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朵杏花薛法根教学实录.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571699 上传时间:2021-03-26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2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朵杏花薛法根教学实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第一朵杏花薛法根教学实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第一朵杏花薛法根教学实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第一朵杏花薛法根教学实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第一朵杏花薛法根教学实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一朵杏花薛法根教学实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朵杏花薛法根教学实录.doc(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朵杏花薛法根教学实录 第一朵杏花薛法根教学实录学习目标:1、学会8个字,认识7个字,正确读写生字词,结合上下文体会用词的准确与传神。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3、读懂课文内容,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同学们,你们见过杏花开花吗?你知道每年第一朵杏花开花在什么时候吗?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位竺可桢爷爷,他

2、为了了解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整整等了一年,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出示课题,齐读)二、初读课文,检查课前预习生字情况。自由朗读课文,把生字多读字音读准,难读的字多读几遍。同桌互查。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学生评议。快速读全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三、学习课文第1-5自然段,了解第一次看杏花的过程。自由读第1-5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小组讨论(学生可互相解答,教师只作点拨)。引导学生体会:“弯下腰来”说明竺可桢爷爷平易近人。“习惯地问”、“我是问第一朵花是那天开的”说明竺可桢在坚持长期物候观测的日子里养成了主动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指导朗读

3、。四、作业:收集有关竺可桢爷爷的资料。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前半部分,知道了竺可桢爷爷第一次看杏花时并没有看到第一朵杏花的开放,他说:“那我明年一定要看到第一朵杏花”。那么,第二年他看到第一朵杏花开放了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后面的课文。二、学习课文第6-15自然段。读第6-15自然段,想想你又从中了解到了什么?学生交流。(一年前,孩子对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答不上来,带着竺爷爷的嘱咐,一年后孩子有答案了。)创设情境,指导朗读。情境一:出示一副春景图,体会“吹皱”“吹醒”“吹绿”“吹鼓”的景象,并配上优美的音乐有感情的朗读第6自然段。情境二:创设对话情境,角色朗读,体会感情。

4、出示投影片。(提示:想象他们会怎样说?你从中体会出什么?)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爷爷!竺爷爷! 竺爷爷()地问:什么事情呀?小孩子()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竺爷爷()地问:什么时候?小孩子()地说:刚才。竺爷爷()地问:是第一朵吗?小孩子()地说:是!引导学生体会出竺爷爷和小孩子都非常激动、非常兴奋。小孩子是为自己终于完成了竺可桢去年交给的任务而高兴,竺爷爷是为自己终于弄清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而兴奋。师:除了对话部分,你还可以从哪里看出?引导学生体会竺可桢对科学研究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三、学习第16自然段,明确中心。读第16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小结:正如竺可桢爷爷所说,他是通过

5、常年精确观察,才掌握了气候变化的规律。教师补充竺可桢和自然日记。竺可桢精确观察大自然:什么时候第一朵花开,第一审蛙鸣,第一次雷声,第一次落叶,第一次霜降,第一次下雨?他的笔记本式大自然的缩影。再读读竺爷爷的话,加深体会。四、作业:课后观察大自然,看看你能发现什么?第一朵杏花薛法根教学实录2教学目标:1、解决文中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理清*脉络,学会给课文分段,理解*按时间先后顺序分段的特点。3、初步体会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初步体会人物品质特点。教学过程:一、谈话、图片导入1、同

6、学们,有一幅春联写得很美,我出上联你们来对下联,好吗?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2、这是我们上学期的学习内容,你们真棒!是啊,春天快到了,花儿们都绽放出灿烂的笑脸,今天美丽的杏花也来到我们四(5)做客了,你们瞧3、出示杏花图谁愿意用一个词语来描述它的模样?4、这么美的杏花吸引了我们,也吸引了竺可桢爷爷的目光,要知道竺可桢爷爷可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呢,让我们掌声有请我们的科学课代表为我们简单介绍一下竺可桢爷爷吧。竺可桢 :浙江人。中国卓越的科学家和教育家,当代的地理学家和气象学家,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他一生在气象学、气候学、地理学、自然科学史等方面的造诣很深。先后创建了中国大学中的第一个地学

