还有可能太猛,所以说不定有更温和的调理方式存在。这样的一个状况如果真的出现的话,要用什么方,大家要有一个考量,因为我觉得等到伤寒论上到后来,大概养成一些很奇怪的惯性,四逆汤就用下去了,但是如是连芍药甘草附子汤这样的汤都有人觉得它太猛,四逆汤就有可能不是那么适合了,所以实际上转成什么证再观察,至少这样的过程,我们要晓得,不一定是绝对什么方法是

9、最适合,要看病人的状况,病人的手脚到底有多冰,渴不渴、有没有身体僵硬?有没有抽筋的现象?再决定要用什么方。如果不是感冒,只是一个人单纯地比别人怕冷,那芍药甘草附子汤是首选之方没错。 12. :感冒看过西医,打过点滴、退烧药,再看中医,常见的状况。 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而微。身无大热者。干姜附子汤主之。 汉朝张仲景很头痛的下法这件事,到今天其实退烧针、打点滴,都会有同样的效果,就是让自己的阳气忽然冷掉,让邪气内陷,如果遇到的感冒证状是感冒之后先吃伏冒碇、普拿疼,或者看个西医,打个点滴、退个烧,再跟你说他很难过,你又想收这个烂摊子,让他发汗,最后可能出

10、现这个状况。证状不复杂,但蛮考功力的。 、讲营卫互动的关系,这两条在临床上蛮少见到的,但在学习的过程,会给我很大的快感,因为它可以让你看到,张仲景的医学,可以有那么细,可以在种种的细微变化写到这么仔细。 是以不当治疗作为开头,先用下法,再用汗法,这患者就发生白天很烦躁,不得眠,患者会想说是病人应该多休息,但是翻来翻去,会觉得躺着很难过,这是烦躁不得眠,不得眠不一定是要睡不睡得着,而是躺着非常不安稳,而且心情也是非常烦乱,这样的状况。 下过,也发过汗了,理论上感冒也打得差不多了,为什么在床上会滚来滚去,那么难过呢?这里小心,不要看到烦躁就想到大青龙汤证、白虎汤证,这差太多了。那还有一个奇怪的特征

11、:到了晚上天黑,就躺得比较平,到了第二天,天亮,又继续烦躁,就是有很明显的昼夜的差别,然后患者脉证是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而微,不渴,所以这个烦躁,很可能不是属于阳明,因为有的时候,看到这人烦躁,不呕。不渴。无表证。,还没等到晚上,就先开药了,但是烦躁时,要先看有没有符合这些条件,如果没有口渴、想吐的感觉,无表证,现在没有三阳的指针,脉沉而微因为这地方有一个非常暧昧的标示,因为有人说没有,有人说有,就是脉是沉微,是沉迟的,一条是脉沉微,一条是脉沉迟,到底标示是什么?像陈大剂,我觉的他提示这标示还蛮有意义,他说:脉沉微,或是脉沉迟,六经传变中,脉沉微是少阴病,脉沉迟是太阴病,也就说这病标示出这

12、患者身体的那一个部位很努力要让身体好起来,如果是少阴区块在努力,就是脉沉微,如果是太阴区块在努力,就是脉沉迟。这是一个说法,而这个说法跟另外一个说法并不冲突。 而身无大热,在这一条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重点,因为这个病证本来是要说当患者身体被下过,本来邪气还在营卫这些比较表面的地方,被误下了,就邪气就全陷进来了,然后再紧急发汗,原来生病的状态是营卫之气挡着病邪,现在全部被扯进来,再全部被丢出去,身体可能会发生一个状态,营气本来就走在脉管,所以比较没有问题,但是卫气就可能被这个动作打散掉了。如果卫气被打散,而邪气还没被去干净,身体处在表面保护身体的卫气非常稀薄的状态,而且这卫气还掺杂邪气,当卫气很虚而

