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186675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2.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docx(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 : 1. 在自学的基础上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 练习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懂得课文中总起句的作用,学习先提出问题再逐步解决问题的写作方法。 3. 了解飞机夜间能够安全飞行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引导学生平时注意观察事物,并从中也得到启示。激发学生从小爱科学的兴趣。 4.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 1弄清人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才能够让飞机也在夜里安全飞行的。 2练习归纳段落大意。 : 引导学生弄清蝙蝠夜间飞行和飞机夜航之间的联系。 : 二课时 :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蝙蝠

2、夜行探路靠的是嘴耳配合,那么蝙蝠到底口耳是怎样配合的呢?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课文。 合作学习课文。 1指名读第6自然段,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蝙蝠是怎样口耳配合起来夜行探路的。 学生汇报时,老师随机在黑板上画出示意图。 2下面哪位同学可以用自己的话说说蝙蝠是怎样捕捉小飞虫的?或蝙蝠是怎样避开极细的电线的? 3那么你从哪些词中可以看出科学家揭示出蝙蝠夜行的秘密是要付出艰苦的努力的? 请同学们细细地体会“反复研究”一词。“反复研究”就是:一遍又一遍地研究。 4.你们能想象出科学家是怎样一遍又一遍地反复研究的吗? 5.教师小结:任何一项科学成果,都是来之不易的,都是科学家们反复研究,经过无数次失败,无数

3、次地总结经验教训。无数次地再试验才得来的,只有不怕困难,勇于探索,敢于攀登的人才能够摘下科学王冠上的一颗颗闪闪发光的宝珠。 6.老师读第6自然段第一句: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全体同学齐读后三句: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这种声音叫做超声波,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7.科学家反复研究,揭开了蝙蝠夜行探路的秘密。科学家从这个秘密中得到了什么启示呢? 8.看第6自然段,蝙蝠是怎么探路的?与飞机比较,然后画出示意图。 9.完成课后思考练习2。 10.下面

4、老师请一位同学说说飞机夜间安全飞行是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为什么? 11.指导朗读第7自然段。 指导分段,练习归纳段落大意。 1.指导分段: 仔细看每个自然段,想一想,哪几个自然段说的是一个具体的意思?全文可分为三大段 第一段:第1、第2自然段; 第二段:第3至第6自然段; 第三段:第7自然段。 2.指导归纳第二段段意,完成思考练习3。 把课文分成三段,在下面的内容中选择第二段的段意,用“”表示。 科学家做了三次试验。 科学家通过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 科学家做了三次试验,结果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因为准确、全面、正确。) 3.总结全文

5、,揭示中心。 学习了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示? 4.你知道人们从生物身上得到启示,还发明创造过什么? 5.激发兴趣。 同学们,希望你们从更多的生物中,得到更多的启示,有更多的发明创造,希望你们像一只只雄鹰展翅飞翔在科学的蓝天上,未来的科学家就在我们中间。 6.带着情感齐读全文。 板书设计 11、蝙蝠和雷达 蝙蝠 雷达 障 嘴 天线 碍超声波 无线电波 物 耳朵 荧光屏 蝙蝠和雷达教学反思 蝙蝠和雷达是一篇很有意思的科普知识短文,叙述思路清晰,逻辑性强,可以分为三部分。主要讲科学家为了揭开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经过反复实验和研究,证明蝙蝠夜间是靠嘴和耳朵探路飞行的。飞机靠雷达夜间飞行是从蝙蝠身上得到

6、的启示。我把它归结为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首先是发现问题:飞机和蝙蝠都能安全飞行;之后分析问题:是不是蝙蝠的耳朵特别灵敏等等。之后是做三次试验证明蝙蝠安全飞行靠的是嘴和耳朵,揭示了蝙蝠探路的秘密,解决了问题。反思我的教学过程,有以下几点感受: 一、质疑问难,激发兴趣。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从题目开始质疑。如在课堂开始,我出示题目,问学生,蝙蝠是什么,雷达是什么,为什么把蝙蝠和雷达放在一起了,推想一下课文会写什么,等等。用问题激发学生的读书的兴趣。在授课的过程中,我又抛出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合作,这道问题是根据课后的一道问题中产生的,那道问题是:科学家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

7、明的雷达的?我把它换成:科学家是从蝙蝠身上得到什么启示?激发学生思考。可以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之后进行汇报。但是这节课,学生说的还是比较少,我主要是采取示意图的方式解释的,让蝙蝠的探路方法与雷达的工作方式做对比。从而明白什么是启示。如果让学生自己画示意图效果可能会更好一些。 二、在教学中关注写的训练 语文教学必须凭借听说读写的方式扎扎实实地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而语言文字训练的目的又是为了更好的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传统的语文教学是重读书和抄写而绝少听说发问的,现在强调听说读写并重后又似乎有矫枉过正之嫌,课堂上是听说多,读写少。这里写的练习包括写字和写作。在以往的教学中,我是非常注重学生说,读的

8、训练,写的极少。这就造成了,课上热热闹闹,成绩却平平淡淡。会念的不会写,作文更不用说了。 三、立足文本,拓展文本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强调小学阶段应完成145万字的阅读量。因此,让语文课堂学习由课外促进课内,再由课内向课外延伸,使课内外有机结合。事实证明,学生只有把课堂学习和课外学习结合起来,即通过文本的拓展教学来促进课文文本的理解,加深拓展文本的印象,在有限的时间里,消化更多的文字内容,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这节课上,我们必须明白蝙蝠和雷达的关系后,才能有所拓展,联系课后提到的仿生学,引出更多的例子,也可以启发学生思考,发明更多从动物身上学到的东西。我们要摒弃那种,没有消化好课内东西

