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语文课程的性质与基本理念.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196441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8.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语文课程的性质与基本理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一语文课程的性质与基本理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一语文课程的性质与基本理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一语文课程的性质与基本理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一语文课程的性质与基本理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语文课程的性质与基本理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语文课程的性质与基本理念.docx(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一语文课程的性质与基本理念篇 高中语文新课程概述 一、语文课程的性质与基本理念 1 、如何正确把握语文课程的性质? 语文课程的性质,是指语文课程区别于其他学科课程的根本属性。它对语文教学的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具有制约作用。语文课程性质的演变过程,也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发展过程。要正确把握语文课程的性质,必须弄清三个问题:一是什么是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二是什么是语文课程的人文性;三是如何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什么是语文课程的工具性 语文课程的工具性是以语言的工具性为基础和前提的。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语文课程是认知的工具。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语文是工具,自然科学方

2、面的天文、地理、生物、数、理、化,社会科学方面的文、史、哲、经,学习、表达和交流都要使用这个工具。”叶老的“工具论”把语文课程定性为基础工具,认为语文是学习其它一切学科的工具,这个论断是非常正确的。因为只有学会熟练地使用语言,才能进行的阅读与表达,这是其它学科学习所必备的条件。有研究结果表明,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解答数学应用题中起主要作用。尽管阅读能力和计算能力对于成功地解答应用题都起作用,但阅读能力比计算能力起的作用更大。也就是说,学生阅读能力强,他的数学成绩也会相对地好,由此可以作出这样的推断:凡是以言语信息为主要内容的学科,其学习成绩与语言学科的学习成绩呈正相关。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语文

3、课程是一门基础工具课程。 那么,作为学习语言的语文课程,如何充分发挥其认知工具的作用呢?首先,要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听说读写的言语实践中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并利用这些能力进行语言交流、解释和记忆。这种认知工具具有再认知的特点,学生只有掌握了语文能力,才能再学习。其次,要引导学生在言语实践中掌握获得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自学方法。因为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两者密不可分,又因为任何学习方法都是和思维方法联系在一起的,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学生学习语言的过程也是获取自学方法的过程。学生一旦获得了自学的方法,就能大大提高语言学习的效率。 第二,语文课程是表情达意的工具。 语文和数学都是属于工具性课程,那

4、么,这两门课程在体现工具性的作用上有什么不同呢?数学是通过对数与形的计算来体现工具作用的;而语文是通过表情达意来体现工具作用的。语言作为载体,它所负载的文化科学知识,都具有一定的思想和情意的内涵,学生通过对文本的阅读与理解,不仅可以获得语言的知识,提高理解语言的能力,而且可以提高思想认识,受到情感的熏陶。同样,学生通过习作表达,不仅可以提高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而且可以使自己的情感得到抒发,个性得到彰显,人格得到培养。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看,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不仅表现在再认知上,同时也体现在表情达意上,体现在对学生人格的塑造上。 什么是语文课程的人文性 如果说语文课程的“工具性”着眼于学生的认知

5、和再认知领域,那么,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则着眼于学生的精神领域。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只是揭示了语文课程的外在意义和价值;而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却揭示了语文课程的内在意义和价值。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强调语文学习的过程,既是学生实现自我成长的过程,也是激发学生创造力和生命力的过程。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充分发挥语文课程人文性的功能呢? 第一,要引导学生大量阅读,让学生通过大量优秀作品的阅读,受到熏陶和感染。人类优秀的文化和文明精神,大都积淀在优秀作品之中,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和感悟,可以吸收前人创造的文明结晶,从而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值得一提的是,学生通过阅读优秀作品,提升人文素养,需要经历一个长期

6、的、潜移默化的过程。那种围绕语文知识点的能力点进行大运动量的训练的做法,是难以奏效的。 第二,要牢固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策略。首先,在教学的指导思想上,要把学生当作真正的“人”来看待,学生是有思想有情感的,教师要学会尊重和唤醒;学生是有个性有过失的,教师要学会保护和宽容。只要这样,你才会真正体会到人文教育所独具的“感化”教育魅力。其次,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学生对文本、对生活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这是正常的,也是非常珍贵的。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独特体验时,要唤醒学生的童心,鼓励学生讲真话、抒真情,显露思维的“原生态”。再次,在目标价值的导向上,要以塑造完善的人格为根本

