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语文课外古诗复习答案.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197662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6.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下语文课外古诗复习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七年级下语文课外古诗复习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七年级下语文课外古诗复习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七年级下语文课外古诗复习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七年级下语文课外古诗复习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下语文课外古诗复习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下语文课外古诗复习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七年级下语文课外古诗复习答案1山中杂诗)练习资料答案 1默写: 山际见来烟, 竹中窥落日 。 鸟向檐上飞, 云从窗里出 。 2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古诗词名句: 吴均山中杂诗一诗中,表明诗人家住于山峰环绕、竹木茂盛的山中的两句是: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吴均山中杂诗一诗中,反映山中屋宇地势高峻的两句是: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 吴均山中杂诗一诗中,富有情趣的两句是: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 六朝山水诗在大谢、小谢手中时,大多还是繁缛之作,南朝梁文学家吴均曾只用短短四句诗,已经很有唐人五绝的风味。就境界而言,写出了王国维所说的“无我之境”:“有我之境,以我观物,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

2、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请写出这首诗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4“山际、来烟、竹中、落日、鸟飞、云出”,你认为诗人他倾向于一种怎样的生存境界? 答:环境清幽,闲适恬淡的心情。整个画面透出一股飘逸出尘的韵味,展示着诗人闲淡自得的情怀。写景中已暗示了诗人的山居之乐,他的恬淡超然的心境也于此可见。 5“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展现了一副怎样的画面? 答:鸟飞檐上,云出窗里,在动和静的变化中写出了轻快飘逸的生活情趣。 6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本诗所展现的画面。 答:山峰上缭绕着阵阵的岚气云烟,竹林的缝隙里洒落下夕阳的余晖。鸟儿欢快地在屋檐上飞来飞去,白白

3、的云儿竟然从窗户里飘了出来。 7请结合具体的景物描写说说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这首诗写了四处场景:山际来烟、竹中落日、鸟飞向檐、云出窗里,生动描绘了山居环境的幽静,表现了作者闲适的心情。 8诗中说明怎样一个道理? 答:拥有独到的观察角度,就会欣赏到与众不同的景物。 9“竹中窥落日”中的“窥”字可否改为“望”字?谈谈你的看法。 答:不能。因为“窥”是从缝隙中看的意思,“竹中窥落日”,竹林森繄而且交杂在一起,所以隔着竹子看落日难免只能从缝隙中看到一点,所以就是“窥”了,表现出竹林幽深茂密,意境清幽;这样就使诗意更加真实,而且形象生动,让读者感到身临其境。而且只能在竹林的间隙中窥见其脉脉的斜晖

4、,由此可见竹林的茂密青葱“望”则是向远处看的意思,境界开阔疏朗,与诗歌整体意境不合。所以不能改。 2竹里馆资料答案 1默写: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 2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古诗词名句: 1 王维竹里馆一诗中,写诗人的活动的两句是: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 王维竹里馆一诗中,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情景的两句是: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 3诗中“幽篁”“长啸”是什么意思?请选择其中一个回答。(2分) 幽篁:幽深的竹林。长啸:长声呼啸 4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4分) 此诗写诗人在竹林里独自弹琴、长啸、与明月相伴的情景。前二句写诗人

5、“独坐”“弹琴”“长啸”等动作,后二句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构成了全诗优美、高雅的意境,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 或:诗中描述了诗人在幽深的竹林中享受着安宁与自在的生活,时而独坐冥想,时而弹弹琴,时而长啸,无人来扰,到了夜晚,自有明月相伴,展现出如诗如画的美景,表现了诗人淡泊的生活态度高雅的生活情趣。 3峨眉山月歌练习资料答案 1默写: 峨嵋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 2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古诗词名句: 李白峨眉山月歌一诗中,点明远游时令,叙写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的一句是 峨嵋山月半轮秋 ;明写月映清江美景,暗点秋夜行船之事的一句是 影入平羌江水

