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发展历史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164387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PPT 页数:92 大小:3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礼仪发展历史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2页
礼仪发展历史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2页
礼仪发展历史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2页
礼仪发展历史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2页
礼仪发展历史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礼仪发展历史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礼仪发展历史ppt课件.ppt(9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章 礼仪基本知识,第一节、礼仪的起源、发展演变一、礼仪的起源.对天地神灵、祖宗的敬畏2.对家庭成员言行的规范3.人们交往沟通的需要 4.维系等级差别的需要,二、礼仪的发展演变,(一)我国的礼仪发展在内容上分为两个部分:1.礼俗:是民间形成的礼仪习俗。2.礼制:是国家制定的礼仪制度。它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 吸收民间优良的礼俗,摒弃一些过时的陈腐的礼俗。,(二)中国礼仪从形成的时间上分:,1.中国古代礼仪1840年,鸦片战争的爆发前2.中国现代礼仪新中国成立以后,新型平等的人际关系,社会关系的建立,标志着中国礼仪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三)中国古代礼仪的内容及特点,中国古代礼仪的内容:1.宗

2、教礼仪2.封建国家的典章制度3.封建伦理道德规范,中国古代礼仪的特点:1.礼仪涉及范围广泛2.政治生活强调尊君3.社会生活强调男权,(四)中国现代礼仪与古代礼仪的差异,中国现代和古代礼仪无论是从内容上还是特征上都有很大的不同。中国现代礼仪是对古代礼仪的继承和发展,是吸收了中国历朝代礼仪的精华,融入了新时代的精神,兼收并蓄了不同的文化而形成的,是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和规范。,中国现代礼仪是在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符合国际惯例,具有时代特点的社会主义现代礼仪规范。与古代礼仪相比,现代礼仪的礼节仪式更趋于简单、体现了相互尊重,而不必再恪守等级森严的封建礼教。,

3、中国古代礼仪的发展,基本上与中国文明的进程同步,它规定秩序,制定仪式,曾是中国礼治的基础,并被视为社会法制的必要补充,对于促进中国社会文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人们一般把礼仪的概念分解为 礼、礼貌、礼节、礼仪,第二节 礼仪的概念,一、概念,1、礼 礼是规定社会行为的法则、规范、仪式的总称。是人际间乃至国际交往中,相互表示尊重、亲善和友好的行为。,2、礼貌 礼貌是人们在交往过程中相互表示敬意和友好的行为准则和精神风貌,是一个人在待人接物时的外在表现。它通过仪表及言谈举止来表示对交往对象的尊重。,3、礼节 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是在交际场合中,相互表示问侯、致意、祝愿、慰问以及给予必要的协

4、助与照料的惯用形式。属于外在的行为规范,是礼貌在语言、行为、仪态等方面的具体体现。是待人接物的具体礼仪要求。,4、礼仪 礼仪是人们在各种社会的具体交往中,为了相互尊重,在仪表、仪态、仪式、仪容、言谈举止等方面约定俗成的、共同认可的规范和程序。从广义的角度看,它泛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的行为规范和交际艺术。狭义,通常是指在较大或隆重的正式场合,为表示敬意、尊重、重视等所举行的合乎社交规范和道德规范的仪式。,二、礼、礼貌、礼节、礼仪之间的关系,礼、礼貌、礼节、礼仪都属于礼的范畴。礼貌是表示尊重的言行规范,是礼仪的基础。礼节是表示尊重的惯用形式和具体要求,是礼仪的基本组成部分。礼仪是由一系列具体表示礼貌

5、的礼节所构成的完整过程。,第三节 礼仪的特征与原则,一、礼仪的特征二、礼仪的原则,一、礼仪的特征1.传统继承性 礼仪的形成和完善,是历史发展的产物,任何国家的现代礼仪都是本国古代礼仪的继承和发展。礼仪的继承性是批判的继承,任何礼仪的形成与发展都是不是食古不化,全盘沿用,而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继承发展。,2.规范性 礼仪、道德、法律一起被称为人类社会的三大规范。礼仪规范是约定俗成,相沿成习的,其对人们在交际场所的约束性,从某种意义上等同于法律规范。礼仪的规范性是客观存在。,3.级差性 礼仪作为一种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但在具体应用中还要受到时间、环境和不同的客体制约,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同一种礼仪