7、宗旨。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其核心是“人文精神”,它的教育价值,就是使人的思想更加健康,使人的品质更加高尚,使人的个性更加张扬。 如何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广大语文教师和研究工作者经过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和研究总结出来的,这是语文课程教学指导思想上的与日俱进。那么,在语文课程的实施中,如何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呢? 第一,要把“工具性”与“人文性”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不能只偏重某一方面。那种“先实现工具性目标,后补充人文性内容”,或者“先实现人文性目标,后强化工具性训练”的做法都是不妥当的。为什么说“工具性”与“人文性”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呢?从语言的性质来看,语言

8、既有语言形式,又有语言内容,语言形式和语言所负载的思想、情感、文化等内容是一个统一体,语言形式离开语言内容,将不复存在,语言内容总是要通过一定的语言形式表现出来。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把语言形式的教学与语言内容的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语文教学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语文课程的“工具性”着力解决“学什么、怎样学”的问题,而语文课程的“人文性”着力解决“为什么而学、将会怎样去学”的问题。这四个问题是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必须具备的的要素。如果只解决前两个问题,将会使语文学习活动迷失方向,并失去学习的原动力;如果只解决后两个问题,将会使语文学习活动失去逻辑前提。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只有将这四个

9、问题有机地整合起来,才能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效率。从人的发展角度来看,学生的全面发展,离不开理性与非理性、认知与情感、工具与精神、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层面的协调发展。“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提供了客观基础。 第二,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必须寓教于文。编入语文教材的文章,虽然涉及到历史、地理、社会、自然等学科方面的语言内容,但是,正如 叶圣陶 先生所说:“只有作为文章去学习,理解章句间的法则的时候,才算作语文教材。所应着眼的是生字难句的理解和文章方法的摄取。”这就是语文课程区别于其它课程的本质属性。其它文科课程的教学着眼点主要是语言内容,而课文课程的

10、教学的着眼点语言内容与语言形式的有机统一,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寓教于文。 由此看来,在语文教学中,只有正确处理好语言内容与语言形式的辩证关系,才能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纵观目前的语文课堂教学,有两种不良倾向值得我们进行深刻的反思:一是片面强调语言形式的训练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的训练,这种训练的目标指向就是应付考试。二是片面强调语言内容的感悟,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忽视在感悟过程中帮助学生领悟语言表达法则。这两种语文教学的模式,是造成长期以来语文教学“费时、低效”的根本原因。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以上问题,必须构建适合学生母语学习的两种基本模式。一是“形式内容形式”学习模式,即

11、在学习一篇课文时,先从形式入手把握内容,再从内容的理解中领悟形式。二是“内容形式内容”学习模式,即在学习一篇课文时,先从内容入手把握形式,再运用形式去深入理解内容。这两种学习模式都体现了从现象到本质,从本质到现象的领悟过程,这个完整的学习过程可以把形式和内容 、现象和本质、工具与人文有机结合在一起。在教学一篇课文时,究竟采用哪一种学习模式,应视具体情况而灵活运用。 2 、为什么说语文课程的性质决定课程的地位? 高中语文课程的性质,决定高中语文课程在高中教育中的独特地位。这个独特地位,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认识。 首先,从高中语文课程在整个高中课程中的地位来看。教育部于XX年月颁布的普通高中课

12、程方案明确指出:“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普通高中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在这个课程方案中,要求学生在高中三年内完成 必修学分,其中综合实践活动占分,个学科课程占学分,语文学科为分,约占整个学科课程的,这充分体现了高中语文课程在整个高中学科课程中的重要地位。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在现行的教育制度和考试制度的影响下,语文课程在高中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还没有得到有效的落实。在相当一部分教师和学生的意识里,语文似乎是较为容易对付的课程。数学课不能随意缺课的,语文课缺几节并不妨碍语文学习。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据有关调查资料显示:目前高中学生用

13、于学习外语的时间大大超过语文。中国语文将面临成为一门无足轻重、有名无实的让学生感到厌倦而无奈的课程。显然,在这样一种社会氛围中,高中语文课程又怎能完成它所肩负的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这一使命呢?这个问题应该引起我们深刻的反思。由此看来,语文课程的性质和地位的问题,不仅仅是一个教育理论问题,也不仅仅是一个教育实践的问题,而是一个必须引起全社会关注的重大问题。只有全社会的人都来关心和解决这个问题,语文课程的改革才有希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会有希望。诚然,对于广大语文教师和语文教学研究人员来说,更是任重而道远。 其次,从小学到高中XX年的语文教学的阶段要求来看,尽管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普

14、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性质的定位是一致的,但对两个阶段所提出的语文教学的要求却是不同的。例如: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义务教育语文课 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程标准 身发展的基础。 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普通高中语文课 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程标准 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从上表可以看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是“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这是属于奠基性的基础教学。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要求做到“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