13、且又有邪气掺杂在里面,身体会有烦躁的特征,白天处于卫气的时间,它很努力地工作,想把邪气打掉又打不掉,这患者烦躁的不得了,到了晚上,卫气就收到营气里休息,这样就不打了,就剩下一堆烂摊子,所以晚上就没有特别的感觉。 这个说法它有第一个左证是它的汤剂,干姜附子汤的走法,刚好是补到卫气,另外一个左证是存在跟它成对的条文,就是伤寒论提到一种感冒是女人特有的,女人在月经来的期间,如果感冒,感冒会呈现一种特殊的状况,因为前面讲麻黄汤证,不是都讲如果麻黄汤证可以喷鼻血,就可以把邪气喷出去,感冒就会好,可见身体如果有血要流出去时,是一个可以趁机可以排邪气的机会,所以鼻血又称红汗,女人月经期间到了,也是等于有血要

14、离开身体,身体的抵抗机能,就会把邪气都往月经的血里面丢,身体可以借用从这个太阳区块或阳明区块,把它丢掉子宫的血里面,可以借着路径是少阳区块,身体侧边的三焦之气流动的地方,借着这个区块来丢,所以女人在月经期间的感冒,常常会转成少阳病的小柴胡汤证,比如说,我表妹得了桂枝麻黄汤类的感冒,一把脉,脉变成弦脉,而不是浮脉,就问她是否是月经来了,她说对,就是月经来,自然的所有的病邪会跑到血里去,随着血出去,在这个月经要来的转移过程时候,身体要把病邪转到经血里去排除,那个时候,伤寒论就有这个条文,说这个女人会昼日明了。暮则讝语。如见鬼状者。就是白天会很清醒,动作好象还好,晚上就会好象跟看不见的人讲话,张仲景

15、就说,这不用理她,等月经血流出去了,就会好了,所以当邪气跑到营血之中时,人就会产生跟相反的状况,就是白天好好的,晚上发疯,因为我们就知道,伤寒论里面有成对的条文存在,而热入血室是邪气确确实实地往血里走,就知道邪气是比较在卫分的。 至于脉沉而微,这第一层意思是标示患者的少阴区块在努力做一些事,另一点,也可以说是人的脉,刚按到就觉得很有力,就知道这脉是浮起来的,按到底下,才知道这脉,表是这脉是沉的,人比较表面的气是卫气,比较里面的气是营气,脉沉而微也可以是说这个人的看不见的能量的屋顶被拆掉,所以把到的脉,是没有屋顶的脉,陈大剂在讲这件事就是说:太阳区块的卫气,已经因为乱医一通被剥掉了,然后剩下太阳

16、底下的少阴顶着,上面的一层卫气被剥掉,卫气是抵抗病邪的最代表性抵抗力之一,如果有足够的抵抗力去抵抗病邪,照理说会发高烧,可是却没有高烧,烧不太动的样子,所以正气其实是很弱的,如何去补充卫气呢? 在这边,我们之前说,表阳虚,卫气里面阳气不够,于是这患者就会疯狂流汗不止,要虚脱一样,然后小便不利,是用桂枝加附子汤,桂枝附子汤是一个很代表性把阳气带到卫气来的汤剂,这里为什么不用桂枝附子汤?因为这也是用桂枝新加汤的理由,桂枝系统的药是从太阴去支持太阳的,可是这地方的太阳最需要的支持,不是来自太阴,而是来自少阴,所以它所呈现的脉是脉沉微,而不是脉沉迟,这是有此一说,但这是蛮合理的。 13.干姜附子汤的煮

17、法及科中的吃法 干姜附子汤,其实附子这味药,不一定会让人觉得很热,也就是附子的力量是纯阳的,但是它的力量比较是在于走通人的全身,所以它推送药的速度很好,但附子这味药却不一定是热药,附子要热的话,要加干姜,为干姜可以提供相当的暖度,让附子带着干姜去运行,这样才有暖的感觉,四逆汤在这里为什么不用?因为四逆汤一旦有了甘草,第一个,药效会变得比较缓和;第二个是,凡是用了甘草的药,这个药会变成从中焦作用,现在要修复的不是手脚冷,而是最表面的一层卫气没有了,要让药走到更表面去,愈阴柔、浓的药,愈走里面,药性愈粗糙,阳就比较多,愈走外面,这是药的精粗,干姜附子汤跟白通汤算是伤寒方里几个最粗糙的方之一了,它的

