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朵杏花》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185078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4.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朵杏花》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第一朵杏花》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一朵杏花》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一朵杏花》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一朵杏花》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一朵杏花》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朵杏花》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docx(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朵杏花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第一朵杏花公开课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讲了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严谨治学、一丝不苟的科学研究态度,也说明了只有通过长期、精确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教学中必须让学生在对语言文字的品味中,把握人物特点,感受深刻道理,增长阅读兴趣。 题为“第一朵杏花”,实际上是以第一朵杏花开放的精确时间来说明竺可桢严谨的治学态度。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例子,却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容。 课文内容分为三大板块,分别是第一次看杏花,第二次看杏花,以及竺可桢意味深长的话,条理清楚,中心明确。 两次看杏花,两年间的跨越,作者运用了一个小节来进行过渡,过渡段不仅自然,

2、而且用语优美,讲究句式的排比对仗,是学生积累语言的好范例。 “精确”“观察”,是这篇文章两个关键词。与之相对的一些词是“大概”“也许” “估计”“推断”。这两组相对的词语,再结合前文的小故事,可以表现出竺可桢对科学研究的态度。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从竺可桢掌握气候变化规律的过程中,学习他对待科学研究一丝不苟的态度。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

3、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预习作业: 1.查阅资料,了解竺可桢及杏花。 2自学生字,结合课文试着理解新词。 3. 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理清文章脉络。 1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清文章脉络,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3赏读品味有关描写杏花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谈话,质疑导入 1同学们,有一幅春联写得很美,我出上联你们来对下联,好吗? 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 这幅春联是写美好的春光的,着重写了杏花。 还有一句诗,也是描写春景的,也写了杏花的,谁知道呢?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2.看来,杏花还是春天的使者呢!你知道杏

4、花什么时候开放吗?你知道第一朵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二课第一朵杏花,齐读课题。提问: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同学们非常爱动脑筋,带着问题学课文,相信大家收获会更多。 二、检查预习,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 出示生字词,指名读。 一株 泛出 仰起 吹皱 精确 估计 掌握 绽开 明媚 兴冲冲 程度 大概 规律 郑重 顷刻间 你在读的时候觉得哪些字音容易读错,需要特别注意的?请带着大家读一读。 指名开火车读,有错误其余学生纠正。 2.这些词中你有没有不懂的,提出来。 学生质疑,其余学生解答。有难度的师指导解答。 重点指导: 2 “郑重”怎么解释?带到文章中联系上下文理解。 竺爷

5、爷走回书房,打开笔记本,郑重地记下了这个日子:清明节。 郑重:态度严肃认真。 近义词:慎重 慎重:态度谨慎 出示辨析: 他声明,这件事与他无关。 他地考虑后,决定拿出钱买下昂贵的货物。 “顷刻间”用三字词语表示相同含义:刹那间 一瞬间 一刹那 3同学们,这一课一共有8个生字要求我们会写。 株 泛 仰 皱 曾 确 估 握 看一看,这些字中哪些要特别注意,注意什么? 完成描红。 三.初读课文, 理清文章脉络。 1.指名逐段朗诵课文,其余学生认真听,发现错误及时帮助纠正。思考:这篇文章里的主人公是谁?他一共看了几次杏花?画出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 2.表扬读得好的同学,交流思考题。 主人公是竺可桢,

6、指名介绍竺可桢的情况。 竺可桢 :浙江人。中国卓越的科学家和教育家,当代著名的地理学家和气象学家,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他一生在气象学、气候学、地理学、自然科学史等方面的造诣很深。先后创建了中国大学中的第一个地学系和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担任过浙江大学校长,被尊为中国高校四大校长之一。 看了两次,分别是什么时候呢?指名生说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 谁能根据这些线索试着给文章分段? 第一段写竺可桢爷爷问孩子第一朵杏花是什么时候开的,孩子回答不上来。 第二段写第二年春天,孩子告诉竺可桢爷爷第一次杏花开了,竺可桢爷爷郑重地记下了这个日子。 第三段写竺可桢爷爷正式通过常年精确、细致的观察,才掌握了气候变

7、化的规律。 3 3.小结:看来我们可以按照时间先后的顺序给文章分段,有些记叙文就可以使用这种好的方法。 三、赏读课文,品味杏花图。 师:春天快到了,花儿们都绽放出灿烂的笑脸,今天美丽的杏花也来到我们班做客了,你们瞧 1出示杏花图:谁愿意来描述它的模样? 生描述,师提示:可以从颜色、姿态方面,用排比句描述,可以引用诗句描述。 2.文中是怎么描述的呢? 本文多处描写了杏花,请你快速读课文,找一找,画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说说有什么感受,在句子旁边做批注。 3.讨论交流: “院墙旁的一株杏树泛出了一片淡淡的粉红已经有四朵花不同程度地绽开了花瓣儿” “春风吹绿了柳梢,吹绿了小草吹鼓了杏树的花苞” 指导

