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规律》教学课例.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180126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1.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找规律》教学课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找规律》教学课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找规律》教学课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找规律》教学课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找规律》教学课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找规律》教学课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找规律》教学课例.docx(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找规律教学课例找规律教学课例 临西县临西镇校区 刘 一、教材分析 找规律是冀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一课时。本单元结合生活中的熟悉情境和事物,通过观察、猜想、推理等发现简单的排列规律。传统的教材中没有单独编排这部分内容,只是在练习题中有所涉及,而且是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学习,不做共同要求。而新教材把它作为独立的单元编排,让每个学生都能发现周围生活中有规律的排列现象,感受生活的美,也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新变化。 这节课,教材上安排了两个主要教学环节,首先是从学生熟悉的“超市开业”张灯结彩的情景入手,通过让学生交流“你观察到了哪些有规律的现象”这个问题,去发现图中的彩旗、彩带、各种花以及灯笼

2、等等一些物品的排列是有规律的;第二个环节就是帮助大头蛙挂灯笼,通过让学生自己选择该挂哪个灯笼,进一步发现给定事物中所隐含的规律。素材的选择很有特点:首先,超市开业对于城市的孩子来说很是常见,对于农村孩子来说也应该不是很陌生,小孩子嘛,一提到超市,他们肯定会兴致勃勃,这样让孩子们有了兴趣,可以说给接下来的学习打好了基础;其次,超市开业时所反映的综合信息量比较大,将单纯的某个地方有规律的排列现象综合在一起,丰富了课程资源;第三,这也是真实的生活原型,不是人为编造的学习环境,和现实生活有密切联系。 1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到一些规律性的现象,只是没有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在课堂中,只要老

3、师稍加规范和引导,就可以使学生的思路变得清晰。 一年级的小孩子很活泼,思维很灵活,这就需要串联一个情景,引起他们的兴趣。找规律这个知识点相对来说很简单,关键就看老师怎么规范学生已有的凌乱的知识,怎么引导学生跳一跳再够到新的桃子。另外,一年级的小孩子能够集中精力的时间很短,这就对我提出了挑战。我怎样设计情景才能更好的引起学生的兴趣,我怎样抓住学生集中精力的这段时间把我要突出的重点讲出。因此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按照从易到难的层次逐步提高。从简单的颜色规律到形状规律,再过渡到数量变化规律,之后,帮大头蛙解决问题、联系生活发现规律,最后能够运用规律解决一系列的问题,以及最后手脑并用创造规律。由易到难

4、,一步一个脚印,层层递进。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发现生活中有许多有规律的排列现象。 2、能发现给定事物中的简单排列规律,并运用自己的发现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3、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身边的事物,发现和欣赏生活中的“数、形”美。 二、课前准备:课件、作业纸、彩笔、彩珠。 2 三、课堂过程: 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1、出示2种颜色的纸片。 师:“小朋友们,这些纸漂亮吗?” 2、按规律贴纸片。 师:“现在咱们把这些漂亮的彩纸贴在黑板上,看看黑板是不是比刚才更漂亮了。” 边贴边让学生一起说出纸片的颜色,两种颜色的纸片交替贴完4张。 师:“谁能猜一猜接下来老师会贴什么颜色的纸片呢?” 生:

5、“绿色。” 师:“为什么?” 生:“刚才贴好的纸片是一张绿色、一张红色,又是一张绿色、一张红色,我觉得红色后面就又该绿色了。” 师:“聪明的孩子,请你把这张绿色的帮老师贴上去好吗?” 师:“贴完这张以后,后面该贴什么颜色?如果继续贴呢?” 生齐答:“红色、绿色、红色” 师:“像这些彩纸一样绿色、红色,又是绿色、红色重复排列的物品,我们就说是有规律的排列。” 师:“其实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事物都是有一定规律的,有规律的事物总能给人美的享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找规律。” 自主探究,学习新课 3 1、观察超市开业图 师:“昨天玉兰路又有一家超市开业了,老师拍来了一张照片呢,想看看吗?” 生:“想。”

6、 课件出示超市开业图。 师:“照片中都有什么?” 生1:“有许多小朋友。” 生2:“有花、小旗、还有花 ” 生3:有漂亮的灯笼。 师:“请你仔细观察它们是怎样排列的,你发现了哪些有规律的事物呢?可以自己观察,也可以和小伙伴一起边观察边交流。” 。 全班交流。 师:“谁愿意把你的发现说给大家听呢?” 生1:“我发现小旗是红色、黄色、红色、黄色这样排列的,所以小旗的排列是有规律的。” 生2:“我们是小组同学一块儿找的,一共找到了5种有规律的物品:光灯笼就有两种规律:从形状看是长的、圆的、长的、圆的这样排的。从颜色看是红色、紫色、红色、紫色这样排的。还有花盆也有规律” 师:“很好,看来还是团结起来力

7、量大。还有没有别的发现呢?” 生3:“我发现灯笼要是从右往左看就是圆的、长的、圆的、长4 的” 师:“你观察的角度真独特!” 生4: 师:“大家能找到这么多的规律,真了不起!那么超市的叔叔阿姨们为什么要这样摆放物品呢?” 生1:很整齐,很漂亮! 生2:一漂亮就会有人来买东西了。 2、帮大头蛙挂灯笼 师:大头蛙今天也到这家超市买东西了,它拿着精挑细选的灯笼回家时,由于粗心丢了一个,咱们来帮帮它吧! 讨论片刻,全班交流。 生:“我发现不管从颜色还是形状看都应该挂第二个。” 师:“有道理,大家同意吗?”“咱们一起帮它挂上去。” 师:“现在剩下几个灯笼?” 生:“一个。” 师:“一个多孤单呀?其实它也