18、粗糙来自于首先干姜一两,桂林本是写炮,而宋本是写不炮,炮不炮都可以,附子是一枚,桂林本是写炮附子,宋本是写一枚生附子,这里用生附或炮附都还可以,生附子一枚是确实有汉代的三两,可是炮附子就没汉代的三两,我通常用药,不管是生或炮附子,我都会用到汉制三两这么多,干姜一、附子三的比例,因为现在附子的品质已经在下降,用多一点,感觉上比较好。 它的煮法是三碗水煮一碗水,顿服,药煮愈久,药性愈柔和,像是桂枝汤七碗水煮成三碗水,煎煮的时间有四碗水这么多,有四个时间单位,而四逆汤是只有1.8单位,后面桂枝去芍药加人参生姜汤是12碗水煮成三碗水,就是煮很久,让这药比较偏阴柔,小柴胡汤也是12碗水煮成三碗水这么久,

19、这个方煮这么短的时间,就是要取药性的最阳最粗的部份,不过这个煮法上,我觉得这个汤剂这样煮可能会太险,如果是用炭炉煮或煎药炉煮,都不太险,但用瓦斯炉煮,会煮出附子刚好把你麻倒的半调子状态,因为附子的毒性是要经过煎煮的,让附子的毒性分解掉,如果是生附子、炮附子,附子要分解它的毒性是滚的厉害,分解的愈快,曾经教桂枝汤时估计过,桂枝汤的七碗水煮三碗水,煮掉四碗水的时间单位,如果是用古时候的时间单位炭火来看,可能是半个钟头就煮好了,意味着这里只要15分钟就煮完了,如果是用瓦煲用炭炉煮,它的炉火真的是很旺,热度很高,锅子一放上去,没几分钟就火大开,如果是那么强烈的火,有可能在15分钟内附子毒性分解完,可是

20、一般瓦斯炉,小小火可能没有办法,用瓦斯炉或煎药炉,要一个钟头才有办法,确保附子的毒性分解掉。煎药炉其实火力是很弱的,通常三碗煮一碗要一个多钟头。附子如果要用古时候的煮法,比较险一点,但不是没有希望,瓦斯炉跟煎药炉,宁可让它煎慢一点,让它滚的时间有到一个钟头,让毒性分解完全。 但是先不论怎么煮,科中干姜1附子3,但是科达、明通的附子三瓢是让人麻到的,顺天还不会,庄松荣有多好,我不知道。 14.甘草干姜、干姜附子汤、四逆汤的药性走法及比较 如果是生附子用在这个方,生附子是有破阴实的效果,因为药性生用比较偏泻,熟用比较偏补,生附子比较能把卫分的邪气赶出来,卫分的邪气不走,是因卫分的阳气太弱了,所以邪

21、气才掺杂在里面,这方子如果是用熟附子、炮附子补充阳气,它邪气自然也留不下来,所以这方子用生附、炮附子差别不会很大,如果生附子跟姜一起煮之后,它的药效会有点像炮附子,所以就当做生附、炮附之间,一般煮伤寒论的方剂,如果是煮成三碗,放一枚附子,平均一枚只分到三分之一,可是这里是一枚附子只煮成一碗,所以这里附子的浓度是很浓的,一次就喝下去,一般的医生是说,如果喝一次没有好透,就喝四逆汤收工,这汤就喝一次,这汤喝下去后,药煮时间那么短,药性还那么粗,干姜附子这两种最阳的药,因为甘草干姜汤吃下去后,暖度是慢慢地从脾胃到肺的地方,慢慢地肺气变暖了,经由肺跟全身的气是相通,所以全身慢慢暖回来,所以甘草干姜汤,

22、是走肺的。而多一个附子的四逆汤,是平均地走在四肢;如果拿掉甘草,会往最表面冲,一旦失去了甘草,这药就失去中间轴的坐标点,哪里属最阳的部份,就往哪里走了,所以就可以到达身体的表面。 另外一点,如果用单纯的说法,四逆汤是用来救逆回阳,少一味甘草的干姜附子汤,它的作用点,大概也是以肾为主,因为附子大概也是比较以肾为主的药,如果把四逆汤能暖肾阳的效果,附子加重三倍,再把甘草拿掉,暖肾阳的效果就会突然变得很猛,很猛的效果是怎么作用?肾是少阴区块,如果要把一个很热的药丢到少阴,又故意让这热药会跑留不住,就从少阴屋顶冲破跑到太阳来,就会把太阳层破洞补起来,把这药故意丢进少阴,丢进少阴容不下的药,让它从少阴喷

