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216338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131 大小:139.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1页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1页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1页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1页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1页
亲,该文档总共1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docx(1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主要内容 秦汉部分 目的与要求 1分清本部分课文哪些是政论散文,哪些是历史散文;哪些篇目隶属汉乐府诗,哪些篇目是古诗十九首中的作品。 2对政论散文,要掌握主要观点、论证方法;对历史散文,要把握主要历史人物形象、性格特征和塑造人物的手法。 重点、难点、考核点 本部分精读篇目:李斯谏逐客书,贾谊过秦论,司马迁项羽本纪,班固苏武传,汉乐府陌上桑、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重点项羽本纪中项羽、苏武传中苏武的性格特征;陌上桑中罗敷形象,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中刘兰芝形象。 难点贾谊过秦论的艺术特色;苏武传中卫律、李陵两个降将的思想感情的差异成古诗为焦仲卿妻

2、作中“双线推进”的情节结构方式。 考核点 课文出处:1、汉乐府:陌上桑平陵东古诗为焦仲卿妻作2、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迢迢牵牛星西北有高楼 名言、警句、成语出处 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李斯谏逐客书 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破釜沉舟沐猴而冠。衣绣夜行四面楚歌。司马迁项羽本纪 鸿雁传书班固苏武传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第一”、“最”、“唯一”的作家、作品 1.李斯是秦王朝唯一留有著作的文学家。 2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3汉书是我国最早的纪传体断代史。 4古

3、诗为焦仲卿妻作,为古代最长的一首叙事诗。5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最早见于南朝徐陵所编的玉台新咏。 6陌上桑最早著录于宋书乐志。 7刘勰评古诗十九首为“五言之冠冕。” 术语名词 1.史记: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3O00多年的历史。全书共130篇,即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史记不仅是我国古代纪传体史书的开创者和典范,同时也是一部伟大的传记文学巨著。 2.汉书:汉书是我国最早的纪传体断代史,全书记事起于汉高祖,止于王莽末年,体例承袭史记而有所改变,计十二本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共100篇。 3.汉乐府:乐府原指音乐机关。后代将乐府所唱的诗歌,直接称

4、作“乐府”,于是乐府便由机关的名称变为带有音乐性的诗体名称,“汉乐府”即是汉代的乐府诗。汉乐府继承了诗经以来的现实精神传统,在形式上打破了诗经的四言格式,采用杂言和五言。汉乐府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4.古诗十九首:南朝梁代昭明太子萧统所编文选内收录有无名氏古诗多首,题为古诗。这些古诗多为东汉末年社会中下层的文人士子所作,后人将它看作一个整体,称之为“古诗十九首”。这些作品内容多写游子思妇及朋友间的离情别绪以及士子们的仿惶失意。牢骚苦闷,表现了浓厚的感伤情绪,而艺术性极高。刘勰评为“五言之冠冕”,是文人五言诗达到成熟阶段的标志。 综合练习题 一、填空题 1李斯是战国末期国人。 2

5、是秦王朝唯一留有著作的文学家。为其代表作。 3,故能成其大;,故能就其深。 4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5史记全书篇。其中本纪篇,世家篇,列传篇。 6史记不仅是我国古代体史书的开创者,同时也是一部伟大的巨著。 7班固,字,著有汉书,共篇。 8张衡,字,汉著名的天文学家、文学家。 9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最早见于南朝所编的玉台新咏。 10文选的编者是。 11古诗十九首被刘滥评为。 12的艺术成就是文人五言诗达到成熟阶段的标志。 13胡马依北风,。 14,,游子不顾反。 15相去日已远,。 16不惜歌者苦,。 17陌上桑的女主人公名。 18焦仲卿妻名叫。 19“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

6、,故能就其深”出自一文。 20过秦论的作者是。 21.论积贮疏的作者是。 22鸥鸟赋的作者是。 23悲士不遇赋的作者是。 24司马迁,字,父亲名。 25汉书的体例计有12本纪,8表,志,列传。 26是我国最早的纪传体断代史。 27同声歌的作者是。 28四愁诗的作者是。 29乐府诗集的编者是。 30报任少卿书的作者是。 31陌上桑最早著录于。 32“古诗十九首”被收人萧统所编,题为。 33迢迢牵牛星,。 34,脉脉不得语。 35.史记的五种体例是本纪、书、表、和列传。 36“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这句成语出自一文。 37我国第一首长篇叙事诗是。 38“班、马”指的是班固和。 39“破釜沉舟”这句成

