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学总结.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182451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38.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学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学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学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学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学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学总结.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学总结汽车发动机结构与维修教学总结 依据我校课程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决定,在校教务科领导的指导和支持下,我们对汽车专业机械识图课程进行了较大调整,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总结如下: 1“三位一体”的教学方式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将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分开进行,难以有机统一。根据机械识图课程直观性、实践性强的特点,我们相对集中了一个月时间,进行“三位一体”的教学,即将汽车发动机的拆装实习、现场教学和课堂多媒体教学有机组合在一起,根据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和同学们的认知规律,由老师指导,学生动手,由外到内,由表及里,逐个系统,逐个零部件地进行发动机的拆装,在分组拆装发动机的同时,老师现

2、场讲解其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直观明了,学生轻松掌握;学生现场提问,现场得到解答,师生互动,既锻炼了同学“真刀实枪”的动手能力,又增强了师生感情交流。对发动机一些复杂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全班集中进行多媒体教学,这样有分有合,有理论有实践,实践理论再实践,不断提高,现场即是课堂,多媒体课堂也在现场,灵活机动,有机结合,相辅相成,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了教学效果。 2“五合一”的教学内容组合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将汽车发动机的构造与发动机原理分为二册,先讲“构造”,后讲“原理”,将一个有机整体割裂开来,导致讲“构造”时难以深入,而讲“原理”时,又枯燥乏味,而且以前所学的构造已经忘记,影响了

3、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 本次调整,我们将汽车发动机“构造”与“原理”合成一门课,相关内容有机穿插,有些系统是先讲构造,后讲原理;而有的是先讲理论,提出问题,再讲构造;还有的是构造、原理穿插进行,有机结合,使学生觉得有骨有肉。除此之外,我们还结合拆装发动机的机会,将后续的发动机修理运用课程中的发动机拆装、运用、调整中的部分内容也自然插入,花的时间不多,却起到很好的效果,使同学从结构、原理角度进一步理解汽车的正确使用,同时也巩固和深化了汽车发动机结构原理的学习。 3分组教学的组织形式 传统的教学是班级教学组织形式。根据本门课程的特点,汽车发动机结构原理复杂,零部件多,学生人数过多,不便动手和学习

4、,这次我们采用分组形式,5-8人一组,每组一台发动机,每个同学拆装部分零部件,相互间还可轮换,使同学对整机有较多的动手学习机会,实践证明,这种分组教学组织形式较适合本课程拆装和现场的教学。 4采用现代的教学手段 由于发动机构造原理是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除老师现场对实物讲解外,在课堂讲课已全部采用多媒体手段进行,将现场无法讲清的现象、工作原理,用多媒体的方法展示和演示,直观形象,一目了然。我们化费了大量精力,制作了教学光盘2张,每次讲完课后,即将多媒体内容,全部拷贝到同学计算机内,以便同学课外自学;与此同时,我们还开通网络答疑,同学有问题,可直接通过校园网,向教师提出,获得解答;在网络中,还有提

5、出思想方面的问题请求教师指导,加强了师生沟通,教书育人。 5注重学生创新能力、自学能力、运用基础知识能力的培养 课程改革不应只局限本门课程,应以学生获得综合素质的提高为目的。所以上课中,我们让学生尽量联系已学过的物理知识、机械、电子等知识,进行发动机结构原理的学习,并安排一定时间,让同学进行自学提高,有意识留下问题,促进同学进行独立思考。 为培养同学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我们一开始就要求每个同学结合课程,进行一个小制作或小发明创作。有的同学进行教具解剖,将一些难以看到内部结构的发动机零部件进行解剖,促进了同学自学及动手能力,也方便了其他同学观察学习;有的同学根据拆装过程中专用工具缺少的问题,设计

6、出发动机气门拆装工具和活塞环安装工具,既培养了自己的创新思维,又应用了学过的知识,发现了不足,得到老师的指导,还为解决实验室工具不足的问题提供了思路。 6“理论+实践操作+创新”的考核和综合能力评价 传统的学习成绩考核,过份注重期末的理论考试,不利于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能力的提高。本次改革采用“理论+实践操作+创新”的考核方式进行评价。即理论考试成绩占50%,实践操作占30%,平时作业、试验报告占10%,小制作、小发明创造占10%。这种考试方法促使了学生加强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加强了理论联系实际,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也避免了考试作弊现象。 三、存在问题及改进意见 本次课程改革,总体是成功的,但也暴露了一些问题,有待改进。 1同学们在重视实际操作的同时,出现了忽视理论学习的现象,一些需要记忆的基本概念掌握不牢。今后应该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同时适当调整教学安排,放慢理论教学进度,增加理论教学比例。 2由于教学内容及方式变化比较大,原有的教材已不适应要求,需要重新编写,工作量大,经费也是个问题,请有关部门能给于支持和帮助。 3.分组教学方式有利本课程教学,但需要投入较多的人力,工作量成倍增加,希望学校有关部门能给于认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