23、上来。 所以在这个方子里面会让人想到让跟下一条相比,它比较是从少阴赶快的填补太阳表面的元气。而下一条是从太阴。 可是可能这里还会给人留下一个疑点,就是:如何能断定这个方,的确能修补到人的卫气呢?附子暖肾,干姜暖脾,为什么喝了这个汤不是觉得肚子暖暖的、背后暖暖的?如何知道一定会补到卫气,用药只到讲到形而下,它都是虚幻的,这一堂课从开始讲到营卫的问题,我想学西医的一定会觉得很怪,因为营卫的问题是非常形而上的医学,用解剖无法找到很适切的证据来说明伤寒论看到的这样的人体。 那如何可以知道修补到卫气?我自已做了一个实验,在这本书前面篇章,有一个部份是在讲奇经八脉之病,这书也是讲一些原则,它说:奇经八脉里

24、面,有个阳维脉,是维系着人身体的阳跟脉,阳维脉如果的受伤了,这人的皮肤会总是湿湿地,皮肤总是湿湿的,好象摸到青蛙的皮肤,好象是市场里的鸡皮,凉凉的,但也不是出汗,不是桂枝加附子汤证的自汗。 他说如果要修补阳维脉,就要调卫气,最直接调卫气的方,就是干姜附子汤。我请这种患者喝过,喝了几次,再摸他的皮肤,果然就干了,所以这汤能修补到卫分。 这种皮肤常湿的状况,如何跟流汗搞清楚?触感是不同的,从这点来看,这的确是这方剂一层一层的有无甘草、有无附子,可以走到哪里或再走到哪里。 15.喘的分别 学这些东西时,最好有横向整理的思考角度,就好比说当每个条文出现同样的字,比如说:烦躁,就要去思考还有那些其它的条

25、文有烦躁,可能白虎汤、茯苓四逆汤、大青龙汤证都有烦燥,伤寒论里有很多其它相关的烦燥的条文,吴茱萸汤也有烦躁,要去思考同样是烦躁,到底要怎样来分辨它们的烦躁是那一种的,这是大家复习功课时,要想办法做的功课。 因为伤寒论在临床上最重要的是辨证的技巧。 比如说当看到太阳篇的喘,就要想到伤寒论那几处有喘,比如说小青龙汤证、桂枝加厚朴杏仁汤、葛根黄芩黄连汤、麻黄汤、麻杏甘石汤证也都有喘,这些要如何分?麻杏甘石汤证的肺是又干又热,所以右手的寸脉是鼓起来的,咳是干咳,是铿铿地声音,小青龙汤证有咳的话,吐出来的痰一定是稀稀的,是肺里的水太多了,麻黄汤的喘,一定是脉浮紧,怕冷无汗,葛根芩连汤的喘就不用分了,一定

26、是拉肚子,就以拉肚子为主证,桂枝加厚朴杏仁汤是脉浮缓,一般是恶风,呼吸道开始不顺。 所以学伤寒论这些地方的功课,是不可以偷懒,就是同样是一个喘,要分得出那些喘,如果真的做了这些功课,我想会觉得学伤寒论学得很心安,因为伤寒论中在生活中最好的一点之一,是非常切合实际,如果不是从这个角度去接触中医,而是脑海里面存在五脏六腑阴阳、肝阴虚、肝血虚等,如果遇到刚才所提的干姜附子汤证,都不是什么腑什么脏的实虚,或者刚才所提的病人常自汗出,这也跟什么腑什么脏的实虚没什么关系,所以一般中医在讲的黑话,根本凑不到伤寒论里的范围,所以张仲景先教如何看六经区块如何分人体的层面,这种分法,并不完全对应那一脏那一腑,而是

27、人体有这些别的层面,今天要谈的层面是非常粗浅的,同学学到风湿篇时,会重新学风跟湿走到哪一层会有什么证,就是这样一个分层的方式,是临床医学非常有效的处理方法,可是这些不是中医的黑话可以包含的范围,所以人的最表一层卫气如果出现破洞,就是干姜附子汤。 002讲义P30-38.pdfp38,有日夜轻重的治法,是陈士铎的方子,傅青主也有,但我没有选傅青主是因为要让同学看一下陈士铎的这本书的格式,石室秘录有天师曰等,是陈士铎说他书的来源傅青主的医书跟陈士铎的医书有很多雷同的地方,傅青主的年代比陈士铎要早,如果说是傅青主的流派传给陈士铎,奇怪的是相比之下,陈士铎的是完整版,而傅青主的男女科,像是残缺版,怎么

