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预习案导学案教案练习案[1].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172959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51.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预习案导学案教案练习案[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预习案导学案教案练习案[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预习案导学案教案练习案[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预习案导学案教案练习案[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预习案导学案教案练习案[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预习案导学案教案练习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预习案导学案教案练习案[1].docx(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预习案导学案教案练习案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预习案 1给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注音。 确凿 菜畦 宿儒 倜傥 收敛 脑髓 桑葚 斑蟊 攒在一起 秕谷 盔甲 倘若 觅食 脸颊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云 xio yng zhngn 凉 书sh yun b 人声 dng沸锡b 油lng 人迹hn至 蝉tu( ) 和i( ) 3解释下列词语 。 长吟: 机 关: 鉴赏: 宿 儒: 同窗: 人迹罕至: 人声鼎沸: 4填空。 本文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_,选自_,原名 作者鲁迅,原名_,字是我国现代伟大的_、_、_,其小说集: , , 散文集: ;散文诗集: ;杂文集: , 等。 从百草

2、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 : 1、初读课文,疏通文意。 2、掌握生词及文学常识。 3、学习本文写景善于抓住景物特征,层次井然,融情入景的写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4品味作者简练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特色,增强语感。 一、 总体把握课文: (自读完成,集体交流,订正) 1、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各是哪里?哪一段是中间的过渡段? 2、给百草园这一部分加一个小标题 3、为什么百草园是我的乐园,到底有什么乐趣? 用自己的话来总结。 二、内容分析 : 细读百草园部分,回答问题: 1、第1自然段的作用是什么?说百草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这两句话有没有矛盾呢? 2、第2自

3、然段 作者描写了百草园这么多景物,用了一个怎样的句式把它们连缀起来的? 不必说”之后写了哪些景物,各有何特点,它们的共性是什么? “也不必说”之后写了哪些景物,各有什么行为,它们的共性是什么? 短短的泥墙根一带有哪些趣味?作者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用了哪些动词、形容词,把“百草园”的各种景象描写得形象生动、历历在目? 这些景物描写为什么会有无限趣味,同时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用 “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造句 3、写了百草园的景物后,第三段又写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插入这段“ 故事有什么作用? 4、第7段 这段写的是什么? 对于冬天的百草园作者写了什么趣事? 最有趣的是什么事? 文章是怎样描写捕

4、鸟的,准确地运用了哪些动词?为什么要写捕鸟? 1、听写: 2、解释下列词语: 确凿 : 轻捷 : 人迹罕至 : 人声鼎沸: 3、填空 鲁迅原名 字 ,浙江绍兴人,伟大的 、 、 ,其小说集: 、 、 ;散文集: ;散文诗集: ,我们学过其中的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 ,原名 。 1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 1、学习叙事写人的方法。 2、理解三味书屋内容和写法。 3,理解探讨本文主题。 10问:你认为在三味书屋的生活有那些地方写得有趣味? 11问:从作者的记叙和描写中,你觉得作者对三味书屋的生活是什么样的感情? 12.归纳本文的中心思想。 细读“三味书屋”部分,回答问题: 1、作者如何从描

5、写“百草园”过渡到“三味书屋”? 2、“我”到底知不知道被送到私塾去的原因呢?你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 3、问:“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这句话运用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心理? 4、问:这一段在全文结构中起什么作用? 5、问:第二部分一开始作者对先生是怎样评价的? 6问:怎么理解先生不回答“怪哉”这虫的问题? 7问:“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说明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8、问:私塾先生给大家印象最深的表现是什么? 9、问:为使人物形象生动有趣,鲁迅描写了教书先生哪些方面? 1、原文中怎样描写三味书屋的环境? 2、对先生外貌是怎样描

6、写的?他的品格怎样? 3、先生有哪些特点?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练习案 : 一给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注音。 确凿 菜畦宿儒 倜傥收敛 脑髓桑葚 斑蟊攒在一起 秕谷 盔甲倘若觅食 二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云 xio yng zhngn 凉 书shyun b 0.人声 dng沸 锡b 油lng 人迹hn至蝉tu( )和i( ) 三解释下列词语 。 长吟: 机关: 鉴赏: 宿儒: 同窗: 人迹罕至: 人声鼎沸: 四填空。 2 本文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_,选自_。作者鲁迅,原名_,是我国现代伟大的_、_、_。 五、选词填空 1、他很高兴,但竞给那走来夜谈的老和尚识破了 。 2、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