15、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的科学文化素质。”显然,这是发展性的要求。这种根据语文学习的不同阶段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是符合母语教学的一般规律的。综观国内外学者对母语教学的研究,母语教学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说听言语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孩子主要的任务是学会说听。第二阶段为读写语言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语文学习的主要任务是学会阅读和写作,初步掌握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第三阶段为文化语言学习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科学的、艺术的、哲学的读写语言。从学习听说语言到学习读写语言,直至学习文化语言,反映了学生学习母语的一般认知

16、规律。正确认识学习语言的一般规律,将有助于我们正确把握高中语文课程的独特的地位和教学的重点。学生通过小学和初中的语文学习,应该具备了一定的读写能力,进入高中阶段,应该学习具有文学性、哲学性、科学性的文化语言,并能写作具有艺术性的语言作品,这就是高中语文教学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学的根本区别之处。 3 、如何正确把握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 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语文教学的总的指导思想。先进的语文课程理念,都来自于成功的语文教学实践。理念指导实践,实践孕育理念。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语文教学改革的时代产物。纵观建国以来我国语文教学改革的发展历程,我们将会发现一个时期有一个时期的基

17、本理念: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强调打好基础,提出“双基”;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中期强调能力和智力,提出“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八十年代中后期强调非智力因素,提出“培养非智力因素”;九十年代以后强调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提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育部XX年月颁发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全面总结建国以来语文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这一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应成为指导当今高中语文教学改革与实践的指导思想。 关于语文教学的改革与实践,我们必须弄清两个基本问题: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什么?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需要哪些条件?普通高中语文课

18、程标准中提出了三个方面的基本理念,这些理念之间的关系,是“目的”与“条件”之间的关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是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是为了达到高中语文课程教学目的所必需的条件。 由此可见,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包括目的理念、过程理念、学习方式理理念和内容理念。只有正确把握这些基本理念的内涵,才能明确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 语文素养,是指学生的语文方面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

19、发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的价值观,它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丰富内涵。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都提出“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要求,但层次要求不同。例如: 九年义务教 育语文课程 标准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基本的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关于“全

20、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要求 高中语文课程应帮助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在继续发展和不断提高的过程中有效地发挥作用,以适应未来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需普通要。 高中语文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的培育民族精神,使课程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标准 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应增进课 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实现本课程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价值追求。 从上表可以看出,全面提高高中学生的语文素养,要充分高中语文课程自身的优势,要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上提高层次,使高中学生能适应未来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需要。 那么,高

21、中语文课程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第一,从学生学习母语的规律来看。进入高中阶段的学生通过小学、初中九年的语文学习,已经完成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各种目标,已具备了一定的学习和研究的能力,掌握了基本的读写知识和技能,这为他们进入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生进入高中后,他们的语文学习,将由“读写语言”的学习过渡到“文化语言”的学习,这阶段“语文素养”的培养,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文学性、哲学性和科学性语言的学习,学会鉴赏和写作具有艺术性的语言作品,在学习和运用语言的过程中,使学生受到古今中外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的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

22、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从而实现高中语文课程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的价值追求。 第二,从高中语文课程的结构来看。高中语文课程包括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个部分,这是高中语文课程设置具有的自身优势。这样的设置,使课程内容更丰富了,它的文化、科技、哲学含量提高了,学生语文学习的视野也更为广阔了。学生通过必修课程的学习,将会形成良好的思想文化修养和较强的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在语文的应用、审美和探究等方面会得到比较协调的发展。通过选修课程的学习,将会为他们个性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身不同的特点作出自己的选择。 第三,从影响高中语文课程的变量来看。我们知道影响高中学生学习效率的变量是多

23、方面的,既有内部的变量,也有外部的变量。先从内部变量来看,高中学生与初中学生相比,高中学生无论在知识积累、能力发展、生活经验方面,还是在非智力因素发展方面,都要比初中学生强得多,因而他们自主探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将会大大增强,这是提高高中语文教学效率的物质基础。再从外部变量来看,家庭、社区、学校的文化环境都会对学生的语文学习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只要我们充分挖掘家庭、社区、学校文化环境中的课程资源,让学生从这些文化环境中学习语文,应用语文,就能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实现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 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 要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个

24、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培养学生应用、审美与探究的能力是关键。高中语文课程从育人功能和人的行为取向的角度,提出了培养学生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要求。事实上,人的行为取向是有差异的:有人注重升学、就业等实际功利的需要;有人偏爱在文学艺术的审美体验过程中获得精神的满足;还有的人喜欢在探究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中获得乐趣。高中语文课程从人的全面、和谐发展和个性发展角度,一方面要求学生在应用、审美、探究三个方面得到全面而均衡的发展;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在全面、均衡发展的同时,根据自己的行为取向,做到有侧重的发展。只有这样,学生才能适应未来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需要。 关于高中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的培养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

