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拣麦穗》教案.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180209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2.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拣麦穗》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拣麦穗》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拣麦穗》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拣麦穗》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拣麦穗》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拣麦穗》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拣麦穗》教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拣麦穗教案拣麦穗教案 课型:散文赏读课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欣赏朗读,在获得审美愉悦的同时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2、赏析文中的景物、人物描写,通过品味文章语言,进一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探究文章的写作技巧及深层意蕴,提高散文的鉴赏能力; 4、通过拓展延伸,帮助学生打造自己的精神家园。 教学设想: 拣麦穗是一篇散文。本设计依据“新课标”对文学作品的阅读与鉴赏的要求,按照文本解读由“综合分析综合”的基本思路,设计了整体感悟、研读赏析、深入探究、拓展延伸等板块。 教学过程拟采用对话教学的策略,形成教师、文本、学生及其他相关文本之间的多元互动。在师生对话中,教师对学生提供

2、指导,并以自己的理解参与交流。教师将在对话中积极发现和肯定学生见解中合理的地方,吸纳其精彩的观点,引导学生对各方观点做出判断。 张洁的这篇散文题材为学生熟悉,对他们有启示意义,故通过拓展延伸,可以帮助他们进一步打造自己的精神家园。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找一个宁静的地方,准备一份宁静的心情,将张洁的拣麦穗朗读一到两遍。 一、整体感悟 1、听教师朗读课文,听完后说说文章写了一些什么内容,作者在其中想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2、师生就读完文章后的初步印象对话。话题设计如下: 读了这篇文章你会想起些什么? 你认为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你认为文章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二、研读赏析 赏析散文第

3、一节,师生就如下话题对话: 1、文章主要写“我”的童年梦想,为什么还要在开头写那么一段?你认为 散文第一节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删掉行不行? 教师指导:看看作者在这部分写了哪些内容? 明确:写了自然环境 教师指导:找出文中写景的句子,读一读。 体会“月残星疏”“田野腾起一层薄雾”,“月亮,像是偷偷地睡过一觉重又悄悄地回到天边”等词句的表达效果。 概述这些景物描写给人的整体感觉。 教师理解:散文着重写了乡村麦田清晨与傍晚的景象,渲染出景色的恬淡,朦胧和宁静,如诗如画般的美丽。 写了社会环境 教师指导:当时农村有什么风俗习惯? 姑娘们拣麦穗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提示找出文中一个多次出现的词语 姑娘们最

4、后的结局怎样?最后一段议论作者想表达什么? 教师指导学生归纳开头的作用:为故事的展开提供了一个背景:故事发生在怎样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之中。用一般农村姑娘的梦想与“我”的梦想作对比,用她们的结局来昭示“我”的结局 赏析散文第二节,师生就如下话题对话: 怎么理解“我”的梦想要嫁给一个卖灶糖的老汉? 教师指导从两方面入手: 1、我是一个怎样的女孩? 教师指导:找出文中描写我的地方。 从“我”的年龄、性格特点等方面分析。 教师理解:从“我刚刚能够提着一个篮子歪歪趔趔地跑路对我来说,那篮子未免太大”等描述来看,“我”还是一个五、六岁的小孩。从“我看不见田里的麦穗,却总是看见蚂蚱和蝴蝶”一处看出我还是一

5、个不懂事的贪玩的儿童。从“我大言不惭地说”以及“笑啥嘛!我生气了。”等神态、心理的描写中看出我是一个很可爱又很天真无邪的小孩。从“我”与老汉的对话中,也可看出“我”的率真、孩子气的特点。 2、老汉是一个怎样的人?你喜欢他吗?为什么? 方法指导同上 教师理解:从文中对老汉的外貌描写“他脸上的皱纹一道挨着一道后脑勺上的长长白发”来看,老汉至少六、七十岁了,但他很慈祥,爱笑,对小孩很亲切,如“娃呀”“我可该进土了”等用语符合儿童的心理。能安慰“我”,给我灶糖吃。在“我”眼中,他是个挺不错的人。但在一般人眼中,他年纪太大,秃顶、“一嘴的黄牙”,只是个挑担子卖灶糖的,肯定不会是出嫁的对象。 小结:正因为

