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衣》读后感.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189063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39.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衣》读后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青衣》读后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青衣》读后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青衣》读后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衣》读后感.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青衣读后感执着的追求,无望的抗争 读毕飞宇笔下的筱燕秋 “筱燕秋穿着一身薄薄的戏装走进了风雪。她来到剧场的大门口,站在了路灯的下面。筱燕秋看了大雪中的马路一眼,自己给自己数起了板眼,同时舞动起手中的竹笛。她开始了唱,她唱的依旧是二黄慢板转原板转流水转高腔。雪花在飞舞。” 许多人喜欢青衣其实也就是喜欢筱燕秋,而许多人不喜欢青衣也就是不喜欢筱燕秋,这个栩栩如生的,被毕飞宇倾注了太多情感写出来的丰满的小说主角筱燕秋。一个为艺术而生的绝品女人,她演戏演的太入迷,分不清戏和人生,人生和戏。一个在执著的追求中迷失自己的悲剧形象,“嫦娥”是她一生的追求,为了“嫦娥”她放弃道德与人的尊严,与老板上床,为了“嫦

2、娥”,她拼命减肥,为了“嫦娥”她疯狂的人流,为了实现“嫦娥”梦,把持奔月中的A角而丧失理智,二十年前把滚烫的开水泼在老师李雪芬的脸上;二十年后奔月复出,她继续霸占舞台,不容于亲传弟子春来上戏。自私与孤傲,导致形神疲惫,走向崩溃。她违背了自己的诺言,最终还是输给了自己的徒弟春来,于是她迷失了、崩溃了、疯狂了。 毕飞宇阐述自己创作青衣时说:“有一句老话我们听到的次数太多了。曰:性格即命运。这句老话因为被重复的次数太多而差一点骗了我。写完这部小说,我想说,命运才是性格。”命运无常,尤其对处于中国大变局中的人生命运来说,再多戏剧性结局也难囊括其中的变数,但与这种现实背谬的是,人的性格却在文学描写中被模

3、式化了。然而筱燕秋的悲剧是性格的悲剧、命运的悲剧、时代的悲剧、人性的悲剧以及艺术的悲剧。青衣通过对筱燕秋人生命运的描述,揭示了生活的负责性,现实的残酷性,人生价值实现的艰难性。团长说燕秋是“黄连投进苦胆胎,命中就有两根青衣的水袖。”她天生就是个嫦娥胚子,没有人可以否认,也没有能阻止她自身内心对自己嫦娥身份的认知。于是筱燕秋忘了,何时是在现时何时是在演戏,她更愿意把生活当成戏来演,演戏成疯,欲罢不能。她不觉得自己幽怨的气质是场悲剧,反而自己在很高的层面上自我认同自己注定就是个青衣。于是燕秋陷进无可自拔的角色错位当中,戏里戏外都将自己安放在青衣的角色中。 表面看,筱燕秋和现实中的筱燕秋似乎代表了两

4、种分裂的人格,戏中筱燕秋和她饰演的嫦娥浑然一体:嫦娥的美丽、飘逸是她的;嫦娥的寂寞和悔恨也是她的:“她在世界的面前袒露了她自己,满世界都在为她喝彩”。 她真正的生活在“青衣”里,那儿才有她的魂魄,才有她的哀怨和喜悦,才有她对生活刻骨铭心的体验。“19岁的筱燕秋天生就是一个古典的怨妇,她的运眼、行腔、归音和甩动水袖弥漫着一股先天的悲剧性,对着上下五千年怨天尤人、除了青山隐隐,就是此恨绵绵”。筱燕秋在嫦娥的角色里才能实现一个真实的自我。 毕飞宇描述说“莜燕秋无所不在。中国女性特有的韧性使她们在做出某种努力的时候,通身洋溢出无力回天还挣扎、到了黄河不死心的悲剧气氛。”在我眼中,筱燕秋因为艺术而追求完

5、美,因为才与貌的统一,让她有了艺术与爱情与生命相统一的美好幻想,并为了这个幻想而以中国女性特有的韧性努力奋斗、争取,从而让她的一生正如充满了无力回天还挣扎、到了黄河不死心的悲剧气氛。她因为唯美而产生的压抑、痛楚、不甘,让人真的心碎。 青衣是高贵的,是高傲的,但戏装里面的人是那样的低贱,为了能穿上戏装,能走上舞台,她失去了青春,失去了爱情,失去的是一个女人的权力尊严,失去了正常家庭的幸福,失去了周围这个客观存在着的世界。总之,这个女人对于艺术的热情与追求是如此的令人心碎而又令人陶醉。我钦佩一个人对于自己所钟爱的东西表现出来的执着追求,佩服这种大气的勇敢和始终如一的坚毅。然而,追求理想这确实是完善

6、和改进人生的巨大精神动力,是人类完善自身生命存在和发展的需要,这是无可厚非的,甚至在某些时候我们要唱到这种坚持与执着。但我们又不可否认如果片面强调单一的理想主义人生,无视人的自然本性,就可能陷入物极必反的陷阱。筱燕秋的悲剧就在于她对艺术的执着追求是崇高的但在这一过程中她的人性贪婪虚荣和妒忌等弱点得到不应有的放纵和滋养。一种近乎于麻木与疯狂的追求已远不是执着和热爱,一个可悲又可恨的灵魂又有多少人会同情。 筱燕秋最终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做着她未完待续的梦,带着绝望和悲情离开了人世。或许她这下真正可以完成她的的嫦娥梦,或许她也觉得累了想要歇歇了,旁人无从知道。我们看不清她的表情,猜不出她弥留的呢喃。我们唯一能想见的是筱燕秋致死还挥舞着她的盈盈水袖,倒在了一个比戏台更大的舞台上,台下有更多的观众。 正如宗元评价筱燕秋一直做着“执着的追求,无望的抗争”别人更多的看到她的悲哀她几乎变态的执着,也许她的心中的愿想和苦楚鲜有人能够体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