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发电位及其临床应用.ppt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3213468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4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诱发电位及其临床应用.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诱发电位及其临床应用.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诱发电位及其临床应用.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诱发电位及其临床应用.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诱发电位及其临床应用.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诱发电位及其临床应用.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诱发电位及其临床应用.ppt(3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诱发电位及其临床应用,康复科,1,定义,在神经系统某一特定部位(包括感受器)人为地给予一个适宜刺激,于相应的神经道路上检出的与刺激锁时关系的电位变化,称之为诱发电位。,2,诱发电位分类,1.按检查传入或传出神经道路分感觉诱发电位和运动诱发电位。2.按感觉刺激的形式分躯体感觉,听觉和视觉三种诱发电位。3.按刺激后诱发电位出现的潜伏期长短分短、中、长潜伏诱发电位。4.按纪录部分距离诱发电位神经发生源的远近分近电场电位和远电场电位。,3,脑诱发电位的特征,1.广义的脑诱发电位分两大类,即非特异性和特异性。1)非特异性:脑自发电位经各种诱发刺激(光、声、电、感觉、过度换气等)而形成的脑电位变化。其特点

2、为不同刺激形成相同的脑波变化。如视反应、觉醒反应等。2)特异性:因不同刺激(体感、视或听)通过特定的神经传导道路,在脑的不同部位形成不同的诱发电位信号。其电位波幅低(2v)通常被埋没于自发电位中。,4,脑诱发电位的特征,2.锁时特性:诱发电位信号的形成和刺激有固定的时间间隔,是同步的,和叠加次数形成正比的增大。3.计算机叠加平均技术。4.诱发电位有其不同的神经传导通路及神经发生源,是神经的脑群体突触后电位的综合。,5,躯体感觉诱发电位,(短潜伏期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LSEP)基本特点:1.与刺激有锁时关系。潜伏期长短取决于1)传导通路长短2)神经传导速度3)突触延搁时间2.恒定的反应形式,即有固

3、定的波形组成,他们都有相应的神经发生源。刺激腕部正中神经,在50ms分析时程内,可在刺激点对侧顶部恒常纪录到一个“w”形波群,即N20-P25-N35-P45。其中N20-P25复合波起源于主感觉皮质S1区。,6,SEP检查方法(一)腕正中神经SLSEP1.刺激 分别刺激左右腕正中神经(相当于“内关”穴处),脉冲电流波宽0.10.2ms,刺激速率13次/s,逐渐递增强度引起拇指轻微抽动。2.纪录 临床上常由三个纪录导联组合而成。1)导联1:锁骨上窝欧勃(Erb)点正中前额FP2,记录臂丛神经N9电位,作为周围神经监护电位。,7,2)导联2:第七颈椎棘突CV7正中前额FP2,记录N13电位,记录

4、到的是下颈髓后角与延髓交界楔束核的综合电位。3)导联3:对侧顶部P3正中前额FP2纪录N20-P25复合波,是主感觉皮质最早的反应波。,8,3.测量指标1)上肢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可由腕锁距离和欧勃电位N9潜伏期计算出。2)波峰间潜伏期(IPL)及左右侧差值(ILD)N9-N13臂丛、脊神经后根和脊神经后束传导时间。N13-N20中枢感觉传导时间,是延髓楔束核至皮质的传导速度。N9-N203)波幅几左右差值,以百分号(%)表示。,9,4.SEP正常参考值(上肢),10,5.异常测定1)主要波峰成分如N20-P25复合,N13缺如。2)IPL及ILD延长(大于均值2.5倍标准差)。3)主要波峰的幅值

5、显著下降,低于正常实测极值或侧差值大于50%。,11,(二)踝胫后神经SLSEP1.刺激:内踝后方胫神经,强度以引起拇趾轻微抽动为度。2.纪录1)导联1:踝髌,纪录胫神经动作电位(N7)。2)导联2:胸椎12棘突对侧髂嵴,记录腰脊髓电位(N21).3)P2(颅顶C2正中后2.5cm处)正中前额FP2,纪录P40是主感觉皮质反应波。,12,3.测量指标1)下肢胫神经感觉传导速度:可由踝至腘窝距离和腘窝电位(N7)潜伏期计算出。2)波峰间潜伏期(IPL)及左右侧差值(ILD):N7-N21和N21和N21-P40,后者代表下肢中枢感觉传导时间。3)波峰及左右差值,以百分号(%)表示。,13,4.S