6、“我”天真,“我”才有那样一个天真的想法。“我”的梦想和一般农村姑娘的梦想不同,更让人同情,“我”也因此得到了老汉的爱护。 (三)赏析散文第三节,师生就如下话题对话: 怎么理解“我”和老汉之间的感情? 教师指导:找出文中直接抒情议论的地方,如“我倒真是越来越依恋他”“等我长大以后,我总感到” 怎么理解“这时,我真的担心了”难道之前我不是真的担心吗? “烟荷包”中寄托了我怎样的感情?怎么理解“真的,我常常想念他,可是,它早已不知被我丢到哪里去了。” “小火柿子”象征着什么? 教师理解:我因为生活贫困又缺少疼爱而依恋上老汉,开始是因为老汉能给我糖吃,后来是因为老汉对我的“没有任何要求,也没有任何企

7、望的朴素地疼爱。”这种爱并不现实,也不能长久,所以我尽管“常常想念他”,但毕竟它已是一份过去的感情,再不如从前一般珍重,因此那个曾经寄托我对爱情的美好憧憬的烟荷包,“早已不知被我丢到哪里去了。” “小火柿子”象征着一种不现实的爱,或是我的梦想。在不知老汉死去之前。“我”以为我的感情、我的梦想可以如“小火柿子”一样顽强,“也没让风刮下来、让雨打下来、让雪压下来。”但后来再看小火柿子,“它那红得透亮的色泽”却是那么刺目了,愈加反衬出它“孤零零”的可怜。 三、感悟回味 1、请学生带着自己对文章的理解来朗读课文。 2、要求在四人小组内准备,选自己最喜爱的部分朗读。 3、推荐两到三个小组在全班朗读,教师

8、做简要点评。 布置课后作业: 1、将全文朗读一遍; 2、对课文提出尚存的问题。 第二课时 四、深入探究 师生就如下话题对话 1、学生提出的问题。 2、你认为这篇散文在写作上有什么成功之处? 教师引导:题材 内容 叙事视角 总结:这篇散文表达了对童年时一个单一纯真的梦想的怀恋,对梦想失落的淡淡惆怅与点点反思,给人的整体感觉是:忧伤而美丽,充满了爱与感动,天真与纯洁。 3、文章有什么深层意蕴? 解释“文章的深层意蕴”:即作品所反映的人类共通的心理情感,或所揭示的带有普遍意义的哲理。 教师理解:童年的梦幻在岁月的流逝与现实的碰撞中常会破灭、消散;但仍会留下它美丽的光与影,让人回味和留恋。然而梦、毕竟

9、是梦,我们把握住的只是现实。 专家理解一:拣麦穗如同一个寓言故事,它在询问人们:是选择约定俗成的人生,还是去做一个生命的越轨者,甘冒生命坠落的风险。 现代散文鉴赏辞典 专家理解二:拣麦穗说透了我们生命的有限,让我们领悟了时间的无限,这就是我们忧伤的源头。但当你失去之后,你学会了加倍珍惜,学会了发现爱,这时生命和生活的美丽也就被发现了。 散文还表现了人性的美好 荒林张洁拣麦穗赏析 4、回顾本课学习,请学生总结鉴赏散文的步骤和方法。 教师总结: 鉴赏文学作品的过程,是一个由外而内的层层深入的过程,一般地说,第一层是语言层,即理解词、语、句、段、篇的意义,初步感受形象。第二层是形象层,即理解把握作品

