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教育学》读书笔记.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178866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1.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代教育学》读书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当代教育学》读书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当代教育学》读书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当代教育学》读书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当代教育学》读书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当代教育学》读书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代教育学》读书笔记.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当代教育学读书笔记当代教育学读书笔记 教育与教育学的发展 第1节教育的发展 1、教育的概念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承传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教育是人类特有社会现象,与人类几乎是同时产生的,在有较完善的文字形态时,就出现了学校。教育为社会发展、人的发展提供保证,同时,社会和人的发展又不断向教育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 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期望他们发生某种变化的活动。 2、学校教育制度 非形式化教育:

2、指与生活过程、生产过程浑然一体的教育,没有固定的教育者,也没有固定的受教育者。 形式化教育: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对稳定,有稳定的教育场所和设施,教育内容相对规范。 制度化教育:指在时间、内容、方式等方面均有严密的制度严密制度的教育模式。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学制受到1)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2)科学技术发展水平3)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4)人口发展状况5)青少年心理特征等的制约。 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中最重要的特征: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教育发展的历史轨迹 等级性、道统性、专

3、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功能是古代教育的基本特征; 文艺复兴运动对欧洲教育的人文化、世俗化和增加新学科教育内容,以及扩大受教育的范围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 19世纪以后的近代教育,发展的主要特点是:教育国家化、初等教育义务化、教育世俗化和法制化。 二战后的教育发展趋势: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用于国际交流。 这些变化既是生产力发展、政治力量变化、科学技术进步的结果,也是人类的社会理想、人生态度更新的结果。

4、义务教育:指国家用法律的形式规定的对一定年龄儿童实施确定年限的学校教育。义务教育被视为衡量一个国家是否文明的标志之一。 普通教育:以升学为主要目标,以基础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教育 职业教育:以就业为主要目标,以从事现代职业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的教育。二战后,出现普通教育职业化、职业教育普通化的趋势。 高等教育的三大功能:知识传授(教学)、知识创新(科研)、知识转化(社会服务) 知识经济: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以信息化、网络化、创新为主要特征。 第2节教育学的发展 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1、教育学的思想来源 、孔子的教育思想。A,孔子主张有

5、教无类。B,孔子的最高的教育目的是道德教育。“礼”是孔子教育思想的核心。C,教育内容上孔子主张“六艺”。D,孔子倡导启发试的教育方法。 、学记的教育思想。 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是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精华。A,学记高度重视教育的地位和作用。B,学记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教育制度。C,学记提出了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D,学记同样重视启发性教学。 古希腊教育思想的特点: 苏格拉底:提出了著名的问答法。 伯拉图:一是强调人受教育最终的目的是回到理性;二是重视教育与政治的联系。 亚里士多德:一是高度重视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二是主张和谐教育。三是他倡导要遵循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来进行教育。 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思

6、想特点: 、主张儿童个性的自由发展。反对封建教会的压迫和统治,张扬个性、强调满足儿童的性情和爱好。 夸美纽思的教育思想: 、强调要遵循自然,所以人人都应该受教育。、他用自然法则来解释教育法则。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发展。、教育对每个人来讲,都是重要的发展途径。 英国教育家洛克: 、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提出了著名的绅士教育思想。 法国教育家卢梭: 倡导自然教育,让儿童任其天性,自由的发展。卢梭的教育思想影响了德国的教育家康德,都非常重视教育。 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 、主张教育要和谐地发展儿童的一切天赋。、教育的过程、方法要遵循自然。 论语孔子: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教育思想。1)从探讨人的本性入手

7、,认为个性的差异主要是后天形成的(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故重视后天的教育工作,主张“有教无类”2)以“仁”为核心的和最高道理标准,并把仁的思想归纳到服从周礼上,强调忠孝和仁爱3)孔子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上承认人的先天个性差异,但更强调重视因材施教,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学以致用。 墨子:墨家代表墨翟的著作,以“兼爱”、“非攻”为教,同时注重文史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还注重应用技术的传习;认为获得知识有三种途径:“亲知”、“闻知”、“说知”。 道德经:道家代表作,主张道法自然,回归自然,复归人的自然本性,一切任其自然。 学记是儒家经典著作礼记中一章,从正反两面总结了儒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以