28、会后来比前面更完整,会让人觉得是不是在傅青主背后有某个门派,把东西交给陈士铎?这个想法有它一定的可能性,因为傅青主的晚年,跟陈士铎拿到这个资料的时间太靠近了,种种的流传指针不可考。 讲义写日治法、夜治法其实是一样的,石室秘录的天师说:白天病变得比较严重,发寒发热,白天烧晚上不烧,就要天亮前先喝药,趁卫气出来前,把邪气抽干净。,因为傅青主跟张仲景的方子各有妙处,像张仲景是从少阴去开太阴,像傅青主则是从三焦去开太阳,是走柴胡汤的系统,就是从三焦之气开出去,然后把邪气赶开,因为卫气有四个源头,所以走那个都是对的,用柴胡系的药,三焦开太阳,然后用一些袪邪气的药,走三焦,一样可以做到他想做的事情,这是傅

29、青主治白天病变的比较严重。 16.子宫肌瘤傅青主的治法 治白天病变比较严重的用干姜附子汤就可以了,傅青主的方,显得可有可无。 但是晚上这个治法,傅青主这个方子就用得很漂亮了,用了很多滋阴的药,然后在滋阴的药里加了一些袪邪的药,傅青主在阴药里袪邪的药,他的药漂亮的程度远远超过其它的医生,就是一般对付肿瘤,大陆的医生用雷公滕、白花蛇舌草,这些又毒又厉害的药,肿瘤没去掉,命已经去掉半条,那种药都显得很蛮,很没医术可言。 傅青主治疗子宫肌瘤很有名的药是鳖甲跟荸齐,鳖是在水里钻泥巴的,如果身体里的血分跟阴分有邪,丢一只鳖就会挖,就很适合子宫肌瘤。荸齐跟铜钱一起嚼,铜钱就会烂掉,所以能够化坚消积,可是吃到

30、人体,又害处不大,就用荸齐跟鳖甲来破子宫肌瘤,这样的用药是非常之漂亮,因为这样用药很没有伤害性,就是能够去除邪气,而且不伤正气,这里鳖甲、白芥子、何首乌来把阴份的邪气拖出来,这算是用药用的很漂亮的作法,所以如果这人是晚上特别病的严重,就用这个方法,这两个方子可以通用在很多地方的。当然真正治子宫肌瘤,经方的强项还是抓主证,不是死守什么方子,大便不通的,大便治到通,肌瘤也变小;月经篇太多的、出血块的,用芎归艾汤、胶姜汤,治血的时候顺便肌瘤就医到了。要抓主证,不是一个桂枝茯苓丸用到死。 如果晚上会发寒热,且带有一点烦燥,代表阴邪里还有阳邪,就加一些补气药。 其实张仲景讲说:白天烦躁不得眠,晚上安静,

31、或是白天安宁,晚上会发神经乱讲话。,这些虽然都是有道理,可是却不是绝对的道理,白天烦躁不得眠,代表还有一点卫气可以邪气抗争,如果卫气已经虚弱到没有,那么他连白天都不会烦躁,就是全天候下班,就没有上下班问题,所以张仲景跟傅青主就说有其它的状况,将来教到少阴厥阴,有些情况真的是已经是完全亡阳了,阳气已经完全没有了,那又是另外一番景象,这条一般医家称无阳证,不说亡阳证,因为真正的亡阳证还可以更多一点。 这条让我们看到可以从少阴去救太阳,傅青主的方让我们看到,可以从少阳去救太阳。 17. :桂枝新加汤是把津液由营分送到卫分。 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去芍药加人参生姜汤主之。 这条是说由太阴去救太