7、语出自一文。 40“四面楚歌”这句成语出自一文。 41项羽本纪中“披帷西向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这段文字描写的人物是。 42.苏武传中,苏武所言“汝为人臣子,不顾思义,畔主背亲,何以汝为见”这段话,痛骂的是。 43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并吞八荒之心。 44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45李斯和都是荀子的学生。 46泰山刻石文、芝罘刻石文的作者是。 47西汉作家著有新书十卷。 48“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出自一文。 49信陵君,姓名,为战国时代著名的四公子之一。 50张衡的是我国诗史上较早的七言诗试作。5l据乐府诗集的分类,汉乐府大抵保存于郊庙歌辞、鼓吹曲辞

8、、之中,总计有百来篇。 52过秦论选自贾谊的。 53论贵粟疏的作者是。 54张衡的作品是一首骚体诗。 55南朝梁代所编的文选内收录有无名氏古诗多首,题为。 二、单项选择题 1下列作品中,属于“汉乐府”的是A陌上桑B.行行重行行C迢迢牵牛星D西北有高楼 2下列作品中,属于晁错的是A陈政事疏B论贵粟疏C论积贮疏D新书 3下列作品中,属于贾谊的是A论贵粟疏B言兵事疏C论积贮疏D守边劝农疏 4下列作家,属于东汉的是A贾谊B司马迁C张衡D晁错 5下列作品中,属于“古诗十九首”的是A陌上桑B七哀诗C迢迢牵牛星D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6下列作品中,属于班团创作的是A两都赋B二京赋C归田赋D悲士不遇赋 7下列作品

9、中,司马迁创作的是A两都赋B二京赋C归田赋D悲士不遇赋 8下列作品中,张衡的作品是A悲士不遇赋B西都赋C京都赋D京赋 9“愿为双鸿鸽,奋翅起高飞”出自A迢迢牵牛星B西北有高楼C.古诗为焦仲卿妻作D行行重行行 10下列作品中,不是五言诗的是A.行行重行行B.迢迢牵牛星C平陵东D西北有高楼 11魏公子列传中“大梁夷门监者”是A晋鄙B侯赢C朱亥D平原君 12汉乐府诗平陵东中义公是一个A被敲诈的平民百姓B打抱不平的绿林好汉C悍吏D绑架者 13下列中不是叙事诗的是A.陌上桑B平陵东C行行重行行D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14“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诗句出自A.西北有高楼B陌上桑C行行重行行D迢迢牵牛星 15关

10、于“古诗十九首”,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作者大多是处于社会中下层的文人士子B最早见于南朝徐陵所编的玉台新咏C被刘勰评为“五言之冠冕”D其艺术成就是文人五言诗达到成熟阶段的标志 16关于汉乐府,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乐府原指音乐机关,汉武帝刘彻时扩充为大规模的音乐专署B后代将乐府所唱的诗歌,直接称作“乐府”,于是乐府便由机关的名称变为带有音乐性的诗体名称。C汉乐府基本的艺术特色是其强烈的抒情性。D在形式上采用杂言和五言。 17同声歌.四愁诗的作者是A班固B张衡C司马迁D贾谊 18关于过秦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作者是东汉有名的文学家贾谊B“过秦论”意为论说秦朝的过失C本文的结论在篇末“仁义不施而攻

11、守之势异也”D文中多用铺叙排比的句式,使人们读起来感觉很有气势 19信陵君名叫A赵胜B田文C魏无忌D黄歇 20关于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本篇最早见于南朝徐陵所编的玉台新咏B郭茂倩乐府诗集载人猢和歌辞,称“古辞”,题为焦仲卿妻。C本诗结构完整,依次可分为辞归、送别、逼婚和殉情四段。D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诗。 21下列与张衡同是东汉作家的是A贾谊B班固C司马迁D晁错 22下列作品中,为书信体的是A谏逐客书B论贵粟疏C论积贮疏)D报任少卿书 23铺写京都景象,规模宏大,讽谏当时王侯的奢侈,据说“精思殚虑,十年乃成”的作品是A三都赋B鹏鸟赋C京赋D吊屈原赋 24“鸿雁传书”的典故出于A