8、简约的语言、生动的比喻、系统地阐发了教育的作用和任务,教育、教学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等,是罕见的世界教育思想遗产。 学记提出:1)化民成俗,其必由学、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2)提出严密的视导和考试制度,设计了完整的教育体制3)主张课内和课外相结合4)提出了教学相长的辩证关系和“师严然后道尊”的教师观5)反对死记硬背,主张启发式教学6)重视学生的学习,对学生提出较高要求但不使其灰心。 理想国:作者柏拉图,认为灵魂是人的本质,灵魂由理性、意志、情感三部分构成,根据三种由谁主导,可分成三种集团或等级:哲学家、军人、劳动者;通过教育,才能从“现实世界”走

9、向“理念世界”;教育与政治有着密切的联系,以培养未来的统治者为宗旨的教育乃是现实世界中实现这种理想的正义国家的工具。 苏格拉底问答法:苏格拉底讽刺、定义、助产术。 政治学: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行的代表作,秉承柏拉图的理性说,认为追求理性就是追求美德,就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教育应该是国家的,所有人都应该受同样的教育(公共教育),但没有公民资格的奴隶是不可以受教育的;注意到了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特点,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对儿童进步分阶段教育,这也为后来强调教育中注重人的发展思想渊源。 自然教育思想:1)夸美纽斯:强调教育的自然性(指人也是自然的一部分,人具有相同的自然性,都应受到同样的教育);教

10、育要遵循人的自然发展的原则,尊重人的自由发展 2)卢梭:强调自然性到了与文明对立的程度。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认为儿童顺其自然才是好的教育,甚至越是远离社会影响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 3)康德:人的所有自然禀赋都有待于发展,人是惟一需要教育的动物,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充分发展人的自然禀赋 4)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主张教育要遵循自然,教育应该是有机的,应做到人的智育、德育和体育的一体化,教育的目的在于按照自然的法则全面、和谐地发展儿童的一切天赋力量。 大教学论:17中叶捷克著名的教育家夸美纽斯的代表作,建立了比较完整的教育理念体系,被认为是教育学形成独立学科的开始。强调教育的自然性(指人也是自然的一

11、部分,人具有相同的自然性,都应受到同样的教育);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发展的原则,尊重人的自由发展;进行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的人的“泛爱教育”,而不强调宗教教育。 爱弥儿法.卢梭的著作,强调自然性到了与文明对立的程度。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认为儿童顺其自然才是好的教育,甚至越是远离社会影响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 康德是最早把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他探究道德的本质,充分肯定个人的价值。他认为,人是惟一需要教育的动物,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充分发展人的自然禀赋,使人人都成为自身,成为本来的自然,都得到自然完善。 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以他博大的胸怀和仁爱精神进行了多次产生了世界影响的教育试验。

12、他主张教育要遵循自然,教育应该是有机的,应做到人的智育、德育和体育的一体化,教育的目的在于按照自然的法则全面、和谐地发展儿童的一切天赋力量。 教育漫话:英国哲学家洛克的代表作。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认为人的心灵如同白板,观念和知识都来自后天,并且认为天赋的智力人人平等,人有差别是因为教育。主张取消封建等级制度,另一方面又主张绅士教育在家进行,并把德行的教育放在首位。同时他轻视国民教育。 2、规范教育学的建立 从一门规范学科的建立、从独立的教育学诞生的角度来说,通常以赫尔巴特及他的普通教育学、杜威及他的民本主义与教育作为代表人们和作品。(即规范教育学形成的标志) 赫尔巴特与他的普通教育学:(另

13、一代表作教育学讲授纲要)他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认为应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赫的贡献在于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把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的基础上,奠定了科学教育的基础。 普通教育学共分三篇:第一篇阐述“教育的一般目的”,论述了儿童管理的目的和方法,教学应以发展多方面的兴趣为目的。第二篇论述多方面兴趣的对象、教学的过程等,他把哲学中的统觉观念借用过来,强调教学必须使学生在接受新教材的时间,唤起心中已有的观念,认为学生应该学习的应该是统一体的,提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形式阶段。第三篇讨论道理性格的形成及其通过教育形成儿童性格的理论。强调儿童的兴趣是教育的出发点,强调教师、教授、教材的主导作用,强调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良好的国家公民,强调道德教育,纪律和管理是教育的主要手段。 赫的教育思想对19世纪以后的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的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被看作是传统教育学的代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