32、阳,病证是很简单,可是日常生活中要辨这个证,还真的要整本伤寒论要很熟才行,就是发过汗,这人的津液被损耗,身疼痛,读伤寒论的人会想到麻黄汤、真武汤、附子汤、当归四逆汤一大堆汤也会身疼痛,这主证还能用吗? 我觉得学仲景方,要会消去法,就是身体发完汗会觉得疼痛这个状况,有几个方跟这方很容易混杂,比如说麻黄汤证也会身疼痛,可是麻黄汤证的身疼痛是脉浮紧而有恶寒,而不是脉沉迟,在少阴篇有一个方附子汤,它的效果有点像灸关元,张仲景说:附子汤跟灸关元二择一。,人觉得背上发冷,因为灸了关元,命门火够了阳气上来,背就不会冷了。治疗背上发冷的附子汤,另外有一个主证是身体疼痛,脉是沉的,跟简直是分不出来,唯一分得出来

33、是附子汤多了三个字手足寒,如果身疼痛。脉沉迟者加手脚冰冷。,这证状是附子汤,而不是桂枝去芍药加人参生姜汤,所以如果是麻黄汤的身疼痛,是因为寒气钻进来,中国人说不通则痛,有寒气钻进来了,所以气血运行不动,就痛了,如果是附子汤,就是身体这里那里都很冷,所以全身都疼痛,桂枝新加汤或附子汤都是很有机会用在女人月经时不舒服的方子,比如说月经来的时候,如果身疼痛。脉沉迟者。是很容易用桂枝新加汤的,月经来的时候,是容易手脚冰冷。身疼痛。脉沉迟者。的,就用附子汤,也有人月经来时,嘴唇干燥,手心发热,是温经汤,这是月经不舒服时,就有很多的主证,可以用到伤寒论的方。桂枝新加汤跟附子汤的辨证点只相差手脚冰冷,这两个

34、方剂,常常产后或月经后会用到。 18.桂枝新加汤的脉沉迟及人参选用的种类 血管里是营气外面是卫气,一个人发汗后,也没什么其它大病,为什么会脉沉迟而身疼痛,像刚才说干姜附子汤时,下过之后又发汗,人身体的屋顶掀掉了,只剩下少阴撑,一般发汗后,汗水出去,卫分会变得比较干燥,因为水流失了,脉沉迟,迟脉在这条不太有意义,因为迟脉每分钟的跳动次数比较少,但是这一个汤证,其实不是针对迟脉,它的脉其实是缓脉加涩脉,也就是这个说这个脉不一定会跳得比较慢,但是脉把起来有点温吞吞,这种温吞吞的脉严格称缓脉,动得那么不流利,有涩脉的感觉,迟脉会有缓脉跟涩脉的调子,手感上来讲,就会觉得跳得有点拖泥带水,所以总的来讲会有

35、迟脉的感觉。 一个人为什么脉会沉迟?通常这种人是营血之中,营分里的血或水分不够,发汗之后伤了津液,所以营分要供应卫分津液的能力,还没有恢复,卫分的津液要从哪里来?从营血来,营血的津液从脾胃吸收,所以当营血的津液不够时,太阳表的卫分就跟脾胃求救,帮身体吸收水的是脾脏,帮身体排出水的是肾脏,当然是要向脾脏叫救命,当向脾脏求救时,脉就沉迟,这是属于太阴病的脉像,另外一方面,脉沉迟是表示营血的营分太寒或津液不够的现象。 为什么津液不够,身体会痛? 人体表面看不见的能量的大河流称之为经络或经脉,但是经络经脉以外的地方,人体就没有生命能在流动了吗?其实还是有,这些比较分支小的生命能,中医书里称孙络,就是低

36、一级的小分络,在这里本来是有很多的能量在流动,而人体的气的流动是需要水当它的媒体,所以人体的气跟水是很难分开的东西,当营分不能供应足够的水分时,孙络流动就会不通,这不通就跟摔跤瘀青的地方,或长脓包发炎的地方会痛一样,因为气血被淤塞住了,都是不通则痛。 这个病是告诉我们要如何让营分能够把津液补充到卫分,这是一个最需要做的事情,所以前面的干姜附子汤是如何补充卫分的阳气,而桂枝新加汤是补充卫分的津液,因为要从营分把津液送过去,所以是以桂枝汤当底子,从太阴开太阳的路子,所以不用干姜附子汤,干姜附子汤送不了津液过去,但桂枝汤要送津液,要加补充津液的药,加了人参,这个证状比较有效应该是西洋参,不然就用东洋