8、仿写 引 师:作者在描写春天到来时,抓住了哪几种景物? 师:春天的景物有许多,作者为什么选择写这四种景物呢? 4 师:作者又依次用了哪几个动词?它们好在什么地方? 师:在这段话中,作者抓住了春天景物的特点,使用几个生动、形象的动词,把春天的景物写活了。你们能不能抓住秋天景物的特点,照样子仿说一段话? 扶 师:秋天同别的季节比,有哪些明显的特征?根据秋天景物的特点,该使用哪些贴切的动词呢? 放 学生写话 举例: 时间像飞箭,转眼又是一年。秋风吹黄了稻子,吹走了大雁,吹落了树叶,吹红了满山的枫叶。 时间像飞箭,转眼又是一年。寒风吹枯了小草,吹冻了小河,吹白了芦花,吹开了芳香扑鼻的腊梅。 “阳光下的

9、杏树捧出了第一朵盛开的杏花。” 2小结:因为我们都有一双慧眼,所以对文本的咀嚼越来越有味道了!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四、作业。 1完成习字册,抄写词语。 2 熟读课文。想想竺爷爷是个怎样的人? 杏花 含苞待放时,朵朵艳红,随着花瓣的伸展,色彩由浓渐渐转淡,到谢落时就成雪白一片。 5 “道白非真白,言红不若红,请君红白外,别眼看天工。”杨万里 6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师:春天来了,杏花开了,谁来描述

10、一下杏花,可以用文中的语句,也可以引用诗句。 师:这么美的杏花,吸引了我们,也吸引了大科学家竺可桢爷爷。这不,他也禁不住停下脚步观看,不过他关注的内容和我们可不一样, 课文写了竺可桢爷爷几次看杏花的情景? 分别是什么时间? 二、第一次 1.自由读,思考:从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中你感受到什么?在相关词句旁边做批注。 2.小组合作讨论 3.交流,教师只作点拨。 出示: 走近杏树数了数,已经有四朵不同程度地绽开了花瓣儿。 您又看花啦?) “是啊,杏花开了。”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 “我是问第一朵是哪天开的。” 7 4.小组分角色练读。 4师:这一段对话我们已

11、经能够有感情地朗读了。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这一段对话的提示语很有特点,你默读一遍,看看有什么发现? 师:对,提示语的位置很有特点,你的发现很细致。提示语在前面的标点用冒号,在中间的用逗号,在后面的用句号。再看看,还有什么发现吗? 师:动作有仰起脸、弯下腰,神态有天真、奇怪等等,这样写,具体生动,可以让我们仿佛看到了当时的情景。 三、第二次 1师述:一年前,孩子对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答不上来,带着竺爷爷的嘱托,一年后,孩子有答案了。 3读7-14自然段,重点放在对话朗读上 读第一遍:自由轻声读,想想这是谁说的?怎么说的?帮它加个提示语。 讨论之后,出示投影片: 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爷爷!

12、竺爷爷!” 竺爷爷地问:“什么事情呀?” 小孩子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 竺爷爷地问:“什么时候?” 小孩子地说:“刚才。” 竺爷爷地问:“是第一朵吗?” 小孩子地说:“是。” 小组合作: 要求: 每一句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加上合适的提示语。 根据提示,读出语气。 汇报: 归纳答案:奇怪、高兴、激动、自豪、半信半疑、肯定 8 分角色朗读,评议。 指名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子的话,其余读旁白。 4师述:从同学们的朗读中,不难听出竺爷爷和小孩子都非常激动、非常兴奋。那么,作者为什么不写提示语呢?是不是他忘记了? 讨论、小结:有的时候加上提示语能够很好地表现当时的情景,而有的时候不加提示语,

13、却起到了更好的效果,看来,加不加提示语,要看具体的情况。 5.那老师不禁要问小孩子为什么高兴?竺爷爷为什么高兴? 6除了对话部分,你还可以从哪里看出竺爷爷的兴奋激动之情? 生答,师出示投影片。 竺爷爷顷刻间像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阳光下的杏树,捧出了第一朵盛开的杏花。多么美丽的杏花呀!竺爷爷走回书房,打开笔记本,郑重地记下了这个日子:清明节。 7“郑重”什么意思?你从“郑重地计下”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日子又体会到什么? 能不能结合前文来说说。 4.指导朗读。 5.竺爷爷作为一名物侯学家,他的成就是怎么得来的,你找到原因了没有? 西组合作讨论。 9 五、总结迁移 1.自由朗读课文。

14、 2.从竺可桢爷爷身上,你受到什么启发?今后在学习、生活上准备怎样做? 学生讨论后回答。 3.小结: 正如竺爷爷所说,他正是通过长年的精确观察,才掌握了气候变花的规律。 板书:精确观察 师补充竺可桢和自然日记:竺可桢精确观察大自然:什么时候第一朵花开,第一声蛙鸣,第一次雷声,第一次落叶,第一次降霜,第一次下雨-他的笔记本是大自然的缩影。 4. 再读读竺爷爷的话,加深体会。 5.让你来给文章拟题,你会拟怎样的题目?课文为什么以“第一朵杏花”为题呢? 六、作业 1.仿照课文第二段,练写片段。 每人说一段话便独立成一个自然段。 可写提示语,也可不写。 2.读科学家的故事。 七、板书。 2 第一朵杏花

