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同文化》教学设计与反思.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186015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1.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胡同文化》教学设计与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胡同文化》教学设计与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胡同文化》教学设计与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胡同文化》教学设计与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胡同文化》教学设计与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胡同文化》教学设计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胡同文化》教学设计与反思.docx(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胡同文化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设计 名称 胡同文化 刘晓宁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第一册第四单元 课时 第一课时 基本信息 执教者 所属教材目录 胡同文化出自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科书第一册第四单元。胡同文化是汪曾祺为摄影艺术集胡同之没写的一篇序言,是一篇匠心独运,充分显示作者个性风格的小品文。京味语言是文章的一大特色,所以应该好好的让学生品读、欣赏,从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此外,通过本文,可以引导学生动手查阅资料,对大名县本土文化进行深入了解和反思,这对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与加强实际语文应用能力训练来说,是很好的材料。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学生学习基础一般,具备

2、初步的概括能力,进一步梳理思路的概括能力有待提高。学生对北京的风土人情不是很了解,但通过与大名县本土文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化作对比学习,对作者复杂的情感更容易引起共鸣;学生运用网络工具搜索资料的能力水平参差不齐,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共同提高查阅资料的应用能力,培养新的学习习惯。 知识与能力目标 阅读全文,了解北京胡同的有关知识及其中体现的文化内涵。 通过概括胡同和胡同文化的特点,掌握概括要点、梳理文章思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诵读与讨论,体味本文京味语言特色,培养审美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拓展研究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观察生活能力、查阅资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重

3、点 难点 领会“胡同文化”的“封闭”和“忍”的特征及其典型意义,体会作者对“胡同文化”的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对身边的文化现象进行关注与思考。 训练学生概括要点、梳理文章思路的能力;培养学生利用因特网查找资料的能力和电脑的使用操作的能力。 引导学生理解胡同文化的内涵和作者在文中流露出来的对胡同文化的感情;对身边的文化现象进行关注与思考。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策略1、自读课文,找出各段的关键句,并思考以下问题: 与设计说明 北京的胡同有什么特点? 什么是胡同文化,其内涵是什么? 作者对胡同有怎样的感情? 2、分组合作:提前一周左右布置,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给与适当指导。

4、请同学们选择大名最有代表性的文化现象,进行实地调查或利用网络信息,整理搜集资料,制作成演示文稿,以展示大名文化的全景或多样风貌。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播放歌曲北京胡同。 欣赏歌曲北京胡同。 课前播放歌 师:欣赏了这优美的歌曲北京胡同,让我们开始今天的新课。易中天老师有本书,叫读,他在书中写到,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个 城记情境导入、性和风格。哪位同学来读下这段对于北京的描激发兴趣: 写? (4分钟) 课件出示: 一名学生朗读易中天老师对北京的评价。 师:这是易中天老师心目中的北京,今天就让我们跟随汪曾祺先生的笔触,去老北京的胡同里,探寻光阴背后那京味十足的胡同文化。首

5、曲,在浓郁的京韵中进入新课,自然而贴切。 由易中天老师对北京的评价引入汪曾祺的胡同文化,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先请观看一段视频。 课件出示视频。 观看视频。 视频中有大量北京胡同的图片,形象生动地展示了胡同的特点。 一、 北京胡同的特点 师:这个视频谈到了北京胡同具有的一些特点,我们在课文中也能找到相似的内容。比如它们都提到了胡同取名的来源。你觉得哪个胡同的名字特别有意思,它的来源又是什么呢?谁能谈一谈? 师:你认为这些名字取得怎么样?如果让你从“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两种风格中选择,你会选哪一种? 课件出示: 找出自己感兴趣的胡同的名字,谈论其取名的来 源。 概括胡同取名的特点。 通过视频

6、引入对胡同特点的探究。 因为大部分学生对北京胡同 整体感知、梳理思路: (12分钟) 师:无独有偶,大家都知道我们大名县也有一座四四方方的古城,这里是一张卫星地图和我手绘的一张城内街道分布图,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城内有东西南北四条大街和十余条小街。你能说出其中一些街道的名字,并谈谈它名字的来历吗? 不太了解,所以联系学生实际,由身边的联系生活实际,谈论大名大名城内街道城内街道的名字及其来师:看来各位同学对我们大名的历史非常了解,想必预习时一定在网上搜索查阅了不少资料,这种方式对于我们的学习非常有帮助。听了这些街道名字的来历,再联系北京胡同的取名,你能用一个字来概括这种特点吗? 师:除了取名“俗”