7、人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 ,这里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 3、叫我名字的 声音自然是常有的,然而都不是美女蛇。 4、其中似乎 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六、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 的黄蜂伏在菜花上, 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宵里去了。单是周围的 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 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 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

8、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1、依次应在空白处填的词是 、 、 。 2、文中的静态景物有 、 、 、 、 、 、 、 。 文中的动物有: 、 、 、 、 、 、 。 3、a描写形状的词语有 b描写颜色的词语有 c描写性质的词语有 d描写声音的词语有 e有情节描写的动、植物有 4、属于略写的是 属于详写的是 5、这段文字所用的修辞方法有A B C 6、这段段意正确表述的是 ,这段文字表现了百草园确实是我的乐园,也表现了儿童天真、好奇的心理。 A百草

9、园自然景物丰富多彩 B百草园的生活五光十色 C百草园的动植物五彩缤纷 D百草园中有趣的植物,动物 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 一块雪, 地面,用一枝短棒 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 些秕谷,棒上 一条长绳,人远远地 着, 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 ,便罩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1、选择适当的动词填在横线上 a扫开;b打扫;c暴露;d露出;e支;f架;g拉;h牵;j撒;k投

10、;i系;m捆 2、用原文回答: 捕鸟的条件 捕鸟的结果 3、捕鸟的过程用了一系列动词,它的作用是什么? 4、“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是与什么相比较说的? 5、冬天百草园的乐趣是什么? 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做百草园。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1、这段文字作为文章的开头,介绍了百草园的 ,百草园的 ,百草园的 ,最重要一点概括出百草园是 。 2、解词: 似乎: 确凿: 两个词用在一句话中是否矛盾?为什么? 答: 七、课文中哪一段是过渡段?是从怎样的心理角度去写的?表现他当时怎样的心情? 答

11、: 八、阅读文章第二部分;三味书屋中的生活,回答问题。 1、原文中怎样描写三味书屋的环境? 答: 2、对先生外貌是怎样描写的?他的品格怎样? 答: 3、先生有哪些特点? 答: 3 : 六、 1、B 、C、E、G、J 2、 静态景物: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葚、泥墙根、何首乌藤、木莲藤、覆盆子。 动物有:鸣蝉 黄蜂 叫天子 油蛉 蟋蟀 蜈蚣 斑蝥 3、a高大、肥胖、短短、断砖、莲房一般、拥肿、小球、像人形的 b碧绿 紫红 黄 c光滑 轻捷 d长吟 低唱 弹琴 拍的一声 e斑蝥 何首乌根 4、略写的有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葚、呜蝉、黄蜂、叫天子、油蛉、蟋蟀、蜈蚣 详写的:斑蝥 何首乌 木莲 覆盆

12、子 5、排比 拟人 比喻 6、D 1、a d e j l h g 2、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 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 3、具体生动地表现了捕鸟的过程也表现了儿童在捕鸟时的乐趣。 4、是和夏季百草园相比较 冬天百草园的乐趣是下雪后捕鸟。 1、方位 名称 变迁 乐园 2、似乎:好像、仿佛 确凿:确实 二个词不矛盾,“确凿”说的是真实情况,“似乎”是从成人角度回忆,所以说似乎 七、第9段是过渡段,是从儿童的心理去猜测为什么去三味书屋的,表现他对百草园快乐生活的依依不舍的心情。 八、1、中间挂着一块匾道:三味书屋;匾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 2、他

13、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 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3、不愿意回答学生提出的与课文无关的问题,对学生由“严厉”到“好起来,有戒尺,但不常用,有罚跪规则,也不常用,喜爱大声朗读。 教学案 4 课 题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序号 1 授课时间 主备人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疏通文意 。 2、掌握生词及文学常识。 及 3、学习本文写景善于抓住景物特征,层次井然,融情入景的写 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重点难点 4品味作者简练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特色,增强语感。 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教学策略 动意识和探索精神,注重质疑

