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腹泻的妙招验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治疗腹泻的妙招验法.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医治疗腹泻的妙招验法中医治疗腹泻的妙招验法 夏季入伏,高温很容易加速食品的腐败变质,稍不留意就会患上腹泻。兹介绍中医治疗腹泻的妙招验法: 一、由因见证 1.表里 下利(古称泄泻为泄、泻、下利、自利),里证也,有兼表者,以先表后里为常规治法,亦可表里两顾,而先里后表为变通治法(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复分轻重缓急。 表证 基本症状:恶寒、头痛、身痛。 感风:恶风自汗,脉浮。 感寒:恶寒无汗,口不渴,脉浮紧,苔白滑。 感暑:时值暑令,面垢汗渴,烦痛尿赤,便臭肛热,脉虚舌黄。 感湿:头重痛,身酸痛重,不渴,面黄,
2、腹不痛,脉浮濡,苔黏腻。 里证 根据便、尿、饮、食、寒、热、脉、舌辨别。 寒:便气形色清冷无热象,肢冷畏寒,不渴,脉迟细微弱,舌淡苔白。 热(火):便污浊,肛门灼热下迫,涩滞不爽,烦渴,脉数苔黄腻。 湿:胸痞,倦怠不思饮,尿少,腹部胀痛,泻下多水,脉濡软,苔黏。 食:吞酸噫气如败卵,呕恶,恶食,口臭,腹热,肢凉,泻后为快,脉滑。 痰:体肥头晕,恶心胸闷,不渴不饥,腹中觉冷,隐痛,下如稠痰,时泄时止,脉弦滑,苔黏滑。 肝气:腹痛连两胁,左少腹痛,腹胀满不因泄而减,神躁,脉弦苔滞。 久积:至其年月或饮食不慎复作,泄下秽气重,有黏液,腹紧或有块。 2.虚实 根据四诊辨别。 脾虚:倦怠纳少,语言低微,
3、面色萎黄,尿清淡,或寒热,脉虚弱,苔淡嫩。 肾虚:畏寒肢冷,脐下腹痛,完谷不化,滑脱不禁,便腥,五更泻,溲清,脉细沉迟,舌淡不华。 阴虚:咽干,口燥,神烦,肤燥,尿短,脉弦数,舌红苔黄。 实证已如前述。 二、治泻二十四法 (1)发表:败毒散加黄芩,葛根汤,葛根芩连汤,桂枝人参汤,香薷饮,藿香正气散。 (2)清热:香连丸,戊己丸,桂苓甘露饮,人参白虎汤,黄芩汤。 (3)化湿:薷苓汤,六一散,大橘皮汤,泻心汤,黄连汤,清热渗湿汤,五苓散,胃苓汤,解酲汤。 (4)宣滞(气食):平胃散,不换金正气散,保和丸,导滞丸,槟榔丸。 (5)温运:附子理中汤,浆水散,急救汤,白通汤,真武汤,苓桂理中汤,桂附理中
4、汤,四逆汤。 (6)升提:调中益气汤,补中益气汤,养阴益气汤。 (7)疏肝:痛泻要方,逍遥散,四逆散,升阳益胃汤,白术防风汤,三白汤。 (8)豁痰:六君汤,青州白丸,平陈汤,顺气消食化痰丸。 (9)攻下:三承气汤,温脾汤,感应丸。 (10)健脾:四君汤,参苓白术散,钱氏白术散,资生丸,胃风汤,苓术汤,春泽汤,连理汤。 (11)养阴:增液汤,黄连阿胶汤,参梅汤。 (12)补肾:双补丸,胃关煎,还少丹,肾气丸。 (13)固脱:石脂余粮汤,诃黎勒散,诃子散,桃花汤,真人养脏汤,八桂散,地黄余粮汤,圣济附子汤。 (14)杀虫:乌梅丸,理中安蛔丸。 三、治泻二十四法的具体运用 1.暴泻 (1)风寒泄泻:
5、败毒散,葛根汤。 (2)风热泄泻:局方神术散,葛根芩连汤,败毒散加黄芩。 (3)风寒夹虚:桂枝人参汤。 (4)风暑:香薷饮加味。 (5)寒湿:附子理中汤,浆水散,回阳救急汤,白通汤加猪胆汁,干姜附子汤,真武汤。 (6)暑淫:薷苓汤,六一散,五苓散,河间甘露饮,香连丸,戊己丸。 (7)暑湿夹感:藿香正气散。 (8)暑湿夹脾虚:六和汤。 (9)湿热:大橘皮汤,大分清饮,清热渗湿汤,半夏泻心汤,黄连汤。 (10)湿火:芍药芩连葛根汤,黄芩汤。 (11)火结: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大承气汤。 (12)燥火:人参白虎汤合增液汤。 (13)湿热夹阴虚:黄连阿胶汤。 (14)湿食互阻:胃苓汤,不换金正气散。
6、 (15)食滞:保和丸,平胃散,导滞丸,槟榔丸。 (16)内寒外热:连理汤。 2.久泻 (1)脾虚:四君汤,参苓白术散,资生丸,胃风汤。 (2)脾虚气陷:调中益气汤,补中益气汤,补阴益气汤(阴虚)。 (3)脾虚阴伤:加减资生丸,人参乌梅汤。 (4)脾虚夹湿:苓术汤,春泽汤,葛花解酲汤,葛花解酲汤去辛温加芩连。 (5)脾虚夹痰:六君汤,平陈汤,青州白丸,顺气消食化痰丸加健脾。 (6)脾虚夹食:治中汤,大安丸,枳实消痞丸。 (7)脾虚肝实:痛泻要方,逍遥散,三白汤,四逆散,升阳益胃汤,白术防风汤。 (8)脾虚夹积:温脾汤,感应丸。 (9)脾肾阳虚:附子理中汤,桂附理中汤,苓桂理中汤,三神丸,四神丸,真武汤。 (10)久泄肾虚:(脾肾阴阳两虚)双补汤,还少丹,胃关煎,肾气丸。 (11)虚滑:石脂余粮汤,诃黎勒散,东垣诃子散,桃花汤,真人养脏汤,圣济附子汤,八桂散,地黄余粮汤,河间诃子散。 (12)虫泻:乌梅丸,理中安蛔丸。 (13)上咳下利:黑地黄丸,理中丸合异功散加细辛五味子(张氏医通)。 (14)口糜泄泻:口糜:导赤散;泻:参苓白术散;尿少:茯苓车前饮;虚寒:苓桂理中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