7、系和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担任13年浙江大学校长,被尊为中国高校四大校长之一。师:听了他的介绍,你想说些什么?总结:每个人的成就都是与他的付出分不开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发生在杏花和竺可桢爷爷身上的故事。板书:第一朵杏花指明读题:美美地读,让我们闻到花的香气。二、解决生字新词1、杏花的花瓣化生出了一些美丽的词语藏在文中等着我们一一念出它们的名字呢,你们看(出示词语)谁能把它们念得又标准又洪亮?自己先试一试?2、_你在读得时候觉得那些字音需要特别注意的?请带着大家读一读指名领读一株 泛起 吹皱 程度 仰起脸 曾经 精确 估计 掌握 兴冲冲 绽开 大概 郑重 规律 顷刻间开小火车纠音、正音

8、3、注意仰右边的写法,不能和柳混淆4、郑重怎么解释?带到*中联系上下文理解。竺爷爷走回书房,打开笔记本,郑重地记下了这个日子:清明节。出示辨析:他( )声明,这件事与他无关。他( )地考虑后,决定拿出钱买下昂贵的货物。5、顷刻间用三字词语表式相同含义三、理清*脉络1、逐段朗诵课文(边读边想,这篇*里的人物一共看了几次杏花?)板书:初看杏花 再看杏花谁能根据这些线索试着给*分段?一(1-5)写竺可桢爷爷问孩子第一朵杏花是什么时候开的,孩子回答不上来。二(6-15)写第二年春天,孩子告诉竺可桢爷爷第一次杏花开了,竺可桢爷爷郑重地记下了这个日子。三(16)写竺可桢爷爷正式通过常年精确、细致的观察,才

9、掌握了气候变化的规律。2、看来我们可以按照时间先后的顺序给*分段,有些记叙文就可以使用这种好的方法。过渡:你们知道吗?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中午,有一处院墙旁的一株杏树泛出一片淡淡的粉红。你们看:(出示图片)3、你能猜猜它们是哪天开的吗?大概 也许可能4、你们的回答,作为科学家的竺可桢爷爷能接受吗?你从*那里找打答案的?朗读第16自然段5、那竺可桢爷爷究竟是怎样第一朵杏花的呢?下节课让我们再去看杏花。6、完成补充习题板书:第一朵杏花初看杏花再看杏花第一朵杏花薛法根教学实录3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3、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

10、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的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导入1、 说说这篇课文写了哪位科学家的故事?板书:竺可桢2、 课文写了竺可桢几次看杏花的情景?(两次)3、 分别是什么时间?(一年前,一年后)二、第一次(学习第1-5 自然段)1、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2、讨论(学生可相互解答,教师只作点拨)。3、 指导朗读。4、重点指导第3自然段,体会带点词的作用。5、出示投影片:“是啊,杏花开了。”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弯下腰来:说明竺爷爷平易近人和蔼

11、可亲。“习惯地问”说明竺可桢在坚持长期物候观测的日子里养成了主动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6、 四人小组练读。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的话,一个读旁白,一个做评委。7、 指名练读。三、第二次(学习第6-15自然段)1、师述:一年前,孩子对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答不上来,带着竺爷爷的嘱托,一年后,孩子有答案了。*第6自然段,作者用简洁优美的文笔,描绘了一幅春景图,谁来读读看。2、指名读,突出“绿、皱、鼓”等关键词。3、齐读4、重点放在对话朗读上(1)读第一遍:自由轻声读,想想这是谁说的?帮它加个提示语。讨论之后,出示投影片。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爷爷!竺爷爷!”竺爷爷()地问:“

12、什么事情呀?”小孩子()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竺爷爷()地问:“什么时候?”小孩子()地说:“刚才。”竺爷爷()地问:“是第一朵吗?”小孩子()地说:“是。”(2)读第二遍:同桌讨论,每一句该用怎样的语气读?指名说说,归纳答案:奇怪、高兴、激动、自豪、半信半疑、肯定。(3)读第三遍:根据提示与读出语气,指导朗读。(4)读第四遍:指名生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子的话,其余读旁白。(7-14)5、师述:从同学们的朗读中,不难听出竺爷爷和小孩子都非常激动、非常兴奋。那王老师不禁要问小孩子为什么高兴?竺爷爷为什么高兴?(小孩子是为自己终于完成了竺爷爷去年交给的任务而高兴,竺爷爷是为自己终于弄

