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课外文言文训练题学生.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198732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38.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训练题学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训练题学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训练题学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训练题学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训练题学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训练题学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课外文言文训练题学生.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七年级课外文言文训练题学生七年级课外文言文训练 师旷论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炳烛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恐已暮矣盲臣安敢戏其君乎 臣闻之 善哉 2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臣闻之 B如日出之光 C下车引之 D学而时习之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译文: 4这则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答: 5.”用“/”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限五处) “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

2、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注:长:做首领。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子无敢食我也: 兽见之皆走: 吾为子先行: 故遂与之行: 2翻译下列句子 天帝使我长百兽 译文: 子以我为不信 译文: 3根据故事内容写出相应的成语。 4请写出这则寓言的寓意。 1 5. 用“/”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限三处) 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曾子杀彘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

3、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1解释文中加点的文言词。 女还 妻适市来 特于婴儿戏耳 婴儿非与戏也 2下列句中加点“之”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其子随之而泣 B曾子欲捕彘杀之 C妻止之 D曾子之妻之市 3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 译文: 4这则寓言说明的道理是什么? 答: 5. 用“/”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限三处)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郑人买履 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

4、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而置之其坐 通 反归取之 通 2下列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先自度其足 何不试之以足 B宁信度 无自信也 C郑人有且置履者 遂不得履 D先自度其足 吾忘持度 3解释“之”字在句子中的意义。 反归取之 何不试之以足 至之市而忘操之 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并用括号补出省略的内容。 译文: 2 译文: 5为什么这位郑人会“宁可相信尺码而不愿相信自己的脚” ? 答: 6. 用“/”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限三处) 反归取之及

5、反市罢遂不得履 列子学射 列子学射,中矣,请于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对曰:“弗知也。”关尹子曰:“未可。”退而习之三年,又以报关尹子。尹子问:“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列子曰:“知之矣。”关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也非独射也为国与身亦皆如之。故圣人不查存亡,而察其所以然。” 列子:名御寇,战国时郑国人;子:写在姓氏后,对人的尊称。守而勿失:记住他,不要忘记。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请于关尹子 又以报关尹子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译文: 3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答: 4. 用“/”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限三处) 可矣守而勿失也非独射也为国与身亦皆如之 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

6、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兔走触株 因释其耒而守株 冀复得兔 而身为宋国笑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为”与“而身为宋国笑”中的“为”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B为人谋而不忠乎 C始悟为山市 D此何遽不为福乎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译文: 4宋人为什么不会再得到兔子? 3 答: 5. 用“/”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限三处)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薛谭学讴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射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

7、文中的意思。 未穷青之技 秦青弗止。 响遏行云。 薛谭乃射求反 2翻译:薛谭乃射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译文: 3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 答: 4. 用“/”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限三处) 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一猴死见冥王求转人身。王曰:“既欲做人,须将毛尽拔去。”即唤夜叉拔之。方拔一根,猴不胜痛叫。王笑曰:“看你一毛不拔,如何做人?” 浮白主人笑林 1解释加点的词语。 方拔一根 既欲做人 拔之 不胜痛叫 2翻译句子。 看你一毛不拔,如何做人? 译文: 3文中有一成语是 ,它的意思是: 4. 用“/”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限两处) 一猴死见冥王求转人身 4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