6、流 。 李白峨眉山月歌一诗中,点明远游路线,抒发依依惜别情思的两句是 夜发清溪向三峡 , 思君不见下渝州 。 3解释下列词语: 向:到。发:出发。下:顺流而下。 4“半轮秋”“ 影”分别是什么意思? 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影:皎洁的月影,或月光的影子。 5峨眉山月歌作者是 唐朝 的 李白 。 6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诗中“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的画面。 峨眉山巍峨耸立,半轮淡淡的秋月悄然悬挂在山头,月亮的影子倒映在平羌江面上,如一块碧玉晶莹可爱,江水流动,月影也随着江水前行。 评分意见:本题共3分,景物完整得2分,语言生动得1分。 2 7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抒发了作者离乡江行思友之情

7、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评分意见:本题共2分,思友1分,思乡1分。 4春夜洛城闻笛练习资料答案 1默写: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人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2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古诗词名句: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形容笛声悠扬、深远、飘忽不定情状的两句是: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表达诗人对家乡的依恋和思念之情的两句是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诗中能揭示主旨的诗句是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它表达了诗人听到折柳曲后思念家乡的感情的思想感情。 3解释下列词语: 散入:随着。 满:此处作动词用,传遍。 闻:听;听见。 4

8、“折柳”和“故园”分别是什么意思? 折柳:指折杨柳典调,曲中表达了送别的哀怨感情。 故园:指故乡,家乡。 5诗中的“闻折柳”是什么意思?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听到折杨柳笛曲;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6. 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本诗抒发了作者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眷恋之情。 7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诗中“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的画面。 在一个春风沉醉的晚上,不知从何而来的一曲低迴呜咽的笛声飘入耳际,曲声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城的每一个角落。 8“飞”和“暗”用得好,说说它在文中的表达效果是什么? 答:“飞”字写出出乎听众的意料,使无形的声音形象化。“暗”,写出吹笛人吹笛

9、是毫不经意地吹。 9第二句和第四的艺术手法分别是什么?它们的表达效果又是什么? 答:第二句的艺术手法是夸张。它的表达效果是:极力渲染夜的静谧、笛声的悠扬动听。 第四句的艺术手法是反问。它的表达效果是:加强思乡的感情,有一唱三叹的3 美学效果。 10.赏析“此夜曲中闻折柳”一句。 答:“折柳”是全诗的关键:“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11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诗赏析诗中“暗”和“满”的表达效果。 答:“暗”有断续、隐约的含义,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地打动了许多听众,引起人

10、们无限的隐忧;“满”字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反衬诗人内心闻笛后的孤寂心情。 12朗读前两句,你认为最应该重读的是哪一个词,为什么? 示例1:我认为最该重读的是“暗”字。“暗”字,隐隐约约,断断续续的意思,曲声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城的每一个角落,更体现出作者感触之深,乡思之切。 示例2:我认为最该重读的是“满”字。一个“满”字,遍布的意思,这是作者主观感觉的夸张,体现出作者感触之深,乡思之切。 13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示例: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

11、键。 14教材上有岑参的一首诗歌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有同学在赏析这首诗歌时将第三句理解为“立刻就会相见了,用不着再写信了”。 你觉得这种理解正确吗?为什么? 答:不正确。这种理解,把“马上”本来的意思是“骑着马在路上”错误地理解为表示“立刻”的时间副词“马上”。把表示“没有”的“无”理解为表示“用不着”的“毋”。此诗后两句的意思是骑着马走在路上突然遇见了入京使者,身边没有纸和笔可以写信,于是就托入京使者带话给自己在京城的家人告诉他们诗人是平安的。 诗歌赏析的角度看,那位同学的理解跟整首诗还有哪些方面不相符? 答: 这样的理解改变了诗歌表

