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绘画艺术作品比较赏析.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224791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41.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西方绘画艺术作品比较赏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西方绘画艺术作品比较赏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西方绘画艺术作品比较赏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西方绘画艺术作品比较赏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西方绘画艺术作品比较赏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西方绘画艺术作品比较赏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西方绘画艺术作品比较赏析.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西方绘画艺术作品比较赏析 中西方绘画艺术作品比较赏析 富春山居图与星空 每一件真正的艺术作品都具有独立的价值。有人曾说,艺术就是艺术,犹如水就是水一样,它的美学价值无需依赖其他事物而存在。不过,如果我们想更好地欣赏个别艺术作品,还是要首先了解人类艺术的全貌,唯有在这个历史全景中,才能凸显具体作品的创造性特性。而且,艺术是人类精神王国中的一个特殊领域,它是精神和物质相互结合的审美产品。因此,中西方绘画艺术在观念和表现上有着差异和趋同性,通过中西方绘画作品内容、形式的对比,以及中西方艺术观念差别的简单描述,最终认识到中西方在差异和区别之上的共同目标。中国非常强调人与自然的调和,认为自然先于人类而

2、存在,人是自然中后生的一部分;而西方则认为人是自然的主人,自然为人类而存在。这种观念的差异,表现在艺术中,就形成了不同的艺术主张,在艺术实践中,形成了不同的传统和风格。中西方世界观、艺术观等方面虽然有着差异,但毕竟是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的人类,必然存在着相似或共同点。一件艺术品,内容方面的因素有主题、题材等,不同的内容决定了作者采用不同的形式,同样的内容可以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而不同的内容也会有相类似的表达方式。美术史上的大量事实,展示了中西方艺术作品中形式与内容的复杂关系。美术史上的大量事实,展示了中西方艺术作品中形式与内容的复杂。 :中西;绘画;艺术;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凡高;星空 1.富春山

3、居图 元代著名书画家黄公望的一幅名作,世传乃黄公望画作之冠。黄公望,字子久,号一峰,工书法、通音律、善诗词,少有大志,青年有为,中年受人牵连入狱,饱尝磨难,年过五旬隐居富春江畔,师法董源、巨然,潜心学习山水画,名时,已经是年过八旬的老翁了。黄公望把“毕生的积蓄”都融入到绘画创作中,呕心沥血,历时数载,终于在年过八旬时,完成了这幅堪称山水画最高境界的长卷富春山居图。 明代的著名文人周知麟对此赞叹说:“黄志久,画之圣者也,书中之右军;至若富春山居图,笔端变化鼓舞,又右军之兰亭也,圣而神矣。”这幅作品以长卷的形式,描绘了富春江两岸初秋的秀丽景色,峰峦叠翠,松石挺秀,云山烟树,沙汀村舍,布局疏密有致,

4、变幻无穷,以清润的笔墨、简远的意境,把浩渺连绵的江南山水表现得淋漓尽致,达到了“山川浑厚,草木华滋”的境界。黄公望非常喜欢在富春江两岸带着画本游历写生,他画富春山居图前后共用了三四年的时间,在他画完最后一笔时,已是80多岁的高龄。 图绘富春江两岸秋初的景色。画中景致,是他一生对富春江的记忆的积累。开卷描绘坡岸水色,远山隐约,接着是连绵起伏,群峰争奇的山峦,再下是茫茫江水,天水一色,最后则高峰突起,远岫渺茫。山间丛林茂密,点缀村舍、茅亭,水中则有渔舟垂钓。在布局上采用积树成林,垒石为山的方法,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层次分明,大片的空白,乃是长卷画的构成特色。整幅作品境界阔大,气势恢宏,跌宕起伏,

5、饶有韵致。笔墨上已显然取法董源、巨然,但早已内化并发展为自身的形式语言,显得更为简约 苍劲,浑厚老辣。山石的勾、皴,准确的表现江南丘陵的特征,用笔顿挫转折,随意而似天成;平沙则用淡墨勾勒,枯湿并用,变化神奇。除了率意老辣的皴笔和潇洒奇纵的点苔之外,水墨渲染恰如其分,且处处见笔,功力深厚。将近20厘米的长披麻皴,枯湿浑成,功力深厚,洒脱而极富灵气,洋溢着平淡天真 的 神 韵。全图用墨淡雅,仅在山石上普染一层极淡墨色,并用稍深墨色染出远山及江边沙渍、波影,只有点苔、点叶时用上浓墨,但已足以醒目。这是一幅浓缩了画家毕生追求,足以标程百代之作,无怪乎董其昌见了惊呼:“吾师乎!吾师乎!一丘五岳,都具是矣