12、庄子逍遥游)B史记项羽本纪C汉书苏武传D.史记魏公子列传 25下列哪首诗具有以人物对话人诗的特点?A古诗为焦仲卿妻作B迢迢牵牛星C陌上桑D西北有高楼 26下列诗歌作品中,是骚体诗的是A四愁诗B陌上桑C迢迢牵牛星D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27.两都赋的作者是A司马迁B贾谊C班固D张衡 28下列哪篇作品中采用了烘托对比的手法来表现人物?A项羽本纪B魏公子列传C古诗为焦仲卿妻作D苏武传 29秦王朝唯一留有著作的文学家是A贾谊B晁错C李斯D司马迁 30下列作家作品中有误的一项是A李斯谏逐客书B贾谊悲士不遇赋C张衡四愁诗D班固两都赋 31下列人物形象出处有误的一项是A李陵苏武传B樊哈项羽本纪C沛公魏公子列传D

13、罗敷陌上桑 32下列诗歌作品中,非叙事诗的一首是A平陵东B陌上桑C古诗为焦仲卿妻作D迢迢牵牛星 33下列各诗中,用了“顶针”手法的作品是A陌上桑B平陵东C行行重行行D迢迢牵牛星 三、多项选择题 1下列作品中,属于司马迁的有A.报任少卿书B悲士不遇赋C项羽本纪D魏公子列传E苏武传 2下列作品中,属于班孟坚的有A二京赋B苏武传C.两都赋D归田赋E论积贮疏 3下列作品中,属于张衡的有AM京赋B两都赋C.同声歌D四愁诗E归田赋 4下列作品中,属于贾谊的有A吊屈原赋B过秦论C鸥鸟赋D,论积贮疏E陈政事疏 5下列作品中,属于晁错的有A.陈政事疏)B.论积贮疏C论贵粟疏D.守边劝农疏E举贤良对策 6下列作品

14、中是汉乐府的有A.行行重行行B孔雀东南飞C迢迢牵牛星D西北有高楼E陌上桑 7下列作品中属于“古诗十九首”的是A行行重行行B孔雀东南飞C迢迢牵牛星D西北有高楼E陌上桑 8下列诗句,出自迢迢牵牛星的有A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B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技C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D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E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 9下列文句中出自报任少卿书的有A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调优非常之人称焉。B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C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D明主知其然也,故务民于农桑,薄赋敛,广畜积,以实仓禀E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

15、骚 10下列作家,属于西汉的有A晁错B司马迁C贾谊D张衡E班固 11下列作家,属于东汉的是A晁错B班固C司马迁D张衡E贾谊 12下列作品作于东汉时期的有A京赋B过秦论C.谏逐客书D四愁诗E两都赋 13下列作品属于西汉时期的有A谏逐客书B陈政事疏C论贵粟疏D报任少卿书E四愁诗 14关于“古诗十九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作者大多是处于社会下层的文人B最早见于南朝徐陵所编的玉台新咏C被刘勰评为“五言之冠冕”D其艺术成就是文人五言诗达到成熟阶段的标志E被收录在南朝梁代昭明太子萧统文选中,题为“古诗” 15关于汉乐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乐府原指音乐机关,汉武帝刘彻时扩充为大规模的音乐专署B后代将乐府所

16、唱的诗歌,直接称作“乐府”,于是乐府便由机关的名称变为带有音乐性的诗体名称C汉乐府基本的艺术特色是叙事性D在形式采用杂言和五言E课文陌上桑、西北有高楼都是汉乐府 16下列属于“战国四公子”的有A赵胜B朱亥C田文D魏无忌E黄歇 17关于古诗为焦仲卿委所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本篇最早见于南朝徐陵所编玉台新咏B郭茂倩乐府诗集载人杂曲歌辞C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诗D结尾用了象征手法E全诗语言自然、朴实、流畅 18关于李斯,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是秦王朝唯一留有著作的文学家B谏逐客书是其代表作C与韩非同为苟子的学生D属于诸子百家中的“法家”E对秦王朝的统一集权事业起了重大作用 19关于过秦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17、是A“过秦论”意为论说秦朝的过失B作者是东汉有名的文学家贾谊C本文的结论在篇尾“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D文中多用铺叙排比的句式,使人们读起来感觉很有气势E无论在叙述还是议论时,作者都以对比手法加以强调,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20关于司马迁及史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史学家和文学家B著作除史记外,流传至今的,还有报任少卿书和悲士不遇赋C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D史记不仅是我国古代纪传体史书的开创者和典范,同时也是一部伟大的传记文学巨著E课文项羽本纪和魏公子列传都选自史记 21下列属于史记一书体例的有A本纪B世家C列传D书E表 22下列属于汉书一书体例的有A本纪B世家C列传D志E

