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185953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39.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老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老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老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老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老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老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老子》.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老子B2-111荣誉出品 老子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老子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 随。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 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老子第四章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湛兮,似或存。吾不 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老子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

2、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老子第八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老子第九章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老子第十一章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也。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老子第十二章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 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版权所有,翻版必究! 1 如有雷同,纯属巧

3、合! B2-111荣誉出品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老子第十八章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 乱,有忠臣。 老子第十九章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 有。此三者,以为文,未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 无忧。 老子第四十章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老子第四十二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 为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榖,而王公以为称。 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老子第四十四章

4、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老子第四十六章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老子第四十七章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 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老子第四十八章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版权所有,翻版必究! 2 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B2-111荣誉出品 老子哲学的中心观念是道,他的整个哲学系统都是由他所预设的道 而展开的。形而上的道是我们人类的

5、感觉知觉所不能直接接触的。如果这 个形而上的道不与人生发生关系,那么它只是一个挂空的概念而已。然而 老子的哲学形而上的色彩固然浓厚,但他最关心的仍是人生与政治的问题。因 此,道必然要向下落实到经验界中,老子认为凡是自然、无为、柔弱等观念 都是道所表现的基本特性和精神。其中,无为的观念,成为老子一 书的中心思想 老子所处的时代天下大乱,诸侯混战,统治者强作妄为、贪求无厌、肆意 放纵,违背自然规律、社会规律,即有为,老子看到的有为的祸害己经 非常严重了。老子看到当时的统治者本是无德无能的,却偏偏好大喜功,妄自作为,结 果使老百姓疲于奔命,劳民伤财,造成人民的灾难。在这种情形下,老子极力 呼吁统治者

6、为政要无为,实行无为而治,不要过多干涉者百姓的生活。老子认为为政者应当能做到无为而 治,有管理而不干涉,有君主而不压迫:君主应当学水的本色,有功而不自居, 过着勤俭的生活,日理万机不贪享受,治国能顺应社会规律、时代潮流,制利 国、利万众的宪政:一旦制订颁布,就不轻易改动,让万民在颁布的宪政下自 化 老子的无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并不是不为,而是含有不妄为、不乱 为、顺应客观态势、尊重自然规律的意思万事万物均有自身的规律,我们只能顺应规律,顺应时代的潮流,促其 前进。不能违背规律,否则就是有为一一乱为、妄为。为无为是讲从无 为的态度去为。因而,老子又叫人不要妄为、不要贪、不要争 夺、不要占有、不违

7、背规律。 老子的无为思想包含着对人与自然相 互关系的深刻理解,包含着对社会的有益启示,它要求人们树立一种超脱的忘 我的思想境界,无私无欲,利于他人。因而,老子的无为思想不仅有存在 的价值,而且需要继续发扬 纵观老子的表述,“道”有六种含义及特点:一、“道”是一种物质性实体,既是无形的,又是有形的,例:“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二、“道”在万物出现之前就有了,“有物混成,先天地生。”三、“道”是一种耳听不到,眼看不到的气体,万物由它而生。四、“道”是有规律地永不停息地运动着的。五、“道”的规律,既是自然规律,也是社会规律,即所谓“天之道”和“人之道”六、能够依照“道”的规律办事,就是认识了“道”,理想的统治者,就是体“道”的“圣人”。简而言之,万物都由“道”而生,万物消灭又都复归于“道”;万物的一生一灭,都是遵循着“道”的循环规律。 道是恒存永生的;道是生养天地万物的、是生命本质的源泉;道是有生长空间的,这也是它得以永生的奥妙所在;道是在从小到大 从弱到强 的过程得到展现的;道是不自我彰显的;道藏在弱、蹂、小之中;道是无为、不争的,并且在无为与不争中达到无不为无不争的;道是厌恶战争的;道是博爱而没有目的的 所以道并不是藏在万事万物的规律,而是使万事万物得以保持勃勃生机的生命本源, 版权所有,翻版必究! 3 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