13、清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而兴奋。)6、除了对话部分,你还可以从哪里看出?出示投影片,朗读体会带点词语的作用“竺爷爷顷刻间象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7、“郑重”什么意思?你从“郑重地计下”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日子又体会到什么?(“郑重”的意思是严肃认真。从“郑重地计下”可以看出竺可桢对科学研究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板书:一丝不苟师述:是的,“一丝不苟”,竺爷爷的话也证实了这一点。四、点明中心(学习第16自然段)1、出示投影片:“我需要的是精确的时间。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来代替观察。”2、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3、你怎样理解“精确”一词?(非

14、常准确)能不能结合前文来说说。4、指导朗读5、竺爷爷作为一名物侯学家,他的成就是怎么得来的,你找到原因了没有?6、小结:正如竺爷爷所说的,他正是通过长年的精确观察,才掌握了气候变花的规律。板书:精确观察师补充竺可桢和自然日记:竺可桢精确观察大自然:什么时候第一朵花开,第一声蛙鸣,第一次雷声,第一次落叶,第一次降霜,第一次下雨-他的笔记本是大自然的缩影。7、再读读竺爷爷的话,加深体会五、总结迁移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总结:课文讲述了我国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3、学了*,你觉得应向竺爷爷学些什么?

15、六、作业搜集有关竺可桢爷爷的故事,下一堂课交流。板书设计:第一朵杏花竺精确观察可桢一丝不苟第一朵杏花薛法根教学实录4一、导入1.同学们,我们继续学习齐读课题2.第一朵杏花和杏花有什么不同吗?(1)学生说:杏花开得最早的那一朵(2)这篇课文就是竺可桢爷爷观察第一朵杏花的事情,知道他为什么第一朵杏花这么感兴趣呢?(3)下面请大家打开课文读读相关的文字就知道了。(4)学生读课文【运用对比的方式来揭示课题,“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运用“比较”可以把陌生的和熟悉的知识相比较,启发思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二、新授1.鼓励学生坚持读完课文。2.我觉得看完16自然段读完就可以知道原因了。

16、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小节。(1)学生读课文【读书一定要有一个明确的要求,这样,学生才能在读中有所得,在读中有所悟。】(2)读完这一段,你觉得哪个词语有研究价值?学生说:我对精确观察这个词语有研究的意思。教师板书:精确观察3.竺可桢爷爷是怎样观察的?(1)请大家自己读读25自然段。(2)这些文字中,哪些能表现竺爷爷是在精心观察啊?(学生说:第一自然段)(3)再读第一自然段。哪些是竺爷爷精确观察的?学生说:【学生在这里出现回答与教师的意图有误差现象,主要的原因是教师在“要求”的提出上还存在“含糊”。同时还有在整体上感知上也存在“匆匆过客”。】(4)出示:竺可桢爷爷从外面回来,看到杏花开了,便走近从哪

17、里看出是精确观察?学生说:一朵一朵地数学生说:竺爷爷是走近了杏花才数的,这样可以数得更加清楚一下。学生说:四朵杏花开放的程度还是不同的。教师帮助学生理解“不同程度的四朵花”,这样的观察才是“精确地观察”,(5)齐读这一个片断【让学生从词语中来了解“观察”,这也是一种思考的方法。】4.请大家接着往下读。(1)出示:“爷爷,您又来看花啦?”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2)读完这个自然段,哪个词语给你的印象深刻啊?学生说:“又”,这里可以看出竺爷爷又来看花了学生说:“习惯地问”竺爷爷看见桃花开了,会怎样问呢?(3)竺爷爷关注的是(第一朵花开放的时间)这是一个优秀的科学家的优秀的习惯。(