14、问难与互相切磋,注重学生的内心感受与自我体验。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 百草园乐园 板书设计 描写景象:需仔细观察,抓住特点,巧用动词、形容词。 交待事情:需有条理、准确地运用动词 教后反思 教 学 过 程 与 设 计 备注 自学探究 1、熟读课文,划出疑难。 2、掌握生词音形义。 3、回顾鲁迅及作品。 自学交流 1、小组合作检查生词,教师重点强调易错字、多音字及成语义 菜畦 长吟 倘若 攒成 脑髓 觅食 脸颊 喉咙 潜龙 拗 过去 人迹罕至 人声鼎沸 2、回顾鲁迅及作品 学生已学过鲁迅的作品风筝,可以用自主发言的方法回顾已 学过的有关鲁迅的知识。.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

15、文学家、思想家、 革命家,其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 朝 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南腔北调集且 介亭杂文等。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朝花夕拾。这组散文是在鲁迅生活中辗转流徙,心情最苦闷的时候, 为了“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借旧时的美好事物,来排遣目前的苦闷。寻一点“闲静”,寄一些安慰而写的,可以说朝花夕拾是作者少年时代的一曲恋歌。 问题研讨 一、导入课文: 有一首歌中唱到:“小小少年,没有烦恼,随着岁月,他的烦恼增加了”这便是成长,有喜也有忧,有憧憬也有一丝丝担心。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将邀请一些大作家为我们讲述成长的故事,今天走进我们课堂的是文学大师鲁迅,他带来的故事叫

16、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 百草园,绍兴城内鲁迅家房屋后面的园子。三味书屋,在鲁迅家附近,鲁迅小时候(12岁到17岁)在这里读书。 二、朗读课文:组内合作朗读、小组朗读比赛等形式,教师廵堂释疑。 三、把握课文结构 1、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这个题目我们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讨论并归纳:文题出现两处地名“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这些都是作者童年生活、学习的场所。作者用“从到”的词语把它们联系在一起,从此,可以发现,课文大致分为两个部5 分,反映了作者由童年的游戏、玩耍到长大读书的成长过程。 2提问: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各是哪里?哪一段是中间的过渡段? 讨论并归纳: (1)百草园:从

17、开头到“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 (2)三味书屋:从“出门向东”到完。 (3)过渡段:第9自然段“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 四、研习第一部分 1、回忆描述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地的童年生活,文章以此分为两部分。大家觉得哪部分最有趣、最爱读?那我们就重点学习“百草园”部分。 能否给这一部分加一个小标题?板书:乐园 、分组讨论:为什么百草园是我的乐园,到底有什么乐趣? 用自己的话来总结。 在百草园中有有趣的植物、有趣的动物组成了有趣的活动,可以干有趣的事情,听有趣的故事,所以百草园是我的乐园。 所有乐趣之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为什么作者要把他们写得如此详细,又为什么能写得如此详细? 因为

18、这些给作者印象最深,感情最深,当作者充满感情回忆起童年时,这一切便都栩栩如生 2第1自然段的作用是什么?说百草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这两句话有没有矛盾呢? 讨论并归纳:第一段是总说百草园是我的乐园,第一段最后一句“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画龙点睛,成为第一部分的“文眼”。说百草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没有矛盾。前一句话是用大人的眼光来看的。“确凿只有”,断定其中不会有什么动人之处;“似乎”,又对这断定有踌躇,这是表示是否记得清楚还不敢说。后一句是从小孩子的眼光来看的,作者回忆童年在百草园玩耍,一切都那么新奇有趣,确是儿童的乐园。所以不矛盾。 3、第

19、2自然段作者描写了百草园这么多景物,用了一个怎样的句式把它们连缀起来的? 明确:“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 “不必说”之后写了哪些景物,各有何特点,它们的共性是什么? 明确:菜畦、石井兰、皂荚树、桑葚;碧绿、光滑、高大、紫红;它们的共性都是静物。 “也不必说”之后写了哪些景物,各有什么行为,它们的共性是什么? 明确:鸣蝉、黄蜂、叫天子;长吟、伏在菜花上、直冲向云霄里去;写的都是动物。 请同学齐读此段后面的内容,再请一位同学凭记忆说一说:短短的泥墙根一带有哪些趣味? 作者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用了哪些动词、形容词,把“百草园”的各种景象描写得形象生动、历历在目? 教师强调:描写景象,需仔细观察,抓