25、确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注重应用,加强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联系,加强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以适应现实生活和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要使学生掌握语言交际的规范和基本能力,并通过语文应用养成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由此可以看出,语文课程标准对培养高中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提出了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从课程实施的途径来看,强调加强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联系,加强与其他课程的沟通,让学生在广阔的天地里学语文,用语文,提高语文应用的能力,以适应现实生活和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二是从课程实施的过程和目的来看,强调让学生在语文应用的过程中掌握语言交际的本领,养成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这实际上是语文应用能

26、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机整合。 我们在引导学生学习和应用语言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注重培养学生语言交际的本领,使学生不但能准确领会他人表达的意思,而且能恰当、简明、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另一方面使学生在语言交际时养成认真负责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叶圣陶 先生在拿起笔来之前一文中明确指出:要写好文章先要有点“准备功夫”,这个准备工夫即:在实际生活里养成精密观察跟仔细认识的习惯;在实际生活里养成推理下判断都有条有理的习惯;养成正确的语言习惯。如果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能紧紧抓住这三个习惯的培养,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的提高,而且有助于学生养成认真负责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如果一个人在说话、写文章时,

27、马虎随便,使人不得要领,在表达自己思想或者传达他人话语时,用词不当,传递错误信息,这只能说明这个人不仅语文应用能力差,而且缺乏认真负责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这样的人是不可能有大的作为的。 关于高中学生语文审美能力的培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首先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高度,深刻地阐明了语文审美教育的意义。从社会的发展角度来看,未来社会更崇尚对美的发现、追求和创造,要使学生能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必须培养学生发现美、追求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在这方面,语文具有独特的审美教育的功能。从人的全面发展的角度来看,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高中学生的学习任务重、压力大,相当一部分学生生活枯燥

28、,缺乏情趣,长此以往,他们将成为情感冷漠的畸形人。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强化审美教育,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使他们成为具有健康情感和充满生活情趣的人。其次,揭示了高中语文实施审美教育的基本途径,强调在文学艺术的鉴赏和创作、科学技术的创造发明以及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都必须贯串美审美追求。 关于审美教育,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从教学理念上认识审美教育的价值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难就难在如何落实,如何见到成效。自从世纪XX年代以来,语文教育界对美育的认识就有了一个比较一致的看法:中学语文教育必须重视审美教育,审美教育对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然而,多年过去了,

29、我们的审美教育究竟收到了哪些实效呢?从目前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来看,由于受功利性的“应试”教育的影响,高中学生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花费在应付各种语文考试的训练上,相当一部分的学校和语文教师,审美教育还是停留在口头上。由于缺乏审美教育,人格发生变异的学生和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越来越多。我们的高中语文教学步入了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一方面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需要我们语文教学加强审美教育;另一方面目前的语文审美教育的效果却如此不如人意。这是目前高中语文审美教育中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课题,围绕这个课题,我们至少要研究和解决这样几个问题:如何为语文审美教育营造和谐、宽松的环境,如何将语文审美教育的理念转化为可

30、操作的教学行为,如何科学评价语文审美教育的效果等。这些问题,既是语文教学中的理论问题,也是语文教学中的实践问题。这些问题解决不好,语文审美教育很难收到理想的效果。 关于高中学生语文探究能力的培养 为什么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把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作为课程理念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提出来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 第一,从社会发展的要求来看。当今社会,大至一个国家,小至一个工作群体,要能赢得良好的生存、发展空间,必须依靠众多大小群体的创新能力,群体的创新能力来自众多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个人。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世界需要大批的创新型人才。然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创新教育,其中,培养探究能力是

31、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因此,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我们必须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入手,变接受性学习为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在探究性学习活动中,提高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探究性学习与传统的接受性学习的根本区别在于:探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积极性的主动性,它要求师生一起共同营造探究的氛围,在探究中扩展学习领域,构建新知,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第二,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来看。高中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日趋成熟,他们的自我意识和创造欲望正在增强,通过小学、初中九年的语文学习,他们已经具有一定的阅读表达能力和知识文化积累。因此,为了满足高中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高中语文教学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

32、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使学生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呢?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一是要转变教学观念,让学生成为探究学习的主人,使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增强探究的兴趣,养成探究的意识和习惯。二是要教给学生探究的方法,让学生在探究学习中学会学习,探究的方法,包括如何确定探究的主题,如何制定探究的计划,如何撰写探究的报告等。三是要拓宽探究学习的空间,鼓励学生从自然、社会以及语文学科与其它学科的联系中寻找有价值的探究课题,从而使学生加深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深刻思考和认识。四是要根据探究学习的特点,选