18、4)齐读这个段落【教师让学生抓句子、找突破,主要的目的是为了突显人物的品质。】5.学生接着读后面的段落。“哪天?今天开的。”“我有用处,明年你可要留心点。”(1)学生读完,教师语言过渡(2)孩子发现了第一朵杏花的开放时间,这里有一段非常有趣的对话,你们想读读吗?请大家自己读读这个段落,分角色读(1217小节)(3)学生分角色读(4)读出竺爷爷此时的心情了吗?(学生说:兴奋、高兴、欢天喜地、激动)(5)为什么高兴呢?孩子的高兴是什么?(学生说:上次他不知道杏花开放的时间,这次知道了。)所以孩子会喊;电脑出示(6)竺爷爷的高兴是为了什么呢?(学生说:竺爷爷看到杏花开了)竺爷爷到底有没有看见杏花开呢

19、?(课件展示)竺爷爷每年都知道杏花什么时候开?为什么要这么高兴呢?所以竺爷爷高兴地问:(学生读)(7)指导朗读孩子是想把第一朵杏花开的消息告诉竺爷爷,而竺爷爷则是想早点看见第一朵杏花。男女生分角色朗读(师;觉得味道怎么样?)我们再来到读读,这次,女生来读竺爷爷的话,男生读小男孩。【学生评议的方法在这里进行了运用。评议是学生了解自己以及同伴朗读做出的思考,同时也是为了提高自己欣赏能力的一种形式。】【13-17小节是人物对话部分。对话是人物内心思想的一种外在表现,这里教师没有充分利用好这里的“资源“,建议是否可以加上提示词语来进行一定的训练。】6.老师读下面的语言:这里又有哪些词语给你留下比较深刻

20、的印象啊?(1)他仅仅记下来的是一个日子吗?(2)竺爷爷,顷刻间像年轻了几十岁(3)兴冲冲也能看出竺爷爷的心情非常好(4)指导朗读,特别是把你感受比较深的词语读好,好吗?(5)学生读竺爷爷顷刻间,像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郑重地记下了这个日子:“清明节”。【扣住关键字词来理解文本的内容。读时要有一个反复的提升,要螺旋式的提高。】7.想想,在这些文字和那些精确的数据背后有什么呢?(1)出示:1974年2月6日,是竺可桢临终的前一天,在病危时,他还不忘作科学研究的记录,(2)师生交流学生:在成功的背后是辛勤的汗水学生:是他认真的态度学生:这源自于科学的热爱(教师板书)(3)每个观察,每个现象

21、的出现能不让竺爷爷高兴和欣喜万分吗?所以当得知第一朵杏花开放了,他顷刻间(电脑出示:竺爷爷顷刻间像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打开笔记本,郑重地记下了这个日子:清明节)【教师用多种呈现形式表现人物品质,这同时也告诉学生文本表现的另外一种方式,从而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表达方法。建议:可以先让学生看一看辅助材料,再让学生去体会问题。】8.让我们再来读读这篇*的课题(1)让我们带着情感来读(2)让我们带着的感受来读(3)带着竺爷爷的认真的态度来读【文本与感悟的结合】三、学生拓展练习1. 孩子们连杏花都被竺爷爷感动了,不是绽放是捧出啊,捧出的是对竺爷爷的敬爱,对他的热爱。(1)齐读(2)真想采集一朵杏花送

22、给竺爷爷,我们读到的是杏花,我们想到的是杏花背后这位热爱科学事业的竺爷爷(3)还记得竺爷爷的这段话吗?齐读“我需要的是精确的时间,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样的词语”你们有什么想对竺爷爷说吗?请大家写下来,好吗?学生动笔练习【文本是作者的文本,文本是学生感知的文本,所以教师运用了多种形式来最终呈现“敬佩之情”。】【所有的意见仅仅是本人的一点感受,仅供参考!时间匆促没有来得及细细品味,如有不妥之处,还请大家多多帮助。】第一朵杏花薛法根教学实录5一、导入1.同学们,我们继续学习齐读课题2.第一朵杏花和杏花有什么不同吗?(1)学生说:杏花开得最早的那一朵(2)这篇课文就是竺可桢爷爷观察第一朵杏