12、现的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这样的理解不符合题意,“逢”的是入京使,而不是与家人相见。这样的理解与诗歌前两句描写的伤心情感不合,既然马上就要与家人见面了,还伤心什么呢? 15前人评价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答:它的寓意是惜别怀远的象征。我同意关键之说。只有理解折柳的象征意义才能理解此诗的主题。“柳”在风力的吹动下有循环往复、依恋不舍的姿态,这姿态就象依恋不舍的离人分别时的情态,所以在古典诗歌中,柳,作为写作对象,常用来作为惜别怀远的象征。如诗经里有“惜我往矣,扬柳依依,今我来思,4 雨雪纷纷”。柳永雨钤霖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

13、晓风残月”因而,“折柳”曲有惜别怀远的寓意。 16此诗写得感人,说说它的感人之处。 答:本诗没有详写笛声,而是写由笛声引起的思乡之情,结句“何人”一词,说明爱国思乡人人皆有,爱国思乡之情是崇高的,因而千百年来这首诗感人肺腑。 17“插柳”和“折柳”都是我国的民俗,其中“折柳”有三重含义:一表惜别,因杨柳飘悠,似有依恋之情。诗经中“惜我往矣,杨柳依依”和无名氏送别诗中“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的句子,表示的就是这个意思。二表挽留,因“柳”与“留”谐音,送客以柳枝表示挽留之意。古代离别的时候,往往从路边折柳枝相送,杨柳依依正好借以表达恋恋不舍的心情。折柳几乎就是离别的同义语。汉代文物专著三

14、横黄图上有关“霸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的记述和唐代诗人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诗中的“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说的即是此意。三表祝愿,因柳遇水土就能生存,“有心栽花花不开,无意插柳柳成荫”,故借此祝愿客人随遇而安。 18中国传统吉祥图案中有一幅叫“马上平安”图案,也叫“马报平安”,古代交通不便,家人、行人,久未得书信,但得平安二字,以慰焦虑之情。此图表达时人对亲人或亲朋之良好祝愿。“马上”,匆促之意也。唐诗有“ ”据名臣言行录记载:“胡安定读书泰山,十年不归,得家书,见平安二字,即投涧中,不复展读。”逢入京使体现“马上平安”的意境诗句是: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

15、安。 5逢入京使练习资料答案 1默写: 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 2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古诗词名句: 岑参逢入京使一诗中,表达诗人对家乡、亲人无限眷念的深情的两句是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 岑参逢入京使一诗中,写诗人由于行色匆匆,只好用捎口信方式表达怀亲之情的两句是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 3解释下列词语: 入京使:进京的使者。 故园:指作者在长安的家。 漫漫:路途遥远。 凭:托。 5 4“龙钟”、“传语”是什么意思?请选择其中一个回答。 “龙钟”形容流泪的样子,这里是沾湿的意思。“传语”是捎口信的意思。 5本诗表达作

16、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6作者用什么修辞手法写自己“龙钟泪不干”?意在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夸张 表达了诗人对长安亲人的无限眷恋之情。 7诗人在什么地方会到了回京城长安的使者?对他有何托付? 赴安西途中,托付他捎口信向家人报平安 8任选一个角度,赏析诗的后两句。(2分) 答:这两句诗好就好在诗人提炼出特定环境下的典型环节,别出心裁,体现浓厚的边塞生活气息。“马上相逢”的情节,很有军旅生活的特色,描绘出彼此行色匆匆的情景,因无纸笔而用口信代家书,既合情合理,又给人以新鲜之感。 7滁洲西涧练习资料答案 1默写: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 春潮

17、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 2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古诗词名句: 韦应物滁洲西涧一诗中,表达诗人恬淡胸襟的两句是: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 韦应物滁洲西涧一诗中,蕴含诗人因多病无所作为的忧伤情怀的两句是: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 3解释下列词语: 独怜:独爱。 深树:树阴深处。 鸣:发出。 自横:自由自在地浮泊。 4判断下面对这首诗词分析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A滁州西涧是一首一著名的山水诗,写的是安徽滁州西涧的景色。 B滁州西涧在看似平常、平静的写景中,不动声色地蕴藉自己的心迹,这是本诗的高妙之处。 C幽草:幽深地方的草丛。D野渡:野外的渡口。 5