37、参,党参效果差一点,红参就没用,粉光或东洋参是人参中比较能补充津液的,一般比较不用那么计较,党参也可以,加两倍,但生姜要加多,因为桂枝能够携带的药性是在营分也就是脉管之中流动,用生姜才能分叉出去,在桂枝汤的结构加了人参去补充津液了,接下来要开津液能够到卫分,所以生姜要多一点,才能开出去,其它的芍药甘草大枣的作用是一样的,这里宋本是芍药加成四两,而桂林本芍药不放,这个差别,并不会造成药性的太大影响,因为各有意义。 桂林版不加芍药的意义,因为桂枝往外开,芍药往里收,这是基本结构,如果桂枝往外开时,已经背负了人参,芍药就不需要那么多,人参是一个跑得很慢的药,桂枝扛了三袋水,根本不需要芍要来收它,而且

38、桂枝向外冲的力道,由于生姜加量了,都会分消掉了,它还没走到底,旁边就已经漏光了,所以桂枝到最后也没什么冲力,不需要芍药来收它,因为桂枝已经担负了人参的重量,又有生姜来分消它,所以桂枝的冲力,不用芍药来收它,这是直接以补充卫分的津液所需要的。 宋本芍药加到四两也OK,因为加了芍药也不会完全让这药没效,只是加了芍药,加了芍药的版本,就很适合用在女人月经之后或生产后的身疼痛。脉沉迟。,但手脚冰冷是附子汤,以这样的前提来看待它,如果新加汤证是发生在月经之后或生产后,因为产后如果受点风寒,有可能会变成这个证,因为当月经之后或生产后,会有血虚的状况,血虚的状况,会让血没有办法提供足够的津液,所以要用芍药加

39、强养血的效果,这是对的,所以月经之后或生产后的新加汤证,通常是加芍药。 而一般的感冒的辨证点,如果辨出是新加汤证,可以用不加芍药的版本。一个人营血不足,津液太少,不可以加地黄来滋阴,因为加了地黄生姜就出不来了,所以不是滋阴药都可以用,只是要把一点点的血中之水开到卫分,张仲景就做了一个桂枝新加汤,像这样细微的医术,看伤寒论会让人惊讶,处理人体处理到这样,这是蛮惊人的。 19.桂枝新加汤的相反方泽泻汤,治疗血中水太多 还有跟新加方相反的方,因为这方子是在说如果血管里面的水太少,人会有身疼痛。脉沉迟的状况,它要告诉我们的是,如果要补充卫分的水分,最好走营分补充过去,是走桂枝汤的路线,而不是走干姜附子

40、汤的路线,因为走不通。 另外这个方子在治疗卫分得不到营分的水、津液的供应,另外一个跟它相反的状况,如果一个人的营分里面水太多,如果一个人的血管里水分太多,这个人会坐在椅子上看天花板,会觉得天花板在转,这是泽泻汤证,从这里就可以知道张仲景在另外一这个方的对头,是泽泻汤,这些用药相反的地方,张仲景书中写的很过瘾,为什么不是伏苓、猪苓?因为泽泻是去血中之水,伏苓、猪苓是用阳气引导水份,泽泻是从已经是液体的血之中,把不要的水再抓出来。 看到张仲景这样的教医术,实在是很幸运的事,张仲景教水循环,就一点一滴很细的告诉你,张仲景完成的人体结构学是一个非常难完成的东西,西医的人体结构是比较容易看到,因为只要把人剖开就可以看到,张仲景完成的人体结构学,很多气的运化等,都是形而上的东西,他要告诉你的人体结构,你也可以不相信,所以他必须把每个人体结构学的看法上面,会有什么证状,而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会有什么证状,对比来看,让你可以互相反证,知道这种人体结构真的存在,又另外告诉你,用什么方剂来治疗,证明人体结构真的存在,但都不是肉眼看得到的东西,所以张仲景可以说是采取反复唯物辩证的方式,让我们这些没有开天眼的凡人,也能看到灵能者看到的人体,伤寒论学久了,脑海会有灵魂是怎么样的画面,虽然没有灵能,但可以抓住非五官世界的存在,我觉得学习伤寒论,不只医病那么简单,对于活在这世界的感觉,会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