9、,就进行延伸的教学。 蝙蝠和雷达说课稿 一、说教材 蝙蝠和雷达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都是围绕有关科学内容来选编的课文。蝙蝠和雷达这片课文介绍了科学家通过对蝙蝠情况的研究,找出蝙蝠为什么能在夜间顺利飞行的原因,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保证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从而激发学生了解科学常识兴趣的一篇很有意思的科普知识短文,叙述思路清晰,逻辑性强。能激发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兴趣以及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在教学中,我根据教材特点及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和本课的特征,确定了本课第二课时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知识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

10、了解飞机能在夜间安全飞生是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知道蝙蝠和雷达之间的关系。 2教会学生学习方法。 能力目标: 1、正确流利的读课文 2、培养学生的乐于读书查阅搜集资料的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激发学生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1、了解雷达和蝙蝠之间的关系。 2、抓住重点词句,弄懂科学家是怎样发现蝙蝠飞行的奥秘的。 教学难点:弄清飞机夜间安全飞行和蝙蝠之间的关系。 设计这样的教学目标、重难点是建立在本单元训练重点的基础上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能力。 三、说教法、学法 在教学中我以读、听、说训练为主,使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为了让学生更清楚,

11、更直观的了解蝙蝠是怎样飞行的,飞机又是怎样在夜间安全的飞行的,我利用电脑制作了课件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内容了解,起到了学习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在学法中采用小组互助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主动地参与学习,在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的同时充分调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爱学、乐学。 四、说教学程序 一、游戏引入,激发兴趣 1、再度组织游戏“蒙眼捉人”的游戏展示自己的想出的高效办法。 2、引导学生谈体会和发现。 在眼睛无法发挥作用的情况下,又耳朵与其他东西配合起来,可以发挥目标。 要发现目标并不一定需要眼睛。 3.回顾上节课内容,进入新课 (出示蝙蝠图片)认识它吗?关于它你们知道些什么? (我知道

12、蝙蝠吃蚊子和飞蛾;我知道蝙蝠住在潮湿的洞里,是哺乳动物;我知道蝙蝠是靠嘴和耳朵探路的) 2(出示雷达图片)这是什么?知道雷达有什么作用吗? (雷达可以使飞机安全航行;雷达可以搜索敌机;雷达可以观测天气情况) 过渡:同学们,蝙蝠是一种动物,(贴蝙蝠图片)而雷达则是人类发明的一种探测仪器(贴雷达图片)。这两种截然不同的事物,课题中为什么用“和”(板书“和”)把它们连起来,它们之间究竟有什么联系呢?今天就让我们来继续有趣的发现之旅。课文那个部分是揭示了蝙蝠夜行的奥秘呢?科学家又是怎样揭开这一生物之谜的呢? 二、自主阅读,填表说图助学内容浅显我以小组合作学习看表填空 1快速阅读4、5两个自然段,看看需

13、做几次试验 2附试验报告: 试 验 方 法 结 果 证明的问题 第一次 把蝙蝠的眼睛蒙上 铃铛没响 夜间飞行不靠眼睛 第二次 把蝙蝠的耳朵塞上 铃铛响个不停 夜间飞行 靠的是嘴 和耳朵 第三次 把蝙蝠的嘴封住 铃铛响个不停 3学生读书、讨论、填写报告。 4、请一名学生说,教师播放课件 5每组选一个代表介绍试验情况,教师同时播放电脑软件。 6、在请同学回答试验报告所要填写的内容。 7屏示、齐读。 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那么蝙蝠是怎样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呢? 三、合作阅读,突破重难点 1.学习第7、8自然段,小组合作探究:蝙蝠是怎样探路的

14、,雷达是怎样探测障碍物的。 2.师生反馈,相机展示课件。 一)理解蝙蝠如何利用超声波探路 1蝙蝠是怎样用嘴和耳朵探路的? 2读懂了吗?拿出与蝙蝠有关的卡片边摆边说。 3、谁能把这四张卡片:嘴巴、耳朵、超声波、反射”贴在相应的位置上? 4指名贴卡片。 5能看着这个示意图讲述蝙蝠是怎样探路的吗? 6多媒体演示蝙蝠利用超声波探路。 7让我们一起用赞赏的语气再读第七自然段。 过渡:科学家根据蝙蝠能在夜间安全的飞行的原理给飞机装上了什么?雷达 竟是怎样工作的,它与蝙蝠之间又有哪些相似之处呢? 二)理解飞机如何利用雷达探路 1、飞机是怎样用雷达探路的? 2把四张卡片“天线、荧光屏、无线电波,反射”贴在相应

15、的位置上。 3比较雷达的工作原理和蝙蝠探路的方法有什么相似之处。 指名进行比较。 师生评议、补充。 飞机上的雷达就像是蝙蝠的 。 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蝙蝠 雷达的荧光屏就像蝙蝠的 四、扩展练习 过渡句:飞机能在夜间安全的飞行是从动物身上的到的启示,人类许多发明创造都是从动物身上得到的启示,你们通过自己阅读查找,还了解哪些创造发明也是人类从动物身上得到启示的? 五、总结 本节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掌握或了解了什么知识?希望以后有时间多读课外书,掌握更多的知识。 六、布置作业: 观察身边的动物,想想能从它身上得到什么启示,设计成小发明。 七、板书设计: 11、蝙蝠和雷达 蝙蝠 嘴 障超声波 碍无线电波 物 耳朵 雷达 天线 荧光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