20、住特点,巧用动词、形容词。 这些景物描写为什么会有无限趣味,同时表达了作者怎样的 情感? 明确:可以满足孩子的好奇心;不只是对自然的观察,而是自己动手去捉、去按、去拔、去尝觉得更加好玩;增长了许多知识表达了作者对百草园的喜爱、留恋之情。 小结这一段的写景方法: “不必说也不必说”前半句从低处写到高处,写植物的静态,是春景,给人清新辽阔的感觉;后半句从高处写到低处,写动物的动态,是夏景,使人感到寂静的百草园充满了生机;“单是”以后,从动物写到植物,动物又分有声和无声来写,是秋景,对形状、声音、滋味各方面作恰当的点染,使人感到百草园确实趣味无穷。也可以看出,作者写百草园的概貌是很有次序的,且能抓住

21、景物各自的特征,写得形、声、色、味俱全,春、夏、秋景皆备。 重点运用 “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 这种句式的容量很大,不但在“不必说”之中,做到了简略地概说,而且突出了“单是”以后的重点,让人感到仅仅“单是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已趣味无穷,可想而知“百草园”的佳趣一定比比皆是,数不胜数,更勾起了读者无限美好的向往。 要求学生运用“不必说”句式及恰当的动词、形容词,进行口头作文。 学生齐读课文第二段,体会写景的妙处 4、写了百草园的景物后,又写的是什么?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美女蛇的故事。 请同学默读并记住故事的情节,再请一位同学绘声绘色地给大家讲故事。注意观察这位同学体态是否大方,口齿是否清晰,语

22、句是否连贯,表情是否得当,有无感染力等。 写百草园插入这段“美女蛇”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说明:这个故事主要给百草园增添了神秘色彩,说明百草园是 充满情趣的儿童乐园,也紧扣中心“趣”。 5.下面一段写的是什么? 写的是冬天的百草园。 对于冬天的百草园作者写了什么趣事? 最有趣的是什么事? 拍雪人、塑雪罗汉、捕鸟 。 捕鸟 。 文章是怎样描写捕鸟的,准确地运用了哪些动词?为什么要写捕鸟? 齐读捕鸟部分的内容,边读边想象捕鸟的动作,画出关键的动词。 说一说:不看课本,复述捕鸟动作。同桌互相听述,更正。 讨论并验教训。运用的动词有“扫开”、“露出”、“支起”、“撒”、“系”、“牵”、“看”、“拉”、“

23、罩”。写捕鸟也是写百草园给爱玩的儿童带来的无穷乐趣。 重点运用:每人想一种游戏,描写连续动作,至少用五个表动作的词。 教师强调:交待事情,需有条理、准确地运用动词。 五小结:百草园那时之所以是“我”的乐园,因为有美好的景色,还有无限趣味的动植物,长妈妈讲的故事那么神奇,闰土的父亲教“我”捕鸟是那么好玩。百草园的生活是自由自在的,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 那么,“我”离开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去读书又是一种怎样的生活呢?我们下节课再来探讨。 达标检测 1、听写 确凿 菜畦 桑葚 轻捷 蟋蟀 臃肿 脑髓 博学 蝉蜕 云霄 攒成 秕谷 和蔼 倜傥 拗过去 脊梁 收敛 2、解释 确凿

24、轻捷 方正 消释 相宜 人迹罕至 人声鼎沸 3、填空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其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 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 ,我们学过其中的风筝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 反馈纠正同桌互批,纠正错误并积累错题 总结归纳学生自主发言,总结本节课心得收获 教学案 课后作业完成导学案及配套练习相关题目 课 题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及 重点难点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主备人 序号 课型 2 新授 1、学习叙事写人的方法。 。 2、理解三味书屋内容和写法。 3,理解探讨本文主题。 教学策略 本部分引用内容有难度,采用小组讨论方

25、法,教师稍微点播,引导学生理解。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 板书设计 三味书屋 私塾先生 刻画人物:需注意神态、动作、语言的描写 教后反思 8 教 学 过 程 与 设 计 备注 自学探究 查找资料,理解第二部分引文意思 自学交流 组内合作交流,师生共同明确 鲁迅引文浅析 引用典章文句的现象在初中语文教材鲁迅作品中出现多次,有必要作这方面的专门研究。鲁迅先生早年曾受教于绍兴城里一个以严厉著称 的私塾三味书屋 ,在那里,他在先生的严厉要求下熟读了“四书”、“五经”等古代经籍,积累了深厚的文学功底,形成了很强的驾驭文字 的功力,因而在他的作品中往往能信手拈来,恰到好处地援引一些古诗文章句,而理解这些古