18、表 23下列作品属史传散文的有A谏逐客书B过秦论c项羽本纪D魏公子列传E苏武传 24下列诗作中,属汉乐府中的叙事诗的有A陌上桑B平陵东C古诗为焦仲卿妻作D行行重行行E迢迢牵牛星 25下列成语中,出自项羽本纪的有A破釜沉舟B四面楚歌C衣绣夜行D沐猴而冠E轻于鸿毛 26关于班因及其所著汉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A班固,字叔皮,东汉历史学家,文学家B.汉书是我国最早的纪传体断代史,共100篇。C班固的名篇两都赋包括西都赋和东都赋人文选将它放在开卷第一篇D.汉书史料丰富,保存了许多重要文献E汉书文章结构严谨,语言简练 27下列哪些人物形象出自苏武传?A苏武B李陵C侯赢D卫律E朱亥 28下列人物中,出自项

19、羽本纪的有A项伯B沛公C樊哙D范增E张良 29下列人物中,出自魏公子列传的有A孟尝君B魏无忌C侯赢D樊啥E朱亥 30下列史书体例中史记和汉书都具备的有A本纪B列传C表D志E世家 31下列作品中属政论文的有A过秦论B论积贮疏C陈政事疏D报任少卿书E论贵粟疏 四、简答题 1陌上桑主要采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2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在结构上有何特色? 3谏逐客书贿哪些突出的艺术特色? 4分析迢迢牵牛星的艺术特色。 5简析行行重行行的艺术特色。6过秦论主要采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7苏武传的思想内容是什么? 8简析陌上桑的思想内容。 9简析苏武传中的苏武形象。 10简析苏武传的写作特点。 11以鸿门宴为例,分析刘

20、、项两方一些主要人物的个性。 12简析“罗敷夸夫”对丰满罗敷形象、增强本诗喜剧意味的作用。 13分析罗敷形象。 14简析四愁诗的情感内容及表现方法。 15简析报任少卿书的情感内容和写作特点。 16分析过秦论一文的写作背景。 17。简析论贵粟疏的主旨和写作特点。 18概括平陵东一诗的思想内容和写作特点。 19简析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一诗的主旨。 20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取得了哪些艺术成就? 21简析西北有高楼的情感内容和艺术特色。 1陌上桑主要采用了哪些艺术手法?答:首先采用了侧面烘托手法。此诗描写罗敷美貌,没有具体刻画其容貌,而是通过她的服饰、用具之美及观看者的反应来写。这样写为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余

21、地,比直接的外表描写更好。反衬与夸张手法。主要在“夸夫”一段。 2.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在结构上有何特色?答:结构完整、紧凑、细密。全诗按故事情节发展依次为辞归、送别、逼婚、殉情四个部分。其情节推进采取双线推进方式。一条线索由焦刘夫妇关系组成。另一条由焦、刘夫妇同焦母、刘兄之间的关系组成,并在全诗中占主导地位。诗中多用照应的手法,体现了结构的细密。 3谏逐客书有哪些突出的艺术特色?答:在论说逐客之议的错误时,主要让事实说话,通篇几乎不谈客卿的利益,纯从秦国的危亡着眼,论说巧妙。在说明事实时,作者着重于正面叙说,而略于反面推论,点到即止,一正一反,对比强烈,是非清楚。 本文语言极富文采,多用对偶排比

22、句式。读来颇有韵质。 4分析迢迢牵牛星的艺术特色。答:借织女思牛郎的神话故事,写女子离别相思之情。妙用叠字词,如“迢迢”、“皎皎”、“纤纤”、“盈盈”等,不仅十分贴切生动,而且增强了诗歌的音乐美。 5简析行行重行行的艺术特色。答:结构完整,层次清晰。先是追叙初别,再说路远会难,然后倾诉久离相思之苦,最后以自我宽慰作结。“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技”两句的比兴手法,表义深婉,历来受到好评。此诗表现思妇的内心情感细腻人微而又含蓄蕴藉。语言优美自然,纯净明快。 6过秦论主要采用了哪些艺术手法?答:主要采用了对比手法。无论在叙述还是议论时,作者都以对比手法加以强调,使文章更具说服力。全文紧扣秦取天下之易与