6、对不同的年龄、不同性别、不同阶层的人有不同的 方式和要求,这就是礼仪的级差性。在不同的场合、时间运用相应的礼仪来展现自己的风采。,4.民族性和地域性 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因其历史与文化的不同,其礼仪的表现形式和思想内涵也各不相同。这种差异性使得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礼仪文化各具特色丰富多彩。同时需要大家注意的是:宗教礼仪的要求与禁忌。,5.时代性与变化性 礼仪规范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不断变化更新。一方面礼仪随着时代、本国、本民族的发展而产生变化;另一方面由于国家间的交流日益频繁,不同国家的政治、文化、经济、思想、观念等因素的渗透作用,也会对一个国家的礼仪文化产生或多或少

7、的影响。同一国家,同一民族的礼仪文化在不同时代的发展过程中,都会被打上时代的烙印。,二、礼仪的原则1.尊敬原则 礼仪源起敬神,后发展演变为尊重他人,由此说明尊敬是礼仪的核心宗旨。,2.遵守原则 礼仪是约定俗成的,人们共同遵守的社会规范。只有共同遵守礼仪规范,社会才更有秩序,社会才更加文明,3.平等原则 礼仪作为一种社会规范,任何人都有平等使用的权力。不能因身份、地位、收入、职业等的不同而礼仪的使用范围不同。,4.宽容原则“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人际交往中,人与人之间可能会因为文化层次、风俗习惯、职业、年龄等原因,产生失礼行为,应严于律已,宽以待人。但对于故意不尊重人的行为,要有理节的回应。(

8、如外交活动中),5.真诚原则 在人际交往中应以礼相待,真诚待人。做到真心实意,言行一致。,6.适度原则 适度原则是要求人们在适用礼仪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针对不同对象注意技巧,把握分寸。,第六节 礼仪的意义、培养途径,一、礼仪修养的意义二、提高礼仪修养的途径,思考练习 1.什么是礼、礼仪、礼节、礼貌?试分析 它们之间的关系?2.试述礼仪的起源与发展。3.礼仪的原则与特征是什么?礼仪的类型和表现形式,第一章 礼仪基本知识,第一节 礼仪的起源与演变第二节 礼仪的概念第三节 礼仪的特征与原则第四节 礼仪的类型和表现形式第五节 礼仪的功能和作用第六节 礼仪修养的意义、培养途径,礼仪与人类的文明相伴而生,

9、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原始社会,就出现了礼仪的萌芽,并经过不断的演变发展,形成了现在的礼仪规范。,第一节、礼仪的起源、发展演变,一、礼仪的起源.对天地神灵、祖宗的敬畏原始社会,人类处在变化莫测的大自然中,无法解释千百万化的自然现象和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认为天地神灵是主宰这一切的力量。所以就进行一些祭祀活动,以表示他们对天地、神灵、祖宗的敬畏,祭祈天地、神灵,保佑风调雨顺,祈祷祖先显灵,拜求降福等等.为祈祷而举行的仪式就成了古代礼仪的萌芽.,因此有了“礼立于敬而源于祭”的说法,2.对家庭成员言行的规范父母要抚养、关爱、教育孩子 成人要赡养、照顾父母 兄弟姐妹之间要关爱在舜尧的时代,就对家庭成员之间

10、的关系做了明确规定: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通过礼仪,对家庭成员的言行举止进行了规范。,3.人们交往沟通的需要 在社会活动中,人类形成了最初级、最原始的礼仪,如在原始的狩猎、耕种、和部落之间的争斗中,人们用眼神、肢体语言等来表示他们的想法,互相配合。用击掌、拍手、拥抱等方式表示收获后喜悦、高兴。这种相互的呼应与模仿逐步形成一种习俗,便成了最初的礼仪。,4.维系等级差别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产与分工越来越细,就出现了领导者和被领导者,就出现了尊卑有序、男女有别等。不断增加新的内容,不断增加新的礼仪。就为等级差别的维系提供更多方便和条件。,二、礼仪的发展演变,(一)我国的礼仪发展在内容上

