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读书笔记(3).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184213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41.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白鹿原》读书笔记(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白鹿原》读书笔记(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白鹿原》读书笔记(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白鹿原》读书笔记(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白鹿原》读书笔记(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白鹿原》读书笔记(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白鹿原》读书笔记(3).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白鹿原读书笔记白鹿原读书笔记 初次读陈忠实先生的作品白鹿原竟是源于得知先生于今年x月x日在西安西京医院去世的消息。随即在网上查询与先生有关的人生事迹与文学作品,企图读一读先生的作品来窥探他的内心世界,而不是不断挖掘新闻去得知他的消息。查询之后,最感兴趣的便是第四届茅盾文学奖白鹿原了。 引发先生创作长篇小说白鹿原的欲念,起始于中篇小说蓝袍先生的写作。先生在写到8万多字的蓝袍先生时,发现人物蓝袍不够丰富,支撑不起来构思里宅第几代人生活的轨迹,于是将笔头转向白鹿原的写作。小说的时代背景立足于清末至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讲述了在陕西关中平原里素有仁义之称的白鹿村白家和鹿家的成长与兴衰。主人公一生娶妻七次

2、,两个家族祖孙三代人为了政治纷争上演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故事。小说里人物的恩恩怨怨交杂在动荡不安的政治统治与家族宗法制度之间,他们的人生际遇、事业仕途、爱情遭遇都与当时动荡不安的社会政治融为一体。当然,小说也刻画了极具反叛、追求个性与自我的人物,他们企图学习新知识,摒弃旧习俗,追寻自己信奉的真理,但也都逃脱不了封建礼仪的禁锢。 本文所要分析的是白鹿原中“白鹿”的意象问题。20世纪初,英美现代派诗歌创作方法的核心,美国诗人庞德在意象主义者的几个不中给意象下定义:“意像是一刹那间思想和感情的复合体。意象不是一般的形象,而是主、客观融为一体的形象。一方面意象派诗人强调客观事物,表现主观必须通过客观事物形

3、象:以客观约束主观,竭力避免改变客观事物的形状和性质,赋予客观事物以某种象征意义;另一方面,意象派诗人强调描绘客观事物必须表达主观的感受和体验,赋予客观事物以生命和情感,诗人的主观激情和客观形象融为一体,成为一个自身完整的复合体。”意象理论在中国起源很早,周易之象是卦象,后来发展到唐宋时代,用各类事物承载意象表达感情。一般来说,意象分为直接意象和间接意象。那么,意象理论运用到小说白鹿原中也有异曲同工之妙,我个人认为,“白鹿”的直接意象代表了两个意思。其一,交代了小说发生的地点白鹿村;其二,介绍了白鹿村两个大家族白家和鹿家的兴衰恩怨;“白鹿”的间接意象便与人物形象和性格有关。第一,迷恋又敬畏白鹿

4、精神的主人公白嘉轩;第二,反对封建礼教崇尚精神与思想自由的白灵。 一、直接意象之交代小说发生地点白鹿村 白鹿原首先代表了整个故事发生在陕西省关中平原的白鹿镇上。白鹿镇名称的来源带有一定的神话传奇色彩。苍茫壮阔的关中平原曾经出现过一头白鹿,白毛白腿白蹄,鹿角更是晶莹剔透。这头鹿从原上的东边跑到原上的西边,蹦蹦跳跳。庄稼汉们发现凡是白鹿经过的地方,麦苗长高了,整个河川和原上呈现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这就是白鹿原的来由。因此,这里面的“白鹿”直接交代了关中平原上白鹿村的来由,同时也暗示了白鹿镇由兴盛繁茂的开始走向衰败落后。主人公白嘉轩正是因为爬上土岗解决生理需求而不是同往常一样去后院茅厕,才发现风水宝

5、地。也正是因为白鹿的偶然出现,为整篇小说情节的运转、人物之间的争夺与饶恕奠定了一个基础。 二、直接意象之介绍白鹿两个家族 小说中最重要最核心的家族恩怨就是以白嘉轩为代表的白家和以鹿子霖为代表的鹿家。两个大家族之间的斗争与发展给整篇小说的人物形象带来了丰满、多样、个性化的特色。这里“白”与“鹿”没有任何政治色彩,仅是代表两个庞大的家族和不同的人物。从白嘉轩因为中意了鹿子霖家的土地开始,白嘉轩便开始在心中谋划如何从鹿子霖手里换来风水宝地却又毫无漏洞,不仅能让鹿子霖心甘情愿地与他置换土地而且使人看不出破绽。小说第二章结尾就是这样写的,“一当把万全之策谋划出来,白嘉轩实施起来是迅猛而又果敢的。”白鹿家

6、族的内斗便始于此这块宝地。因此,白鹿还象征了白家和鹿家这两个大家族。 三、封建礼教生生不息的守望化身白嘉轩 白嘉轩是白鹿镇的族长,负责白鹿镇所有村民出入族谱、祭祀活动、封建教育等事宜。在他的门楼下,挂有清秀的“耕读传家”的牌匾。一定程度上,经济决定政治。白嘉轩骨子里对封建小农经济的维护投射出他对传统礼俗政治的坚定。他虽然身处于动荡不安的年代,但却像清末社会中维护封建小农经济的一只坚毅而挺拔的白鹿。探究白鹿精神,得从白鹿起源分析起。白鹿经过的地方一片生机、绿意盎然。而由白嘉轩为代表的人民,就将整个封建文化、落后惨败的习俗礼仪支撑在这片土地中。即使他们所处的时代见证了辛亥革命、民国时期、共国合作、