23、失天下之速这一事实作基本的比较,从而揭示出秦灭的原因。在具体论证时,又以秦兵与九国之师对比,以见泰之强,以陈涉与秦对比,以见秦失天下的原因,在环环相扣的对比中,说明陈涉亡秦不是其本身强于秦和九国,不是秦自身力量的削弱,而是因为“仁义不施”上的政治原因。文中多用铺叙排比的句式,使人读来气势飞扬,淋漓酣畅。 7苏武传的思想内容是什么?答:本篇传记通过对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留十九年的典型事件的记述,赞扬了他不惧威逼利诱,在长期的困苦生活中坚持民族气节,捍卫国家尊严的高尚节操。 8简析陌上桑的思想内容。答:陌上桑是汉乐府中的著名篇章。它通过对罗敷采桑、拒婚、夸夫的描写,塑造了一个美丽坚贞、机智勇敢、富有

24、反抗性格的形象,表达了广大人民反抗暴行的意愿,讽刺和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荒淫无耻。全诗洋溢着理想的乐观主义精神。 9简析苏武传中的苏武形象。答:苏武传集中而突出地描写了苏武的人物形象。苏武处处维护民族的尊严和国家的利益,不忘使臣之命,既表现了对匈奴的修好之愿,而又不为所屈,奋力抗争。他对于卫律的始而威胁,继而利诱,终以断水绝粮等相逼手段一从容处之。当匈奴欲以冻饿置之死地,他千方百计自救,奇迹般地活了下来,针对卫律的软硬兼施,苏武予以驳斥和责骂,而对故人李陵的劝降,苏武不作正面交锋,只是晓以君臣和国家大义,使李陵受到感动而无言答对。苏武是一个临危不惧,正气凛然、维护民族尊严,感人至深的人物形象。 1

25、0简析苏武传的写作特点。答:第一,结构严谨,主题突出,详略得当。苏武传以出使匈奴为主要事迹勾画了苏武的一生。就出使匈奴这一长达十九年的过程而言,作者只选取了卫律逼降、北海牧羊和李陵劝降这三件大事详写,突出地表现出苏武的民族气节。第二,善用对比、衬托手法。如用卫律的恬不知耻衬托苏武的大义凛然,用李陵的以个人利益为重,对照写出苏武的公而忘私,表现出苏武卓越超人的高尚节操。 11以鸿门宴为例,分析刘、项两方一些主要人物的个性。答:鸿门宴上既觥筹交错又交织着刀光剑影。刘、项两方的主要人物都在鸿门宴上一亮相。项羽头脑简单,疏于谋略的弱点在鸿门宴上暴露无遗。他不接受谋士范增的一再示意,在鸿门宴上放走了刘邦

26、,失掉了铲除敌人的绝佳时机,作为项羽的主要谋士范增对项羽忠心耿耿又老谋深算,当看到项王优柔寡断,无杀刘邦之意时,安排项庄舞剑,伺机杀刘。此外,刘邦的工于心计,樊啥的坚强豪爽,以及张良的胸有成竹等等,在鸿门宴上都得到充分的表现。 12简析“罗敷夸夫”对丰满罗敷形象、增强本诗喜剧意味的作用。答:“夸夫”一段,罗敷编造出一位才貌双全,有钱有势的夫婿来,是为了吓退眼前那个心怀叵测的太守。这是一种巧妙的斗争艺术,表现了罗敷的聪明机智和能说会道,使女主人公的形象显得亲切完美。斗争结果以“夸夫”这一戏剧性的场面结束,又给全诗增添了几分诙谐色彩。 13分析罗敷形象。答:罗敷是汉乐府诗陌上桑中的女主人公。此诗叙

27、述太守调戏采桑女子罗敷而遭到严正拒绝的故事。诗中,采桑女子秦罗敷形象美丽、勇敢、坚贞,而且聪明机智,能说会道。诗中对罗敷美貌,并没有具体刻画其容颜,而是通过夸饰其服饰和用具之美以及观看者的反应,来侧面描写其美貌。罗敷不仅美丽,而且勇敢,坚贞,面对太守的无礼请求,不仅断然拒绝,而且通过夸夫,吓退了那个心怀叵测。卑劣愚蠢的太守,显示了她的聪明机智。 14简析四愁诗的情感内容及表现方法。答:张衡的四愁诗写怀人愁思,缠绵婉转,低徊情深,最早记录此诗的文选的序认为此诗可能有政治寄托。此诗是骚体诗,但不是对屈原作品的刻板模拟。它是中国诗史上较早的七言诗试作。其东南西北逐方铺叙的手法,与汉代流行的赋体表现方

