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综合备课提.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194433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46.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综合备课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一年级综合备课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一年级综合备课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一年级综合备课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一年级综合备课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年级综合备课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综合备课提.docx(4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一年级综合备课提课时教学设计 课 题 授课时间 笠翁对韵(节选一) 年 月 日 教案序号 课 型 1 新授 1、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学习理解“山花对海树 ,赤日对苍穹。” 教学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 作者“李渔”的相关资料 教学准备 板 笠翁对韵 书 设 山花对海树 赤日对苍穹 计 1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一、导课。 二、范读。 三、释读。 四、朗读一东、二冬 五、课后拓展: 教 学 反 思 集 体 备 课 今天我们要学习笠翁对韵。作者是清代文人李

2、渔。 知道笠 翁对韵作何解释吗?“翁”就是李渔自称。“笠”就是下雨天穿的蓑衣。“对韵”就是古代人对对子,讲押韵。 二、范读、带读笠翁对韵 老师先范读一遍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听。 下面请同学们伸出右手的食指开始指读。老师读一句,你们齐读一句,并用手指跟着朗读的节奏移动,朗读到哪个字手指就停在哪个字上,标点符号跳过去不指。听明白了吗?同学们,跟我念。 1、师读第一段 :讲解第一段 重点点拨:山花对海树 苍穹、下响、高舂、青春 2、 学生一起说文意。 1、分组读 2、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3、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 1、利用课余时间熟读一东、二冬。 2、收集对

3、联。 个性化设计 2 课时教学设计 课 题 授课时间 笠翁对韵 年 月 日 教案序号 课 型 2 新授 1、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教学目标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点难点 教学重 教学重点:学习理解“暮鼓对晨钟,吹竹对弹丝。” 教学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 作者“李渔”的相关资料。 教学准备 笠翁对韵 板 河-汉 奇-偶 吹竹-弹丝 书设计3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一、导入 二、探索新知 三、朗诵比赛 四、课后拓展 教 学 反 思 集 体 备 课 个性化设计 读儿歌对对子可真有趣!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笠翁对韵。作者是清代文人李渔

4、。 笠翁对韵是一本帮助我们学习诗韵对仗的书,过春节的时候,我们都要贴对联,对联必须对仗工整,合乎韵律。 1、范读、带读笠翁对韵 老师先范读一遍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听。 2、释读 师读第一段 讲解第一段 重点点拨:暮鼓对晨钟,吹竹对弹丝. 河-汉 奇-偶 吹竹-弹丝 学生一起说文意。 1、分组读 2、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 如:天对-地、 雨对-风、 大陆对-长空 3、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 1、利用课余时间熟读。 2、收集对联。 4 课时教学设计 课 题 授课时间 复习笠翁对韵 年 月 日 教案序号 课 型 3 复习 1、 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2

5、、 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教学重点难点1、熟读成诵。 2、自己编几句。 教学准备 图片 复习笠翁对韵 板 自己编几句 书 设计5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集 体 备 课 个性化设计 一、熟1、学生练读,学生认真跟读。 读成诵。 2、学生自读。 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 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二、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

6、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了解有关笠翁对韵的对子,先讲给父母听, 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4、与同学们交流一下,试着自己编几句对子。 完成“成长袋”作业,自我评价。 三、总 结。 教 学 反 思 6 课时教学设计 课 题 授课时间 小儿语 年 月 日 教案序号 课 型 4 新授 1、能正确朗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逐渐达到背诵。 教学目标2、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大体理解课文的意思。 教学准备 点难点教学重1、大体理解课文意思 2、在日常生活中规范自己的言行,养成良好品德。 网络图片 3、小儿语 沉静 从容 板书 体悉 从宽 设计7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集 体 备 课 个性化

