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基础知识》学习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保险基础知识》学习报告.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保险基础知识学习报告 保险基础知识学习报告 风险大致有两种定义:一种定义强调了风险表现为不确定性;而另一种定义则强调风险表现为损失的不确定性。若风险表现为不确定性,说明风险只能表现出损失,没有从风险中获利的可能性,属于狭义风险。而风险表现为损失的不确定性,说明风险产生的结果可能带来损失、获利或是无损失也无获利,属于广义风险,金融风险属于此类。风险和收益成正比,所以一般积极性进取的偏向于高风险是为了获得更高的利润,而稳健型的投资者则着重于安全性的考虑。 风险因素是指促使某一特定损失发生或增加其发生的可能性或扩大其损失程度的原因或条件。风险因素是风险事故发生的潜在原因,是造成损失的简介原因。例如:
2、对于建筑物而言,风险因素是指其所使用的建筑材料的重量、建筑结构的稳定性等;对于人而言,风险因素则是指健康状况和年龄等。 根据风险因素的性质不同,通常可将其分为实质风险因素、道德风险因素和心理风险因素三种类型。 实质风险因素 实质风险因素是指某一标的本身所具有的足以引起损失发生或增加损失机会或加重损失程度的因素。如一个人的身体健康状况,某一建筑物所处的地理位置、所使用的建筑材料的性质,某一类汽车的刹车系统的可靠性,地壳的异常变化,恶劣的气候,疾病传染都属于实质风险因素。人类对于这类风险因素,有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以控制,有些在一定时期内无能为力。 道德风险因素 道德风险因素是指与人的品德修养有关
3、的因素,即由于人们不诚实、不正直或有不轨企图,故意促使风险事故发生,以致引起财产损失和人身伤亡的因素,如欺诈、纵火等都属于道德风险因素。在保险业务中,保险人对因投保人或被保险人的道德风险因素所引起的损失,不承担赔偿或给付责任。 心理风险因素 心理风险因素是与人的心理状态有关的因素,即由于人们的疏忽或过失以及主观上不注意、不关心、心存侥幸,以致增加风险事故发生的机会和加大损失的严重性的因素。例如,企业或个人投保财产保险后放松对财物的保护,物品乱堆乱放,吸烟时随意抛弃烟蒂,都属于心理风险因素。 从经济角度来看,保险是分摊意外事故损失的一种财务安排。通过保险,少数不幸的被保险人的损失由包括受损者在内
4、的所有被保险人分摊,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财务安排。从法律角度来看,保险是一种合同行为,是一方同意补偿另一方损失的一种合同安排,提供损失赔偿的一方是保险人,接受损失赔偿的另一方是被保险人。投保人通过承担支付保险费的义务,换取保险人为其提供保险经济保障的权利,这正体现了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主体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保险,是指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商业保险行为。 保险是一种经济保障活动。保险经济保障活动是整个国民经济活动的一个有机
5、组成部分,其保障的对象财产和人身都直接或间接属于社会再生产中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两大经济要素;其实现保障的手段,最终都必须采取支付货币的形式进行补偿或给付;其保障的根本目的,无论从宏观的角度还是微观的角度,都是为了发展经济。经济性是保险的特征。保险是一种经济保障活动。保险经济保障活动是整个国民经济活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其保障的对象财产和人身都直接或间接属于社会再生产中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两大经济要素;其实现保障的手段,最终都必须采取支付货币的形式进行补偿或给付;其保障的根本目的,无论从宏观的角度还是微观的角度,都是为了发展经济。保险体现了一种等价交换关系的经济关系,也就是商品经济关系。这种商品经
6、济关系直接表现为个别保险人与个别投保人之间的交换关系,间接表现为在一定时期内全部保险人与全部投保人之间的交换关系。具体表现为保险人通过提供保险保障,保障社会生产的正常进行和人们生活的安定。实际上,保险体现了一种等价交换关系的经济关系,也就是商品经济关系。这种商品经济关系直接表现为个别保险人与个别投保人之间的交换关系,间接表现为在一定时期内全部保险人与全部投保人之间的交换关系。具体表现为保险人通过提供保险保障,保障社会生产的正常进行和人们生活的安定。 保险具有“一人为众,众为一人”的互助特性。保险在一定条件下,分担了个别单位和个人所不能承担的风险,从而形成了一种经济互助关系。这种经济互助关系通过
7、保险人用多数投保人缴纳的保险费建立的保险基金对少数遭受损失的被保险人提供补偿或给付而得以体现。实际上,保险具有“一人为众,众为一人”的互助特性。保险在一定条件下,分担了个别单位和个人所不能承担的风险,从而形成了一种经济互助关系。这种经济互助关系通过保险人用多数投保人缴纳的保险费建立的保险基金对少数遭受损失的被保险人提供补偿或给付而得以体现。 保险的法律特征如下: 与其它合同共有的特征: 其一,合同的当事人必须具有民事行为能力。精神病人、未成年人之间达成的协议通常不能算作具有约束力的合同。 其二,保险合同是当事人双方表示一致的行为,而不是单方的法律行为:任何一方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另一方;任何
8、单位或个人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不能进行非法干预。 其三,保险合同必须合法,才能得到法律的保护。一方不能履行义务时,另一方可向国家规定的合同管理机关申请调解或仲裁,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保险合同独有的特征: 投保人必须对保险标的具有保险利益。 诚实信用原则的告知义务。 保险合同是一种双务合同。 保险合同是一种附合合同。 保险合同是一种射幸合同。 保险的基本原则有四,如下: 1最大诚信原则 是指保险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在签订和履行保险合同时,必须保持最大限度的诚意,双方都应遵守信用,互不欺骗和隐瞒,投保人应向保险人如实申报保险标的的主要风险情况,否则保险合同无效。 2可保利益原则 是指投保人或被保
9、险人对保险标的因具有各种利害关系而享有的法律上承认的经济利益。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对保险标的具有可保利益是保险合同生效的依据。在寿险中,一般以下几种情况投保人有可保利益:投保人对本人;配偶、子女、父母等;具有收养、赡养等法定义务;对有合同关系或其他债务关系的人;对其他与之有合法经济关系的人。另外我国保险法还规定,被保险人同意投保人为其订立保险合同的,视为投保人对被保险人具有可保利益。 3补偿原则 保险标的发生保险事故时,保险人无论以何种方式赔偿被保险人的损失,也只能使被保险人在经济上恢复到受损前的同等状态,被保险人不能获得额外收益。因此,保险人在理赔时一般按以下三个标准确定赔偿额度:以实际损失为限
10、,以保险金额为限,以被保险人对保险标的的可保利益为限。在这三个标准中,以最低的为限。 4近因原则 近因是指造成保险标的损失的最主要、最有效的原因。也就是说,保险事故的发生与损失事实的形成有直接因果关系。按照这一原则,当被保险人的损失是直接由于保险责任范围内的事故造成的,保险人才给予赔偿。这是因为现实中保险标的的损失是由多种风险事故同时或者连续发生造成的,而这些风险事故往往同时有被保风险、非保风险或除外风险。近因原则是判断保险人是否需要赔偿的标准。 保险的主要分类如下 按风险转嫁方式分类: 1、足额保险 2、不足额保险 3、超额保险 按业务承保方式分类: 1、原保险 2、再保险 3、复合保险 4、重复保险 5、共同保险 按保险对象分类: 1、财产保险 2、人身保险 此外,国际上还有一种与上述分类法相类似的习惯分类方,即把保险划分为“寿险”和“非寿险”两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