7、以外,文章中还写到了胡同的其他特点,你能不能也分别用一个字来概括?我想请三位同学帮我完成白板上的板书。 课件出示: 历。 比较北京胡同和大名街入手,调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使理解更加容易。 道在取名方面的相似处, 用一个字概括。 概括胡同的其他特点,完 成板书。 二、北京胡同文化的内涵 师:胡同的这些特点,不但影响了北京人的生活,也影响了北京人的思想和文化形态。久而 久之,就形成了一种北京特有的胡同文化。下 面就请大家快速阅读第6-10段,然后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胡同文化的内涵有哪些, 要求归纳为四字词语。 课件出示:胡同文化的内涵 读课文,概括胡同文化的内涵。 由学生概括胡同特点,并参与

8、动态板书的完成,突显了学生的主体性。由胡同特点引入对胡同文化的探讨,水到渠成。 三、作者对胡同文化的感情和态度如何? 师:胡同正在离我们远去,作者对这种“封闭”的、以“忍”为精义的胡同文化持什么样的感 情和态度呢?谁能谈谈自己的看法? 课件出示: 课文最后三段集中体现了作讨论:作者对胡同文化的者对胡同文化感情和态度。 师:正如作者自己所说: 课件出示: 师:请大家带着作者诸多复杂情感,朗读全文的最后一段,向胡同和胡同文化告别。 的感情和态度,让学生在其他段落中找,考虑到了文章的整体性和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 指导学生以中体味作者情感,朗读最后速深情朗读,体味作者情一段。 感。 展示关于作

9、者指导学生用不同的语速朗读,读出情感。 师:接着让我们来看一些汪曾祺先生的补充资 料: 课件出示: 品味语言,体验情感: (6分钟) 师:本篇课文也是如此,语言极富京味儿,请 同学们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给大家朗读一在文中找到自己喜欢的下,要试着读出这种京味儿。 句子,试着读出“京味师:本文语言朴实,雅致,自成风格,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刘锡庆曾这样评价汪曾祺先儿”。 生: 课件出示: 评价文章的语言特点。 的补充资料。由“京味儿”入手,品读文章的语言,体验作者的情感。 师:刚才我们一起探寻了老北京的胡同文化,再把视线移到我们身边。 课件出示: 拓展迁移,综合活动: (20分钟) 学生展示,教

10、师评价。 分小组展示课前的准备好的演示文稿。 二组:赏碑刻文化,观大名历史 三组:舌尖上的大名 学生展示的过程,是利用因特网和信息技术进行有效学习的成果体现。演示文稿的制作完成,不仅考查了学生语文的综合运用能力,也提高了他们信息技术的实际操作能力。 七组:武术之乡大名府 四组:大名的民俗 师:感谢各位同学的展示,非常精彩。正如北京胡同的衰败,胡同文化的没落一样,大名课堂小结 2分钟 传统文化中的某些东西也离我们渐行渐远了。比如攉杆,比如打扇鼓。高楼大厦代替了红墙碧瓦,新的文化、新的意识正在兴起。但那并不意味着现代文明和传统文化的绝然对立,对于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我们有责任把它发扬光大,一代一代传

11、承下去。希望同学们能在时代的变迁中记住传统。本节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布置作业 1分钟 随笔:我眼中的北京文化,字数要求600字。 板书设计 胡同文化 汪曾祺 胡同的胡同文化的内涵 特点 居住 安土重迁 不愿搬家 方位:正 交往 独门独院 过往不多 取名:俗 饮食 易于满足 要求不高 数量:多 处世 置身事外 冷眼旁观 环境:静 精义 安分守己 逆来顺受 作者的感情态度 怀旧 伤感 赞许 肯定 否定 批评 胡同文化出自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科书第一册第四单元,它是汪曾祺为摄影艺术集胡同之没写的一篇序言,是一篇匠心独运,充分显示作者个教学反思 性风格的小品文。京味语言是文章的一大特色,所以应该好好的让学生品读、欣赏,从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在本课的学习中,结合语文教学的学科特点,引导学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因特网,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搜索查阅各种资料,对大名县的本土文化进行深入了解和反思。在此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对资源信息的识别、采集、存储、加工和创新能力,促使学生在观察中、在整理中、在协作中、在建构中探索研究新事物,从而最终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综合运用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