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教案.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188697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40.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教案.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教案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教案 、知识目标: 积累词语,掌握“遗骸、褶皱、劫难、追溯”等词的读音,理解“劫难、致密、追溯、天衣无缝”等词的词义,并学会运用。 了解“板块构造”“大灭绝”“撞击说”“火山说”“斯石英”等科学概念。 了解两篇文章作者的思维方式。 、能力目标: 比较分析两文的说明对象和说明角度,把握两文所介绍的科学知识,体会作者思维的开放性与周密性。 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简明精练、逻辑性强、幽默风趣的特点。 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想问题的思维方法。 、德育目标: 学习作者运用丰富的科学知识、敏锐的科学眼光深入探索未知的精神,激发学生努力学习,不囿于成说,敢于创新

2、,善于创新,向科学的未知领域进军。 、把握两篇短文的内容,明确说明对象,理清写作思路。 、学习作者善于联系,由此及彼,多角度、多侧面的思维方法。 体会课文中的补充说明的作用和含义。 一、导入 万年前,在地球上生活了、亿年的恐龙突然灭绝了,这成了生物史上最大的谜。不同地域恐龙化石的发现意味着什么?导致恐龙灭绝的原因是什么?阿西莫夫的两篇短文对此分别做了回答。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恐龙无处不在和被压扁的沙子。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1、学生朗读课文。 、辨音:遗骸 褶皱 劫难 追溯 、释义:遗骸 褶皱 劫难 致密 追溯 天衣无缝 选四名同学回答, 明确: hi zh nn s 遗骸:遗骨。 褶皱:

3、由于地壳运动,岩层受到挤压而形成的弯曲。 劫难:灾难、灾祸。 致密:细致精密。 追溯:逆流而上,向江河发源处走,比喻探索事物的由来。 天衣无缝:比喻事物没有一点破绽。 2、从课文注解得知,这两篇短文在原书中编排在一起,同在地球科学新疆域章节里,请问这两篇短文在内容上有什么联系? 学生谈自己阅读的初步印象。 明确:两篇短文都谈到了恐龙的灭绝,两文都证明了“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这一观点,两文都运用科学发现相互佐证来进行科学研究。 三、精读课文,比较分析两篇短文的说明对象和说明角度,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教师要求学生精读课文,填写上表。 学生自

4、读课文,然后小组内讨论交流,要求人人发言,个个参与。教师巡视各 组,掌握讨论情况,随时给予必要的点拨指导,然后选交流成功的两个小组介绍阅读成果。 明确: 、恐龙无处不在,说明对象为“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这一理论,或“板块构造”理论。说明角度为:通过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来证明“板块构造”理论。文章的思路简述如下: 全文分四部分。第一部分为第段,这两句话是全篇行文的逻辑基础。第二部分为段,介绍恐龙无处不在是大陆在漂移。、段介绍南极和地球其他大陆上都发现有恐龙化石,“说明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段写这一发现引起了作者的深入思考,作者没有把思维定格在恐龙本身研究上,而是把“这个发现与

5、南极大陆联系起来”考察;、段作者思有所获,“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第三部分为段,简明介绍板块学说,并说明每个大陆都有恐龙化石的原因。第四部分为段,再次聚焦南极恐龙和其他生物,确证这一推断的正确性。总之,全文从现象到本质,逐层推进,表现了思维的开放性和严密性。 、被压扁的沙子,说明对象为“恐龙的灭绝”,说明角度为通过“被压扁的沙子”来探讨恐龙灭绝的原因。文章的写作思路如下: 全文分四部分。第一部分为第段,引出说明对象。第二部分为段,探讨恐龙大灭绝,介绍两种学说“撞击说”和“火山说”,揭示研究这一问题的重要意义。第三部分为段,解释斯石英的成因,重点说明其性质,为排除“火山说”提供科学

6、依据。第四部分为段,依据科学理论,进一步断定有斯石英的地方肯定发生过撞击,而且肯定没有发生过火山运动,从而得出结论,恐龙灭绝的原因是撞击。 教师总结:两文都体现了作者思维的开放性和严密性,“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利用科学发现相互佐证来进行科学研究,打开了一扇又一扇新的窗户,我们不禁为作者道好称奇,科学需要激情,需要创新! 四、揣摩语言,感受作者独特的语言风格 1、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天衣无缝。 2、万一哪天某个星体要撞击地球,我们也许会知道如何来避免这种撞击。 3、即非常纯的沙子。 4、你也可以在真空中对金刚石加热,从而把它恢复到原始碳的状态

7、,但谁愿意这样做呢? 教师提示: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这四句话,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明确:这些句子都被作者安排在括号里。 教师点拨:这些句子是作者在行文中放在括号里的补充说明文字。请同学们结合具体语境,说说它们各自的作用。 学生明确: 1、这一句补充说明了大陆漂移学说的一个最显而易见的证据,即南美洲与非洲海岸线惊人的吻合。 2、这一句看起来有调侃的意味,但并非无稽之谈。星体撞击地球虽然极为罕见,但在地球的历史上确实发生过。作者作这样的假设,意在强调天文学研究的现实意义。 3、这是对“二氧化硅”的解释,一方面指出“二氧化硅”即沙子的学名,易被人理解接受,另一方面也强调只有非常纯的沙子才能称得上“二氧

8、化硅”,一般的沙子都含有杂质。 4、这一句话是以金刚石经过高温加热可以变为普通的碳类比斯石英经过高温加热可以变为普通的沙子。也许没有人会在意斯石英的还原问题,但没有人会愿意把金刚石变为碳,因为金刚石太名贵了。作者随笔幽默了一下,表现了作者思维的活跃。 教师总结:这些补充说明的文字化高深的科学概念为平易的介绍,化严密的科学论证为幽默诙谐的类比说明,表现了本文语言简明精练、逻辑性强、幽默风趣的特点。同学们应在今后的说明文写作中学习借鉴。 五、联系实际,延伸拓展 学习作者的思维方法,请留心生活,思考自然和社会,多角度、多侧面、重联系、重沟通,力求观石击千浪而举一反三。 教师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

9、和阅读积累谈谈感悟或体会。 生: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谢皮罗教授注意到澡盆水的漩涡总呈逆时针方向,他大胆地推断这一定与地球自转有关,并且推断北半球呈逆时针,赤道不会有漩涡,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他就此发表的论文震惊科坛。 生2:有人把人类社会的发展概括为“两个苹果”理论。一个苹果是砸向牛顿的那一个,它促使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带来了科学的飞速发展。另一个苹果是亚当夏娃偷吃的那一个,它带来了人类社会的文明。 六、布置作业 、课余利用图书馆或网络查询有关“板块构造”“恐龙灭绝”的资料介绍,进一步了解这一方面的科学知识和科研动态。 七、课后反思 本篇课文涉及到较多的地理知识,为更好地让学生了解文章的写作思路,有必要向学生介绍一些相关的地理知识,既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增长学生的见识,学科之间相互渗透。但这些知识的介绍不能变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要避免把语文课上成地理课或有关介绍恐龙知识的生物课,所以与课文相关的课外知识可以以预习的形式布置给学生在课前完成。本文的教学还是应该突出说明文的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