11、分为两个部分:1.礼俗:是民间形成的礼仪习俗。2.礼制:是国家制定的礼仪制度。它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 吸收民间优良的礼俗,摒弃一些过时的陈腐的礼俗。,(二)我国古代礼仪的发展过程分四个阶段1.礼仪的起源时期:夏朝以前(公元前21世纪前)2.礼仪的形成时期:夏、商、西周三代(公元前21世纪前771年)3.礼仪的变革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1前221年)4.强化时期:秦汉到清末(公元前221公元1911年),礼仪的起源时期,古代礼仪的孕育时期 尧舜时期。古代尧舜时期,已经有了成文的礼仪制度,即“五礼”:吉礼:祭祀之事 凶礼:丧葬之事 宾礼:宾客之事 军礼:军旅之事 嘉礼:冠婚之事,2.礼仪的

12、形成时期,尧舜时期制定的礼仪,经过夏、商、周这三个时代 1000 余年的总结、推广而日趋完善。周朝还在朝廷设置礼官,专门掌管天下礼仪,使礼仪趋于完备。,在这个时期,礼仪被打上了阶级的烙印。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奴隶主开始将原始的宗教礼仪发展为符合奴隶社会政治需要的“礼制”,并将礼仪制度化,形成了典章制度和刑典法律。,如:,商朝:甲骨文中出现了”礼”,有了礼仪典籍,明确开始规范人们的行为。周朝:制定周礼仪礼礼记,开始区分贵贱、尊卑、顺逆、贤愚等人际交往准则 由此可见,礼仪在形成时期,从治理国家、到家庭生活进行了全面规范,开始形成了古代正式的礼仪。,3.礼仪的变革时期,古代礼仪的变革时期 春秋战

13、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礼仪也产生了分化。礼仪制度成为国礼,民众交往的礼俗逐渐成为家礼。管子.牧民中有“大礼”和“小礼”之说,注释为“礼其大者在国家典章制度,其小者在平民日用居处行为之间。”,以孔子、孟子为主的儒家学说:系统地阐述了起源、本质和功能,第一次在理论上全面而深刻地论述了社会等级秩序划分及其意义。道家:崇尚自然无为,主张废除一切礼仪法家:推崇强权政治,主张以法代礼墨家:主张平等、博爱、利他、以义代礼 礼制的形成,对后世治国安邦,施政教化,规范人们的行为,培养人们的人格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4.强化时期,古代礼仪的强化时期 秦汉到清末,纵观封建社会的发展历程,可以说历代统治者都十分重视礼

14、仪,自秦汉以后的历代统治都推崇儒家来治理国家、社会。,秦朝:以儒家学说为主导的封建礼教汉武帝时期:“废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治国方略确定之后,礼仪作为社会道德、行为标准、精神支柱,其重要性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汉武大地)宋朝:“三纲五常”“三从四德”明清:家庭礼制完善,“三纲”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要求为臣、为子、为妻的必须绝对服从于君、父、夫,同时也要求君、父、夫为臣、子、妻作出表率。它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君臣、父子、夫妇之间的一种特殊的道德关系。“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是用以调整、规范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等人伦关系的行为准则。(走西口),“三从”,是指:未嫁从父

15、,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是指:德、容、言、工,就是说做女子的,第一要紧是品德,能正身立本;然后是相貌(指出入要端庄稳重持礼,不要轻浮随便,)、言语(指与人交谈要会随意附义,能理解别人所言,并知道自己该言与不该言的语句)和治家之道(治家之道包括相夫教子、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等生活方面的细节),统治者根据自己的统治需要,在演习周礼的基础上,不断对礼制加以修改、补充、完善。这种“以礼治国”的做法,对于稳定当时的社会秩序起到了重要作用。名言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荀子)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礼记),古代相见礼仪,古代成人礼,(三)中国古代礼仪的内容及特点,中国古代礼仪的内容:1

