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制度》读书笔记.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184028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39.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育制度》读书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生育制度》读书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生育制度》读书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生育制度》读书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育制度》读书笔记.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生育制度读书笔记 我读生育制度 生育制度是费孝通先生关于家庭社会学的著作,是根据抗日战争时期自己在云南大学讲授有关家庭问题的讲义整理、编写而成的,在许多晦涩难懂的社会学专著中间,这本书应该算是比较通俗易懂的了。虽然题目是“生育制度”,但不仅仅是生育问题,婚姻、家庭、夫妇配合、社会继替等方面均有涉及,可以说是一本内容详实而全面的生育学大作。 费先生在第一章就开宗明义,说“当前的世界上,我们到处可以看见男女们互相结合成夫妇,生出孩子来,共同把孩子抚育成人。这一套活动我将称之为生育制度。”如果按照马林诺斯基的观点即人类任何一项社会制度都是针对一种基本需要,那么人类的生育制度是为了满足何种需要呢?是为

2、了满足性的需要吗?作者认为非也。生育其实是件损己利人的活动,其实是限制人类的性生活。生育制度决不只是生物性的事物,它是社会结构的安排。 所以归根结底,他是为了满足社会完整和社会继替的需要,发挥着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众所周知,生理性的抚育其实是单性的,但人类却把父亲也带到了这个抚育体系中来,原因就是人独特的社会性的形成需要两性分工,需要除了乳汁以外的其他生活技能的教化,而这样的教化仅凭父亲或母亲是不能完成的,所以婚姻能保证下一代有明确的父母双方以便顺利进行社会化。由此看来,婚姻是社会抚育的保障,双系抚育的必要性决定了婚姻形成的必要性。 说到婚姻,这样一件事关下一代成长发展的关键内容,其形成也

3、应该是慎重且成熟的。婚姻双方将在未来的抚育中担任不同的角色,但两者有相同的目的。这就对配偶的选择有了一定要求。两者的融洽必然会产生有利的影响,这种融洽不仅体现在行为动作上的默契,还应该能在精神领域保持高度的契合度,这就自然推出了在同一地域、文化背景、生活习惯下的男女应该是最合适的,尤其是在同一个抚育团体下成长起来的,即内婚,但这又恰好犯了婚姻中的大忌乱伦。在作者看来,近亲结婚在提高抚育效率方面是有利的,但却会威胁社会结构的条理和完整,那么好像外婚是更合适的。吸取内婚的优点所在,在外婚规则下,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达到夫妇之间的调适。消极的几种可能是尽量减少夫妻之间的沟通和接触,另外寻找感情寄托

4、等,但这些都减少了夫妇合作的内容,抚育工作本身是需要密切配合的,这样只会把夫妻关系片面化,实际上不利于各种合作事务的开展。稍积极的一些的可能就是让相近的人之间有婚姻的机会,比如现在逐渐开始得到认可的试婚,被现代人看做腐朽的童养媳、早婚等,都是想通过男女的提前接触使双方能互相磨合习惯,相互融合观念,提前进入婚姻状态,为以后的正试婚姻做一些准备。这都是有可取之处的。 现代社会很多人崇尚自由恋爱,认为婚姻双方应该更加注意情感上的接洽,这不无道理。随着社会发展,或许以后下一代的抚育可以交给相应的机构来完成,但那毕竟还不是现实。旧时的包办婚姻虽然陈朽,但不管夫妇双方是否情愿,他们都会在接下来的时间为了进

5、一步确认夫妻关系而共同努力,他们之间的契合度其实是随着时间不断提高的。而现代的自由择偶虽然保证了结婚之初是满意幸福的,但很多人都会在接下来的现实的考验中难以承受突然的打击和痛苦,相互之间吸引力慢慢下降,缺乏沟通的夫妇之间就可能出现危机,只觉得婚姻生活不和谐,而不去在怎样促进融洽上下功夫。双方之间的融合需要长时间去了解和磨合,但在当代这个讲求效率的社会,很多人往往是冲动的。我想这也是当代社会的离婚率高于从前的重要原因吧。 在这本书中,我印象最深的还有社会性的断乳一部分。在这里,费先生很新鲜地提出家庭其实是暂时性的。也许在很多人心中认为家是永恒存在的,但那只是从主观上对家的依恋,这种感情当然不会轻

6、易被抹去。从客观上家庭的构成来说,它确实是暂时的。父亲可以升级为祖父,但在特定的家庭成员心中,父亲的位置是没有变的,没有其他任何人可以完全彻底地取代父亲的地位。一旦父亲不在了,再也不会有新的父亲顶替他的角色。从另一方面说,家庭作为一切制度的基本团体,在实质上是一个分工结构的基本单位。一个团体之所以能持久,原因在于分子之间相赖为生的习惯。家庭成员之间之所以存在深厚的感情,也不过是因为每一个成员都直接参与了家庭合作,有频繁而密切的互动。我们可以把父母和孩子作为一个三角形来看待,在每一个成员都在时,这是一个稳定的结构,但孩子是不会永远停留在这一个三角形上,他们会长大,会离开父母去和其他社会成员结成新的家庭三角,那么原有的三角就只剩下两角。正如我们不能因为想要一个完整的茧就不许蚕蛹出来,我们不能单纯地为了三角的结构就不让孩子成长。家庭的目的就是培养一个有健全人格的和充分社会化的社会分子去顶替社会结构中不断出现的空缺,所以亲子联系必然会被慢慢切断,这就称为社会性的断乳。费先生用平实的语言讲述了这一定义,深入浅出,我很受启发。 费先生一直认为无论是社会学还是人类学,从一开始我们都应该认识社会、认识文化,这本书中同样充满了文化功能主义的意味。文化是人类创造的,是一种媒介,引导我们通向满足不同人类需求的媒介。本书对生育制度以及其他内容的探讨也将促使我们对社会有更深刻的认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