7、设计 一、简介学习内容。小儿语是明代吕得胜编写的,揭示它将为人处世的道理与儿童的常生活结合起来,对少儿课题 品德的养成及其成长发展都有很大的好处。 二、新1、教师范读原文,请学生认真听。 2、领学生读词句 3、师生共同讨论词句意义重点解释:沉静、从容、体悉、从宽。 4、学生练习熟读背诵分组读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 5、检查背诵 拓展训练:当我们遇到紧急情况时,你该怎么做? 小组商量一下,演一演。 授。 三、拓展延伸。 教 学 反 思 8 课时教学设计 课 题 授课时间 治家格言(节选一) 年 月 日 教案序号 课 型 5 新授 1、 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

8、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教学目标成诵奠定基础。 2、 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学重 点难点教难点:学习理解“一粥一饭物力维艰”。 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 图片 教学准备 治家格言(节选一) 板书设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9 计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一、简介。 二、学习新课。 三、总结。 教 学 反 思 集 体 备 课 简介治家格言 治家格言是明末清初学者朱柏序所作,虽然只有短短五百余字,文字通俗易懂,却饱含着为人处世的哲学。三百年来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经常诵读这些经典,不仅能陶冶我们的情操,丰富我们的文化积

9、淀,而且能规范我们的言行。从今天开始,我们将一起诵读治家格言。 1、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a、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b、结合译文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c、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2、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重点句:“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意思。 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该句意思。 全班交流。 教师小结。 个性化设计 10 课时教学设计 课 题 授课时间 治家格言(节选一) 年 月 日 教案序号 课 型 6 复习 2、 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2、 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

10、读。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学习理解“一粥一饭物力维艰”。 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 图片 教学准备 治家格言(节选一) 讲故事 诵读心得 板 书 设计11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集 体 备 课 个性化设计 1、学生练读,学生认真跟读。 一、熟2、学生自读。 读成诵。 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 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二、课外延伸 三、作业练习 教 学 反

11、思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了解有关治家格言的故事,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1、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你会怎么做?当别人帮助了你以后,你怎么做?当别人有困难时,你会怎么做?当别人帮助了你以后,你又该怎么做?与同学们交流一下。 2、完成“成长袋”作业,自我评价。 12 课时教学设计 课 题 授课时间 治家格言。 年 月 日 教案序号 课 型 7 新 授 教学目标1、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2、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重 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理解“人有喜庆便是大恶。” 教学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

12、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治家格言格言的资料 治家格言。 板书设计感知诵读内容。 体会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13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环 节 一、复习导入 二、初步感知课文 三、诵读 四、课外延伸 集 体 备 课 1、背诵治家格言 2、师:从今天开始,我们将一起诵读治家格言。 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译文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同桌

13、合作读,一人一句。 4 、指名读, 然后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课外搜集资料,了解有关治家格言的故事,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个性化 设计 教 学 反 思 14 课时教学设计 课 题 授课时间 治家格言。 年 月 日 教案序号 课 型 8 新 授 教学目标1、文言文词句的翻译。 2、熟练朗读。 教学重 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理解“人有喜庆便是大恶。” 教学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治家格言格言的资料 治家格言。 理解重点句: “人有喜庆便是大恶。”的意思。 板书设计15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环 节 一、复习导入 二、理解课文 四、课外延伸 五

14、 作业 集 体 备 课 师:现在我们将一起诵读治家格言。 注意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可以通过文中的注释,自己思考和同桌讨论的形式疏通文意, 教师进行重点点拨,包括重点字词和重点句子的分析。 1、重点字词: 2、重点句子: 3、翻译: 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个性化 设计 教 学 反 思 16 课时教学设计 课 题 授课时间 复习治家格言 年 月 日 教案序号 课 型 9 新 授 教学目标1、,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有能力的同学能背诵。 3、文言文词句的翻译。 教学重 点难点 教学

15、重点:有感情地熟练诵读。 教学难点:文言文词句的翻译。 教学准备 图片 小黑板 板书设计复习治家格言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人有喜庆便是大恶。” 17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一、熟读,背诵 二、重点句理解 三、课外延伸 四、作业练习 集 体 备 课 个性化设计 1.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2.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指名读。 4.学生自读,并尝试背诵。 5.让学生尝试背诵,并适当的给予评价。 1.让学生解释重点句:“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 念物力维艰。” “人有喜庆便是大恶。”的意思。 2.其他学生举手补充。 3、教师小结。 生活中有许多具有良