10、中的艺术形象;第三层是主题层,即形象所包含的意义,或作品意义;第四层是技巧层,体会叙事、抒情、结构等艺术技巧是如何生动地表现形象、主题,给人带来艺术感染力和审美愉悦。第五层是隐寓层,即作品中超越了作品具体形象意义而带有普遍意义的人生哲理、精神价值。 摘自庄文中中学语言教学研究 五、拓展延伸 1、投影并印发周国平散文。 人是怎样获得一个灵魂的? 通过往事。 正是被亲切爱抚着的无数往事使灵魂有了深度和广度,造就了一个丰满的灵魂。在这样一个灵魂中,一切往事都继续活着:从前的露珠在继续闪光,某个黑夜飘来的歌声在继续回荡,曾经醉过的酒在继续芳香,早已死去的亲人在继续和你说话你透过活着的往事看世界,世界别

11、具魅力。活着的往事这是灵魂之所以具有孕育力和创造力的秘密所在。 在一切往事中,童年占据着最重要的篇章。童年是灵魂生长的源头。我甚至要说,灵魂无非就是一颗成熟了的童心,因为成熟而不会再失去。圣埃克絮佩里创作的童话中的小王子说的好:“使沙漠显得美丽的,是它在什么地方藏着一口井。”我相信,童年就是人生沙漠中的这样一口水井。始终携带着童年走人生之路的人是幸福的,由于心中藏着永不枯竭的爱的源泉,再荒凉的沙漠也化作了美丽的风景。 周国平时光村落里的往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其实,光阴何尝是这样一条河,可以让我伫立其上,河水从身边流过,而我却依然故我?时间不是某种从我身边流过的东西,而就是

12、我的生命。弃我而去的不是日历上的一个个日子,而是我生命中的岁月;甚至也不仅仅是我的岁月,而就是我自己。我不但找不回逝去的年华,而且也找不回从前的我了。 诗人之为诗人,就在于他对时光的流逝比一般人更加敏感,诗便是他为逃脱这流逝自筑的避难所。摆脱时间有三种方式:活在回忆中,把过去永恒化;活在当下的激情中,把现在永恒化;活在期待中,把未来永恒化。然而,想象中的永恒并不能阻止事实的时光流逝。所以,回忆是忧伤的,期待是迷惘的,当下的激情混合着狂喜和绝望。难怪一个最乐观的诗人也如此喊道: “时针指示着瞬息,但什么能指示永恒呢?” 诗人承担着悲壮的使命:把瞬间变成永恒,在时间之中摆脱时间。 谁能生活在时间外

13、,真正拥有永恒呢? 孩子和上帝。 孩子不在乎时光流逝。在孩子眼里,岁月是无穷无尽的。童年之所以令人怀念,是因为我们在童年曾经一度拥有永恒。可是,孩子会长大,我们终将失去童年。我们的童年是在我们明白自己必将死去的那一天结束的。自从失去了童年,我们也就失去了永恒。 从那以后,我所知道的唯一的永恒便是我死后时间的无限绵延,我的永恒的不存在。 周国平失去的岁月 2、同学们结合课文谈谈自己的对这段话的感受,谈谈自己的生活体验。 教师引导:你有哪些童年的秘密呢?你有没有难以忘怀的童年往事呢?这些往事对你的成长有什么意义?现在想来,你有什么感悟? 3、教师总结: 好的文章唤起我们生命中那些细微而珍贵的体验,让你发现那些以为梦一样遗忘了场景和人物,原来并没有从我们的生命中真正消失,而是活生生地存在于那个叫“回忆”的记忆山谷。细细地读它,体会它,记住它相信有一天,它就又在你的生命中出现,不是文字,不是故事,而是一种生命的体验。邻居的一位爷爷外出了,再了没有回来,而你还在等着他为你拉一曲二胡这样的体验有一天会发生,你有说不出的忧伤,你将想起张洁在这篇拣麦穗中“说出来”的方式,她用一个故事,一种讲法,叙述生命的发生过程。 布置课后作业 1、请以“往事”为话题,学习张洁散文的讲故事的叙事手法,写一篇作文。 2、上网搜索阅读张洁的其他散文作品,做读书卡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