28、法有相同处。 15简析报任少卿书的情感内容和写作特点。答:报任少卿书是司马迁给友人的书信。在信中,作者自述了遭受宫刑的前因后果以及为著作史记而不得不含垢忍辱、苟且偷生的痛苦心情。发语酸楚沉痛,笔端饱含感情,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奇文,具有极其重要的史料价值。全文结构严谨,层次井然,前后照应,说理和叙事融为一体,清晰透辟。语言丰富而生动,句子或长或短,以排比、对偶句穿插其间,使文章更富于感情色彩。 16分析过秦论一文的写作背景。答:贾谊生活在西汉初期,距秦亡不过数十年。因此,对于关心时政和国家命运的贾谊来说,如何总结秦王朝兴衰胜败的历史教训。来作为汉王朝的前车之鉴,就成为他面临的现实课题。贾谊以政治家

29、的敏锐眼光写了这篇宏文,指出秦自孝公开始兴盛,至始皇兼并六国统一中国,是由于采用了适应形势要求的正确策略,功绩显赫。可是始皇登上帝位后,却一意孤行,没有随着形势的改变对人民实施仁义,而是以武力统治人民镇压人民,终于使秦朝亡于陈胜等戍卒之手。告诫当时统治者,若想长治久安,必须以亡秦为鉴。 17简析论贵粟疏的主旨和写作特点。答:本篇从正反两面论说了重农贵粟对于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安定生活所具有的决定性意义,并提出了当时可行的具体措施。作者在说明问题时应用古今对比、农夫与富商大贾的对比,法令与实际情况的对比,使自己的主张得到更鲜明的表现,让统治者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其中特别是对农民现实生活的贫困穷苦的

30、描写,揭露性很强。 18概括平陵东一诗的思想内容和写作特点。答:这首诗写一个善良的人平白无故被人绑架去敲诈勒索,被通无奈,只好叫家人把小黄牛卖掉凑钱来赎身。诗中未直言谁是绑架者,只说“不知何人”,但后来写到“义公”是被劫到“高堂”下,且面对“追吏”,可见绑架者至少是和官府串通一气的。可见汉代社会的黑暗。写作特点:这首叙事诗,情节虽颇简单却有起伏,叙述似平淡而实奇崛,能在关键处画龙点睛,发人深省,冷峻的叙事中富有褒贬。本诗用了“顶针”手法,使全诗脉络连贯又层次分明,使情感在反复渲染中步步加深。 19简析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一诗的主旨。答:此诗通过刘兰芝、焦仲卿两人殉情而死的家庭悲剧,深刻揭露了封建礼

31、教的吃人本质,热情歌颂了忠于爱情、反抗压迫的斗争精神,寄托了青年男女对爱情、婚姻自由的热烈向往。 20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取得了哪些艺术成就?答:此诗结构上完整、紧凑、细密。此诗通过富有个性的人物对话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诗中人物的个性,如刘兰芝的外柔内刚,焦仲卿的懦弱无奈,焦母的专横,刘兄的势利,都通过他们的语言生动地表现了出来。此诗语言的基本风格为自然、朴实、流畅。但兰芝辞别和太守迎亲两处,作者却用浓笔重彩着意铺陈,渲染气氛,对表现人物心情,烘托悲剧主题,起了重要作用。诗的结尾用了象征手法,写刘、焦墓地梧桐松柏枝叶交相覆盖、鸳鸯双双日夕和鸣,表达了作者对他们追求自由爱情的可贵精神的赞颂和对他们

32、不幸命运的同情。 21简析西北有高楼的情感内容和艺术特色。答:此诗写听曲感心、知音难遇。诗从高楼写起,以高飞作结,当中交错描画弦歌之声及听者感受。弦歌者之悲与听曲者的共鸣,反映了一种带有广泛社会性的被压抑的苦闷、悲伤与期待。此诗空中送情,弦歌者处于若隐若现之间,而听曲者的情感也真挚微妙,因而写得缥缈空灵。全诗风格朴素浑厚,但已用典,带有文人之作的特色。 五、论述题 1举例说明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在塑造人物方面的艺术手法。 2分析刘兰芝这一人物形象。 3分析项羽本纪中项羽这一人物形象。 4分析项羽本纪中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法。 5分析魏公子列传一文的思想内容和写作特点。 1举例说明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在塑造