16、好品质的人,你们想到了谁? 回家后与父母一起诵读,并尝试把意思讲给他们听 教 学 反 思 18 课时教学设计 课 题 授课时间 名贤集 年 月 日 教案序号 课 型 10 新 授 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名贤集的文学常识。 2)文言文词句的翻译。 3)熟读课文,有能力的同学鼓励背诵。 教学重 点难点 名贤集文学常识的掌握 文言文重点字词、句子的掌握 教学准备 图片 名贤集 三人同行,必有我师。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板书设计19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一、导入 二、探知 三、朗诵比赛 四、课后拓展 集 体 备 课 师:让我们先来看几幅图片,猜一下是什么成语或典故,“望梅 止渴”、“七步成诗”、

17、“管中窥豹”。这些成语和典故都出自我国南朝时期的笔记体小说集名贤集。 、背景介绍: 名贤集是由南朝的刘义庆编撰而成的,刘义庆是宋武帝刘裕的侄子,是刘裕之弟长沙王刘道怜的二子,后来因为他的叔父临川王刘道规没有子嗣,而过继于他,并承袭为临川王。 1、范读、带读名贤集 老师先范读一遍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听。 下面请同学们伸出右手的食指开始指读。老师读一句,你们齐读一句,并用手指跟着朗读的节奏移动,朗读到哪个字手指就停在哪个字上,标点符号跳过去不指。听明白了吗?同学们,跟我念。 2、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可以通过文中的注释,自己思考和同桌讨论的形式疏通文意,教师进行重点点拨,包括重点字词和重点句子的分析。

18、3、翻译: 4、总结:从文中寥寥几句,我们就能体会深刻道理,而这正是名贤名贤集集艺术手法上“以事见人”独特的魅力。并且在语言方面我们也能感受的名贤集简洁明了,清丽委婉的特征。 1、分组读 2、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 3、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 完成“成长袋”作业。 个性化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20 课时教学设计 课 题 授课时间 名贤集(二) 年 月 日 教案序号 课 型 11 新 授 教学目标1、文言文词句的翻译。 2、阅读分析文言文中人物形象,并能概括其性格特征。 教学重 点难点 1、名贤集文学常识的掌握。 2、文言文重点字词、句子的掌握。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名贤集资料 板

19、书设计 名贤集(二) 怕人知道休做,要人敬重勤学。 泰山不却微尘,积少垒成高大。 21 教 学 过 程 教学 环节 一、导入 二、课文分析 三、教师小结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集 体 备 课 个性化设计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名贤集,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到名贤集是由南朝的刘义庆编撰而成的,刘义庆是宋武帝刘裕的侄子,承袭为临川王。 1.多种形式朗读诗句。 自己轻声读几遍,把诗句读通顺。 指名读,正音。 齐读,读正确流利。 2、引导学生理解诗句。 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谁来说说。 质疑: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吗?学生说。 小组互相学习,理解诗句。 指名反馈,师生补充。 反复朗读

20、,熟练背诵。 小结。老师先总结诗句意思。你是怎么读懂的呢? 这节课告诉我们许多为人处事的道理,教导我们要孝敬父母,一家人要和和气气;劝诫我们凡事都要从小处做起;告诉我们与人交往要互相尊重。 1、谈话:在学习生活中,你有没有经历过或者是听到、看到别人宽容原谅别人的例子呢?请说给大家听听。你从中明白了什么?2、如何才能真正做到宽容原谅别人呢?收集关于知识的古诗 教 学 反 思 22 课时教学设计 课 题 授课时间 复习 名贤集 年 月 日 教案序号 课 型 12 复习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熟练背诵。 教学目标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加深对诗句