26、诗文章句的内涵和思想折光对学生理解先生 作品主题和情感,对我们语文教师了解先生作品折射出的教育思想无疑是大有裨益的。下面,笔者就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引文作出简要的诠解: 一、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有念“上九潜龙勿用”的 ,有念“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的 、“仁远乎哉我欲仁则斯仁至矣”出自论语述而,应读作:“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意思是:“仁这东西很遥远吗?我内心想到仁,仁就自然来到了”。 、“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出自幼学琼林身体,应读作“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意思是:“笑人家牙齿缺了,就说就像一个

27、狗洞大开着。” 、“上九潜龙勿用”出自易经韩卦,由“初九潜龙勿用”和“上九亢龙有悔”二句爻辞杂糅而成。“初九潜龙勿用”意思是“君子应韬光隐晦以待时机”;“上龙亢龙有悔”意思是“人应以亢满为戒,注意物极必反的道理。” 、“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摘自中国古代典藉文献中最艰涩难懂的尚书中的禹贡篇,原文不在一起,而是由“厥土惟涂泥”;“厥赋下上错”;“厥贡厥包橘、柚,锡贡”和“厥名包匦、青茅”诸句拼合而成。意思是“天下土地(共分九等),下上为下等里最上的一级,好坏交错;那进贡的物品里有茅草、橘柚等物品。”我们可以如下断句:“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 上述四句,都是旧时书塾读物中一些极

28、艰深难懂的文句,且无句读。蒙童们读这些句子时根本不知所云,常常读错背错,而且错得离谱可笑就情所难免了。鲁迅先生这样写,这样对“死读书”的效果进行生动的再现不仅反映了旧私塾学习内容的枯燥乏味学习的内容,脱离了学生的 9 教 学 过 程 与 设 计 实际生活,超过了学生的能力范围,而且把批判的锋芒指向了封建教备注 育制度,目的在于评击旧教育制度对青少年思想的束缚、误导和毒害, 评击旧教学模式和手段的呆板和无聊。同时,对我们有些在教学中手 段匮乏、方法不多的教师,依然有着极强的警示作用。 二、先生自己也念书。后来,我们的声音低下去了,静下去了,只有他 还大声朗读着:“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坐皆惊呢;金

29、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坐皆惊呢 ”;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出自清人刘翰的李克用置酒三垂岗赋引文中的声浪号 表声音起伏,持续不断“噫”、“嗬”指念书时加在句尾用来加强感情的声音,意思是:拿着铁如意,指挥比划,潇洒自如。用金杯喝酒,痛 快淋漓,喝得很多而未醉。不过引用句子和原文略有出入:“铁如意”原作“玉如意”;“颠倒”原作“倾倒”。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寿镜吾先 生自甘淡泊的情感。他如醉如痴的情态是那么投入,以致读错了字词也浑然不觉 不以为意;从内容上看,诵读而入醉的不是什么所谓情致高雅的正宗诗文,倒是那种充满狂放情致的近代诗赋。从这里,我们可以深刻地感受

30、到寿镜吾先生潜心从事蒙学教育,远离官场仕途,自甘淡泊的正直的知识分子的清白品格。同时,对照课文,寿先生“不常用戒尺”,“不常有罚跪的规则”,连孔子的牌位也没有,也从侧面反映了他的宽厚和蔼和开明,反映了他在某种程度上表现出的对“正统”的封建教育的怠慢和疏离。也折射着作者鲁迅先生对封建教育制度的认识、批判和情感。 问题研讨 一、 导入 “童年是夜空中偶然闪烁的星星,虽不十分耀眼,却透漏着永恒的生命力。”“童年是半空里的风筝,整天飞行在嬉笑中。、”所以当鲁迅一天天的长大,他不得不同他的乐园告别上学去了。我们可以想见一个小孩子被押解着,心不甘情不愿的去上学的情形。他能适应得了学校生活吗? 二、 略学“三味书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