6、。 2.星空 凡高的宇宙,可以在星空中永存。星空这幅画是凡高在精神病院中纯意象性的创造,而不是对某地某景的写生。它是一幅 既亲 近 又茫 远的风景画,这可以从十六世纪风景画家老勃鲁盖尔的高视点风景手法上看出来,虽然凡高更直接的源泉是某些印象主义者的风景画。高大的白扬树战栗着悠然地浮现在我们面前;山谷里的小村庄,在尖顶教堂的保护之下安然栖息;宇宙里所有的恒星和行星在“最后的审判”中旋转着、爆发着。这不是对人,而是对太阳系的最后审判。将以往所描绘的众多母题融汇在画面中,包括柏树、橄榄树林以及星空。几乎每一件事物都被赋予了寓意,星空具有某种神似的力量,而小镇代表了世俗生活,他对上帝的召唤置若罔闻。柏

7、树则象征着作者自身不甘平凡的灵魂,它遗世独立,渴望投入上帝的环抱。凡高记述道,当他在圣雷米精神病院接受治疗时,“柏树一直萦绕在我的心头”。在地中海一带,柏树往往摘种在墓园中,象征着哀悼与不朽。作者在这里似乎用柏树喻示他已预见到自己的死亡,同时向往着在彼岸世界获得永生。在凡高之前,从未有人敢于将自然描绘得如此主观,他用画笔告诉世人,如果画家想要表达自身的感受,那么一切题材皆可为我所用,画家所采用的手段和技法才是最重要的。 作者在画面中描绘了一个高度夸张,饱含情感色彩的虚幻的星空景象。星光如同一簇簇火团在天空燃烧,月亮呈现出难以置信的橙黄色,星云形成了巨大的漩涡蜿蜒旋转,仿佛将要吞噬一切。在画面下

8、方的右边,一个橄榄树林和一个在欧洲随处可见的乡村随处可见的乡村小镇正在夜色中入睡,似乎并没有觉察到夜空中惊人的景象。而在左端,一颗柏树冲破地平线而直插云霄,其纵向的动势与横向的风景形成了视觉上的平衡。凡高为我们呈现了一个流动的世界,它躁动不安,如同作者对自己此时精神状态的写照。然而画家并没有沉溺于对自身情感的无节制的宣泄。在作画时,凡高具有高度的自觉意识与作为一名画家的深思熟虑。在画面中,我们可以看到两种主要的笔触,一种短促破碎,一种绵长舒缓。前者是用来表现星空,随着圆周而编制成螺旋形的图案;而后者则用以描绘柏树,使其如同一簇黑色的火焰。画面色调在整体上呈黄绿色,与灿烂的星光和月色形成反差,同

9、时也有效地舒缓了趋于沸腾的画面氛围,使其不致烦闷和压抑。凡高在这幅画中回到了他所喜爱的德拉克洛瓦的传统,运动的星空具有浪漫主义的美感;扭动而不失优美的柏树则让我们想起作者早年的艺术理想,即以诗意的画面来“慰藉人们的心灵”。记得一句关于梵高的话:“灿烂到极致不是黯淡就是死亡。” 3.中西方绘画艺术的异同 绘画作为一种视觉艺术,是通过一定的色彩、线条、形状,构成异常精确具体而又个性化的图景,以传达审美经验供人感受的艺术。通过艺术欣赏活动,使人们审美需要得到满足,获得精神享受和审美愉悦,愉心悦目、畅神益智,使得心得到愉快和休息。绘画,不仅种类和形式丰富多彩,而且由于各国和民族在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传统

10、等方面的差异,世界各国绘画在艺术形式,表现手段艺术风格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中西方绘画在色彩运用和对色彩的感受上显然有所不同。中国传统的绘画是以墨调色,与西方绘画以油色烘染出的立体感、明暗透视等有巨大差异,在厚与薄、深与浅、淡与浓等多组矛盾中求得视觉性效果。中国古代画论中认为,墨具有五色:焦浓、重、淡、清等;墨色之中又分为六彩:黑、白、干、湿、浓、淡。中国传统绘画黑白不分,是无阴阳明暗;干湿不备,是无苍翠秀润;淡浓不辨,是无凹凸远近。中国的绘画艺术以直觉的方式来感觉色彩的万千变化,而西方绘画艺术,整体上则是倾向于光学意义上的,更加富于几何精神和理性的思考。 中国画和西洋画不一样,可能这是一个很大的特点。西洋画是表象的,非常写实的。中国画是写意的,这个写意可不是大概的,是写的意象,写的是理想,写的是画境、意境。所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因此中国画不光要画得好,光是技术好不行,你还得有文化。涉及到诗、书、画、印等各方面的修养。 不管是古希腊的西方艺术,还是中国的东方艺术,这两座在世界艺术中的巍巍高峰,它们都有着它们自己的独特的价值。因为艺术的奇妙之处在于抗拒文字的描述,要求我们用心灵去感知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