15、 哪天开花 一丝不苟 竺可桢 郑重记下 严谨认真 精确观察 10 竺可桢资料 竺可桢是气象、地理学家,是我国现代气象事业的创始人。他曾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华全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国气象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等职。他深入研究了中国气候的形成、特点、区划及变迁等,写了许多篇论文,对中国近代气象学和地理学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贡献,在人们心中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在本世纪五六十年代,北海公园的守门人都还清楚地记得,每天早晨有位老人从北门进入公园,然后从南门出;晚上从南门进,北门出;年复一年,日复一日,走了20多个年头。这位老人就是我国著名气象、地理学家竺可桢。 他进公园,不是像一般人那样

16、为了游览,而是为了对公园里山水、花草等进行观察。他想知道:哪天北海的冰开始融化,哪天桃花开放,哪天白色的柳絮飞舞,哪天布谷鸟初次鸣叫几十年对大自然的观察,练就了竺可桢一双敏锐的眼睛。他能从千树万枝中发现长出的第一片绿叶,从喧闹的城市噪音中听出第一声蛙鸣,透过空中密如蛛网的电线看到第一只燕子,从春风中辨认出第一丝柳絮。他把看到的都记录在大自然日记里: “x月x日,北海冰融。” “x月x日,山桃始花。” “x月x日,杏树始花。” “x月x日,紫丁香始花。” “x月x日,燕始见。” “x月x日,柳絮飞。” “x月x日,布谷鸟初鸣。” 观察这些普普通通的自然现象有什么用呢?冰融花放,絮飞鸟来,都是物候

17、学的信号,它们同气候的变化关系十分密切。弄清楚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和活动规律对气候的反应,可以用来预测农时,指导农业生产,还可供预报天气时参考。竺可桢就是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坚持在北海公园观察了23个年头,从而绘制出一幅十分珍贵的北京春季物候现象变化曲线图。 11 竺可桢观察物候,都留有详细的记录。有时因工作忙,不能亲自去观察,就请爱人和女儿帮忙作记录。他从XX年x月x日直到他逝世的前一天,共计XX年零37天,从未间断。每天记录天气阴晴、风力级别、气温高低,以及相应的物候现象。他的自然日记有40多本,有近千万字。在取得了这样十分雄厚材料的基础上,他写出了备受人们欢迎的物候学一书;83岁时还发

18、表了中国近五千年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 在科学的征途上,他是一位永远不满足,不知疲倦的跋涉者。XX年x月x日,就是他逝世前两个星期的一天,照例有不少人来探望他。他爱人因他前一日咳了一整天,便把所有的亲戚、朋友都留在病房外。猛然间,他听到了外孙女婿的声音,便迫不及待地叫他进来。外孙女婿是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研究人员。竺可桢虽然是伟大的科学家,但他对自己缺乏“基本粒子”这门新知识很着急。他曾经五次向晚辈求教“补课”。现在,他仍然不放过这个求教的机会。外孙女婿看到竺可桢强打精神艰难地坐在书桌旁,心里很难过。因病,竺可桢的听觉受到了严重的损伤,甚至带上了助听器都听不清别人的讲话。外孙女婿便用笔把竺

19、可桢想了解的知识写到纸上。爱人心疼地劝他说:“你连坐都支持不住,还问这些干什么?”竺可桢听了,边咳着边严肃地说:“不成!我知道得太少了!” 竺可桢不仅学到老,而且还做到老。 XX年x月x日清晨6点,天还没破晓,寒气袭人。躺在病床上的竺可桢慢慢坐起来,习惯地摸了一下外衣左边的小口袋处,然后又慢慢地把手放下来。这一习惯性的动作,勾起了他多少美好的回忆啊! 原来,竺可桢平日总是随身带着一个温度计,每天清晨一起来,他就把那支白铜套子里的钢笔式温度表拿到院子里放好,然后做早操,做完早操后记录所量的气温。这只温度表,就插在外衣左边的小口袋里。现在,他再也不能到院子用那支心爱的温度表测量气温了。然而,事业心在驱使着他,抬起颤抖的手,拧开收音机的旋钮,仔细倾听着天气预报。戴上眼镜,借着台灯的光,哆哆嗦嗦地在笔记本上写下了一行小字: “气温最高零下1,最低零下7,东风一至二级,晴转多云。” 写完后,老人想把笔记本合上,忽然想起一件要紧的事,又戴上眼镜,在刚 12 才那行小字下面,注上两个字:“局报。”这是老人留下的最后一篇日记,第二天就与世长辞了。他为什么要在记下天气预报之后,又加了“局报”两字呢?原来,这“局报”是指“气象局预报”的意思,它有别于自己平日亲自观测记录的天气情况。这对于一个习惯自己给大自然记日记的人来说,只有在他病得不能起床时,才不得已根据收音机里的天气预报作记录。 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