33、人物方面的艺术手法。答:用人物语言来刻画人物形象。如“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写出焦母的专横;刘兄的几句话活画出他的势利;焦仲卿“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等说明焦的软弱。通过人物行动来刻画人物性格。“严妆”一段写刘兰芝离开焦家时从容镇定的心情;“捶床便大怒”,写焦母的泼辣专断;焦仲卿临死时,“徘徊庭树下”,点出了他的矛盾心清。利用环境和景物描写做衬托,渲染气氛。如“今日大风寒”几句造成悲剧氛围,衬托人物的悲哀心境;太守迎亲一段的热闹反衬出刘兰芝忠于爱情,不为金钱、地位引诱的高尚品质。抒情性穿插。在关键地方,作者时常情不自禁地插入。如“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生人做死别”等,不仅流露出作者的

34、同情,同时加强了作品的抒情色彩。 2分析刘兰芝这一人物形象。答:刘兰芝是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的主要人物,也是作品中刻画得最精彩的人物形象。刘兰芝是一位勇于反抗封建礼教的美丽、善良、勤劳、刚强的女子。从小受过封建礼教严格教育的刘兰芝知书达理,勤劳能干,对婆婆孝顺体贴,虽被虐待但并无怨言。同时,为了维护人格尊严,她勇敢反抗焦母的无理挑衅,自请遣归;在刘兄逼嫁时,为了维护坚贞的爱情信念,她以牺牲生命来表示反抗。但在小姑面前,她温柔和善;与丈夫分别时,又是情意缠绵,反映出她性格中贤淑善良的一面。两相结合,血肉丰满,使刘兰芝成为我国文学画廊中最具光彩的女性之一。她最终走上以死反抗的道路,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礼教

35、的吃人本质,具有深刻的典型意义。 3分析项羽本纪中项羽这一人物形象。答: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中的项羽是一个可歌可泣的悲剧英雄形象。首先,他在战场上叱咤风云,所向无敌。作者主要通过巨鹿之战来表现这一点。其次,项羽重情重义。在陷入垓下重围之中,项羽夜饮不眠,慷慨悲歌,涕泪并下,诀别虞姬,直到死前一刻,他还解名马以赠亭长,以首级奉送敌人,不失其英雄本色。再次,作者在竭立塑造项羽勇武盖世的同时,也写出了他单纯少谋的弱点。鸿门宴上由于寡断少谋,轻易放走了敌手,导致日后自刎乌江的悲剧。由于作者对项羽持同情、惋惜之心,对项羽的坑秦卒、烧秦宫、屠咸阳、烹说者等失策举动只是轻轻带过。在篇末,作者肯定其灭秦的功绩,

36、批评其自矜力征之过,评价较为全面。 4分析项羽本纪中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法。答:项羽本纪中塑造了几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其艺术手法首先是恰当地选材和巧妙地剪裁。作者在刻画项羽这个人物时,通过叙述项羽起兵反秦、钜鹿之战、鸿门宴、垓下被围、自刎乌江等几个重大事件来刻画其性格特征,并勾勒出了项羽从成功到失败的全部经过。其次,多侧面、多角度地刻划人物形象。作者不仅写出了项羽这位悲剧英雄英勇善战、勇猛剽悍的气概,也写出了他有勇无谋的弱点,“霸王别姬”一节又点明了他的儿女情长,从而使项羽有情有义的英雄性格更具有辩证性和真实性。再次,个性化的语言、行动描写,以及间接描写、对照映衬等,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如观始皇南巡

37、时脱口而出的“彼可取而代也”,鸿门宴之间对刘邦说的“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等,都显示了他粗豪的性格。矩鹿之战中诸侯军的怯懦,东城之战中赤泉侯的人马辟易等,都反衬出项羽的勇武。鸿门宴中与刘邦等人相对照,则显示出项羽的寡谋少断和政治上的幼稚。 5分析魏公子列传一文的思想内容和写作特点。答:本篇描写了信陵君魏公子无忌的形象,表现了他礼贤下士的品德,并记叙了他在侯赢、如姬、朱亥等人帮助下窃符救赵的壮举。窃符救赵这件事不仅关系到赵国的存亡,也关系到魏国的安危,乃至关系战国时期整个政治军事外交格局和各国的前途命运。信陵君能不畏强暴,挺身而出,从大局考虑,不计个人生死,这种精神与当时“义不帝秦”的鲁仲连一