33、择恰当的评价方法。要把评价的重点放在是否经历探究的过程、获得探究的方法上。 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 要全面提高高中学生的语文素养,除了要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审美与成探究能力外,还必须有一个保障的机制,这个机制就是必须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这个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的构建,必须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 纵观建国以来我国语文课程发展的历史与现实,由于受制度化课程和学科中心论的影响,现行的语文课程在体系上存在着一些弊端,例如:语文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和课堂本位,把自己孤立起来,把学生的视野框定在语文教科书和课堂里;语文课程过分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

34、整,过分强调双基训练,忽视与其它学科课程的联系,忽视联系现实生活的语文实践活动,把自己禁锢起来;语文课程过于强调统一,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同时学习同一个教学内容,使语文课程变得凝固、僵化,缺乏生机活力。这种封闭、僵化的语文课程体系,不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 第一,要构建“有序”的语文课程,为全体高中学生打好“共同基础”。 高中语文课程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语文课程要充分发挥其促进学生发展的独特功能,使全体高中学生获得应该具备的语文素养。”这里讲的“应该具备的语文素养”,是使全体学生必需具

35、备语文素养,要达到这个目的,必须构建相对稳定的“有序”的语文课程体系。 语文课程虽然不像数理化课程那样有严密的科学体系,但是,这并不是说可以随心所欲、杂乱无章地安排语文课程内容,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有序原则。这个“序”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要符合语文学科的内在的逻辑结构。例如,语文教材的编排要按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的顺序来编排;语文知识的编排要按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来编排;写作训练的编排要按先记叙后议论的顺序来编排等等。二是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无论是教材内容还是教学策略的选择,都必须考虑高中学生的年龄特点、思维特点、兴趣爱好。例如,从高中学生语言发展的特点来看,高中学生已进入文化语言的学习阶

36、段,因此,教材编写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哲学性、科学性、艺术性语言的发展。又如,在教学策略的选择上,应以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为主。 第二,要构建“开放”的语文课程,为全体高中学生“多样选择”创造条件。 学生深入高中阶段,学习需求和发展方向的差异、文化积累和语文能力的差异以及个性差异明显增大。产生这种差异是正常的,从某种意义上来看,差异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学生的差异为培养多样化的人才提供了重要的人力资源。因此,我们应该正视差异,并鼓励学生有差异地发展。作为高中语文课程,应该为具有不同兴趣、不同发展方向的学生发展创造条件。显然,传统的整体划一的语文课程结构及实施机制已不能满足全体高中学生“多样选

37、择”的需求。为此,我们必须构建“开放”的语文课程,以满足高中学生“多样选择”的要求。 那么,如何构建“开放”的语文课程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要建立开放的发展目标。在确保共同基础的前提下,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发展方向,制定出适合自己发展的个性化发展目标。目标的内容包括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学生在制定具体的发展目标时,可以在这三个方面有所侧重。二是要确定开放的课程内容。语文课程具有人文性、民族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因此,我们在确定语文课程的内容时,既要有大量的文学的、哲学的、艺术的的作品,还要有大量的科学的、自然地理的作品。除此以外,开放的课程

38、内容还包括社区、学校、家庭中课程资源。开放的课程内容,可以为学生多样选择奠定基础。三是要构建开放的评价体系。首先,从评价的主体来看,要从教师的单一主体走向多元主体。这里的“多元主体”,既包括教师的评价和学生的自我评价,也包括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和家长的评价。其次,要凸现个性化评价,通过个性化评价,促进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发展。四是要建立开放的课程实施机制。从学校的角度来看,学校应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有选择地、创造地设计和实施课程。例如,选修课程的建设,由于各校的情况各不相同,各校应仔细分析本校自己的条件和独特优势,确定本校优先考虑的选修课程模块,先建设一批选修课程,满足学生最基本的需求,以后再创造条件逐步增设选修课,逐步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高中语文课程体系。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看,由于学生各自的发展水平和发展的方向不尽相同,因此,课程的实施应充分考虑这种差异。例如:有的高中学生的兴趣在文科、文学方面,他就可以多学习与他兴趣有关的课程和教材;有的高中学生有志学习法律,将来从事法律工作,他就可以多学习与法律有关的书籍,等等,总之,开放的语文课程,要为每一个学生创设更好的学习条件和更为广阔的成长空间,从而促进学生特长和个性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