6、EP正常值参考(下肢),14,5.异常判断同上肢正中神经SLSEP,15,SEP临床应用,1.周围神经病1)间接测定周围神经SCV2)臂丛及颈神经根损伤的定位诊断3)颈、腰骶神经根病。2.脊髓病变3.脑干、丘脑、大脑半球病变4.多发硬化(MS)5.昏迷和脑死亡6.手术中监护:用于脊柱(髓)和脑干手术。,16,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查方法1.刺激:以波宽0.1ms方波超声(click)为刺激,单侧耳给声,对侧耳白噪声(强度-30dB)2.纪录:颅顶(C2)与乳突或耳垂构成纪录导联,可在同侧或双侧同时纪录。(1)导联1:颅顶(C2)给声侧乳突(Mi)(2)导联2:颅顶(C2)给声对侧乳突

7、(Mi),17,分析1.正常波形:刺激后10ms内可纪录到七个正相波峰,命名为、2.各波形的神经发源(1)波:蜗神经(2)波:耳蜗核(3)波:上橄榄核(4)波:外侧丘系核(5)波:下丘核(6)与波:内侧纹状体听辐射,18,3.检测指标(1)、波峰潜伏期(PL)绝对值,波PL代表听觉道路周围传导时间。BAEP正常参考值,19,(2)波峰间潜伏期(IPL即脑干中枢传导时间)值 IPL下脑干传导时间 IPL上脑干传导时间(3)波的相对波幅值,即/I。4.脑干中枢性异常表现(1)或波之后波缺失(2)IPL核ILD延长(3)波降低,/I0.5,20,BAEP临床应用,1.占位病变:听神经病、脑干肿瘤2.

8、多发硬化3.脑干梗死及TIA4.变性病5.昏迷和脑死亡6.手术监护、药物毒性监测7.其他:小儿脑干发育检查等,21,视觉诱发电位,从后枕部头皮的VEP属枕叶皮质近电场电位,主要来源与视网膜黄斑区的锥体细胞。,22,VEP检查方法1.刺激:刺激模式为黑白棋盘方格交替翻转,故又称图形翻转视觉诱发电位(PRVEP)。水平视距70100cm,亮度4100cd/m2。图形翻转率2Hz,对比度80%2.纪录:枕部中浅导联:引导点中央枕部(O2)枕外粗隆上5cm;参考点额中部(F2)颅顶(C2)前6cm,分析时间250ms,叠加平均200次。,23,分析1.基本波形:三相复合波,N75、P100和N145N

9、PN复合波)2.测量指标和正常参数值(1)P100波:102.35.1ms(上限117),差值1.32.0ms(上限7.3)(2)P100波幅:10.14.2mV,侧差50%3.异常判断(1)P100波延长(2)P100波消失(3)P100波幅两侧明显不对称,24,VEP临床应用,1.视神经炎和球后视神经炎2.多发硬化3.视交叉压迫性病变4.后视路(视交叉后)病变5.婴幼儿、昏迷或不合作成年患者以及颅脑手术中视功能监护,25,事件相关电位(ERP、P300),受试者对特定设计的刺激进行认知(如期待、分析、判断)加工过程中,在头部纪录到的脑电活动,即P300波,又称认知电径。,26,P300检查

10、方法1.刺激(1)非靶刺激:经常规律性出现(高概率性,占80%)刺激,受试者对此无需做出反应。(2)靶刺激:较少无规律随机出现的(低概率,占20%)刺激,受试者需对其做出反应。,27,2.纪录:导联组成(1)纪录点:F2、C2、P2(2)参照点:乳突或耳垂、3.P300波成分:非靶刺激:N1和P2波,多与刺激物理性质有关,属外源性电位。靶反应:N2和P3波,与认知加工过程相关,属内源性电位。,28,P300临床应用,1.器质性痴呆2.精神病3.其他:测慌,29,运动诱发电位(MEP),检查运动系统特别是中枢运动神经通路锥体束功能的神经电生理技术。,30,MEP检查方法1.刺激:有电流和磁场两种

11、刺激技术方法(下面介绍电流刺激)刺激电极:一对表面电极、直径1.5cm,极间距离5cm。刺激部位:(1)上肢纪录:颅顶(C2)向纪录肢体对侧旁开7cm处按置阳极,阴极置于其上方。(2)下肢纪录:头部阳极置C2,阴极在其前方;腰部阴极置胸12和腰1棘突间,阳极置其上方。刺激电流波宽50100s,强度达超强,使电位反应幅度达最大。,31,2.纪录:用一对表面电极按肌腹至肌腱排列方式纪录肌肉的复合动作电位(即MEP)靶肌常用手大鱼际母短展肌和小腿胫前肌。,32,检测指标:反应的潜伏期和波幅正常参考值,33,异常值判断1.潜伏期和(或)CMCT延长。CMCT值代表锥体束功能(刺激头部皮质的反应潜伏期减去刺激颈或腰椎的反应潜伏期)2.低波幅(1.0mV)3.波形离散4.反应阈值增高5.反应波缺失,34,MEP临床应用,1.多发硬化(MS)2.运动神经元疾病3.颈椎病4.脑梗死性偏瘫5.枕大孔区病变6.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35,谢 谢,3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