23、花的事情,知道他为什么第一朵杏花这么感兴趣呢?(3)下面请大家打开课文读读相关的文字就知道了。(4)学生读课文二、新授1.鼓励学生坚持读完课文。2.我觉得看完16自然段读完就可以知道原因了。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小节。(1)学生读课文(2)读完这一段,你觉得哪个词语有研究价值?学生说:我对精确观察这个词语有研究的意思。教师板书:精确观察3.竺可桢爷爷是怎样观察的?(1)请大家自己读读25自然段。(2)这些文字中,哪些能表现竺爷爷是在精心观察啊?(学生说:第一自然段)(3)再读第一自然段。哪些是竺爷爷精确观察的?学生说:(4)出示:竺可桢爷爷从外面回来,看到杏花开了,便走近从哪里看出是精确观察?学生

24、说:一朵一朵地数学生说:竺爷爷是走近了杏花才数的,这样可以数得更加清楚一下。学生说:四朵杏花开放的程度还是不同的。教师帮助学生理解“不同程度的四朵花”,这样的观察才是“精确地观察”,(5)齐读这一个片断4.请大家接着往下读。(1)出示:“爷爷,您又来看花啦?”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2)读完这个自然段,哪个词语给你的印象深刻啊?学生说:“又”,这里可以看出竺爷爷又来看花了学生说:“习惯地问”竺爷爷看见桃花开了,会怎样问呢?(3)竺爷爷关注的是(第一朵花开放的时间)这是一个优秀的科学家的优秀的习惯。(4)齐读这个段落5.学生接着读后面的段落。“哪天?今天开的。”“我有用处,明年

25、你可要留心点。”(1)学生读完,教师语言过渡(2)孩子发现了第一朵杏花的开放时间,这里有一段非常有趣的对话,你们想读读吗?请大家自己读读这个段落,分角色读(1217小节)(3)学生分角色读(4)读出竺爷爷此时的心情了吗?(学生说:兴奋、高兴、欢天喜地、激动)(5)为什么高兴呢?孩子的高兴是什么?(学生说:上次他不知道杏花开放的时间,这次知道了。)所以孩子会喊;电脑出示(6)竺爷爷的高兴是为了什么呢?(学生说:竺爷爷看到杏花开了)竺爷爷到底有没有看见杏花开呢?(课件展示)竺爷爷每年都知道杏花什么时候开?为什么要这么高兴呢?所以竺爷爷高兴地问:(学生读)(7)指导朗读孩子是想把第一朵杏花开的消息告

26、诉竺爷爷,而竺爷爷则是想早点看见第一朵杏花。男女生分角色朗读(师;觉得味道怎么样?)我们再来到读读,这次,女生来读竺爷爷的话,男生读小男孩。6.老师读下面的语言:这里又有哪些词语给你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啊?(1)他仅仅记下来的是一个日子吗?(2)竺爷爷,顷刻间像年轻了几十岁(3)兴冲冲也能看出竺爷爷的心情非常好(4)指导朗读,特别是把你感受比较深的词语读好,好吗?(5)学生读竺爷爷顷刻间,像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郑重地记下了这个日子:“清明节”。7.想想,在这些文字和那些精确的数据背后有什么呢?(1)出示:1974年2月6日,是竺可桢临终的前一天,在病危时,他还不忘作科学研究的记录,(2

27、)师生交流学生:在成功的背后是辛勤的汗水学生:是他认真的态度学生:这源自于科学的热爱(教师板书)(3)每个观察,每个现象的出现能不让竺爷爷高兴和欣喜万分吗?所以当得知第一朵杏花开放了,他顷刻间(电脑出示:竺爷爷顷刻间像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打开笔记本,郑重地记下了这个日子:清明节)8.让我们再来读读这篇*的课题(1)让我们带着情感来读(2)让我们带着的感受来读(3)带着竺爷爷的认真的态度来读三、学生拓展练习1.孩子们连杏花都被竺爷爷感动了,不是绽放是捧出啊,捧出的是对竺爷爷的敬爱,对他的热爱。(1)齐读(2)真想采集一朵杏花送给竺爷爷,我们读到的是杏花,我们想到的是杏花背后这位热爱科学事业的竺爷爷(3)还记得竺爷爷的这段话吗?齐读“我需要的是精确的时间,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样的词语”你们有什么想对竺爷爷说吗?请大家写下来,好吗?1.学生动笔练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初中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