18、诗的第一句表明了作者对涧边草的什么情感?最能体现这一情感的是哪个字? 情感:喜爱 体现情感的字是:怜 6后两句历来为人们称道,这两句描绘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又创设出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答:意象:春潮、 雨、 野渡、 横。 意境: 诗人通过这些意象,创设出一种孤6 寂、闲适的意境 感情:作者自甘寂寞,恬淡闲适的胸襟 7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诗歌表现出来的景象。 答:我单单喜爱这涧边生长的野草,是那样幽静而富有生趣;河岸上茂密树林的深处,不断传来黄鹂鸟的叫声,是那样婉转动听。因傍晚下了春雨,河面像潮水一样流得更急了;在那暮色苍茫的荒野渡口,已没有人渡河,只有一只小船独自悠闲地横

19、泊在水边,任凭潮来潮去。 8这首诗用了什么手法?表现出诗人怎样的情怀? 答: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也有人认为运用了比兴的手法。诗的前两句写自己独爱自甘寂寞的涧边幽草,却无意于黄莺,表现出诗人恬淡的胸襟;而夜渡无人,水急舟横的景象里,蕴涵着一种不得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而忧伤的情怀。 9作者用哪句诗句表达了坚守节操的志向? 答: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10在诗人笔下,幽草的寓意是什么? 答:生于偏僻之处而不甘堕落、坦然、安贫乐道的高尚气节。 11最后一句中哪个动词用得极妙,又妙在哪里? 答:“横”这个字用的妙,“舟自横”写出了当时船只的随意停泊,也写出了当时作者的心情是进退两难的:

20、当时想要辞官隐退,却又被逼无奈又无法辞官,写出了诗人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地步。 12人们普遍认为“横”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它好在哪里? 答: “横”字用得好,从全诗看,因在“野渡”且又“无人”,故能“自横”,加上诗人当时闲居两涧的境遇,自然使他偏爱这寂寞“幽草”,符合他当时心境。 13这首小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反映了诗人厌恶喧嚣,寻求宁静的政治情怀和审美心态。 8练习资料答案 送灵澈上人 刘长卿 1默写: 苍苍竹林寺, 。 ,青山独归远。 2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古诗词名句: 刘长卿送灵澈上人一诗中,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描写竹林寺的景色气氛,同时点明送别时间,且对仗工整的两句是:苍苍竹

21、林寺,杳杳钟声晚。(2分) 刘长卿送灵澈上人一诗中,写灵澈辞别归去,诗人伫立目送,依依不舍情景两句是: 荷笠带夕阳 ,青山独归远。(2分) 3解释下列词语: (3分) 7 荷:背着。带:披着。独:独自。 4诗中的“杳杳”“ 苍苍”分别是什么意思? 苍苍:深青色。 杳杳:深远的样子。 5用自己的语言把这首诗前两句展现的画面描绘出来。 (2分) 暮色苍茫中,青山深处,竹林寺掩映其中,袅袅钟声,从寺院飘出,如千里跫音,若有若无。 6这首诗中的“独”字写出了什么景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2分) 2分)“独”字写出了诗人伫立日送、友人独自远去的情景,表达了作者依依不舍之情,构成了一种闲淡的意境。

22、 9约客练习资料答案 1默写: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2解释下列词语: 黄梅时节:夏初江南梅子黄熟的时节。 落灯花:指灯芯结出的疙瘩。 闲敲:无聊地敲打。 3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古诗词名句: 赵师秀约客一诗中,描写江南梅雨季节清新幽静的景色,交待深夜候客客不至的原因,衬托诗人孤寂、无聊心情的两句是: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 赵师秀约客一诗中,表达诗人候客时长而失望焦躁情绪的两句是: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赵师秀约客一诗中,常被用来形容江南梅雨季节的清新幽静的可爱景色的两句是: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 4对这首宋诗的