21、的理解。 教学重 点难点1、熟读成诵。 2、文言文重点字词、句子的掌握。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名贤集资料,图片 名贤集 板 书 三人同行,必有我师。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怕人知道休做,要人敬重勤学。 泰山不却微尘,积少垒成高大。 设 计23 教 学 过 程 教学 环节 一、导入 二、课文熟读,背诵 三、重点句理解 四、课外延伸 集 体 备 课 个性化设计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复习名贤集,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能简单介绍一下这本书。 生介绍,师补充。 1.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2.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指名读。 4.学生自读,并尝试背诵。 5.让学生尝试背诵,并适当的给予评价。 1.让学生解释

22、重点句:“三人同行,必有我师。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怕人知道休做,要人敬重勤学。 泰山不却微尘,积少垒成高大。”的意思。 2.其他学生举手补充。 3、教师小结。 总结:从文中寥寥几句,我们就能体会深刻道理,而这正是名贤集艺术手法上“以事见人”独特的魅力。并且在语言方面我们也能感受的名贤集简洁明了,清丽委婉的特征。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了解有关名贤集的故事,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教 学 反 思 24 课时教学设计 课 题 授课时间 逢老人 年 月 日 教案序号 课 型 13 新 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23、并能熟练背诵。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教学重 点难点 重点:学习理解“ 一里二里行,四回五回歇。” 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 教学准备 课件、有关古诗资料 逢 老 人 一里二里行, 四回五回歇 板 书 设 计 25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一、导入新课 二、学习诗句,理解诗意 三、联系实际,畅谈体会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教 学 反 思 集 体 备 课 个性化设计 同学们,我们利用课余时间观看了文中的彩图,彩图上讲的是谁?他在做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诗,诗名是逢老人,作者是唐代诗人隐峦。 1、出示古诗: 2

24、、多种形式朗读诗句。 自己轻声读几遍,把诗句读通顺。 指名读,正音。 齐读,读正确流利。 3、引导学生理解诗句。 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谁来说说。 质疑: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吗?学生说。 小组互相学习,理解诗句。 指名反馈,师生补充。 反复朗读,熟练背诵。 小结。老师先总结诗句意思。你是怎么读懂的呢? 总结学习方法: 1、反复朗读;小组合作学习。 2、查字典;请教老师、父母;背诵,加深理解。 1、出示古诗龟虽寿 2、读一读,背一背 3比较一下两首诗中的老人有什么不同? 收集描写老人的古诗。 26 课时教学设计 课 题 授课时间 逢老人 年 月 日 教案序号 课 型 14 复习 教学目标1、

25、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熟练背诵。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教学重 点难点 重点:学习理解“ 一里二里行,四回五回歇。” 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 教学准备 有关资料 逢 老 人 板 书设计27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一、导入新课 二、诵读诗句 三知识的扩展 四、教师小结 集 体 备 课 个性化设计 由故事情景导入古诗逢老人 1.学生自由读诗,把不认识的和难读的字用铅笔做一下标记。 2.进行小组比赛,师评价并指导朗读。加动作表情示范朗读一遍。 3.生上台表演背诵。师评价鼓励。 4.生集体朗读古诗。 5.由

26、故事引出古诗龟虽寿 老师范读,生把认为难读难认的字用铅笔圈出来。 生跟读这首诗。 生每组请一位同学领读。 大家集体朗读。 师:我们今天学习了两首古诗,那么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帮助老人,又应该向老人家学习些什么? 生自由发言,教师鼓励评价。 师:另外,我们国家还规定了老人节。这样尊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就能得到继承和发展。同学们也应该在老人节的这一天多帮助老人家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把我们中华民族尊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 教 学 反 思 28 课时教学设计 课 题 授课时间 幼女词 年 月 日 教案序号 课 型 15 新 授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熟练背诵。 2、

27、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教学重 点难点教学重点:学习理解“ 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 教学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 教学准备 挂图 板书设 幼 女 词 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 计29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一、导入新课 二、学习诗句,理解诗意 三、联系实际,畅谈体会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集 体 备 课 个性化设计 1、导语:同学们,你们知道古代七夕乞巧的故事吗?今天我们一起来 学习一首诗,这首诗的内容就是讲述古代七夕乞巧的故事。这首诗名是 幼女词,作者是唐代诗人施肩吾。 经典回放: 1、出示古诗: 2、多种形式朗读

