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至塞上》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173337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38.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使至塞上》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使至塞上》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使至塞上》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使至塞上》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使至塞上》教学设计.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使至塞上教学设计使至塞上教学设计 作者:朝阳县羊山实验中学 李树锐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王维的文学常识,理解诗句的含意,背诵全诗。 2、品味诗中准确、精练、优美的语言。 3、体会诗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境。 教学重点:目标1. 教学难点:目标2. 教学方法:朗读、研讨。 课型:新授课。 课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释题导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王维的诗使至塞上。“使”,出使。“至”,到。“塞上”,边塞。题目交代了诗人去了哪里,暗示了本诗的内容为诗人在出使边塞的旅程中所见的塞外景色。 二、整体感知: 1、作者:王维,一作唐代杰出画家、诗人。字摩诘,原籍太原祁人。后迁居蒲州,遂为河

2、东人。工诗善书,尤以画名,开元进士,官至尚书右丞,故人称“王右丞”。其作品魄力雄大,一变古来的钩斫画法,创渲谈的破墨法。宋苏东坡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2、背景资料:使至塞上这首诗是王维作为监察御史出使边塞时所作。开元二十五年,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战胜吐蕃,唐玄守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安抚、察访军情。这实际上是将王维挤出朝廷。这首诗就作于赴河西节度使幕府途中。诗人离开京城,前往边塞的时候,心情是激愤而又抑郁的。使至塞上,意思是奉命出使到边塞。 3、教师范读,学生自由朗读。 三、细读品味: 1、“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首联交代出使的目的和经过。 2、“征蓬

3、出汉塞,归雁入胡天。”颔联描写边塞的情势。诗人以“蓬”“雁”自比,表现行程的艰苦遥远,也暗示其内心的不平。 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颈联写落日时分边关所见。“大”写边疆沙漠浩瀚无边;“孤”写其景物的单调;“落日”又加上“圆”字,给人亲切温暖 而又苍茫的感觉。一“直”一“长”一“圆”,气势磅礴,沉寂壮美,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4、“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尾联照应诗题和开头。点明边塞将士紧张的战斗生活,流露出对都护的赞叹。 四、合作探究: 怎样理解“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一千古名句? 明确:这两句诗被王国维称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诗人以传神的笔调描绘了诗人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奇特壮丽

4、的风光。大漠向无边的远方延展,视角广,景深长,给人以开阔、广袤、深邃的感觉;但这仅是平面的构图,接以“孤烟直”三个字,便有了立体感。“孤”显出人烟的稀少。“直”表现出诗人对边塞景物的惊异。“长河”的形象横亘在画面中,把画面分割为两段,又增添了构图的活泼感。而“落日圆”则为被分割的画面涂上了统一的色调,显示出浑然一体的气势。这里,圆与方、动与静、横与竖、大与小、高与低、远与近、轻与重、明与暗、升与沉、景与情等多样、对立的因素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既不杂乱又不单调,既丰富又单纯,既活泼又有秩序,形成一种和谐美。 五、教师小结: 使至塞上的一、二和七、八句叙事,三、四、五、六句写景。无论叙事还是写景,都准确而含蓄地反映了诗人当时激愤而抑郁的心情。单车问边,连个随从也没有。行程遥远,要过居延属国,到西北边陲。虽行至萧关,却依然还有漫长的路要走。征蓬出塞,大雁难归,大漠孤烟,长河落日,既是写诗人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也是写诗人那种苍凉孤寂的情感。 使至塞上这首诗叙述了作者出使塞上的艰难历程,通过描绘塞外奇特、优美的自然风光,表达了作者抑郁孤寂之情。 六、布置作业: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七、板书设计: 使至塞上 首联:出使经过;颔联:边塞形势; 颈联:落日所见;尾联:到达边塞。 奇特壮美的风光,抑郁孤寂的内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