38、样,是值得称颂的。司马迁在这篇传记中采用了烘托对比的手法来表现人物。信陵君礼贤下士的品德,与侯赢、朱亥等人“士为知己者死”的精神互相烘托,相得益彰。如写信陵君驾车迎接侯赢一节,用侯赢的倨做无礼与公子的谦恭和悦形成强烈的对比,突出了公子求贤若渴的诚心。后来则用侯生为公子献计及为公子自到等情节,说明公子的确有知人之明。其他如朱亥、如姬以及为公子提供赵王阴事的客,为公子替如姬报杀父之仇的客等等,都从不同侧面烘托了信陵君仁而好士的品格。本篇在情节结构的安排上,根据突出的主题的需要,有详有略。例如公子与侯生的交往及候生为公子献计的情节写得较详细,而对如姬盗符、击秦军、解邯郸之围等情节却是一笔带过,这使得

39、文章的中心十分突出。有时还采用设置悬念、前后呼应的手法。如写朱亥开始时对公子的礼遇不予答谢,而到后来才表现出他愿为公子献身。这些安排使文章读来更加引人人胜。 六、阅读与理解 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急等,各置他所,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且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1这篇文字出于哪篇文章?作者是谁? 2解释:使牧抵,抵乳乃得归终不可胁幽 3简析苏武这一人物形象。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

40、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五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借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1这篇文字出自哪篇文章?作者是谁? 2解释: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此所谓借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3这段话说明了什么?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益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白羽出,号为霸王,

41、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为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悟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1这段文字出自哪篇文章?作者是谁? 2解释:自矜功伐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 3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构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违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1这段文字出自哪篇文章?作者是谁? 2解释:名摩灭

42、唯惆傥非常之人称焉 3这段话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国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锄稷棘矜,非括于钧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囊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黎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权,招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1本段文字出自哪篇文章?作者是谁? 2解释:自若,非尊于,锄穆棘矜,非钻于钩前长锦也,囊时,致万乘之

43、权, 3本段文字的主旨是什么? 1答:出于苏武传。作者班固。 2使牧抵,抵乳乃得归:叫他放牧公羊,直到公羊生了小羊才能回国。终不可胁:到底不会因威胁而屈服。幽:囚禁。 3答:这段话通过苏武卧雪牧羊的情节展现了苏武坚贞不屈,维护民族尊严,大义凛然的高尚气节。 1答:出自谏逐客书,作者李斯。 2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现在抛弃老百姓来帮助敌国,拒绝宾客来成就诸侯的功业。此所谓惜寇兵而责盗粮者也:这就叫做把武器借给敌寇肥粮食送给盗贼。 3这段话说明了秦王逐客是削弱了自身的力量而帮助了敌人,是不明智的。运用了比喻用排比的修辞手法。 1答:这段话出自项羽本纪,作者司马迁。 2自矜功伐:自己夸

44、耀战功。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认为建立霸王的功业,想要凭借武力来治理天下。 3答:这段话是太史公司马迁对项羽这一人物作的评价。作者既肯定了项羽以一往无前的勇气推翻暴秦统治的历史功绩,又批评了项羽妄想凭借武力经营天下的过错,评价全面而客观。 1答:出自报任少卿书,作者司马迁。 2名摩灭:名声埋没不传。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只有卓越特出的人物才能扬名后世。 3答:这段话的中心论点是:“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惆傥非常之人称焉。”主要用了举例的论证方法。 1这段文字出自过秦论,作者贾谊。 2自若:还是老样子。非尊于:并不比更尊贵。锄精棘矜,非钻于钩朝长铩也浓具木棍等并不比钩朝长矛更锋利。囊时:过去;从前。致万乘之权:取得了帝王的权势。 3答:此段文字的主旨在于说明秦朝二世而亡的原因在于自恃武力,不施仁义。 唐五代部分 目的与要求 1能正确默写出要求背诵的作品。本部分要求背诵的作品如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王之涣凉州词,王翰凉州词,王昌龄出塞,王维山居秋瞑、送元二使安西,李白将进酒、行路难,杜甫春望。登高,韦应物滁州西洞,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孟郊游子吟,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刘禹锡西塞山怀古、乌衣巷,杜牧泊秦淮,李煜虞美人,李商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