8、想和伙伴们在一起,怎么办呢?” 生:“把它也挂上去。” 师:“挂哪儿呢?” 生:“可以挂在最左边, 也可以挂在最右边。” 3、在生活中找规律 师:“想一想,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有规律的现象呢?” 生1:“红绿灯有规律。” 5 生2:“我衣服上的图案有规律。” 生3:“白天黑夜的排列有规律。” 生4:“一周七天的排列有规律,老是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日的这样排列。” 师小结:“我们生活中处处有规律,正是这些有规律的现象时刻装点着我们的生活,希望大家去发现我们身边更多更美的规律。” 课间儿歌,轻松时刻 师:“大家找了这么长时间的规律有点累了,我们一起来唱道儿歌,轻松一下。” 孩子们跟着轻松、

9、活泼的音乐做动作,这样孩子们身心都可进行调整。 巩固练习,拓宽思维 1、贴一贴。 师:“下面咱们做一个贴图形的游戏,请大家拿出作业纸。” 师:“你看见了哪些立体图形?它们是怎样排列的?你打算在横线上贴什么图形呢?” 学生答题,让第一个完成的说一说贴的什么图形?为什么要这样贴? 2、涂一涂。 师:“刚才这位同学回答的这么好,老师打算送给他一幅画。” 师:“老师真粗心,有一个忘了涂颜色,谁来帮老师涂上合适的颜色?” 学生独立完成并说出理由,全班反馈。 6 3、画一画。 找规律,并在横线上画出合适的图形。 幻灯展示个别优秀作品,答对的同学鼓掌祝贺一下自己。 4、提高练习:串一串 师:“会画规律的小画

10、家们,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礼物呢!请各小组同学合作把这些漂亮的彩珠有规律地串起来吧!” 小组合作,动手操作:串珠子。 汇报交流。 组一:“我们组是一个红色的、一个白色的、一个红色、一个白色这样串起来的。” 组二:“我们组的珠子有三种颜色,经研究我们决定按一个粉的、一个绿的、一个白的,一个粉的、一个绿的、一个白的 这样的规律串起来。” 组三:“我们小组是按两个粉的、两个紫的、两个粉的、两个紫的这样的规律串的。” 师:“除了这些方法,你们各小组还有没有别的串法呢?” 组一:“有,我们还可以三个红色、一个白色,三个红色、一个白色的这样串” 组二:“我们也有别的方法,可以粉粉绿绿白白粉粉绿绿白白这样串

11、,还可以粉粉粉绿白白白绿粉粉粉绿白白白这样串” 组三:“老师,我们还商量着要把这些串起来的珠子做成项链儿和手镯,送给您呢!” 师:“那太好了,小设计师们,老师先谢谢你们啦!老师为你们7 的这些优秀作品感到高兴和自豪!” 课堂小议,总结收获 师: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联系生活,课堂延伸 师:“我希望同学们能在以后的生活中创造出更多更美的规律来装点我们美好的生活!” 一、让静态的知识“动”起来,学生的表现会更精彩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中明确指出要改变学生过于死记硬背的现状,提倡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培养学生自己获得新知的能力。培养这一能力必须加强操作活动。课中我设计了:贴一贴、涂一涂、画一画

12、、串一串等操作活动,尤其是孩子们在串珠子时,一方面是手与眼的协同活动,参与对数学材料的动态感知过程;另一方面又是手与脑的密切配合,把外部活动系列转化为内部语言形态的智力内化方式。操作时,儿童把外显的动作过程与内隐的思维活动和谐的结合在一起,使整个操作活动变成“动作的思维”与“思维的动作”,由于小学生具有好奇、爱动的特点,形式多样的动手操作活动可以集中儿童注意、有效地激发学习兴趣,使他们对抽象的数学知识通过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获得“真正的理解”。 二、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 探索和发现规律是义务教育教学课程标准“数与代数”领域的重要内容。数学课程标准在两个学段都提出了具体的目标要求。一至三年级学

13、段的具体目标是:发现给定的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现8 实生活中存在着许多有规律的事物和现象,有规律的事物会给人带来美的感受。例如:我利用颜色鲜艳的彩纸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观察超市图中的繁荣景象,从中发现有规律的事物,让学生觉得有规律的排列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研究和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是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内容。例如:帮大头蛙挂灯笼,我放手让学生观察并找出灯笼的排列规律。这样既让学生经历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又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们感到帮助别人给自己带来的快乐,自己就是学习的主人。 三、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 新课标要求教师要转

14、变角色,要做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在整节课教学中,我一直在组织,在引导。组织并参与学生游戏,引导学生思维,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我觉得自己是孩子们的伙伴,更是他们的朋友。例如:教学时我设计了“串珠子”这一环节,为学生们提供了合作探究的空间,小组同学运用新知,充分发散思维创造规律,在组内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激发学生们新的灵感。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们的合作意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 四、联系生活,感受数学的作用 教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教学开始出现的“超市开业”就是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感知我们身边事物是有规律的,有规律的事物很美。“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找规律”,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愿望和主动性。 9 1、找规律课件 2、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 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