28、诗句。 自己轻声读几遍,把诗句读通顺。 指名读,正音。 齐读,读正确流利。 温馨点击 3、引导学生理解诗句。 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谁来说说。 质疑: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吗?学生说。 小组互相学习,理解诗句。 指名反馈,师生补充。 反复朗读,熟练背诵。 小结。老师先总结诗句意思。你是怎么读懂的呢? 总结学习方法:1、反复朗读;小组合作学习。 4、查字典;请教老师、父母;背诵,加深理解。 活动广角 5、出示古诗乞巧 6、读一读,背一背 7、搜集乞巧节的相关资料。 30 教 学 反 思 课时教学设计 课 题 授课时间 幼女词 年 月 日 教案序号 课 型 16 复习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

29、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熟练背诵。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点难点教学重教学重点:学习理解“ 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 教学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 挂 图 教学准备 31 幼 女 词 板 书 设 计 乞巧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尽红丝几万条 教学环节 教 学 过 程 集 体 备 课 个性化设计 32 一、复习导入 二、诵读诗句 三、拓展延伸 四、布置作业 1、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 幼女词,师随机板书。 幼女词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小女孩在七夕之夜,一本正经地学着大人的样子遥拜新月的情景,表现了诗人对小女孩的爱怜之心。

30、1、出示古诗: 2、多种形式朗读诗句。 师读一句生跟读一句。 小组读。 开火车读。 4同桌读。 5指名读,师针对诵读进行评价。 3、学生介绍搜集到的关于乞巧节的相关资料。 1学生自由发言。 2师小结。(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是我国传统节日七夕节,又叫 乞巧节。) 3出示古诗乞巧 读一读,背一背 1 回家与父母一起诵读诗句。 2 完成“成长袋”的作业,自我评价。 3 与父母一起收集民间传说。 教 学 反 思 课时教学设计 33 课 题 授课时间 陶者 年 月 日 教案序号 课 型 17 新 授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熟练背诵。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能联系生

31、活实际谈体会,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教学重 点难点教学重点:学习理解“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教学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 教学准备 陶 者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板 书 设计教 学 过 程 34 教学环节 一、导入新课 二、学习诗句,理解诗意 三、联系实际,畅谈体会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教 学 反 思 集 体 备 课 个性化设计 1、导语:同学们,你们听说过陶者这首诗吗?知道诗中讲了什么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陶者,作者是宋代诗人梅尧臣。 1、出示古诗: 2、多种形式朗读诗句。 自己轻声读几遍,把诗句读通顺。 指名读,正音。 齐读,读正确流利。 3、引导学生理解诗句

32、。 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谁来说说。 质疑: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吗?学生说。 小组互相学习,理解诗句。 指名反馈,师生补充。 反复朗读,熟练背诵。 1、出示古诗蚕妇 2、读一读,背一背 收集描写劳动人民的古诗。 课时教学设计 35 课 题 授课时间 陶者 年 月 日 教案序号 课 型 18 复习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熟练背诵。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教学重 点难点教学重点:学习理解“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教学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 教学准备 陶 者 陶 瓦 沾 鳞 板 书 设

33、计教 学 过 程 36 教学环节 一、导入新课 二、学习诗句 三、指导朗读、背诵 三、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集 体 备 课 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 陶者,师随机板书。 陶者这首诗描绘了烧瓦工人为了烧制瓦片,几乎把门前的泥土都用完了,而自己屋顶上连一片瓦也没有。那些两手没沾过泥土、不劳动的有钱人,却住在高大的瓦房屋里。 1、出示古诗: 指导朗读,背诵这首诗。 朗读时第一句要读得低沉、缓慢,表示对劳动者的同情。第二句要读得高昂、较快,表示对剥削者的憎恨。 停顿和重音: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学生练习读、齐读。 背诵课文。 指名背诵,师针对诵读进行评价。 1回家与父母一起诵读诗句。 2完成“成长袋”的作业,自我评价。 3用自己的话讲讲这首诗的意思。 个性化设计 教 学 反 思 3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