23、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前两句写出了时令特色和地方气息,从侧面透露出诗人在静候友人来时的感受。 B.第三句点题,以“夜半”说明诗人在久久等待,但约客未至,却只听到阵阵的雨声、蛙声。 C.第四句描写了“闲敲棋子”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出诗人此时闲适恬淡的心情。 D.全诗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动作的渲染,描写诗人雨夜等候客人的情景,含蓄而有韵味。 5“黄梅时节家家雨”了表明季节是 夏 季,这是 江南 地区特有的景象;“草池塘处处蛙”表面写热闹,实则 烘托 出环境的寂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妙在用乍一看非常自然的闲逸恬静写出了诗人 、 惆怅、失落或怅惘、焦躁的内心。 6诗中主人公当时是什么心

24、情?是通过什么表现出来的? 答:当时待客时悠然而略显孤寂、候客不至心情烦躁不安。通过一个细节描写“闲敲棋子”表现出来。 7用自己的话将第一、二句话所表现的场景描绘出来。2分 池塘边的青草因为雨水而湿漉漉的,水面上漾起薄薄的水汽,远处的梅树静静地立在夜中,蛙声清脆悠远,直入诗人心间。 8 8诗歌的前两句都运用了叠字,请从内容方面谈一谈叠字运用的作用。 答:“家家”修饰雨,表现了江南多雨的气候特征,营造了一种烟雨迷蒙悠闲清静的诗境;“处处”修饰蛙声,写农村景象,生机盎然。隐约写出诗人待客的悠然而略显孤寂的心情。 9“闲敲棋子落灯花”是一处精彩的细节描写,请你进一步发挥想象,描绘主人公当时的动作、神

25、情和心理。 答:已经深夜时分,约好的客人却没有到来。诗人一只手拖着下颌,两眼呆呆地凝视着火红的灯花,另一只手随便拿起一枚棋子,随意地敲落在棋盘上,发出清脆的响声,直把灯花震落下来。唉,这漫漫长夜该怎样度过呢? 10“闲敲棋子”是一个细节描写,试说说这一细节描写的作用。2分 既写了诗人雨夜候客来访的情景,也写出约客未至的一种怅惘的心情。 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1.对“黄梅时节”所表明的时令,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早春 B.暮春 C.夏季 D.秋季 C江南立夏后进入阴雨连绵的季节,约四十天,叫黄梅天。 2.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品味不恰当

26、的一项是( ) A.前两句交待了当时的环境和时令,以“热闹”的环境来反衬雨夜的“寂静” B.第四句“闲敲棋子”是一个细节描写,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喜悦的心情 C.第三句点题,用“有约”点出了诗人曾“约客”来访,“过夜半”说明了等待时间之久 D.全诗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动作的渲染,描写了诗人雨夜等候客人的情景,含蓄而有韵味 B“闲敲棋子”这种姿态貌似闲逸,其实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焦躁和怅惘 10论诗练习资料答案 1默写: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2解释下列词语: 传:相传。 江山:国家。 3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古诗词名句: 赵翼论诗一诗中说明文字创作应有时代感和创造性的两句是: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

27、今已觉不新鲜。 赵翼论诗一诗中说明一代有一代的文学,一代有一代的诗人,后人可以超过前人,不必一味泥古守旧的两句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赵翼论诗一诗中与“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含义相同的诗句是: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9 赵翼论诗一诗中有两句诗可以用来说明人才辈出,各个时代都有有才华有成就的新人出现,这两句诗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这句话化用的诗句是: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4诗歌第一句中的“李杜”分别指谁?第四句中的“风骚”又指什么? “李杜”分别指:李白 杜甫 “风骚”:原指诗经中的“国风”和屈原的离骚,这里指在文学上有成就的“才人”的崇高地位和深远影响。 5诗中采用了怎样的手法?突出了作者怎样的观点? 古今对比,古今之人对李杜诗篇的态度对比 突出了唯有创新,才能领时代之风骚的观点。 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