16、.宗教礼仪2.封建国家的典章制度3.封建伦理道德规范,中国古代礼仪的特点:1.礼仪涉及范围广泛2.政治生活强调尊君3.社会生活强调男权,(四)中国近代礼仪的形成与发展,1840年鸦片战争的爆发,使得以维持封建统治为宗旨的封建礼仪走到了历史的尽头新中国成立以后新型平等的人际关系,社会关系的建立,标志着中国礼仪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五)中国现代礼仪与古代礼仪的差异,中国现代礼仪是对古代礼仪的继承和发展,是吸收了中国古代礼仪的精华,融入了时代精神兼收并蓄了不同的文化而形成的,是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和规范。中国现代和古代礼仪无论是从内容上还是特征上都有很大的不同。,中国古代礼仪的发

17、展,基本上与中国文明的进程同步,它规定秩序,制定仪式,曾是中国礼治的基础,并被视为社会法制的必要补充,对于促进中国社会文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中国现代礼仪是在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符合国际惯例,具有时代特点的社会主义现代礼仪规范。与古代礼仪的繁文缛节相比,现代礼仪的礼节仪式更趋于简单化而易于保持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更多地体现了相互尊重,而不必再恪守等级森严的封建礼教。,人们一般把礼仪的概念分解为 礼、礼貌、礼节、礼仪,第二节 礼仪的概念,一、礼、礼貌、礼节、礼仪的概念,1、礼 礼是规定社会行为的法则、规范、仪式的总称。是人际间乃至国际交往中,相互表示尊重、亲善和友好的

18、行为。,2、礼貌 礼貌是人们在交往过程中相互表示敬意和友好的行为准则和精神风貌,是一个人在待人接物时的外在表现。它通过仪表及言谈举止来表示对交往对象的尊重。,它体现一个时代的风尚和道德规范,体现人们的文化层次、文明程度和道德水准。虽然世界各地在礼貌的形式上有所不同,但其尊敬友爱的本质是一致的。,礼貌的具体要求:热情友好,尊重他人;待人接物落落大方、不卑不亢;办事慎重而不推诿;行为举止有教养;符合职业素质要求等。,3、礼节 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是在交际场合中,相互表示问侯、致意、祝愿、慰问以及给予必要的协助与照料的惯用形式。属于外在的行为规范,是礼貌在语言、行为、仪态等方面的具体体现。是待

19、人接物的具体礼仪要求。,4、礼仪,礼和仪各有不同的内涵“礼”的含义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1、表示敬意的通称。如:敬礼、礼貌。2、为表示敬意或表示隆重而举行的仪式。如:婚礼、葬礼、典礼。3、泛指社会生活中的某种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4、指礼物。如:送礼、礼品。,“仪”的含义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1、指法度、准则。如:“置此为法,立此为仪”(墨子 天志)。2、指典范、表率。3、指容貌、风度。如:仪表、仪态。4、指礼物。如:贺仪、谢仪。,礼仪是人们在各种社会的具体交往中,为了相互尊重,在仪表、仪态、仪式、仪容、言谈举止等方面约定俗成的、共同认可的规范和程序。从广义的角度看,它泛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的行为规范

20、和交际艺术。狭义,通常是指在较大或隆重的正式场合,为表示敬意、尊重、重视等所举行的合乎社交规范和道德规范的仪式。,由此可以看出礼仪是行礼的过程和仪式,是人们在日常交往中所认同和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和规范。人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行为规范,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域有着各自不同的行为规范,所以礼仪在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表现方式。,二、礼、礼貌、礼节、礼仪之间的关系,礼、礼貌、礼节、礼仪都属于礼的范畴,礼貌是表示尊重的言行规范,礼节是表示尊重的惯用形式和具体要求,礼仪是由一系列具体表示礼貌的礼节所构成的完整过程。“礼貌”、“礼节”、“礼仪”三者尽管名称不同,但都是人们在相互交往

