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记》能得多少分.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196569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39.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记》能得多少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记》能得多少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记》能得多少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记》能得多少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记》能得多少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记》能得多少分.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记能得多少分莎菲女士的日记能得多少分? 彭光平 通讯地址:湖南常德市桃源县理公港镇 桃源县第十中学 引 子 有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七八岁的男孩给一个七八岁的女孩递了一张纸条:“我爱你。”女孩又给男孩回了一张纸条:“你爱我,可是我不爱你。”你就能说他们品质败坏,思想不健康吗? 去年期末考试后我阅作文试卷,看到了这样一篇作文:写的是小作者和一男生“恋爱”了他们互相帮助,彼此爱慕。心理描写逼真、语言流畅、感情细腻真挚,文末又写了主人公在老师和家长的教育下,认识到了早恋的危害。我觉得是我看到的最好的作文,还真打动了我这个读者,于是念给在一起阅卷的老师们听。却不知,我还没读完,老师们哗

2、然,一致认为该打“0”分,并且引出很多非议。 真该打“0”分?我认为至少该打“45”分。理由有四: 一、 文从字顺,感情细腻写作基本功不错,有较好的表达能力。 二、 反映了当代青少年的心理和当今社会现实。从文学创作目的的角度来看,符合文学创作目的的要求反映现实生活。 三、 众多习作中,唯有此篇选材别具一格、立意新颖,没有无病呻吟之嫌,没有“帮老人推车”、“拾金不昧”、“雨中送伞”、“背我上医院”之类千篇一律现象新。 四、 小小年纪,而能迷途知返,实在难得主题积极。 然而,就这么一篇难得的习作,为什么竟招来如此非议? 答曰:谈情说爱思想不健康。 如此说来,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记也只能得“0”分了。

3、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莎菲女士的日记的发表,“震惊了一代的文艺界”,并使丁玲成为冰心之后,现代文学史上最负盛名的女作家。莎菲女士的日记虽长时期毁誉并交,有褒有贬,但历史终给它中肯的评价。 基于此,本人想就作文教学和学生习作谈以下几点。 首先,写作教学的的目的,就是教会学生表达。教师在写作教学中首先教学生一些写作方法,然后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这点尤为重要让写作训练做到不是老师要学生写作,而是学生自己想写作。前文提到的那位小作者的习作,是她自己想写的,这恰恰是写作教学需要的效果,怎么能否定呢?如果教师限制学生这也不能写,那也写不得,岂不扼杀了一个有创作灵感的文学天才了? 其次,文学就是反映现实生活。莎

4、菲女士的日记之使丁玲颇负盛名,在其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追求个性解放、男女平等的新女性莎菲形象。她心灵里虽也有旧文化的积淀,但作为一个女子,她绝不把自己视为被动的等待男性赏识、选择的对象,她认为自己在人格上与男性完全平等,也可以去检验、评价、选择男性。当她遇见凌吉士时,敢于“狠狠地望了他几次”,并在日记中写道“我要占有他”,等等。这些,都反映了“五四”时期接受了新文化、新思想的一代新女性, 对封建文化、旧思想的否定,并与其革命这一社会现实。 当今青少年处于某种社会现实中?这很难用一两句话说清。但一些社会现象及其对当代青少年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如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孩子的成长趋于早熟;电视等文化生活

5、不断丰富,特别是一些类似娱乐节目的东西,对孩子也有很大的影响;当代人的价值取向、审美观、人生观的变化对孩子的影响;社会的进一步开放,也让当代青少年提前对很多方面有所接触和认识,他们也朦朦胧胧的懂得了爱情;独生子女多,他们缺失了前辈人的兄弟姊妹情谊等等。小作者的习作正是真实地反映了他们这一代人的真实生活和所处的社会现实,怎么能说“不健康”呢,那不是自欺欺人?老师应当正视现实,面对现实,与时俱进。再说白一点,我们做老师的,无论老少男女,那个不在十二三岁时就对异性有些揣测? 再次,爱情是文学创作永恒的主题。男女情爱,是文学、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稍稍懂文学的人都明白这一点,不必本人赘述。显然,反映爱情

6、并非“不健康”。 另外,从尊重学生个性和学生作文个性化的角度来看,该习作也是应当给予充分肯定的。我认为没有个性就没有争议,没有争议就没有创新,没有创新又哪有文学?难道学生作文就一定只能写老师指定的某些学生确实写不来或不愿意写的事,就一定要按照某些教师所总结的的开头几法、结尾几法去做吗?那岂不又成了八股文了?我看,这又是应试教育在作祟宁可不创新,也一定要求四平八稳,稳稳当当总比拿不准好。这样一来,学生个性得不到张扬,孩子的创新意识得不到发展,长此以往,导致我们教育的失败,那就并非只是作文教学的失败了。 当然,文品如人品,自古皆然。并非提倡中学生一作文就去写那些幼稚的两性关系。应培养学生品格,健全

7、人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审美观;应拓宽学生的视角,让学生放眼广阔的社会,着眼生活的一瞥,广泛提炼生活中的写作题材,表现生活中的美,揭示生活中的丑。让学生写出健康向上、发挥积极作用的习作来,写作教学的指导作用固然重要,确立积极主题的思想教育也不可或缺,但这不单单是作文教学所能完成的,也不是简单的说教所能达到的,这需要教师的人格魅力的影响,需要众多进步文学作品的长期熏陶,需要成长环境的潜移默化。 总之,我认为对学生习作,不能太过苛求,吹毛求疵。如果学生拿起笔,这也不敢写,那也怕写得,那不能不说是写作教学的失败,不能不说是语文教学的一大悲哀。学生习作的读者只有我们老师,要知道,我们对学生习作一个不经意的赞许,或许就是扶持了一个文学新人;而一个不经意的否定,可能就是在摧残一棵创新的幼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