7、北伐混战等等这一系列复杂的社会背景,但白嘉轩的思想深受封建礼仪的感染,他信奉封建文化、乡村习俗对人的约束和禁锢。无论对内对外,他都将这种生生不息的秉性发挥得淋漓尽致。对内,他一生娶过7个女人,前6个女人全都无后而终,为了传宗接代繁衍子嗣,他不惜父亲离世毅然迎娶第七位妻子。他对子女的教育也是如此,将子女送往朱先生开办的白鹿书院,让他们接受儒家文化的熏陶而反对白灵去城里新式学堂接触新文化。叛逆的白灵崇尚爱情自由,并十分反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加之白灵从小接受城里新式学堂的教育。因白灵参与政治活动,父亲最终与白灵解除父女关系。对外,由他组织并成立了白鹿镇第一个封建礼俗的文化产物乡约。小说在第六章

8、介绍了朱先生用楷书书写的章法,包括“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等条例。随后由他将乡约介绍给族里人,并在鹿子霖、徐先生的监督下将乡约具体的规矩实施下来。每晚白鹿两姓满16岁的男人必须齐集学堂,悉心收听讲解,不能来到之人必须向族长白嘉轩请假。凡为人处事违背乡约者依据情节予以处罚。白嘉轩是一个以小农经济为代表的儒家传统文化的维护者,是小说里一个刻板而又坚定的人物。这个人物经历了具有反叛精神的白灵、鹿娃、鹿兆鹏、鹿兆海等人物的离去,他却最终倚靠一根拐杖,弯腰驼背地行走在白鹿村,经历着这个浩大的关中平原一草一木的成长与衰败。 四、生死的精灵白灵 白灵是白鹿原的精灵,生有百灵报喜,死有白鹿托梦。

9、白灵出生呱呱坠地时,外面便有百灵鸟前来报喜,于是取名为“白灵”;在白灵离世时,也有白鹿托梦父亲白嘉轩。如果说白嘉轩为维护封建礼俗的所表现出来的刚正坚毅是白鹿的精骨,那么白灵身上散发出来的敢爱敢恨、反叛独立、追求个性、国家情怀就像血液流淌在白鹿的体内,每一个角落都是白灵精神的体现。整部小说里,白灵就像一个正义天真的天使,从反对接受旧式学堂的教育追求新式教育、从以命威胁父亲来反对传统的婚姻秩序、从勇于追求自己的爱情、忠心于自己追寻的党派等等这些情节,我们都似乎看到了奔跑在广袤的关中平原里一只孤独而又勇敢的白鹿。小说第二十六章里讲到她与一位省府某要员的秘书的对话,读来甚觉有趣。“你像汪精卫”“你就是

10、中国第二”“我已经嫁人了”“杂牌子军队没规矩。那可是个冷恐子。他说谁要在我身上打主意,他就跟他拼个血管子。”“我怕”等这些人物语言的对话将白灵内心世界展现的淋漓尽致。这段语言描写里面,包含了肯定、疑问、设问等多种语气,将看似平静的对话转化为丰富的 人物刻写。第一、这段对话不仅告知了读者白灵所支持的政党,也体现出她极力反感国民党蒋介石对共产党员的迫害。她幽默风趣地嘲讽秘书像汪精卫,但同时又不漏痕迹;第二、白灵与鹿兆海因为党派选择不一而终结了他们的爱情,最终与拥有共同信念的鹿兆鹏产生了爱情。这段对话也体现了白灵爱情观里的英雄主义。在她心里,卢兆鹏是强大的,是有血性的,是一个有力量的共产党员。其中包

11、含了肯定、疑问、设问等多种语气,反映了白灵内心坚定不为所动的爱情理念,同时也将她悉心呵护爱情的小女人的那一面也表现出来。 像“冷恐子”“血管子”等词语都是带有极强的地域特色和浓厚的时代特色。给这段话增添了时代色彩。整篇小说不乏这类词语的呈现,包括白鹿原上古老的祭祀活动、神灵解说、镇妖塔的描写都反映了原上经久不衰的古老的信仰。法国学者巴尔扎克这样赞叹,“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我想,一个民族的秘史应该怎样鲜活地表现呢?与其称之为民族的秘史,我更认为它是一个古老的中华民族的缩影。它代表了清末直至文革后的陕西关中地带百姓的生存状态,但是这么一段悠长的历史中,整个中华民族里面又有多少这样的“白鹿原”呢!有多少夹缝于时代艰难生存的人呢!时代是发展的时代,是进步的时代,也是多民族竞相融合与碰撞的时代。我们观看了白鹿原带给我们的视觉盛宴,我们还要以包容的心态迎接未来许许多多的文化,迎接许许多多的关于民族的历史的文化。我想,这也是我不断前行的方向吧! 余云艳 学号: 201620136814 于二零一六年九月二十日完成写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