21、中表示尊敬、友好的行为,其本质都是尊重人、关心人。三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礼貌是礼仪的基础,礼节是礼仪的基本组成部分。礼是仪的本质,而仪则是礼的外在表现。礼仪在层次上要高于礼貌礼节,其内涵更深、更广,它是由一系列具体的礼貌礼节所构成;礼节只是一种具体的做法,而礼仪则是一个表示礼貌的系统、完整的过程。,第三节 礼仪的特征与原则,一、礼仪的特征二、礼仪的原则,一、礼仪的特征,礼仪文化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特征。主要表现在规范性、继承性、民族性、时代性、变化性等五个方面。,1.规范性 礼仪、道德、法律一起被称为人类社会的三大规范。礼仪规范是约定俗成,相沿成习的,其对人们在交际场所的约束性

22、,从某种意义上等同于法律规范。人们自觉不自觉地在遵守礼仪规范,人们也都在用礼仪规范来衡量和判断他人。所以礼仪的规范性是客观存在。,2.继承性 礼仪的形成和完善,是历史发展的产物,任何国家的现代礼仪都是本国古代礼仪的继承和发展。礼仪经历不同的发展阶段,经过不同时期的“过滤”,逐渐形成相对固定的内容,而且一旦形成,通常会世代相传,经久不衰。礼仪的继承性是批判的继承,任何礼仪的形成与发展都是不是食古不化,全盘沿用,而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继承发展。,3.民族性 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因其历史与文化的不同,其礼仪的表现形式和思想内涵也各不相同。这种民族差异性使得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礼仪文化各具特色丰富多

23、彩。如:东方文化的含蓄、深沉;西方文化的坦率、开放;东方人见面习惯拱手、鞠躬;西方人见面习惯接吻和拥抱。,4.时代性 礼仪具有时代性,同一国家,同一民族的礼仪文化在不同时代的发展过程中,都会被打上时代的烙印。如中国古代礼仪的“礼不下庶人”,而现代礼仪讲究礼仪面前人人平等。,5.变化性 礼仪规范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变化更新。一方面礼仪随着时代、本国、本民族的发展而产生变化;另一方面由于国家间的交流日益频繁,不同国家的政治、文化、经济、思想、观念等因素的渗透作用,也会对一个国家的礼仪文化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现在,我们国家的礼仪规范已融合了国际交往礼仪的内容,变得日益现代化了。,二、

24、礼仪的原则,在学习和运用礼仪的过程中,应掌握一些具有普遍性、共同性、指导性的礼仪规律,这些礼仪规律也称之为礼仪的原则。礼仪的原则归纳起来有如下六个方面:尊敬的原则、遵守的原则、平等的原则、宽容的原则、真诚的原则、适度的原则。,1.尊敬原则 礼仪源起敬神,后发展演变为尊重他人,由此说明尊敬是礼仪的核心宗旨。在人际交往中尊敬他人是自身良好品质和素养的体现,也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不尊敬他人则是失礼的表现,同时也会失去他人的尊重。掌握了尊敬原则,就等于掌握了礼仪的灵魂。,2.遵守原则 礼仪是约定俗成的,人们共同遵守的社会规范。这种社会规范是为维护社会稳定而形成和存在的,它实际上反映了人们的共同利

25、益和要求。社会成员都应自觉自愿地遵守执行,用礼仪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只有共同遵守礼仪规范,社会才更有秩序,社会才更加文明,3.平等原则 礼仪作为一种社会规范,任何人都有平等使用的权力。不能因身份、地位、收入、职业等的不同而礼仪的使用范围不同。在交际场合,任何人都应一视同仁平等地对待对方,都应按礼仪要求尊重对方,不能厚此薄彼,区别对待。,4.宽容原则“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在人际交往中,人与人之间可能会因为文化层次、风俗习惯、职业、年龄等原因,一方会产生失礼行为,冒犯了另一方。出现这种情况时,失礼的一方应主动道歉,另一方也应以宽容的态度原谅对方,避免出现心存怨恨,过后报复的现象,宽容原则要求人们

26、在交际活动中应严于律已,宽以待人。,5.真诚原则 在人际交往中应以礼相待,真诚待人。做到真心实意,言行一致。避免表里不一,只行礼仪之事,而无真诚之心。真诚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是一个人外在行为与内在道德的有机统一。待人真诚的人会很快得到别人的信任,而表里不一、口是心非的人,既便一时不会被识破,但终究还是会失去人们的信任。,6.适度原则 适度原则是要求人们在适用礼仪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针对不同对象注意技巧,把握分寸。如与人交往时,既要彬彬有礼,又不能低三下四;既要热情大方,又不能轻浮奉承;既要自尊又不能自负;既要坦诚又不能粗鲁;既要谦虚又不能拘谨;既要老练持重,又不能圆滑世故。,按主体应酬的

27、工作对象分内务礼仪、公务礼仪、商务礼仪、个人社交礼仪。内务礼仪:在家庭、亲朋好友间应酬交往时应遵循的礼仪规范。公务礼仪:在公务活动中。应遵循的礼仪规范。包括公务行文、迎来送往、会谈、宴请等的礼仪。商务礼仪:在商务部门工作应酬中应遵循的礼仪规范,如商务接待、谈判、庆典等。个人社交礼仪:个人参加社交活动应遵循的礼仪。包括握手、介绍、交谈、馈赠等。,二、礼仪的表现形式,语言类身体语言类饰物语言类酒宴类,饰物语言类通过服饰、物品等语言符号表达一定的思想和情感意义的礼仪行为。一种是由服装、饰物、化妆美容等代表的礼仪;一种是通过各种物品代表的礼仪。饰物类语言有其特殊的意义。首先,服饰和物品昭示者社会风尚;

28、其次是一种感情的象征;再次是一种美的演绎。,酒宴类通过设宴吃饭表示对客人的尊重和欢迎的一种礼节。古今中外,以酒宴款待亲朋好友已成惯例。一是可以表达对朋友的深情厚意,可以通过宴席上的种种礼仪表示对客人的尊敬礼貌,以求此后发展友好关系。,第五节 礼仪的功能和作用,礼仪普遍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与工作中,沟通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促进文明社会的形成与发展,礼仪的功能和作用也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重视。,一、礼仪的功能,1.沟通功能 人除了睡眠以外,大部分时间都在与人们进行沟通,沟通的方式多种多样,如语言、文字、图像、声音等等。礼仪也同样具有沟通的功能,通过礼仪,人与人之间获得了友好与尊敬

29、,人与人的感情得到了进一步的沟通,彼此建立起的好感和信任,促成了交际的成功和范围的扩大。,2.协调功能 人们在交往中,会产生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同时由于每个人的文化程度,成长环境以及性别、性格、职业、年龄等方面的差异,导致人们在交往中往往有不同的角色取向。人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在行为方式上往往带有不同程度的“排他倾向”,这样势必会产生矛盾和冲突。而礼仪规范都提醒人们要尊敬他人,在交往中体现真诚与平等,在礼仪的作用下,人与人的关系会得到缓冲。礼仪在人们交往中起着十分重要的“润滑剂”的作用。,3.教育功能 礼仪作为一种社会规范,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教育人们按照礼仪要求去做,同时通过社会舆论会纠正人们不良的行为习惯和失礼行为。人们对礼仪的孜孜以求,会使社会形成良好的文明风气,良好的文明风气进而会倡导人们尊礼行礼。同时社会上的礼仪之士也在客观上起着榜样的作用,无形中会也使礼仪之花盛开。,第六节 礼仪的意义、培养途径,一、礼仪修养的意义二、提高礼仪修养的途径,一、礼仪修养的意义,1.公民应有的行为规范2.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3.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4.是社交活动的需要5.有利于增进国际交往,二、提高礼仪修养的途径,1加强道德修养2提高文化素质3自觉学习礼仪知识,接受礼仪教育4积极参加礼仪实践5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